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出:
《孟子·尽心上》: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经典今读: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意思是说一个人在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了就要造福天下百姓。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是孟子的名句,两千多年来,它一直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座右铭。然而,这世上,能够成功的人毕竟只是少数,多数人的一生,只能平庸谢幕。盛唐时着名的田园诗人孟浩然,早年隐居在鹿门山,闭门读书,希望今后可以出去干一番大事。他在一首诗中写道:“苦学三十载,闭门汉江阴。”三十六七岁时,孟浩然决定出山。
他在《田园作》里写道:“三十犹未遇,书剑时将晚。”三十岁还没人赏识,还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这辈子看来没指望了,读书习剑都是白费工夫了,何况他已经三十六七了呢!
走出鹿门山的孟浩然,已经满腹诗书,足以行走江湖了。果然他很快引起了一些重要人物的关注,其中包括当时的宰相张九龄。孟浩然能很快让张九龄赏识自己,肯定也是下了工夫的。
但唐朝凭科举取士,要想当官,就得通过科举考试。张九龄虽然是宰相,也不敢违例,于是他对孟浩然说,你还是去参加科考吧,孟浩然自然理解宰相的苦衷,隔年,他走进了考场,向进士文凭发起冲击,可惜这次运气不好,没考上。这时孟浩然已经四十岁了,科考竞争激烈,他考中进士的可能性非常小,而实际上有些真本事,根本不是科考能检验得出的。
不久朝政发生了变化,张九龄被贬到荆州,孟浩然随行做幕僚。在此期间,孟浩然写下了着名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从诗中可以看出,孟浩然对现状是不满的,他还有更大的宏愿,只是空有出仕从政之心,却无从实现,那种壮志难酬、不得已而为之的悲情溢于言表。一年后,孟浩然觉得自己“兼济天下”的梦破灭了,就告辞而去,沉醉于山水之间,重新回归自我。
慧眼看经典:
贫穷时不要灰心丧气,更不能自暴自弃,只要你能保持节操,你的生命依然熠熠生辉,你就有理由快乐;富贵了也别太得意,如果只关心自己的得失,沦落为金钱的奴隶,你的生命价值就会大打折扣,你将不会得到真正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