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供给不足是城市堵车的根本原因
现在堵车不再是大城市的专利,很多中小城市堵车也很严重。造成堵车有很多方面的原因:道路管理效率低、驾驶者素质低、行人素质低等,但是根本原因还是道路供给不足。
中国的城市基本要面临一个问题,道路建设的速度远远低于车辆增长的速度。在杭州,私家车拥有量正以高于30%的幅度增加,而杭州的新建道路面积每年的增幅只能达到7%~8%,仅为私家车增幅的1/4左右。2009年的一组数据表明,广州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的增长率不到5%,但是车辆的增长率却超过了17%。
尽管城市管理不善,道路设置不合理,以及很多司机素质偏低等因素会造成道路堵塞,但是最根本的原因还是道路供给不足。这些年以来,车辆增长的速度非常快,但是道路供给的增长很有限。
北京双向十个车道的宽阔马路上,车辆仍然是密密麻麻地堵在一起。看到这种现象,就有人提出反驳,说即使增加道路面积也无法解决堵车问题。其实,解决堵塞问题并不是单纯加宽路面,而是有效增加道路数量。从表面来看,中国的大城市面积很大,但是市中心面积并不大,并且车辆和人流都集中在市中心这么小的区域里。市中心车流量非常大,道路面积却很有限,远远无法满足车辆增长的需求。
在未来20年里,车辆数量处于增长的阶段。很多人对城市规划缺少超前意识,没有远见,只是根据当前的车流的需求设计道路。因为没有预留空间,所以用不了几年就饱和了,从而出现堵塞现象。2000年之前,中国多数城市的车辆数量增长速度都很缓慢。那时,除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之外,多数城市基本上没有出现堵塞的问题。2000年之后,中国各个城市车辆数量增长速度都比较快,特别是2005年之后,很多家庭都开始购买汽车。
要解决堵塞问题,必须增加道路的供给,这是最根本的方法。以广东湛江的省道373线湖光到太平段为例(这也是截至2012年湖光到太平的唯一道路),20世纪90年代初,该路段每天车流量不到2000辆,但是2012年已经超过1万辆。要是在节日,每天车流量有两三万辆,甚至每小时车流量超过2000辆。可是广东省省道373线湖光到太平段双向两车道保持50年不变,从这儿可以看出道路建设的速度有多慢。就拿20年时间来说,车流量增加了5~10倍,但是道路面积的增长几乎为零。虽然这段路是郊区的,但在节日,甚至平时都会出现堵塞现象。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买车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毕竟,私家车能够给人们带来很多便利,这是好事儿。但由于道路面积增加速度缓慢,无法满足车辆数量增长的需求,所以拥堵情况将越来越严重。其实,不仅是城市道路拥堵,高速公路同样也会出现拥堵现象。广深高速当时设计流量8万辆次/天,饱和流量14.4万辆次/天,但是实际车辆通行量已经远远超过这个标准。2009年9月30日,广深高速创下52.4万辆次的单日最高车流量纪录,这是当时设计标准的6倍多。这么高的需求,广州、深圳这两个城市间应该多建设一条高速公路,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这个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
在未来很长的时间里,中国要解决城市拥堵问题,就要想办法增加道路供给。既然车辆增加了,对道路需求量增加,增加道路供给就是很合理的。事实上,很多城市不是从增加道路数量入手,而是想尽一切方法去限制车辆数量。这种做法,最终无法解决问题,同时也是对公民权利的侵犯。
在城市规划时,人们往往缺少远见,极少对未来的车流量作出预测和分析。在通常情况下,都是觉得够用就可以了。同时,城市的规划不够合理,导致人口密集在某个区域,从而导致拥堵严重。可以在城区中心区域规划出一些土地来建设道路,从而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既然买了车,就应该经常开,否则就失去了买车的意义。因此,我们不能要求有车一族把车放在家里不开,而是应该尊重他们开车的权利。既然收取有车一族的税费了,就应该给他们提供有效率的道路。每个人都追求幸福,既然车子能够给他们带来幸福,那么有什么权利限制他们的幸福?因此,城市管理者应该增加道路供应,满足车辆增长的需要。毕竟,这不是免费提供的,而是有偿的,所以收了车主的钱,就应该为他们提供服务。
为何北京人口膨胀得如此厉害?
2010年7月23日,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住委员会人口专题调研组公布:“截至2009年年底北京市人口总量已经达到1972万。其中户籍人口1246万,登记流动人口763.8万。”2005年1月,国务院通过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当时确定的2020年北京市人口总量控制目标为1800万人左右。但是这项计划15年达到的人口控制总量,在5年后就被轻松突破了。北京市人口膨胀得非常厉害。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市常住人口仅为208万,1980年为904万,1990年为1082万,2000年1356万。同时,也有些学者认为,还有些流动人口是统计不到的,所以北京现在人口有2000多万。
北京人口增长过快,这给资源承受造成很大压力。北京人口暴涨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是很多人关注的问题。尽管北京人口过多导致了各种社会问题,但是很多人还是热衷于钻进去。毕竟,兼备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中心的功能,最好的资源都集中在这个城市。北京公交车打卡4角钱,学生2角钱,地铁全程2元(到机场除外)。同时,北京还有很多国内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资源。中国最好的高校都集中在北京,所以人们都拼命向北京挤来。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权力政治中心,这就吸引了全国无数官员往这里跑。分税制改革之后,中央权力加强,地方官员都想尽办法跑去北京要钱。这其中不仅有地方的省长、市长级别的官员,而且也有处级、科级官员。雷州是广东的一个县级市,但是也有科级官员跑到北京要钱,并且成功要回一笔钱。广州飞北京的航班,就好比公交车一样。
以前,新浪、搜狐总部在北京,网易总部在广州,但是2009年时,网易总部也迁往北京。全国的出版社或者出版公司,多数都是集中在北京的。同时,北京还有汽车工业、重化工业、高能耗高污染企业,这就可想而知人们为什么会涌向北京。
其实,每个城市都应该有自己的特色,都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去发展。现在,北京不仅是政治文化中心,还是商业、经济、教育、科研等方面的中心。可以说,几乎所有资源都高度集中在北京。
2012年,北京的机动车已超过500万辆,同时每天还有大量车辆进京。因此,北京要面对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入学难、就医难等问题。一些外来人口的子女在京上学问题,通常都很难得到解决。
面对北京人口的膨胀,有些专家主张通过提高进京门槛来限制外来人口。比如,有的城市是在学历上限制,或者各种花样的控制。实际上,通过行政手段,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这种做法,只能扭曲北京人口的结构,无法解决问题之本。有人主张通过提高房价限制北京人口数量,这种做法就是剥夺穷人在北京生活的权利,要把穷人赶出北京。这对北京富人来说,绝对不是好事儿,只能推高北京的劳务成本。
要解决北京人口问题,还是在户籍方面改革,让人们进城自由,出城自由。同时,要调整北京这个城市的功能,把一些功能分散出去。不要把什么资源都集中在北京,这并不是好事儿。
中国城市化道路将通往何处?
亚里士多德说过:“人们为了活着而聚集到城市,为了生活得更美好而聚留于城市。”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已接近6.66亿人,占总人口的49.68%。10年间中国城镇人口比重上升了13.46个百分点。(转引自中国新闻网2011年6月19日文《专家建议中国城市冷静选择绿化之路》)在未来20年时间里,中国将有越来越多的人口到城市里居住,那么中国城市化道路将通往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