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出:
《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西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后立功西域,封定远侯。
经典今读:
“投笔从戎”源自史书中描述东汉班超的身世。班超本来是耍笔杆子的,抄抄写写,后来他觉得这样下去没意思,于是就把笔一扔,报名参军,征战沙场,建功立业去了。
班超是个有志青年,希望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但他的父亲班彪却要他从小念书,长大了做官。班彪是汉代大儒,他这样教育儿子也是有道理的。班彪的另一个儿子,也就是班超的哥哥班固就达到了父亲的期望,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
班超不像哥哥那样爱学习,这小子从小好动,这让父亲班彪很头疼。汉明帝永平五年,哥哥班固到朝廷担任校书郎,把弟弟班超也带去了。班固关照弟弟,经常让班超抄抄写写,练练手笔,也挣点零花钱。给朝廷干活,班固觉得是份体面的差使,而班超却干得很痛苦。
有一天,班超辛苦了一天,放下笔,突然发现手上磨起了老趼:这是长期握笔的结果。
班超摸着老趼,内心突然感到一丝悲凉:难道这辈子就在书斋里度过吗?哥哥是个做学问的料,可自己不是,虽然是同一个父亲的儿子,但龙生九子,九子不同,上天为何非要我们走同一条路?他望着天空,一股豪情涌上心头,心想,“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男子汉大丈夫,应该学习傅介子和张骞这样的好汉,远走他乡,沙场建功,怎么能整天关在这屋子里做书虫呢?外面的世界这么大,为什么不去闯一闯?
班超建功立业的愿望十分强烈,但还是有点拿不定主意,毕竟出身于诗书之家,上战场岂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但一件偶发的事使他下定了决心。一天,班超在长安城内遇到一位算命先生,此人对班超详加端详后说:“生燕颔虎颈,飞而食肉,此万里侯相也。”意思是,小伙子下巴像燕子,头颈像老虎,燕子在天空飞,老虎是掠食动物,长这么个相貌的人,命中注定“万里封侯”。算命先生几句对谁都可以说的话,却更增强了班超闯天下的信心。
兄弟情深,哥哥十分理解弟弟。班固看班超心思实在不在笔墨上,便找了个机会向汉明帝推荐班超,说:“我这个弟弟,想干点大事、实事。”皇帝说:“那先让他到兰台做令史,今后再找机会吧。”兰台令史一职是个跳板,班超从这里一跳就到了大将军窦固麾下当司马,后来窦固打北匈奴,班超随之实现了自己的夙愿。战场上的冲杀使班超越来越有感觉,后来他奉命去西域疏通关系,率三十六勇士在鄯善国诛杀了匈奴外交团,又在疏勒国废除了亲匈奴的疏勒王,另立亲大汉的新王,真是快刀斩乱麻,战功赫赫,令人叫绝。班超在西域三十余年,平定西域,使西域五十多个国家都归附了汉王朝,还曾派部下甘英出使大秦(汉朝对罗马帝国的称呼),最远到达了波斯湾地区。
慧眼看经典:
抗战时期,无数中华知识青年投笔从戎,仅参加远征军的大中学生就有十万,真是“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
投笔从戎,从书斋走向战场,凸显了知识分子的爱国热情和血性男儿的不屈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