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奇妙的大自然·360°亲近大自然
29571700000090

第90章 海洋里的“千里耳”——水母与风暴预测仪

小问号

生活在大海边,或者喜欢吃海产品的,都知道海蜇。其实,它是水母家族中最普通的一员。水母是一种非常低等的腔肠动物,低得让人心生悲悯,感叹造物神的不公:它没有眼睛,没有耳朵,没有手,也没有脚,在我们人类看来,连最基本、最简单的生存条件都不具备。然而,水母在漫长的进化中,学会了很多海洋生物所不具备的本领,甚至人类也望尘莫及:它能打着巨伞在海面上悠然漫游,在狂风巨浪袭来之前的十几个小时安然逃离……这难道不是奇迹?人类对风暴预测常常一筹莫展啊!那么,水母是怎样预测风暴的,对人类有什么启发?

在蓝色的海洋上,风暴形成时,空气和海浪相互摩擦会产生次声波,频率为每秒8~13次。这种次声波比风暴和海浪传播得都快,在空气中每小时是1200千米,在水中更快,每小时是6000千米,并且在千里之外也只是稍稍减弱。可见,风暴发出的次声波比风暴更早、更快地来临,只是人耳对频率每秒低于20次的声音听不见而已。

于是,舰船长年累月在大海上航行,经常会遇到狂风暴雨的袭击。如果不能准确地预测风暴的来临,就无法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要是在作战期间遇上了风暴,往往是不战自败,甚至稍有不慎也会被风暴吹得舰沉人亡。因此,不论是军事家,还是航海家,都一直渴望气象部门能有“千里耳”,在风暴没有来临之前就可以预测出来,以便及时防范。

然而,科学家们发现,大海在变脸前,海豚往往先知先明,自动远离海岸,从来不会被风暴掀起的巨浪抛到礁石上摔死,也不会被无情地扔到岸边搁浅。这说明海豚能预知海上风暴的来临。后来,从事海洋捕捞的渔民也发现水母虽然喜欢在海面漫游,而且游得不快,但是也从来不会遭遇风暴的袭击。那么,说明水母也有预测风暴的能力,也有神奇的“千里耳”。对此,海洋生物学家开始关注这一现象。

在海洋生物中,海豚的智慧是人类公认的。可是,与海豚相比,水母无疑是愚笨的,那它为什么能对风暴特别敏感?为什么能在风暴还没有到来之前,就迅速逃之夭夭,根本不会被风浪卷到岸边,更不会在狂风巨浪中仓促逃生,而是早早躲到了安全的深海?科学家在长期的研究中发现,水母虽然没有耳朵,可是在它的触手中间的细柄上有个小球,里面有粒小小的听石,仿佛是水母的“耳朵”。由海浪和空气摩擦而产生的冲击波冲击听石时,就会立即刺激球壁上的神经,然后听觉神经迅速把这一消息传到大脑里。于是,水母提前十几个小时知道了风暴的走向、强弱等,好像接到命令似的,在海边突然神秘消失。

科学家仿照水母听到次声波原理,设计制造了“风暴预测仪”。它是由接受次声波的喇叭、共振器、电压变换器、指示器等组成。这种风暴预测仪安装在军舰或船只的甲板上,喇叭能作360°的旋转,当它接受到频率为20赫以下的次声波时,旋转立即停止,喇叭所指的方向就是风暴来临的方向,指示器上的指针还显示风暴的强弱。风暴预测仪可以提前15个小时预知风暴,为海上运输、作战等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小档案”

在希腊神话中,女妖美杜莎,头发是一条条缠绕的毒蛇,面孔狰狞,叫做“水母”。这是很有道理的。水母在海里慢慢地漂来泊去,看上去很文弱、温顺,其实它的浮囊下面垂着一条条长长的触手。囊内有种特别的腺,可以发出一氧化碳使它膨胀,为它旅游撑起了一把巨伞。在希腊文中,水母的意思就是“气泡”。当它遇到敌人时,会自动将气放掉,沉下水底,逃之夭夭。如果逃离不了,水母也不是没有抵御办法的,它的触手上有许多带刺螫的细胞,有着毒液,小动物被刺螫后会立即死去。即使人被刺螫了,也会遭到致命的打击。中外历史上都有人被水母刺螫而死的先例,有的刚刚逃离大海,便倒在沙滩上昏迷不醒,有的虽经抢救也不治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