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从关键词读经典·幽默版
29674100000188

第188章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典出:

《楚辞·卜居》: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经典今读: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意为:贵重的黄钟被当成废品打碎了,扔掉了,不值钱的瓦锅却被当成宝贝一样敲得很响。常用来比喻人才不被重用,庸才却春风得意,也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的意思。

朱熹曾经研究过屈原的《楚辞》,并有大作《楚辞集注》传于后世。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屈原作《卜居》是因为悲愤,是对当政者信任邪佞之人而疏远正直之人的悲愤。所谓正直之人,当然是指屈原自己;所谓邪佞之人,大约指的是他的同事、楚国上官大夫靳尚。

屈原本来是楚怀王身边的红人。他出身楚国贵族,二十六岁就当上了三闾大夫,“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很得楚怀王信任。这一切,有人看着眼红了,这个人就是上官大夫靳尚。靳尚想:楚怀王眼里只有屈原,这样下去,我靳尚往哪儿放?不能让屈原这么风光下去。靳尚开始想法离间楚怀王和屈原的关系。

一次,楚怀王决定改制,屈原和靳尚发生争执。楚怀王起先是支持屈原的,命令他领衔起草法令。屈原刚写完初稿,靳尚就来要稿子,说他想先睹为快,学习学习。屈原考虑到此事非同儿戏,手上的初稿楚怀王都还没过目,怎么能给你看呢?便婉言拒绝了。就为这件小事,靳尚怀恨在心,经过一番精心策划,他跑到楚怀王面前诽谤屈原,说:“大王,您让屈原制定法令,屈原却把所有的功劳都揽在自己身上,还自吹自擂说除了他之外,您在楚国找不出第二个人来干这件事。”楚怀王听了很不是滋味,在心里对屈原打了个大大的问号。

后来,屈原和靳尚又为外交政策发生争执,争论的焦点是:楚国应该与齐国做朋友还是应该与秦国做朋友。秦国为说服楚国抛弃齐国,还派出特使张仪到楚国游说。靳尚收了张仪的贿赂,力挺与秦交朋友;而屈原却说秦国和张仪都不可信,绝不能把老朋友齐国给抛弃了。

争论的结果是:楚怀王支持靳尚,屈原彻底失去楚怀王的信任。而楚怀王选择秦国的最后结局是做了秦国的俘虏。

屈原作《卜居》时,已经失宠于楚怀王,被流放汉北,三年不得见君,失望之余,就去问太卜郑詹尹。在和郑詹尹的对话中,屈原一方面表达了“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苦闷,同时也展示了自己不愿与奸诈小人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悲愤中他说出了“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这样的话来。

慧眼看经典:

难道当政者不知道黄钟比瓦釜珍贵,黄钟的声音比瓦釜更洪亮?不,当政者知道这个基本道理,但有的当政者觉得瓦釜的声音更顺耳,更容易听进去,所以选择了瓦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