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从关键词读经典·幽默版
29674100000009

第9章 尽信书不如无书

典出:

《孟子·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经典今读:

“尽信书不如无书”的意思是不要迷信书本,迷信书本会带来很大的害处。

战国时赵国的年轻将领赵括就是一个读书不会活用,只会纸上谈兵的人,结果导致赵军在长平之战中大败。

公元前260年,秦军包围了赵国的上党,赵国国君赵孝成王听到消息,连忙派廉颇率领二十多万大军去救上党。等他们赶到长平,上党已经被秦军攻克了。廉颇分析敌我态势,觉得敌强我弱,何况敌人攻下上党,士气强盛,这个时候不能硬拼,便在长平筑垒挖沟,准备打持久战。秦军大将王龁多次叫阵,廉颇都不理他。

相持时间一久,秦军粮草告急,消息传回秦国,秦昭襄王问大臣范雎有没有什么良策。

范雎献了一条毒计:想办法让赵国召回廉颇,换一个没经验的人统领赵兵。于是秦国派人四处放风:在秦王心中,赵国排第一的将军是赵括,秦军最怕赵括,幸好指挥赵军的是廉颇,幸运啊。

这个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受父亲影响,赵括从小就立志向父亲学习,沙场报国。赵括比他父亲厉害的是,他喜欢读兵书、学兵法,在家里经常和父亲辩论兵法,说起来头头是道,口若悬河,说得赵奢直摇头。

这是一个还未发掘出来的军事人才呀。赵王因为廉颇按兵不动,也有点不满,就想用赵括换他。赵王把赵括叫来谈话,觉得这年轻人理论基础扎实,思路清晰,很不错,便问他愿不愿意到前线统军。赵括求之不得,说:“当然愿意。”赵王又问:“你觉得有把握速胜秦军吗?”赵括说:“没问题。在我眼里,秦国只有一个白起,王龁根本不是我的对手!”

赵王就下令让赵括顶替廉颇。丞相蔺相如听到消息,连夜进宫劝赵王收回命令。他告诉赵王:赵括理论基础还是比较扎实的,但这个人一来太年轻,二来没经验,第三,也是最关键的,是他有点书呆子气,不会活用书本知识。赵括的母亲也觉得儿子不行,她对赵王说:“赵括的父亲赵奢临终时曾说:‘赵括这孩子读书不开窍,一肚子军事知识,但不会灵活运用,如果让他领军,他一定会使赵军失败。’”但这些劝告赵王都没听。

就这样,赵括到长平替回了廉颇,秦国那边也换上了白起,结果,赵括统领的四十万赵军落了个全军覆没的下场。

慧眼看经典:

明代学者陈继儒认为,善读书者,“不可拘泥旧说,更不可附会新说”。书本知识是死的,只要肯下工夫花时间,总能学到手。但如何真正让它变成自己的东西,让自己受益终生,则需要花费更多的心血,那是门更大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