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会者在针对某个问题展开讨论时,由于各自的学识、背景、素质、经验与价值观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作出的判断、提出的解决方案也不尽相同,与会者往往会各持己见,据理力争。这是讨论深入的表现。但如果意见已趋向集中,这时主持人就应适时终止争辩。否则,针锋相对的双方互不相让,争得面红耳赤,既浪费了时间,又妨碍会议下面议程的进行。在一些情况下,会议或许会成为发泄私人恩怨的最好场合,有人会利用它来给部门、单位的工作制造麻烦。作为领导,很可能会成为恶语中伤的对象,遭到攻击,你可能会恼羞成怒,大发雷霆,站出来和对方理论,这实际上已经偏离了会议的主题,不知不觉中正中对方下怀。他的目的就是要让你狼狈不堪,在众人心目中留下一个坏印象。作为会议主持,要保证会议完成既定目的,巧妙的语言技巧,可以使你从不利境地中从容地走出来,避免一场无谓的争吵。
有效地控制会议的进程,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使各项活动尽可能地依照事先预定进程推进,不要轻易加以变更。在有限的时间内,围绕主题展开充分讨论,那种天马行空的“座谈”,只会使会议脱离轨道,进程缓慢。作为主持人,可以采用下面的方法来纠正离题。你可以说“这是个颇有意思的意见。这对讨论我们的问题适用吗?”这样可能会使对方觉察到离题了,从而回到正轨上来。
第五,打破沉默,积极引导。
如果把会议搞成一言堂,主持人在上面唱独角戏,就失去了集思广义、各抒己见的本意,也不利于充分发扬民主。领导的水平并不体现在以个人权威将自己的意图强加于人,虽然要有“惟我独尊”的威仪,但在方法上要注意灵活多变。在会议上要善于提问,积极引导,使会场呈现出一种生动活泼、毫不拘谨的局面,才有可能从各种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与活跃的讨论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无人发言或一部分人毫无反应的现象。无人发言可能是人们对某个问题还似明非明,难于发表看法。你不妨以这样的话语加以点拨“这个问题正面一时看不清,假如反过来看呢?从它究竟有多少弊端的角度看,是否应下决心解决呢?”
对于沉默不语的人可以试试激将法,如“老黄,您今天一言不发,看来是想‘金杯漱口了’!”旁边可能会有人接口,“老黄向来能说会道,今天怎么会甘拜下风呢?”这样一激,老黄还能不一吐宏论吗?或者你可采用迂回方式引他开口“老黄,你一直保持沉默,是不是身体不舒服?”对方可能会予以反驳,你正好顺水推舟“那你就是有不同意见了,说出来让大家听听吗?”有时也可以就某人的发言因势利导,引导大家顺此深入讨论“老郑认为我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不在于严格考勤、考试上,而在于联系实际改进教学方法,说得很有道理。大家对此议论一下吧?”对老郑是个鼓励,大家讨论也有了方向,会议就会深入一步。
主持人打开局面,引导会议进行的技巧水平取决于他的认识水平和良好的思维能力。主持人要能够洞察现场情势,抓住众人共同关心的话题,广开言路。可以身先士卒,带头发言,为他人作好铺垫。也可以语调亲切,言语诙谐,吸引与会者的注意力,使那些持漠然态度者也能积极投入。也可以层层设问,启迪思考,借助“头脑风暴”倾听更多意见。会议局面的展开有赖于领导者的引导能力,但在根本上还在于领导者应具备较好的素质。
第六,善始善终,不留蛇尾。
做什么事情务求善始善终,成功的会议总结方式也很重要。“虎头蛇尾”会令与会者有草草收场之感,该明确的认识还模模糊糊,该布置的任务也没有落实,结果大家觉得无所适从,一切照旧。通过会议要收到的预想效果没有实现,白白浪费时间做了无用功。好的总结方式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强化与会者的记忆,统一认识,并再次鼓动大家的情绪,有效提高会议讨论的质量,巩固讨论业已取得的成果。
可以用总结归纳的方式把会议的主要成果提纲挈领地概括出来,加深与会者的印象。如说“今天我们学习了文件,主要收获是……弄清了以下问题……现在,方向已经明确,路子已经找到,让我们今后在各自的岗位上大显身手吧?”这恐怕是最简单、最普遍的总结方式,清楚易懂,对与会者给予有效的指导。
想要一次解决所有问题是大不可能的,也可以用在本次会议中提出而还未得到解决的问题作启发,为下次会议作铺垫。如说“今天大家提出不少问题,其中‘为什么乱摊派之风屡禁不止?’提得很及时很深刻,只是限于时间,今天没有充分讨论。请大家会后广泛收集材料,深入思考,以便下次再议。”解决原有问题,发现新问题,力求工作中更进一步。
