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一生三靠:断谋说
29752200000019

第19章 “谋”在变化——出奇兵,才能制奇胜(1)

古时的战场,如今的职场,都是战火纷飞的地方,稍不留意,就会祸及自身。风云变化的世界,需要有圆滑变通的人,只有出奇兵,才能制奇胜。

没有一成不变的道路,也没有一成不变的人生,学会变化,学会圆滑,我们才能料敌于先,才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思维创新,助己发展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创造性思维越来越趋向于多元化,须要用各种各样创意性的思维来解决问题。创造力是每个人都应该拥有的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突破桎梏,从而展现出自己的创新能力,这样才能通过自己的思维做出只属于你自己的特色。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而提出问题就是在锻炼你的创造性思维,让你在不断实践中积累经验,让自己更加强大,从而立于不败之地。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一部创新的历史,就是一部实践创造性思维,发挥创新性能力的历史。

我们最需要的就是创新,如果我们不去创新,总是因循守旧的话,那么我们的思想就会僵化,而一切问题也会变得越来越复杂。在创新中寻求突破,我们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用你的创新思维去解决问题,一切问题才会变得简单。

有一次,一艘远洋的海轮遭遇了大风浪,不幸在大海中触礁沉没,船上的成员只有九名幸存了下来,他们爬上了一座孤岛。

九个人把这座孤岛走了一遍,发现这座岛上只有石头,没有其他任何可以用来充饥的食物。不仅如此,岛上天气炎热,九人口干舌燥,但是可以饮用的只有海水。身为海员的他们知道,海水又咸又涩,根本不能用来解渴。于是,九个人就开始等,希望奇迹能够出现,有船只经过此岛,帮助他们脱离苦海。

但是等了好久,都没见有人来,八个人相继死亡,最后的一位船员在快要渴死的时候,实在是忍耐不住,就跳进了海里,拼命喝起了海水。这名船员喝完海水之后发现,海水不仅没有咸涩的味道,反而非常甘甜。

就这样,这名船员开始喝海水度日,没过几天,就等来了救援的船只。

后来,科学家来到这里,取了一些这里的海水进行化验,化验结果显示,这些海水根本不是海水,而是泉水,原来,这里的地上不断有地下泉水涌出,而正是这些泉水救活了最后一名船员。

现实生活中也会存在类似的事情,过于拘谨,墨守成规的话,就会拘泥于固有的看法,而没有通过自己的观察去分析,有时反而会和机会失之交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定势,比如看到红灯就会停,看到苍蝇就会厌恶……习惯成自然,但是有的时候,这是过分拘谨的一种体现,这样的人往往只一条道走到黑,不愿意去变通,最后的结果只能是被别人所遗忘。

懂得创新的人,必然是不满足现状的人,很多人不满足现状,但是他们却不去改变,总是跟着别人的老路走,长此下去,社会就会失去创新思维的刺激,就会停滞不前。

思维创新的人,思考得必然很多,他们知道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哪,并且懂得调用一切力量去促使目标达成。如果我们只是按照思维定式去办事,那么,等待我们的将会是一生碌碌无为的命运。比如大象,如果把它放到无边的旷野中,他就会成长为强有力的“大力士”,能用鼻子勾起一吨重的物品;但如果从小把它放到马戏团里,大象却可以被拴在小小的木桩上,安安静静地站着,原因就是大象从小就被锁链锁住拴在木桩上,就算长大了铁链换成了绳子,出于思维定势的考虑,大象也不会再去挣扎分毫。社会每天都在发展变化,如果我们不跟随社会的发展而变通的话,就会让自己不断倒退,被社会所淘汰。

三国时期,刘备刚刚占领荆州,周瑜就非常不甘心,每天都在谋划着怎么样把荆州从刘备手中抢回来。后来,周瑜苦思冥想,终得一计:刘备早年丧妻,他以孙权妹妹孙尚香为诱饵,骗得刘备来到吴国。然后再把其囚禁起来,以此来要挟蜀国,让他们拿荆州来交换。

刘备知道是计,就不敢渡江去吴国。而诸葛亮的态度却恰好相反,他知道周瑜是计,但他心里却早有一番别的想法,决定将计就计,让刘备既抱得美人归,又能保住荆州地。

于是,刘备和赵云率领五百多名兵士渡江入吴。临行前,诸葛亮给了赵云三个锦囊。

刘备一行人刚刚来到东吴,赵云就拆开了第一个锦囊。随后,赵云按照锦囊中的妙计而行,命令手下的五百多名士兵披红挂彩,准备好各种结婚的礼品,在东吴各地宣传刘备和孙尚香和亲的消息。弄得东吴上下,人人尽知。

