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92年的总统选举中,克林顿的对手是当时寻求连任的在任总统老布什。当时,刚刚经历了海湾战争的胜利的老布什似乎铁定连任, 而民主党内其他的几位对手,特别是纽约州州长马里奥郭默也都跃跃欲试,克林顿当选的几率几乎为零,但他并没有因此而胆怯、失去信心。因为克林顿的竞选策略专注于国内议题,特别是当时陷入低谷的美国经济。他的竞选总部曾经张贴出一句非常著名的标语:“笨蛋,问题是经济。”最终使克林顿赢得了1992年选举的胜利。
克林顿的敢想敢做,同样来自于母亲的鼓励和信任。母亲曾在克林顿15岁生日时对朋友们说:“请你们深信克林顿必将成为美国总统,白宫将是他工作、居住的地方。”母亲的这一信条成了克林顿坚定不移的信念。
西方孩子从小大胆,简直是无所畏惧,他们什么都敢怀疑,什么都敢问一个“为什么”,没有什么让他们感到畏惧,感到不可“冒犯”。他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鼓励孩子们具有挑战精神。
国外的老师常常这样要求学生:你们可以对世间的一切进行质询,进行思考!包括对“神圣’’和“权威”的东西进行自己的思考!而很多老师给学生的作业就是评价一位伟人。
其实,鼓励孩子们在思考中质疑权威,可能不仅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而且还是在培养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品质。孩子在阅读各方专家学者对一个事物不同角度的描述与分析时,不仅会打开眼界和思路,而且会发现,对同一件事情,人们会有完全不同的看法,这个世界就是如此的复杂,每个人的观点可能都有他的道理,因此,孩子们就不会轻易相信什么“绝对权威”,同时也不会随便忽视“一家之言”的价值。
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在年轻的时候,决心从事文学创作,但是,全家人都不同意,认为他不是从事写作的材料。由于他的坚持, 父母同意给他一年时间,提供他一切方便,让他从事写作。一年过去了,他什么也没有写出来。父母不再支持他,让他自力更生、自谋出路,他在极其贫困和艰难的情况下,坚持写作,终于写出了《人间喜剧》,跻身于世界最著名的伟大文学家之列。
让孩子勇于挑战自己,要让他们对自己有信心。海伦?凯勒说:“信心是命运的主宰。”孩子不相信自己,当然就没胆量去挑战。家长要多鼓励孩子,一点一点建立他们的自信心。
让孩子敢于挑战的后盾是让他们拥有胆量。挑战自我,是让孩子去做别人认为不可能做到的事。让孩子有挑战的想法,是离不开家长的鼓励和引导的。有些孩子生来胆子小,不敢“越雷池半步”,更别说敢于挑战了。家长发现孩子的这一问题时,要尽量多鼓励。孩子第一次也许不敢尝试,家长可以陪着孩子共同完成。
在孩子体验了敢于挑战的成就感后,家长再做适当的表扬。
当然,最重要一点,还是家长也要有挑战自我的精神。如果家长本身喜欢墨守成规,那么势必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所以,家长首先要富有挑战精神,才能培养孩子的挑战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