选择符合会议气氛和参加者心理的总结方式,或以豪言壮语鼓舞人心,或感同身受坚定信念,或语意激昂痛陈利弊,这些都有助于强化会议精神,引起与会者的共鸣。如在一次救灾总结讨论会上,主持人最后说“世上总是好人多,天灾无情人有情,这次抢险救灾中,真正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家受灾,千家关怀。这次讨论交流,大家畅谈了许多感人的事迹,使我们体会到了许多崇高思想。愿这种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愿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同志们,希望大家都能有所思,有所悟。散会。”
会议结束时下达指令,做出工作布置,往往能令与会者心悦诚服地接受,并在会后立即付诸实施。因为会议讨论的过程,就是一个化解分歧逐渐求得统一的过程。人们对现状有了更为全面、清楚的认识,对问题的解决方案达成了一致意见,领会吸收会议精神也就顺理成章了,领导者在总结中要直陈胸臆,当机立断。这时就不能还讲求含蓄委婉,支支吾吾,或以试探的口气“你看这么办行不行?”你是领导,决策要由你作出,不要给下属留下优柔寡断,做事拖泥带水的印象。
还有的领导喜欢在会议结束时说些“你好我好,大家都好”之类的话,以为这样就维护了上下和气的团结局面。或是夸大其辞,说什么开了一次团结的会、胜利的会,上下一致,绝无二心。或是动辄上纲上线发一通什么对组织的前途命运具有决定意义之类的陈词滥调,这些只会让人觉得你不实事求是,招致反感,久而久之,对浮夸之风推波助澜,不利于好的会风的形成。其实,在总结时只要从实际出发,有成绩讲成绩,有问题讲问题,不但不会破坏组织团结,还会唤起下属的责任感、使命感,关心组织的存亡发展,形成更为强大的凝聚力。
即席讲话的语言艺术
与主持人的角色不同,领导者有时会以参加者的身份被邀请作即席讲话。应当说这是大家出于对领导的信任,准备认真地听一听你的意见。千万别把它看成是“赶鸭子上架”,恰恰相反,这是领导与群众之间交流思想,传递信息和沟通关系,体现领导者随机应变能力与分析总结问题水平的大好时机。精彩的发言,可以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令听众动容,同时树立起领导者的个人威信,令下属生出由衷的钦佩之情。
第一,有备而来,胸有成竹。
有些领导认为即席讲话就是临场发挥,不要做什么准备,一上来便先“啊”一阵儿,然后便是“今天我本来不打算讲,既然让我说,我就随便讲几句话。”然后便是全国形势、本地区形势、本行业形势,侃侃而谈,既无话题,又无观点。简直就是没话找话说,短话长说。人们会问“他到底在说什么?”虽然是即席发言,仍可以做些准备。一般来说会议的议题会事先通知领导,某些相关资料也会发到其手上,这些都为发言划定了一定范围,对要讨论的内容心中有数,就不至于闹出南辕北辙的笑话。
例如一个机关,派出了一支抢险队参加抗洪抢险的战斗。队员们在汛区为保护当地群众和国家财产的安全,奋不顾身,连续作战,圆满地完成了任务。他们胜利返回时,受到了机关全体工作人员的热烈欢迎。在这种场合下,由一位领导同志出面讲几句表扬和慰问的话,然后抓紧时间让队员们休整休整,一定会使抢险队员深深地体会到领导的关怀。令人遗憾的是,这个机关的大小七位领导,无论有无准备,轮番上台,唠唠叨叨说起来没完没了。更有甚者,有位领导毫无准备,却还是上台凑趣,从抢救队员们夜以继日地鏖战,连续几天顾不上洗脸谈起,竟然扯到他小时候一年才洗一次澡,扯到他当年打日本鬼子时如何英勇奋战,说得大家心里直冒火,烦躁不安。
相反,事先精心的准备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张治中在南京任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育长时,看到学校的校风很坏,有些学生甚至常去南京秦淮河一带逛妓院,他很是生气,于是他把夫人洪希厚请去参加军校的一次会议。
到了开会那天,学生们见讲台上坐着个相貌平平、衣着朴素、态度又忸怩不安的家庭妇女,都感到很诧异,便相互小声议论起来。这时张治中走到台前摆摆手,开始了他的讲话“今天开会,我与同学们只谈一个问题,就是因为我们当官了,有钱有势了,就胡搞乱来。我知道你们当中有人花天酒地,灯红酒绿,这不好,无视军校的纪律,不爱护个人的名誉。讲起来,论军衔,我比你们高,论薪饷,我比你们多,可是我没有这样的行为。你们看——”他用手一指台上坐着的洪希厚,“这位就是我夫人……”接着,张治中现身说法,推心置腹地袒露了自己的私人感情生活,态度诚恳,拳拳师心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听者。自此以后,军校的纪律果然大为好转,而张治中“请我夫人作证”的故事也一时传为美谈。
有备而来,表明领导者高度重视的态度,同时成竹在胸,说起话来也就自信十足,掷地有声了。
第二,明确话题,确定观点。
领导者在开口前,略加思索,尽可能选择合适的话题,这对即席讲话的成功是十分重要的。在讲话的全过程中,围绕话题展开,就不会信口开河,前言不搭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