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奇妙的大自然·360°亲近大自然
29571700000092

第92章 开在礁石上的“小花”——牡蛎与特种粘合剂

小问号

牡蛎是一种固着在海滨岩礁上生活的海洋贝类,种类很多,分布在我国沿海的约有20多种。当你去海边游玩时,在海水退潮后,你会发现,海边的礁石上总是开满了灰白中带有黑紫色斑点的“小花”。这些“小花”就是生活在海洋的甲壳动物牡蛎了。牡蛎牢牢地固定在岩壁上,能经得起狂涛巨浪的猛烈冲击。那么,看上去很不起眼的牡蛎为什么能牢牢地抓住岩石?难道它有一双特殊的手?它与人类开发的特种粘合剂有什么联系?

牡蛎有两个贝壳,壳形不规则,右壳较小,覆盖着身躯,左壳较大、较凹,固着在岩石或其他物体上生长。它既无眼睛,又无耳朵,原本是一位“瞎子”和“聋子”,却有一张覆盖在身体上的白色透明的皮肤,叫做“外套膜”。在它的边缘还长着许多柔软的小触手,这就是牡蛎感觉最灵敏的器官,具有强烈的感光性能,能为它传递信息,包括敌情等。它紧紧地吸附在岩石上,并不是依靠那些小小的触手,而是因为牡蛎能分泌出一种胶粘物质把贝壳牢固地固着在附着物上,一旦固着后,就永远不再挪动一步。它一生就凭着右壳上下启闭来摄食、呼吸、御敌和繁殖。

生物学家研究发现,在牡蛎成熟的初期,它就会分泌出一种粘液。这种粘液可以把它终身固定在岩石上或舰船的底部。这种粘液是由24种氨基酸和氨基糖组成的,具有很高的抗张强度,若要把它从船壳上除掉,往往会把钢屑也带了下来。

于是,人类模仿牡蛎的粘液,制成了一种“特种粘合剂”。它适用在零度到二百零五度的范围内,能使蛋白质固化,从而起到防水作用。同时,这种粘合剂,还具有很高的抗张强度,除了铜和汞以外的金属都可以连接。因此,用它来粘接建筑结构单元,可以说是“超级水泥”。也可以用它来造船和机械制造,甚至航天器。在大海中航行的舰船遇到风浪导致钢板断裂,船体渗水,用这种粘合剂,能在5~10分钟的时间,便可在水下将钢板粘在漏洞和裂缝上,使舰船化险为夷。

这种粘合剂和现在的几百种粘合剂相比,还有一个优点:这就是需要粘合的物体表面,不一定要清洁,也不需要干燥。这一点在医学上也有广泛的应用,眼科医生用它来修补眼睑、眼球,牙科医生用它来填空、封闭和粘接牙齿等。

“小档案”

牡蛎由于比鱼类容易捕获,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采食野生牡蛎了,我国的考古学家从原始人类的遗迹中曾发现牡蛎的贝壳,这就是很好的见证。后来,随着捕捞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生活的不断进步,人们就像陆地上养蜂、池塘里养鱼一样,在海滩上人工养殖牡蛎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殖牡蛎的国家,据记载,我国自汉朝以前就开始“插竹养蛎”,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若一粒外物侵入牡蛎的壳内,牡蛎即分泌一种真珠质将异物层层包起而形成珍珠。食用牡蛎产生的珍珠不光泽,价值不高。只有少数东方的种类,特别是波斯湾的珠母贝所产的珍珠质量最高。现在,用手工方法将小粒珍珠植入珠母贝内,便在其周围形成养殖的珍珠,这就是人工珍珠养殖。目前,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沿岸水域都有人工养珠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