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什执政4年,在外交上取得“显著成绩”:
1989年5月,宣布对苏联实行“超越遏制”战略。
1989年12月,与苏联总书记* 戈尔巴乔夫在马耳他会晤。
1990与苏联就削减战略性核武器、销毁和不生产化学武器、监督和检查地下核试验等有关军备控制等问题达成协议,并与戈尔巴乔夫签署了该协议。
1991年1月,在发表的国情咨文中提出了建立“世界新秩序”的主张。促使冷战结束。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后,布什坚决主张由联合国出兵干涉,亲自参与并指挥了代号为“沙漠风暴”的军事行动,打赢了海湾战争。
布什在从政道路上野心勃勃,并最终获得了成功,我们可以看到他孜孜不倦、永不放弃、敢于挑战的拼搏精神。但这一切离不开父母的教导,布什自己也曾深有感触地说过:“爸爸教我们尽职尽责,妈妈教我们做人品行。”
在16世纪前,人们对番茄碰也不敢碰,并且给它取了一个很难听的名字,叫“狼桃”。到18世纪,法国有一名画家,决心冒死尝一尝“狼桃”的滋味,他勇敢地吃下一口“狼桃”之后,感到酸甜可口,但想到人们对它的印象,仍不免心惊肉跳。于是,他穿好衣服直挺挺地躺在床上等死。时间一点儿一点儿过去了,他没有感到任何不舒服,反而食欲大增,又过了几个小时,他回味着可口的“狼桃”,终于忍不住下床大吃了一顿。从此,“狼桃”变成了开胃的圣品。第一个吃番茄的人被后世人们誉为勇者。
你是想让孩子当一名勇者还是懦夫?当然,家长的回答肯定是前者。可是,家长是否培养了孩子的这种能力呢?
有这样一个片段:
小孩子去冰箱拿鸡蛋, 由于鸡蛋放在冰箱上层,没拿好,打碎了,奶奶见状马上跑上前说:“不要动,让我来收拾,我帮你拿。” 小孩子跑走了,但他却失去了拿鸡蛋的勇气。
这是一件极其平常的事,很多家长可能都有过类似的经历。比如:孩子看家长收拾碗筷,就想帮忙,可家长会说: “这活你干不了,把碗打碎会把手扎出血的。”可是,家长们是否想过,在大人将孩子的要求否定之后,孩子就会对一些本来能做好的工作丧失了自信心和责任感。更重要的是,在以后的很多事情中,孩子也没有了敢于尝试的胆量。
小孩子初临人世,对世界上的一切,总会怀有矛盾的想法:一方面,他们对一切事物充满了新鲜感和好奇感,跃跃欲试;而另一方面,他们又怀有一种恐惧感,往往望而却步,不敢尝试。而这个时候父母的引导、鼓励就是对孩子的指南和强化,在孩子能力形成的过程中作用非常重要。
父母的鼓励是孩子最好的强心剂。比如:幼儿园老师给孩子布置了家庭作业:用橡皮泥捏孙悟空、猪八戒。可胆小的孩子总怕捏得不像,迟迟不敢动手。这时候,家长就要采取方法了,可以和孩子比赛,看谁捏得像。孩子兴高采烈地和家长比起来,家长可以故意捏得不好,然后,最终的结果是孩子胜利了。家长再适时地鼓励他:“你这不是做得很好吗?只要大胆做,谁都能行。”孩子得到了肯定,自然也敢再去尝试了。
另外,父母亲也要相信孩子是有一定能力的,不要总是把孩子包裹在没有危险的环境里。这个活不让干,那个事也不能做。孩子会变得越来越胆小,等到家长让孩子去做事情时,孩子却失去了信心和能力。就像现在有些孩子爱滑直滑轮,孩子们大都非常喜欢那种快速飞奔地感觉,可是有的家长却因害怕发生危险而拒绝让孩子玩,那孩子就会失去在学习直滑轮的过程中体验失败、成功的经验。更重要的是,会使孩子失去勇敢尝试新事物的勇气。
对于孩子而言,勇于探索是很有积极意义的,可以让孩子去大胆地、独立自主地试验他们的想法,享受他们的发现,从中体现到成长的快乐。这与成人的指导是相辅相成的,大家回想一下自己孩子的成长历程,肯定会有许多这方面的经历,比如画画、刷牙、扫地、洗碗等。所以适当的时候,请家长保持沉默,放下张开的双臂,让孩子自己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