书城心理学人一生要知道的心理学全集
29534400000032

第32章 做人糊涂一些好

清代文学家、书画家郑板桥在自己奋斗了一生即将离去时,留下了“难得糊涂”这一名训,是因为他深刻参透了人生的哲学,明白了人生的无奈。但仔细品味,它却可以成为我们的醒世警言。

在一次宴会上,楚庄王命令他所宠爱的美人给群臣和武士们敬酒。傍晚时分,一阵狂风把灯烛吹灭了,大厅里一片漆黑。黑暗中不知是谁用手拽住了美人的衣袖,美人急中生智把那人系帽子的带子扯断,然后来到楚庄王的身边,向他哭诉了被人调戏的经过,并说那个人的帽带已被扯断,只要点上灯烛就可以查出此人是谁。

楚庄王听后不以为然,他安慰了美人几句,便向大家高声说:“今天喝酒一定要尽兴,谁的冠缨不断,就是没喝足酒。”群臣众将为讨好楚庄王纷纷扯断冠缨,喝得烂醉如泥。等点灯时,大家的冠缨都断了,就是美人自己想查出调戏她的那个人,也无从下手了。

三年后,楚国与晋国开战。楚军中有一位勇士一马当先,总是冲在前头。楚庄王很奇怪,问他为什么如此拼命。勇士回答说:“末将该死。三年前我在宴会上酒醉失礼,大王不但不治我的罪,还为我掩盖过失,我只有奋勇杀敌才能报答大王。”

在这个故事中,楚庄王听说有人调戏美人,而且系帽子的带子被扯断,是可以查出谁犯了错的。但楚庄王想在这件事上采取“糊涂”的态度,因为他认为酒醉失礼是难免的。所以,不想追究下属的过错,故意让大家扯断冠缨。楚庄王的宽容大度后来得到了应有的报答。他的这种“糊涂”其实是一种富有远见的“精明”。

难得糊涂,是人屡经世事沧桑之后的成熟和从容。这种糊涂与不明事理的真糊涂截然相反,它是人生大彻大悟之后的宁静心态的写照。

现实人生确实有许多事不能太认真,太较劲。特别涉及到人际关系,错综复杂、盘根错节,太认真,不是扯着胳臂,就是动了筋骨,越搞越复杂,越搅越乱乎。顺其自然,装一次糊涂,不丧失原则和人格;或为了公众为了长远,哪怕暂时忍一忍,受点委屈,也值得,心中有数(树),就不是荒山。难得糊涂是既可免去不必要的人事纠纷,又能保持人格纯净的妙方。

《水浒传》中讲了潘金莲与武大郎的故事:在武松离开家之前,特意嘱咐他的哥哥武大说:“有什么事你且不必与她计较,一切等我回来再说。”武松心里明白嫂嫂潘金莲的为人,却并不给武大道破。因为他深知哥哥脾气耿直,怕哥哥心里接受不了但又斗不过嫂嫂。

武松走后,在王婆的安排下,潘金莲与西门庆勾搭成奸,此事逐渐传开,搞得武大无法容忍,再怎么矮小,毕竟是个有血性的男人啊!脸上实在挂不住的武大便想尽办法去捉奸,捉是捉到了,但是有什么用处呢?西门庆不是那种乡花枕头外强中干型的花花公子,而是一个风流倜傥、有武艺且有钱的主。当怒气冲冲的武大冲上前意欲报夺妻之恨时,西门庆毫不费力地将他一把推翻在地,再补上一顿拳脚,武大便一病不起,最后悲惨地死在王婆、西门庆与潘金莲三人的手中。

虽然最后武松以牙还牙,使西门庆、潘金莲血债血还,但付出的代价太沉重了。武大抓奸不成反被奸夫淫妇害死,有理也无法再伸,若没有弟弟武松给出口恶气,便只有作个游荡于荒郊野外的孤魂冤鬼。武大的仇是报了,可武松却也险些因此而丧命,从轻发落后还是落得个刺配的命运。

如果当初武大听从武松的劝告,脸皮稍微厚了一点,对藩金莲的行为装糊涂,依旧整日早出晚归,装作什么也不知道,天大的事情等兄弟回来后再说,结果恐怕就不会是这样了。假装糊涂先将潘金莲稳住,待到武松回来后,或是送官府处理,或是再将他们杀掉,武大都不会成为无谓的牺牲品,代价也就不会那么大。

做人糊涂一些,有时候可以保全自己,有时候也会成就自己。

心理学小贴士

顺其自然,装一次糊涂,不丧失原则和人格;或为了公众为了长远,哪怕暂时忍一忍,受点委屈,也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