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从关键词读经典·幽默版
29674100000052

第52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典出:

《咸阳城东楼》: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经典今读: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诗歌描绘了好一幅生动的图画:白云倒映在溪水中,透过小楼的窗口,看见落日西沉;大风一阵一阵吹过高楼,楼上的行人抬头一望,不禁感到一阵寒意:漫天乌云滚滚,一场暴风雨倾刻将至。后人常常用“山雨欲来风满楼”形容形势紧迫、危机即将来临。汉景帝时期的长安城,就曾经历了一场“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危机。当时,藩国势力日强,皇权遭遇极大挑战。各藩国有自己的封地、税收,各藩王在自己的封地里招兵买马,为所欲为。齐、楚、吴三王的封地就占了天下一半,足以与朝廷分庭抗礼。尤其吴王刘濞,更是一枚定时炸弹。因为汉景帝做太子时,曾因下棋起纠纷误杀了吴王的太子,所以吴王对景帝十分敌视。吴王借口有病,长达二十年不到长安朝见,而在吴地,他公然违背王命,开铜山铸钱,煮海水熬盐,招亡命之徒,蓄谋反叛作乱。除了吴王,其他的藩王也各怀异心,有的甚至私底下与汉朝的死敌匈奴走动,用心险恶。分封各藩国本来是用来拱卫汉廷的,现在一些藩王倒成了严重的威胁。汉皇与各藩王的关系,几乎到了势同水火的地步,汉景帝面临一场空前的政治危机。

但汉景帝和各藩王是亲戚,各藩王是他叔叔,这是人家刘家的事,大臣们就算看到了其中潜伏的危机,也不敢多嘴。大臣晁错却与众不同,出于对汉景帝的敬佩和对汉朝的忠诚,向汉景帝提出削藩的政治主张,并写了一篇《削藩策》。他说,对这些个骄横的藩王,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如果现在削,他立刻反,但是危害小;将来削,他反的时间晚一点,但是危害大。汉景帝觉得晁错说得对,情况已经火烧眉毛,再不出招,就来不及了,于是下诏削藩。第一刀砍向赵王刘遂的常山郡,紧接着砍向胶西王刘昂的六县、楚王刘戊的东海郡,最后,砍向了吴王刘濞的会稽郡。

削藩之举让各位藩王很不痛快,但碍着面子,先前被削的,暂时没发作,但等大刀砍到刘濞头上,刘濞就联合楚王、赵王、胶西王、济南王、淄川王、胶东王先后起兵,反抗朝廷,史称“七国之乱”。不仅如此,他们还派人与匈奴及东越、闽越的地方势力勾结,在汉朝的各个方向制造混乱。表面上他们不直接对抗朝廷,而打着“清君侧,诛晁错”的旗号,也就是假装将矛头对准晁错。几路大军杀奔长安。

这场暴风雨给了汉景帝很大的打击,竟然不得不把对自己忠心耿耿的晁错给杀了。但杀了晁错,“山大王”们并没有偃旗息鼓的意思,这令汉景帝痛悔不已。所幸将军周亚夫施展本事,在三个月内平定了七国之乱。

慧眼看经典:

危机即将来临时,空气中都能嗅到一种不安的味道。聪明人应该充分判断形势,做好准备,打有把握之仗,避免毁灭于暴风雨之中。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典出: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军门都尉曰:

“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经典今读:

“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意即军营中只听将军的命令,不听皇帝的命令。这句话强调了军队中军令一统的重要性和军纪的严肃性,也强调了作为“带头大哥”的将军的权威性。

这话据说是西汉名将周亚夫制定的军中条令。周亚夫是大汉开国功臣绛侯周勃的儿子。

汉文帝六年,匈奴逐渐猖獗,对汉庭北部边境构成极大威胁。为了防御匈奴,汉文帝任命了三个将领,镇守三个战略据点:刘礼镇守霸上,徐厉镇守棘门,周亚夫镇守细柳。汉文帝到部队视察,先到霸上和棘门,坐着马车直接开进了军营,刘礼和徐厉听说皇帝来了,命令将领们都下马迎候,一切都很顺利,汉文帝心情很好。但最后视察细柳营,却遇到了意外情况。

汉文帝驾到之前,派了个“前驱”去细柳营,通知军门都尉,说皇帝马上驾到,赶快通知你们的“老大”做好迎驾的准备。没想到军门都尉根本就不买账,说是周亚夫“将军有令: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军门都慰的言下之意,等皇帝到了再说吧。不久汉文帝率领大队人马赶到了军营门口,军门都尉依然不开门。汉文帝只好派遣使节持节进入军营,诏告周亚夫说:“朕要进去慰问军队,赶紧开门吧。”这回门倒是开了,但周亚夫依然没有到门口迎候,军门都尉把皇帝一行人放进去,还专门打招呼说:“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就是说周亚夫有规定,进了军营,必须限速行驶。汉文帝只好下马,自个儿牵着马慢慢往前走。及至周亚夫见到汉文帝,依然是面不改色心不跳,手按宝剑,说:“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意思是军营有军营的规矩,咱这穿军装的人绝对不能在这里像在朝廷上那样低下威武的头,请让我给你行个军礼吧。

汉文帝在细柳营的遭遇令陪同人员大跌眼镜,许多人心里嘀咕:周亚夫没大没小,他这么干,难道是活腻了吗?但汉文帝毕竟是一代明君,从此事中却看到了闪光的一面,联想到在细柳营看到士兵们军纪威严,军事素质过硬,心中对周亚夫产生了极大的敬佩与信任,说:“嗟夫,此真将军矣!”汉文帝还说,如果敌人来犯境,霸上和棘门恐怕够呛,但细柳营绝对不会让敌人得逞,周亚夫必将拒敌于国门之外。

汉文帝驾崩前,告诉太子也就是后来的汉景帝说:“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

如果遇到变故,可让周亚夫带兵处置。这是汉文帝临终的肺腑之言,可见细柳之行给他留下了多么深刻的印象。后来,汉景帝时期发生七国之乱也正是倚重周亚夫,才顺利平息了叛乱。

慧眼看经典:

评判一名将军,不应只看他对待皇上的态度,更应看他治军的态度;同样的道理,评价一个人,不能光看他对上级的态度,而要着重看他对待工作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