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领导艺术36计
2966500000003

第3章 用品格来武装自己(2)

孟子的“浩然之气”有一种无坚不摧、大无畏的品格。有了这种浩然之正气,就能坚持正义、气节和情操,“宁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为了捍卫自己的人格而赴汤蹈火、视死如归,也决不苟且偷生,玷污自己。孟子的“浩然之气”与其“舍生取义”一道,给后人以巨大的精神力量和激励作用。南宋末年,民族英雄文天祥在抗元失败后被俘,他严词拒绝了元朝统治者的威逼利诱,在狱中写下了慷慨激昂、流传千古的《正气歌》,其序云:“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

文天祥认为的正气贯注于宇宙间的万事万物。气势磅礴,光耀日月,万古长存。有了这种浩然正气填塞于胸,就达到人生修养的最高境界。可以面对敌人的威胁利诱而不动心;面对敌人的屠刀而大义凛然、视死如归。

曾国藩写信给胡林翼,与他一同欣赏《庄子》,谈庄子冲淡、超旷的人生理念,认为与孟子的“浩然之气”有异曲同工之效。他说:“因思古来圣哲,胸怀极广,而可达到德者约有数端,如笃恭修己而生睿智,程于之说也;至诚感神而致前知,余思之训也;安贫乐道而润身睥面,孔、颜、曾、孟之旨也;观物闲吟而意适神恬,陶、白、苏、陆之趣也。自恨少壮不努力,老年常多悔惧,于古人心境不能领取一二,反复寻思,叹喟无已。”

养浩然之气,做一个心胸豁达的大丈夫,这既是领导者培养良好的品格的一个重要步骤,也是成大事的必备条件之一。

领导者要善于自处

领导者善于自处也是甚为要紧的事。古语云,贵不能骄,富不能侈。随着地位和经济条件的变化,有些人就会不知不觉地放松要求,骄傲自满,奢侈铺张起来。因此,领导者一定要能把握住自己,要能正确地对待名利、地位等问题,也就是说要善于自处。

善于自处的前提,是有自知之明。

知人难,知己更难。古人说,人的眼睛能看清楚远处的东西,却看不见自己的睫毛。要正确地认识自己很不容易,因为自己看自己,难免带有主观的成分、感情的色彩。就像有些家长看不见自己子女的缺点或毛病一样,这并非是因为他们的智力不够,而是因为被溺爱之情蒙住了双眼,迷住了心窍。从实践中来看,在就任之初,位子尚未坐稳时,领导者通常比较谨慎,能恰当地估计自己。但当工作打开局面,取得成绩,受到表扬、赞扬时,有些人往往就不冷静,容易飘飘然起来。一些领导者因此会变得不谨慎,周围的人都能感觉到。老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只知彼,不知己,虽称得上是智者,但还算不得是明白人。领导者不但要尽可能地了解他人,更应该充分地了解自己,清醒地认识自己。具体说来,就是要客观地、辩证地看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恰当地评价自己的成绩与不足,实事求是地决定自己能做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和不能做的、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无论是过高还是过低地估计自己的德才水平,都会对自身和领导工作产生消极影响。有的领导者认为,不要高估自己的形象,不要高估自己的成绩。但也不要低估自己的价值,低估自己的潜力。这样想,这样做,才较为有利。

自以为是,盛气凌人,夸夸其谈,自我炫耀;在会议上或到下属中去时,总是自己先说一大通,把别人想说的话都堵回去;这都是领导者缺乏自知之明的典型表现。

领导者要做到具有自知之明和善于自处,必须乐于自省,严于解剖自己。省是察看、检查的意思。自省即是自身的反省,这既是自身修养完善的手段,也是通过修养而达到的一种美德。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毛泽东说:“我们决不能一见成绩就自满自足起来。我们应该抑制自满,时时批评自己的缺点,好像我们为了清洁,为了去掉灰尘,天天要洗脸,天天要扫地一样。”季米特洛夫也说过:“要找出时间来考虑一下一天中做了些什么是正号还是负号。假如是正号——很好,假如是负号,那就采取措施。”

乐于自省的人是在工作、生活中深思熟虑的人,乐于自省是自觉性的表现。能这样做,便能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其进步必然快。古人云:“反己者,触事皆成药石。”一个人只要多做自我反省,任何事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借鉴,作为自己行为标准的药石之言。自省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一是对自己的思想活动、言行表现等进行反省,冷静地分析对错得失,明确努力的方向。很多领导者都有这方面成功的经验,如每天下班后、就寝前“过过电影”,坚持写日记、周记等。有一位老教育家说过:“日记虽小事,然作时多在深夜,追省一日所为,有益于防患未然,悬崖勒马皆在此时。若日日无间断,虽无意自省已尽自省之功矣。”

二是从自己的工作对象即周围人和事的反映中,来反思自己的表现和形象。心理学家柯里说:“人与人之间可以互相作为镜子,都能照出他面前的人的形象。”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等都是自我认识的参照点,有心人在下属中随时会捕捉到自己的不足,从而警醒。这是在下属中照镜子,从中客观地评价自己。当下属中赞誉之声鹊起时,要会“正面文章反面看”,及时地“返朴归真”,从中找出差距。当下属中有怨言时,要认真、仔细地分析,怨言中有民情可察、有民意可知,有时往往是不满情绪的表现。尤其在不足和不良倾向方面,领导者要能做到见微而知著。

