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正能量情绪控制学:如何管住情绪不失控
29749100000004

第4章 第二个要义了解自己的情绪从何而来(1)

有了情绪,不停地埋怨带给我们烦恼的事物,这种面对情绪的态度是极其错误的。之所以有这样的错误态度,是因为我们不了解的自己情绪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不了解自己的情绪从何而来,不懂得反省自己的错误认知,这样的人何谈转化自己的坏情绪?

情绪不是"孙悟空",它有产生的根源

情绪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影响,那么,情绪究竟来自于哪里,是如何产生的?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下面这个小故事:

有一个女作家,人到中年,尚单身一人。她常常四处飘荡,寻找写作的灵感。正是这种生活的积累,她的文章总是那么有味道和富有特色。

有一次,她来到一个村庄,到一对农民夫妇家借宿。女主人在得知她的情况后,不无同情地说:"一个女人没有家庭,没有丈夫和孩子,一个人这样浪迹天涯,太可怜了!"

女作家诧异地说:"可怜?不,我从不觉得自己可怜,更不觉得孤独。我做着自己最喜欢的做的事,过着自己最想过的生活,活得既自由又充实,我很幸福!"

对于同样的状况,农妇觉得可怜,女作家觉得幸福,为什么会有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就在于她们对事物的感知不同。人类的很多感受和情绪皆来自于我们的主观对事物的不同感知。

要更清楚地说明白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来看看人类的四种基本情绪,快乐、愤怒、恐惧、悲伤是怎么来的。情绪产生的基础是需要,当一个人的需要得到满足与否,便产生了各种情绪。

例如,当一个人的期望或追求得到实现后,心理的急迫感和紧张感解除,需要得到满足,快乐的情绪便由此产生;当一个人的需求受到抑制或阻碍,愿望无法实现,紧张感增加,甚至不能自我控制,出现攻击他人的行为,这时的情绪就是愤怒;当危险状况出现时,人们企图摆脱和逃避,而又无力应付时产生的情绪体验就是恐惧;而悲伤是丧失之后的情绪体验,因自己喜欢的对象遗失,或期望的东西幻灭,而引起的一种伤心、难过的情绪体验。

从以上四种情绪产生的原因来看,情绪的产生有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客观原因就是客观现实本身,包括人、事、物;当客观现实满足或者满足不了人的主观需要时,人的身心就会受到某种刺激,因而产生一种身心激动的状态,这就是情绪。所以说,客观现实是否能满足人的主观需要这是情绪产生的主观原因。

但是,同样的客观现实能满足这个人的主观需要,却不能满足另外一个人的主观需要,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每个人对同样的客观现实的看法、观点都不同。例如,观看同样一部电影,有人深陷其中为之感动,几欲泪下;有人觉得做作煽情,无聊之极。这说明对客观现实的不同认识使人产生了不同的情绪。

用一个词来概括情绪产生的主观原因,那就是:主观认知。这也是情绪产生的内在原因。所以,当客观现实符合我们的主观认知时,我们就会产生积极的正面情绪;反之,当客观现实不符合我们的主观认知时,我们就会产生消极的负面情绪。这就是情绪产生的根源。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挖掘情绪产生的根源呢?这对我们了解情绪、掌控情绪有什么帮助呢?下面这两点很好的回答了这个问题:

1、知道了情绪产生的根源,才能不再和情绪"较劲"

情绪产生的根源是客观现实是否符合人的主观认知,也就是说情绪本身是一种现象、一种结果,是一种客观存在,所以解决情绪的方法不是"折腾"情绪,而是找出产生情绪的原因。

举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你发烧了,头很疼,医生看了说:"把头切掉!"你一定会骂这个医生是神经病。头疼是症状,它在告诉我们自己的健康出了问题。医生要做的是把头疼的原因找出来,是颈椎不好引起的,还是感冒引起的?

情绪也是一样,它也只是症状而已,它在告诉我们: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问题,需要我们及时处理了。可是现实生活中人们却大多不是这样,他们不去寻找和解决产生情绪的缘由,而是在和情绪"较劲"。这样非但缓和不了自己的情绪,只会令自己的情绪更糟糕。

因此,在有了情绪时,别再妄想怎样才能把情绪赶跑,而是尽快解决产生情绪的事情,那么情绪自然会不赶自跑。

2、知道了情绪产生的根源,才知道"治病要治本"

知道了情绪产生的根源,我们就知道了情绪是赶不跑,灭不掉的,就像我们无法对着头疼欲裂的头说:"求求你,别再疼了。"就算你吃一颗头疼片也只是将头疼暂时压制,而无法让头痛彻底消失。所以,"治病要治本",找出产生情绪的人或事,解决它,切断令我们产生不快的源头,不快才能随之消失。

坏情绪来自于对事物不合理的认知

情绪来自于主观对客观现实的不同认知,当客观现实不符合我们的主观认知时,我们就会产生消极的负面情绪。那么,我们的情绪之所以不好是客观现实的错吗?当然不是!客观现实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是没有对错、不会改变的,更不会依我们的喜好而改变。例如,电影会因为我们不喜欢而在瞬间改变剧情吗?当然不会!

