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不是为一只虱子求情
29798300000068

第68章 国殇袁督师

1

袁崇焕的谥号,是襄愍,南明小朝廷赠的。这个谥号,在古代,一般是给予被冤死的人的,含有平反之意,亦含有同情之意。

如若平反,对袁督师而言,是可以的;若含怜悯,则大可不必:以袁督师这样的铁血男儿昂藏丈夫,岂需怜悯同情。假如那样,不只是对督师在天之灵的亵渎;对炎黄子孙而言,也是一种感情上的亵渎。

因此,这个谥号,不要也罢。

退一万步讲,如果实在要给袁督师谥号,以表后人敬仰之意崇拜之情,我倒认为,“武穆”二字,是对督师最好也是最恰当的谥号。

所谓武穆,用宋孝宗的解释是,“折冲御侮曰武,布德执义曰穆”,所以,宋孝宗将之赠给冤死的民族英雄岳飞。武穆,笼而统之,就是疆场上战胜攻取,保家卫国;平日里,忠于职事,爱国爱民。所以,后人称岳飞为岳武穆,从不称名,以表爱戴,表敬仰,表赞美。

袁督师与岳武穆相比,二人功业相似,忠贞相似,遭际也十分相似。

他们都是在国家危难中原板荡之际,挺身而起,执干戈以卫家国,着戎装而赴边疆。而且都是在疆场舍命奋战,浴血不顾,最终挫败敌人。可是,转过身,又都死在了庸君之手。

所不同的是,岳武穆起身军营;而袁督师,则是以一介书生,青衫飘飘走向疆场。

更不同的是,晚明官场,比南宋初年官场更黑暗,更腐败,更缺少阳刚之气。因而,袁督师的死,也就比岳武穆死得更惨;更悲壮;让后人说起,更是扼腕长叹,难以自己。

2

明末,是一个最黑暗最变态的社会。明末的宫廷内外,达官贵人缙绅士子,普遍患有精神阳痿症。这种症结,具体表现在,对外,谈后金而色变;对内,相互之间极尽轧倾,极尽打击,心理之肮脏,手段之残酷,登峰造极,无与伦比。

这时,如果有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站出来,他就会成为众矢之的,就会成为他们攻击的目标,打击的对象。“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他们不只是要在生命上对之摧残,消灭;更要在精神上、灵魂上踏上一脚,使其永世不得翻身。

总之,这是一个王朝将要灭亡时,表现出的最具畸形的阶段。

在这样一个道德败坏、精神颓废、思想肮脏的时代,后金王朝,突然崛起,在他们绝代英明的汗王努尔哈赤的率领下,以十三幅铠甲,燃起一场毁灭明宗社的熊熊大火。

努尔哈赤率领着他一路强大起来的大军,铁骑如水,号角喧天,战鼓雷鸣,打萨尔浒,占铁岭,下沈阳,破广宁,所向披靡,无人可敌。

明朝,政治上的阳痿,最终导致了士气上的阳痿。

在后金军强弓硬弩之下,在八旗健儿的刀光剑影之中,明军开始是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继之是丢盔弃甲望风而逃,最后是谈虎色变浑身战栗。

东北大地,顷刻之间风云变色烽火连天。

蹲在金銮宝殿中的明朝皇帝,吓得尿了裤子。那些平日高谈阔论的文武百官,一个个此时如待宰的鸡鸭,面对着东北战场,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这时,一个书生,骑着一匹马,蹄声嗒嗒,向山海关而去;几日之后,又蹄声嗒嗒,从山海关归来,扔下一句话:“予我军马钱谷,我一人足守此!”

紫禁城上空,顿时滚过轰隆隆的雷声。雷止了,雨停了,云开了,天晴了。

偌大的紫禁城里,那个昏头磕脑的皇帝,还有那些急得如热锅上蚂蚁的官员,都愣了一下,然后一个个睁大昏花的眼睛,欢呼雀跃起来,仿佛将要溺死的落水人,绝望之中,在海面上看到了一根稻草,紧紧抓住。

是的,当时,他们以为,他们抓住的是一根稻草。但是,不久之后,事实告诉他们,他们抓住的是一根救生艇的缆绳。

他们抓住缆绳,一个个登上救生艇,看到了生的希望。

靠着这艘救生艇,本来,大明王朝还可以苟延残喘,向前行驶。可惜,刚刚喘息过一口气并爬上船的人,又一次把他们的劣性,他们的卑鄙,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们一点也不爱惜那只船,不但不保护它,甚至合起力来砍剁它,毁坏它,最终让它沉没。

