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1785—1850),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福建省侯官县(今福州市)人,是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绩是虎门销烟。林则徐在广东宣誓旦旦:“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英商义律等慑于林则徐的正气,被迫缴出鸦片2万多箱,即于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道光三十年(1850年),林则徐病逝。咸丰元年(1851年),咸丰帝赐祭葬,谥号“文忠”,晋赠太子太傅。林则徐逝世后,全国哀悼,福州建祠奉祀。林则徐生平爱好诗词、书法,著有《云左山房文钞》、《云左山房诗钞》、《使滇吟草》、《林文忠公政书》和《荷戈纪程》等著作。所遗奏稿、日记、公牍、书札、诗文等,建国后辑为《林则徐集》。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诗共二首,此为第二首。林则徐抗英有功,却遭投降派诬陷,被道光帝革职,“从重发往伊犁,效力赎罪。”他忍辱负重,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踏上戍途,可谓英雄失路,悲愤之情自可想见。但诗人在古城西安与妻子离别赴伊犁时,却写下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激励诗句,这是他爱国情感的抒发,也是性情人格的写照,可谓光照日月。
阅读拓展
【原文】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清·林则徐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注释】
此诗作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是题二首,此为第二首。是年夏历七月,林则徐自西安启程赴伊犁,作诗留别家人。诗表现了作者以国事为重、不顾个人安危的高贵品质和他面临遣时的旷达胸怀。
衰庸:意近“衰朽”,衰老而无能,自谦之词。
“苟利”二句:郑国大夫子产改革军赋,受到时人的诽谤,子产曰:“何害!苟利社稷,死生以之。”(见《左传·昭公四年》)诗语本此。以,用,去做。
“谪居”句:自我宽慰语。谪居,因有罪被遣戍远方。
养拙:犹言藏拙,有守本分、不显露自己的意思。刚:正好。戍卒宜:做一名戍卒为适当。这句诗谦恭中含有愤激与不平。
“戏与”二句:自注:“宋真宗闻隐者杨朴能诗,召对,问:‘此来有人作诗送卿否?’对曰:‘臣妻有一首云: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上大笑,放还山。东坡赴诏狱,妻子送出门,皆哭,坡顾谓曰:‘子独不能如杨处士妻作一首诗送我乎?’妻子失笑,坡乃去。”这两句诗用此典故,表达他的旷达胸襟。山妻,对自己妻子的谦词。故事,旧事,典故。
【赏析】
首联是说:我以微薄的力量为国担当重任,早已感到疲惫。如果继续下去,再而衰,三而竭,无论自己衰弱的体质还是平庸的才干必定无法支持。此时林则徐已是五十七岁的垂暮之年,平淡的话语中隐隐透出一场大风暴后他那种疲乏而低沉的心绪。
颔联若用现代语言表达,即“只要有利于国家,哪怕是死,我也要去做;哪能因为害怕灾祸而逃避呢。”此联已成为百余年来广为传颂的名句,也是全诗的思想精华之所在,它表现了林则徐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和忠诚无私的爱国情操。“生死以”,语出《左传·昭公四年》:郑国大夫子产因改革军赋制度受到别人毁谤,他说:“苟利社稷,死生以之。”这里的“以”字原意是“为”、“做”或“从事”,准确地理解它的含义才能读懂全诗。
颈联从字面上看似乎心平气和、逆来顺受,其实心底却埋藏着剧痛,细细品味,似有万丈波澜。“谪居”,意为罢官回乡或流放边远地区。按封建社会的惯例,大臣无论受到什么处分,只要未曾杀头,都得叩谢皇恩浩荡。林则徐严厉禁烟和坚决抗敌,本是爱国壮举,未获朝廷封赏,反而受到充军伊犁的处分,自是天下不平事。为什么林则徐反而表示感谢皇帝对他处分的宽厚呢?只因封建政治是很可怕的,朝廷内派系斗争复杂,作为朝廷重臣,怎能像一般文人随便发牢骚呢?在这方面正表现出林则徐作为一个政治家的深沉。况且,中国士大夫在不得意时还会学陶渊明的榜样。陶渊明《归田园居》云:“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林则徐说的“养拙”,也相当于陶渊明的“守拙”。所以,他故作轻松地对家人说:我这个做官缺乏才干的人,此次至伊犁去,有时间“开荒南野际”了,对我来说,当一名戍卒不是更适宜么!