三是通过与别人比较来对照、检查自己。孔子所云:“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就是这个意思。人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生活的,只有把自己与其他社会成员进行比较,才能确定自己的社会位置以及长处和短处。有比较才有鉴别,没有其他人作为参照,就不能有效地认识自己。认识自己是要经历一个比较过程的,自省更要能自觉地放开眼界,特别注意向历史上和现实中的模范人物学习,因为他们的优点和长处更为集中,学习起来目标也更明确。领导者要做学先进、赶先进的带头人。

任何时候都必须志存高远

此外领导者还必须树立一个远大的志向,这样才能使自己振作起来,抖擞精神,给自己一个目标、一个方向。很多人并不是智力不如人、意志不如人、条件不如人,然而很多年过去后,他还是不如人,这主要是因为他没有确立远大的志向。王阳明说得好,志向不确立,犹如没有舵的船,没有马嚼子的马,飘流奔放,最后又能到达何处呢?

大凡有所成就的人,没有不是志存高远的,没有不是自强不息的。毛泽东从小就是这样一个人。少年毛泽东在退学回家帮助父亲种田时读到了《盛世危言》这本书,激起他外出求学的愿望,有感于“国家的安危,不安心种田”,于是,立志走出乡关。他不顾父亲的反对,与母亲商定,邀请老师毛丽钟、李漱清,表兄王季范、文运昌等到家劝说,帮助说服父亲准许他继续读书。1910年秋,毛泽东第一次离开家乡,去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读书。临行前,他写了一首《赠父诗》给他父亲。诗云: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头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毛泽东在东山学校虽然只读了半年书,但初次打开了眼界,接触到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变法思想和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当时,他尤其喜读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有的文章差不多能背诵出来,深受梁启超《新民说》的影响。在东山小学,他还从同学萧三手中借到《世界英雄家述传》,读得很用心,用墨笔画了许多圈点,其中圈得最密的是华盛顿、林肯、拿破仑、彼得大帝、迦德琳女皇、卢梭和孟德斯鸠等人的传记。毛泽东对这些人物的历史功绩,深表钦佩,希望中国也有类似的人物出现,以挽救民族危亡。他在当年还书时对萧三说:“中国也要有这样的人物。我们应该讲求富国强兵之道,才不致蹈安南(古时越南的称呼)、朝鲜、印度的覆辙。你知道,中国有句古话,‘前车之覆,后车之鉴’。而且我们每个国民都应该努力。顾炎武说的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还说:“中国积弱不振,要使它富强,独立起来,要有很长时间。但是时间长不要紧,你看华盛顿,经过8年战争之后,才得胜利,建立了美国嘛!我们也要准备长期奋斗。”从此,毛泽东就树立了救亡革新,改造社会的无数大志向,在离开东山高等小学前给自己取名为“己任”,以表示把救国救民视为自己的责任。他后来在湖南长沙第一师范读书学习的五年半时间里,经常和朋友们互相勉励说,人要志存高远,要有“以天下为己任”的雄心壮志,不要追求个人名利,不要打升官发财的主意。正是因为有这种远大理想的指引,毛泽东率领中国人民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他也当之无愧地成为了时代伟人。

一个没有志向的人,不可能有明确的目标。反之,志向则是人生前进的内在动力。一个人的志向不是天生的,都是在后天的生活中确立起来的,尤其是在对琐细、放纵的生活的不满中形成的。我国历史上的名人曾国藩也同样是在庸俗的环境中醒悟的。

曾国藩曾经在日记写道:我常常忧心忡忡,不能自恃,若有所失,到今年正月还是如此。我想这大概是志向不能树立时,人就容易放松潦倒,所以心中没有一定的努力的方向。没有一定的方向就不能保持宁静,不能宁静就不能心安,其根子在于没有树立志向啊!另外我又有鄙陋之见,检点小事,不能容忍小的不满,所以一点点小事,就会踌躇一晚上;有一件事不顺心,就会整天坐着不起来,这就是我忧心忡忡的原因啊。志向没树立,见识又短浅,想求得心灵的安定,就不那么容易得到了。现在已是正月了,这些天来,我常常夜不能寐,辗转反侧,思绪万千,全是鄙夫之见。在应酬时我往往在小处计较,小计较引起小不快,又没有时间加以调理,久而久之,就是引盗入室了啊!

这恰恰说明,曾国藩其实也和我们一样,同样有斤斤计较的时候,有见识浅短的时候,有心浮气躁的时候。但他敢于面对自己心灵中最黑暗的部分,并无情的加以自省、鞭策自己。曾国藩的过人之处就在于,无论是在低微鄙陋时,还是在安逸富贵中都能自立自强,不忘记自己的远大志向。郑板桥说:“富贵足以愚人,贫贱足以立志。”也就是说,艰难困苦可以锻炼人,舒适安逸可以消磨人。有人奋斗是因为他的环境艰苦。一旦条件改善了,他也就没了奋发向上的动力了。曾国藩能在安逸中自立自强,坚持自己的远大志向实在令人感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