我们再来看看,人们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认知都是正确、合理的吗?当然也不是!为什么同样一件事情,别人不会产生负面的情绪,而你却会呢?正是因为你对这件事情有了不合理的认知,或者说错误的判断和看法。你对这个世界不合理的认知越多、越深,你的负面情绪就会越多、越强烈。

小李和小王共同负责一项工作,但因为种种原因,到下班时两人还没完成。领导要他们两个留下来加班,把工作做完。小王没有任何怨言,老老实实地继续工作。小李却不情愿了,他对小王说:"哎,有没有搞错啊,叫我们加班,我们已经下班了。"

小王淡淡地说:"是到了下班的时间,但我们的工作没做完,留下加班是应该的。"

"什么应该,不能明天再做吗?"

"既然领导让我们加班,肯定是着急让我们做完,不能等到明天。"小王耐心地劝他。

但小李依然有情绪:"我不想加班,我想下班,朋友们还等着我去玩呢。"

"赶快干吧,有你发牢骚的功夫,也快干完了。"

没办法,小李只好做了下来继续工作,但人是坐下来了,心明显不在状态。干一会儿,叹下气;写一会儿,站起来转两圈,还不停地看表。嘴里不时地说着:"烦死了,烦死了。"

同样是加班,小王是心甘情愿的面对,小李却诸多怨言。正是因为,他们俩对加班这件事有着不同的认知。由此可见,坏情绪正是来自于对事情不合理的认知。

也许你会觉得,谁会喜欢加班呢?"我不喜欢加班"这个认知并不是不合理。这就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如果你的工作完成得很好,领导还要你加班,或者不止一次要求你加班,那么你"不想加班"这个认知当然是合理的;但因为你的工作没做好,领导才让你加班,那么你"不想加班"这个想法显然是不合理的。

所以,是否"合理",并没有一个严格的定义和界限,而是要视客观情况而定。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既"合理"是合乎事理和道理,而不是合乎你的主观感受。因为人的感受作为一种主观意识,是随意的、个人的,是符合自己的心理的,但却未必符合事理和道理。

因此,事情并不会改变自身去迎合你的主观感受,而你却必须改变自己对事情不合理的认知,从而让自己的坏情绪得到转化。对于这一点,还有几个方面需做详细说明:

1、事物不会伤害我们,伤害我们的是对事物不合理的认知

坏情绪会给我们的身心带来伤害,而坏情绪产生的原因是对事物不合理的认知,由此可以得出伤害我们的是对事情不合理的认知,而不是事情本身。

事情往往是无法选择和无力改变的,那就只有改变对事情的认知:乐于接受并寻找它的积极面。例如,加班,"虽然加班不能让我那么快回家,但能让我把未做完的工作做完,减轻了我的工作压力和心理负担。"当你这么想的时候,你就由不想加班变为积极主动的加班,情绪自然就好了。

2、不要把"不合理"认知当做"合理"认知

在很多情况下,我们之所以不能改变自己不合理的认知,是因为不知道自己的认知是不合理的。这样的人,总是躺在自己不合理的认知上睡大觉,执迷不悟。

例如,失去了升职的机会,不觉得是自己的能力不够,却认为是同事采取了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或者领导故意给自己穿小鞋,因而陷入对领导和同事的怨恨情绪当中。经他人提醒之后,还不改变自己的看法。

特别是一些自以为是的人,总认为自己的看法都是正确的,他人的看法都是错误的。或者自己有一些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却不自知,这样的人当然很容易产生负面的情绪。只有多和他人交流和沟通,改变自己不合理的认知,坏情绪才会离你而去。

情绪来源于生活

情绪来自于我们对事物不合理的认知,那这些事物又是来自于哪里?当然是来自于生活,因此我们也可以这么说--情绪来源于生活。

生活中的大事小事都可以引起我们的情绪波动,大至超越了人的能力承受,小至扰乱了人的心理平衡,这些大事小事都会是"情绪"的来源。这些可以预测以及不可预测的刺激事件,都会给我们带来或大或小的情绪。

小灵今天晚上可谓祸不单行:出去吃饭时,一脚踢在一块石头上,踢得脚趾头生疼,心里想:"怎么这么倒霉啊。"

来到饭店吃饭,想喝口汤,谁知勺子调进碗里去了,好不容易把油乎乎的勺子拿出来,端起碗来想喝一口,却洒了一裤子的汤汁。小灵吃饭的心情一下子全没了,心想赶快回去换条裤子,这湿漉漉、黏糊糊的可真不舒服。

走到家门口,却发现钥匙忘在家里了,而这时没人在家。她的情绪一下子跌到了极点:今天真是祸不单行。于是只好给妈妈打电话,让她赶快回来开门。

大冬天的晚上,小灵穿着湿漉漉的裤子蹲在门口簌簌发抖,心里真想找个人发发火……

看看小灵的遭遇,我们就知道,坏情绪其实就来自于生活中很琐碎的小事。别看这些小事,却能扰乱自己的心情。一旦这些"倒霉"的小事累计起来,也会让人的情绪处于愤怒的边缘。

那么具体来说,哪些事情会成为情绪的来源呢?