尾联从赵令《侯鲭录》中的一个故事生发而来:宋真宗时,访天下隐者,杞人杨朴奉召廷对,自言临行时其妻送诗一首云:“更休落魄贪杯酒,亦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杨朴借这首打油诗对宋真宗表示不愿入朝为官。林则徐巧用此典幽默地说:“我跟老伴开玩笑,这一回我也变成杨朴了,弄不好会送掉老命的。”言外之意,等于含蓄地对道光帝表示:“我也伺候够您了,还是让我安安生生当老百姓吧。”封建社会中的一位大忠臣,能说出这样的牢骚话来,也就达到极限了。我们认真体味这首七律,当能感觉出它和屈原的《离骚》一脉相通的心声。
这首告别家人之作,国事家愁在胸中翻滚激荡,在儿女情长的脉脉温情中,透出一种雄健豪劲的英雄气。作为一个谪臣,语气平和,不作牢骚语,于旷达幽默之中,隐隐蕴含着压抑不下的忧患意识,颇见这位近代政治家的个性、心胸和风度。
1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总理引古
“我还要向关心中国建设事业的国际友人表示感谢。就在前不久,我收到美国堪萨斯州托皮卡市的30多名师生给我的来信,他们向我提出了50多个问题,其中涉及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方面,也有关于我个人的生活和爱好,我喜欢吃什么食物,会不会武术,甚至穿多大号的鞋?他们确实把目光投向中国了。我还想借这次机会回答群众的一个问题,以表示我对大家的敬意。有一位朋友问我,你能不能用一两句诗来概括一下你今年和今后的工作。我想起两位伟人的诗:一句是毛泽东主席的‘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一句是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谢谢大家。”
引古背景
2004年3月14日下午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应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发言人姜恩柱的邀请,与采访两会的中外记者见面。温家宝就各路记者提出的问题做了解答。后来温家宝说有位朋友问他能不能用一两句诗概括下他当年和今后的工作,温家宝信手拈出了毛泽东和屈原的两句诗做了回答。
论今之妙
温家宝总理概括他自己当年和后来的工作时,引用了一句毛泽东的“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作为对过去一年全国人民抗击“非典”取得胜利所做的总结,而屈原的这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则是对他未来工作的一个概括。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对今年的工作,我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安不忘危,治不忘乱,要有忧患意识,看到前进中存在着困难和问题,我们工作中最重要的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最困难的是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最关心的是涉及群众利益的事情,最根本的是改革、创新和奋进。面对困难,我们有信心、有办法、有希望,一定能经受住新的考验,绝不辜负人民的希望。”前方的道路依然漫长,依然充满坎坷,唯有拿出“上下求索”的精神来,才能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最终在艰苦求索中达到最终胜利。
古语源头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屈原的《离骚》。
屈平(约前340—约前278)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姓屈氏。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的出生日期,据近代许多人研究的结果,大概不出于楚宣王二十七年(前342年)到三十年(前339年)之间。照甲子推算,那年应该是戊寅年,屈原的出生不但是寅年,而且又是寅月寅日。照中国历法的老话是“人生于寅”,所以夏正便以建寅之月(即正月)为岁首。屈原既然是寅年寅月寅日生,真正符合于“人”的生辰,所以在屈原著名的作品《离骚》中说:“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据邹汉勋、刘师培用殷历和夏历推算,定为前343年正月二十一日。清代陈玚用周历推算定为前343年正月二十二日,目前一般定为前340年。屈原一生效忠楚怀王,但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屈原愤愤难平,“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已然决绝无望,最终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楚辞又称“楚词”,本为楚地歌谣。战国楚屈原吸收其营养,创作出《离骚》等巨制鸿篇,后人仿效,名篇继出,成为一种有特点的文学作品,通称楚辞。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并且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楚辞》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出现,打破了《诗经》以后两三个世纪的沉寂而在诗坛上大放异彩。后人也因此将《诗经》与《楚辞》并称为风、骚。风指十五国风,代表《诗经》,充满着现实主义精神;骚指《离骚》,代表《楚辞》,充满着浪漫主义气息。风、骚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的两大流派。