不仅如此,诸葛亮还让刘备去拜访大乔、小乔的父亲乔国老。乔国老得知此事之后就去孙权的母亲吴国太那里道贺。吴国太听闻此事后非常惊讶,就派人去问了孙权。得到孙权确认之后,吴国太捶胸顿足,掩面而泣。

孙权见事情败露,就去见了母亲,和吴国太说:“许婚是周瑜的计策,只是想用这条计策把刘备带到东吴来,以此来威胁蜀国,讨要荆州。如果刘备不答应,就杀了他。”

吴国太一听,非常生气,大骂周瑜,说他取不到荆州,竟然打起自己女儿的主意。而且竟然还想杀死刘备,这是何其愚蠢的想法:如果刘备死了,女儿不是就守了活寡?在这之后,吴国太就派人约见了刘备,如果吴国太满意,就把女儿嫁给他;不中意,就随便周瑜怎么办。这一见之下,没想到吴国太非常满意,当即就许了这场婚事。

吴国太满意了,但是孙权却犯了难,眼看就要把假戏做成真的了。于是,他马上向周瑜问计。周瑜当即之下又想出了一个计策,派很多美女服饰刘备,而且招待他最好的酒宴。还把刘备和蜀国大将强行分开,想用声色犬马来扰乱刘备的心智。刘备也果然享受了这种待遇,再不提回蜀国的事了。

赵云无奈之下,只好打开了诸葛亮的第二个锦囊。接下来赵云马不停蹄地向刘备进谏:“主公,刚才军师来报,曹操率领五十万大军袭取荆州,请主公速速赶回。”

建安十五年的正月,刘备和孙尚香决定回荆州。但是孙权得知消息后,就派人追赶,刘备的军马不久就被追上了,被周瑜的军队团团围住。于是,赵云打开了第三个锦囊,然后让孙尚香出马,喝退吴军,没想到收到奇效,最终化险为夷。众人登上了早已准备好的船只,平安回到了蜀国。

做事要敢于创新,方法灵活,千万不可以墨守成规。诸葛亮的成功就在于他敢于创新,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如果他按照刘备的想法去做,回绝了吴国的要求,那么只会让对方变本加厉地征讨荆州。与其如此,不如将计就计,顺了周瑜的意。然后再一步一步按照自己的计策行事,让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

一个人能够出奇制胜地提出新奇的想法,这不但可以帮助你走向成功,而且更多的时候,能够把自己的思维提升到一定高度或是转换一个角度,真的是一种智慧的体现。因为想要出奇制胜,就应该天马行空,不拘泥于方圆之地,要敢于想别人所不敢想,做别人所不敢做。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出你的创造性思维,才能让你在现代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迎接未来的科学技术挑战中,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在现在生活中,我们更需要创新。因循守旧只会束缚住我们的思维。只有敢于登上巨人的肩膀发表自己的言论,突破桎梏,才能让自己不断进步。

变中求变,做环境的主人

识时务者为俊杰,通机变者为英豪。想要做环境的主人,就要灵活机变,如果我们做不到灵活机变,就会让所有问题都强加己身,等到后来,再想把问题解决就变得十分艰难了。我们要知道,通往成功的道路不只一条,我们不应该在一棵树上吊死。学会变通,才能不受外界因素的束缚,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快速有效地解决问题。

世事莫测,常法行不通的时候就应该学会随机应变。关于这一点,曹操可以说是后世灵活变通而成大事者的鼻祖和导师。遇到问题不应该拘泥于教条,要学会随机应变。当发生突发情况时,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把问题解决掉。如果不懂变通,只是一味走别人的老路,那么问题不但得不到解决,反而有可能会更加复杂。生活不是单调的,情况总是在千变万化中运动着。为人处世亦如此,懂得方圆之道,才能解决棘手的问题。

清朝乾隆时期,内外稳定、君臣一心,一片国泰民安之景。一次闲来无事,乾隆皇帝就问宰相刘墉一个问题:“咱们北京城说大不大,说小不小。那么,你说京城共有多少人?”乾隆本想刁难刘墉,让他出点丑。

没想到刘墉脱口而出:“只有两人。”乾隆非常奇怪,就问为什么。

刘墉解释说:“北京城人再怎么多,也离不开两种人,男人和女人。如此说来,整个北京城不就只有两个人吗?”