他们,也随之沉落海底,万劫不复。

他们的死,并不可惜。可惜的是中原大地,一片烽烟,鸡犬无声;可惜的是嘉定三屠扬州十日中死去的中原百姓。

3

古人爱把国之名将誉为万里长城。檀道济在受到皇帝的迫害,将要被杀时,摘下帽子,愤怒地扔在地上道:“你们这是在自毁万里长城。”

然而,对当时已濒临灭亡的明朝而言,袁崇焕已不是万里长城,而是一艘救生艇。

袁崇焕以他的行动,证明着他在历史转折点上的作用。面对屡战屡胜的八骑子弟,面对战胜攻取的后金铁骑,面对独霸江湖无人可敌的努尔哈赤,宁远城上,一面“袁”字大旗迎风飘扬,一位书生竟按剑而立,昂首云天。

这是一次英雄与英雄的对峙,这是一场注定要载入史册的战斗。

以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十三万之众,去攻打不足两万之人的屡败之师,此次,努尔哈赤挟风云之势,雷霆之威,铁骑滚滚,如潮而来,而且扬言,数日之内,必下宁远,在城中摆下庆功宴。

宁远城头上,袁崇焕的大炮发言了,表达了自己的意见:“轰隆”一声,将百战老将,震落马上;让无敌之师,惊慌变色。

从此,后金健儿牢牢记住了一个人:袁崇焕。

从此,他们才知道,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人能够阻挡住他们的马蹄,锉削他们的兵锋,打败他们无往而不胜的大汗。

白山黑水间生长的汉子,数十年无敌于天下的男儿,是不会轻易言败的。接下来,他们拿出了他们所知道的当时最先进的攻城方法:云梯、撞车、火药等,可是,几天过去,锦州城仍完好无损,矗立在他们面前;那面“袁“字大旗,仍在风中猎猎作响;那位儒雅的将军,仍以手捋须,伫立城头。

第一次,八旗子弟知道了什么叫失败,也狠狠品尝了一把失败的滋味。

他们尊敬的可汗,不败的战神,也打了有生以来唯一一次败仗,垂头丧气地一挥手,带着八旗子弟撤离战场。临行,努尔哈赤长叹一声:“自二十五岁起兵以来,征讨诸处,战无不捷,攻无不克,惟宁远一城不下。”

袁崇焕,以一座小城,一战,打破了八旗子弟难以战胜的神话。而且,这个神话还在继续——

一年后的公元1627年,袁崇焕再战锦州,打败皇太极的军队。

三年后的公元1629年,北京保卫战,又一次,在袁崇焕的浴血反击下,后金军仓皇而退。

如果不是明廷君臣合伙,奋力砍倒自己的这根擎天柱子,这个神话还会继续。

可惜,这些都是假设。最终,袁崇焕的生命,在四十六岁上戛然而止。他死时,比岳武穆含冤而死时大七岁。

4

岳武穆之死,天下人皆知其冤:满朝大臣,稍有心肝者,无不奏章飞扬,为其求情;士大夫无不痛心疾首,为其奔走呼号;天下百姓,无不颔首无言,为其忧伤垂泪。

袁督师受刑之日,却恰巧相反:天下之人,无不称其汉奸;天下士子,众口一词,无不咒骂他奸贼;满朝大臣,万口一声,无不称其该死。

二人相较,袁督师的死,更见悲壮,更见惨痛,也更见壮烈。

岳武穆被勒死;而袁督师,则是磔死,千刀万剐啊。

明朝皇帝,还有那班大臣,他们的精神变态,简直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地步;他们对高尚和伟大的迫害,简直达到了丧心病狂千夫所指的程度。

从明廷的中央监狱走向西市,我不知道有多长的路,我更不知道袁督师在囚车上经历了怎样的精神痛苦。据史书载,一路上,人们将臭鸡蛋、豆腐和脏东西,都纷纷朝他身上扔去。刑场上,人们更是出钱,争相买他的肉吃。

因为,崇祯说他是汉奸。

因为,满朝大臣说他是汉奸。

我一直猜测,他死时,内心深处,一定充满了愤恨,充满了仇怨。我想,每一个人,如果处于此种地步,都可能这样。

因为,这个世道,对他太不公平了。

可是,我想错了。后来,我读到一首诗,袁督师临死前口占的:“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

由诗来看,临死前,面对着迫害自己的人,袁督师的心中并没有愤恨,没有仇怨。他的心中,仍在担心着这块多难的土地,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和这个即将灭亡的国家。无论他们给了他几多诬蔑,几多灾难,几多痛苦,他依然深爱着他们,生死以之,无怨无悔。

他走了,走进历史深处,化成一尊纪念碑。那年,是风雨如晦的1630年。

他和岳武穆一样,成为了历史天空中最亮的一颗星。在他们的身上,我真正懂得了,什么是忠烈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