1、生活中的小困扰

我们每天都不可避免遇到各种各样的小挫折。例如,正在使用电脑却突然停电,自己的文件因此不翼而飞;去外出就餐,饭菜洒在身上;走在路上突然摔了一跤……这些小困扰都会成为我们坏情绪的来源。

2、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和大的变动

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和大的变动是造成"情绪"的主要来源之一。这些事件一般都比较难以处理的,所以使我们产生了很大的情绪。

例如,突然中了200万元特等奖、换了一部新车、突然升职加薪等,因为这些会造成我们日常生活的重大变动,使我们必须面对新的生活需求以及新的环境要求,当然就会产生大的情绪波动。

还比如亲人的突然亡故、夫妻离异、牢狱之灾、个人生病或者受伤、失业、退休等等,都会引起情绪的波动。

3、突发灾难

突发灾难例如,地震、火灾、水灾等重大突发灾难,这些灾难对遭遇灾难者、现场目击者、前往救援的人、受害者的亲友及从各种传播媒体听闻这事件的人来说,都会带来不小的情绪冲击。

4、长期的社会问题

很多长期性的社会问题都会成为我们情绪的来源,例如,快节奏的生活、过度拥挤的空间、不稳定的生活状态、不安全的食品、环境污染等。

近年来,精神病人数、自杀率、酗酒致死及心血管方面的患病率都在升高,这和现在过多的社会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有直接的关系。因为这些问题导致了人们心理上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情绪问题。

对于坏情绪,我们究竟有哪些不合理认知?

坏情绪来自于对事物不合理的认知,那么不合理的认知又是如何产生的?这跟我们的经历、受到的教育、成长的环境有关,也跟我们的性格有关。是这些造成了我们绝对化、偏执、极端等不健康的心理,以及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也就产生了许多负面的情绪。

志强从小在农村长大,虽然自己学习很努力,考上了大学,但因为家境不好、见世面少等原因,致使他不仅在穿衣打扮方面比较土气,其他个人素质方面也很一般。

有一次,他喜欢上了班里的一个女孩,就向对方表达了好感,但这个女孩已经有男朋友了,就拒绝了他。他愤愤不平地说:"为什么这么快就拒绝了我,为什么不能让我和别人展开公平竞争?"因此,他对这个女孩非常怨恨。

后来,他听说那个女孩的男朋友的父亲是个公务员,他心里又不平衡了:"凭什么?凭什么他生在城市,我生在农村?凭什么他父母是当官的,我父母是农民?太不公平了。"从此,他不仅对自己的出身耿耿于怀,还对那些所谓的"官二代"、"富二代"深恶痛绝。他发誓,以后要好好努力工作、赚钱,不让这些人看不起他。实际上,根本就没有人看不起的,是他自己自卑而已。

工作以后,他确实很努力,天天希望能升职加薪,但在一次职位竞争中却败下阵来,他又发起了牢骚:"凭什么我兢兢业业努力的工作,升职加薪的却不是我,这不公平!"

他总觉得老天爷对自己不公平,每件事都不让自己如愿,他恨命运的不公,恨他人的不公,因此,他总是活得很痛苦。在痛苦中,他放弃了努力工作、好好生活,开始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

志强为什么会总是抱怨、会这么痛苦?因为他陷入了"一切必须公平"的错误认知。我们都知道,这世界没有绝对的公平,更没有天生的公平。所以,总是抱怨世界不公的人,必然陷入对世界强烈不满的负面情绪。

我们不能像志强那样,因为自己的错误认知而掉入负面情绪的深渊。所以,我们必须改变自己不合理的认知。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的哪些认知是不合理的,因此,先要知道自己哪些想法是"错"的,"错"在哪里?才能有针对性地去改变、去纠正。

1、"绝对化"的认知

在生活中,有这么一部人,他们喜欢这样要求自己:"这事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这次考试,要么不参加,参加就要拿第一!"在参加比赛和得第一之间还有第二、第三、第四等种种可能,他们却都不能接受。这是一种绝对化、极端的想法和认知,一些完美主义者常会有这样的认知。

他们对事物的看法非黑即白,没有中间地带。一旦形成了这样的认知,他们就会以这样的标准要求自己和他人。一旦结果不如所愿,他们就会产生失望、难过、无法接受、不能原谅自己等负面情绪。

2、以偏概全、过度归纳的认知

很多人,都会有这样一种心态:发生了一次的事情,就认为以后次次都是这样,进而产生放弃的心理。

例如,一位男孩子鼓足勇气追求一个女孩,女孩拒绝了他。于是这位男孩就产生了这样的心理:"我以后再也不会主动追求女孩子了,所有的女孩都看不起我。"再如,有个人开车遇到了堵车,心情非常不爽,于是发出了这样的牢骚:"这个世界真是糟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