乾隆见没有难倒刘墉,于是又问他:“今年北京城里有几人出生?几人去世?”

刘墉回答:“只有一人出生,却有十二人去世。”乾隆还没有问为什么,刘墉就解释说:“今年出生的人再多,也都是一个属相;今年死去的人再多也只有十二种属相。”乾隆听完哈哈大笑,对刘墉大加赞赏。就这样,刘墉靠自己的随机应变回答了本来无从应答的问题。

乾隆提出的问题本来就是难题,回答不好就会犯了欺君之罪。可是刘墉却深谙变通之道,灵活地让思维转了一个弯,不仅回答了问题,而且还幽默十足。有些问题看似无解,但是我们却可以变换一个思维方式去解决。

工作生活中,我们需要新鲜思维的不断刺激,而做环境的主人正是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看到生活中的闪光点,把它们存储在我们大脑中,等到需要它们的时候,我们再把它拿出来使用,这样,你才能够成为环境真正的主人。成功其实并不遥远,只要我们善于在生活中发现,成功就会源源不断的到来了。

人的一生不是一个单调的旅程,我们更不要把自己和别人画上等号。别人做的事情不一定能成功,就算成功了也不一定能适合你。每个人的未来是由每个人自己把握的,我们要做的就是不要总是走别人的老路,这样很容易让你重复别人的故事。

成功的实现在于坚持,而选对成功的道路则在于独具慧眼,只有选对成功的道路,我们的吸引力才会积极地影响到我们。人生在于把握,成功在于发现,只要我们在正确的人生轨迹上努力奋斗,就必然会走出一条不平凡的道路。

清末时期的大太监李莲英更是一个懂得应变通滑之人,他常常侍奉慈禧,总是依靠自己机敏应变的头脑化解了一次又一次的危机。

慈禧非常喜欢看京剧,也喜欢打赏这些唱戏的艺人。有一次,当他看完著名艺人杨小楼演的戏之后,就赏赐给他一些糕点。

杨小楼说:“这些东西太贵重了,不如老佛爷赏赐我一些别的吧!”

慈禧当时很高兴,就问:“那你想要什么啊?”

杨小楼俯身跪下说:“老佛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能不能赐给奴才一个字?”

慈禧听了很高兴,就让太监取来笔墨纸砚。慈禧大笔一挥,写了一个“福”字。

站在一旁的人看了慈禧写的字,就小声说:“老佛爷的字写错了,应该是‘示字旁,不是‘衣’字旁。”

杨小楼一看果然如此,自己拿回去怕遭人议论,不拿回去又怕慈禧要了自己的脑袋。拿也不是,不拿也不是,一时之间左右为难。

当时的气氛一下子就紧张起来了,慈禧太后也觉得不好意思。既不好意思要回来,又不想让杨小楼拿着错字回去。

这时候李莲英脑子一动,笑着说:“老佛爷的福气,比世上任何人都要多出一‘点’啊!”

杨小楼一听,赶忙磕头谢恩说:“老佛爷福多,天下百姓都及不上的福气,奴才怎么敢拿回去呢?”慈禧正为此事发愁,听了李莲英和杨小楼的话,就急忙顺水推舟地说:“那好吧,我改天再赏赐你字吧。”就这样,李莲英顺利地化解了当时的窘况。

而李莲英的智慧也在他善于变通,能够随机应变。他将错就错,并在错误中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把事情圆圆满满地解决掉,无不体现了李莲英善“变”的处事方法。

在实际处理问题时,我们总是习惯性地按照常规思维去思考。但如果我们能像前人那样学会灵活变通,那么就在你走投无路的时候,往往就会发现“柳暗花明又一村”。

应变的最终目的是使自己永远处于主动地位,驾驭事态发展,以实现既定目标。从这个意义上看来我们甚至可以说,智者便是能够随机应变的人。

善于见机行事、灵活变通,是一个人在日常交际中人情操纵水平的重要表现。随机应变就是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从而把把事情更好地解决掉。如果在问题面前不通事理,不懂变化,只会让自己钻进牛角尖,走进死胡同。无论是灵活变通也好,还是弹性处理也罢,和滑头性格与毫无原则是截然不同的。分明是已经改了道,此路不通,却还偏偏要按照旧时的方法把车开过去——这不是坚持原则,而是蛮干。正所谓因时制宜,在某种特定的环境内配合需求,设计出最好的可行方案,这才是智者应该有的变通和弹性之道。

反客为主,主动行事解危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