《离骚》为《楚辞》篇名,370多句,2400多字,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离骚》是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浪漫主义抒情诗,诗中无论是主人公形象的塑造,还是一些事物特征的描绘,诗人都大量采用夸张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神话传说的充分运用,展开了多彩的幻想的翅膀,更加强了《离骚》的浪漫主义气韵。比、兴手法的运用,在《离骚》中是非常多见的,如他以香草比喻诗人品质的高洁,以男女关系比喻君臣关系,以驾车马比喻治理国家等。诗人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斥责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由于其中曲折尽情地抒写了诗人的身世、思想和境遇,因此也有人把它看做是屈原生活历程的形象记录,称它为诗人的自叙传。
《离骚》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
阅读拓展
【原文】
《离骚》(节选)
跪敷衽以陈辞兮,耿吾既得此中正。
驷玉虬以乘鹥兮,溘埃风余上征。
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
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
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
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
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
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
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
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
时暧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
世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
【注释】
敷:铺。
衽:衣襟。
驷:驾车的四匹马。这里用为动词。
玉:白色。
溘(刻):突然。
轫(刃):停车时抵住车轮的木头,发车时将它撤去叫发轫。
琐:“薮(擞)”字之借,指草泽。灵薮,神仙所聚泽圃之地。
羲和:神话中给太阳驾车者。弭节:按节徐步。节,以竹竿和羽毛制成的信节,路途通信之用。
崦嵫(烟兹):神话中山名,日入之处。迫:近。
曼曼:通“漫漫”,路很长的样子。修:长。
饮(印):使喝水。咸池:神话中日浴之处。
扶桑:神话中长在东方日出处的一种树。
相羊:徜徉,随意徘徊。
望舒:为月神驾车者。
飞廉:风神。
屯:聚合。
离(丽):通“丽”,附丽,靠拢。
阍(昏):守门人。
阊阖(昌河):天门。
溷(混)浊:混乱污浊。
【今译】
铺开衣襟跪着慢慢细讲,我已获得正道心里亮堂。
驾驭着玉虬啊乘着风车,飘忽离开尘世飞到天上。
早晨从南方的苍梧出发,傍晚就到达了昆仑山上。
我本想在灵琐稍事逗留,夕阳西下已经暮色苍茫。
我命令羲和停鞭慢行啊,莫叫太阳迫近崦嵫山旁。
前面的道路啊又远又长,我要上上下下追求理想。
让我的马在咸池里饮水,把马缰绳拴在扶桑树上。
折下若木枝来挡住太阳,我可以暂时从容地徜徉。
叫前面的望舒作为前驱,让后面的飞廉紧紧跟上。
鸾鸟凤凰为我在前戒备,雷师却说还没安排停当。
我命令凤凰展翅飞腾啊,要日以继夜地不停飞翔。
旋风结聚起来互相靠拢,它率领着云霓向我迎上。
云霓越聚越多忽离忽合,五光十色上下飘浮荡漾。
我叫天门守卫把门打开,他却倚靠天门把我呆望。
日色渐暗时间已经晚了,我纽结着幽兰久久徜徉。
这个世道混浊善恶不分,喜欢嫉妒别人抹煞所长。
1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总理引古
“过去的两年我们是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走过来的。人民用坚实的步伐走过了不平坦的道路,这将会在历史上留下印迹。今后几年,道路依然不平坦,甚至充满荆棘。我们应该记住这样一条古训:行百里者半九十。不可有任何松懈、麻痹和动摇。同时我们要坚定信心。华山再高,顶有过路。解决困难唯一的办法、出路和希望,在于我们自己的努力。我深深爱着我的国家。没有一片土地让我这样深情和激动,没有一条河流让我这样沉思和起伏。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我将以此明志,做好今后三年的工作。”
引古背景
2010年3月14日上午,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胜利闭幕。会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在记者会上,总理对中国人民坚强的精神予以赞扬,并警示我们前方道路仍有许多艰难险阻,不可麻痹松懈。总理也深情地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发自内心的热爱,在谈到自己未来三年的工作时,他引用了屈原的名句“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论今之妙
总理在此处引用屈原的名句,其用意再明显不过了。屈原当年一心事主,忠心耿耿,无奈一方面遭受佞臣排挤,另一方面君主昏庸,听信谗言,致使屈原无处容身,万般无望之下,自沉汨罗江以明其志。其爱国心是何等强烈,却终未实现。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总理在这里是要表明,为了人民,宁愿付出全部,就算献出宝贵的生命也在所不惜!古有屈原、诸葛亮,今有周恩来、朱镕基,这些让我们敬仰的人无不是为民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们的温总理也在传承着他们的精神,我们能不为这样的总理而骄傲和感动吗?这真是国家之大幸,人民之大幸!
古语源头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出自屈原的《离骚》。(作者及作品简介见本书第61页)
阅读拓展
【原文】
《离骚》(节选)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