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太子刘据是一位仁慈的太子,虽然与父皇在政见上有显著分歧,但还不致因此而引来杀身之祸。刘据之死,纯粹是以丞相刘屈氂和外戚李氏家族为代表的两股政治力量的合流,再加上江充这个特务头子的全盘运作而导致的。
应当说,在这件事上汉武帝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汉武帝虽然是一代明君,可是在他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衰老之后,开始笃信巫蛊之术迷信异术偏方。这就给了奸佞小人以可乘之机,终于使得耿直的太子刘据自缢。当太子刘据被杀的真相被解开后,汉武帝也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之中,并且用建思子台、杀江充等行动来表达了对刘据的无限哀思。
当然,太子刘据在巫蛊之祸这件事上的所作所为也并不是无可指摘的。尽管父皇受到奸佞的迷惑,但他是完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与父皇武帝直接进行对话。毕竟他还只是一个太子,并不是真正的皇帝,并不应该越过父亲汉武帝直接举兵清理奸佞。他的这种做法在无形之中给了别人诬陷他谋反的口实,也就给自己最终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2.孙和——遭姐弟暗算,致使父皇生疑
孙和,是三国时期吴国开国皇帝孙权和王夫人所生之子,也是吴国最后一位皇帝孙皓的父亲。他曾被孙权立为皇太子,但后来被废黜,最后被赐死。
孙和以孙权三子的身份,之所以被封为皇太子,就是因为先他之前的两位兄长孙虑和孙登的先后夭折,再加上他个人的聪慧禀赋,才被父皇看上作为替补继承人的。
孙和自幼“好文学,善骑射,承师涉学,精识聪敏,尊敬师傅,爱好人物。”因此孙权对他很是器重,但孙和被立为太子后,却招致同父异母姐姐孙鲁班的强烈不满,因孙鲁班和孙和的母亲王夫人曾有过过节,而孙鲁班却把这怨气延伸到孙和的身上。而与此同时,那位对政治权力有较高期待的四弟孙霸,更是把三哥孙和看做他通向最高权力的障碍。因共同的利益交汇,孙鲁班和孙霸便成了政治盟友。于是,这两位姐弟便通过暗箱操作的方式,在父皇面前联手诬陷孙和。缺少识别能力的父皇孙权终于架不住女儿和四子的谗言,便稀里糊涂地将孙和从太子的位置上清理下去。
孙权死后,孙和又因一次宫廷争斗而再次成为权力角逐的牺牲品,这次,孙和赔上了性命,死时年仅30岁。
继位内幕
作为孙权三子的孙和被父皇东吴大帝孙权立为太子并不意外,因为他的两位皇兄英年早逝,况且孙和头脑聪慧、处世干练、为人正派。尽管孙和身上存在诸多优点,但在争宠激烈的皇室内部,那些心怀鬼胎的亲属们,为了各自的利益,才不会顾及孙和的聪明与才学,无不使出浑身解数,对孙和频频暗下黑手。就这样,孙和被从太子的位子上硬生生地拉了下来,就此与最高权力擦身而过。
机缘加能干,夺嫡之争孙和先拔头筹
东汉末年,三国鼎立,战乱频繁,而在各个国家的内部,各种争权夺利的斗争也时时上演,作为三国之一的吴国也同样如此。吴国正式建立于公元222年,史称孙吴或东吴,开国之君为东吴大帝孙权。
孙权一生有过多个女人,共育有7个儿子,因此在册立太子一事上,孙权可谓是煞费了一番苦心,先后册立了3位皇太子。孙权所立的第一位皇太子,是他的长子孙登。虽然史书上没有记载孙登生母的名字,但由于是孙权的第一个儿子,因此孙登从小便接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在父亲的要求下熟读《汉书》,通晓汉代历史,并且对政治和军事也很早就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因此孙权在自立为吴王之后,便立即将孙登册立为王太子。不久后,孙权称帝,孙登又荣登了皇太子的宝座。
孙登为人谦和,懂得知恩图报,又有真才实学,因此在他担任太子的20多年中,吴国的内部也算是太平,没有出现明显的争端。不过,也许是因为天妒英才,孙登稳坐太子之位21年之时,却突然因病去世,享年33岁。
孙登去世后,孙权在伤心之余只能再着手挑选一位皇太子。由于当时孙权的次子也已经过早地离开了人世,因此皇太子的人选就自然落在了孙权的第三个儿子孙和的身上。孙和字子孝,是孙权的妃子王夫人的儿子。孙和的母亲王夫人曾深得其父孙权的宠爱,因此她所生的儿子也理所当然的得到了重视。据说,孙和在14岁时,父亲孙权就派了专门的学者教他读书和技艺,为他成为一名合格的皇太子打下了基础。
由于天资聪颖,再加上后天的培养,所以孙和的才能也日益凸显了出来,史书上记载其“好文学,善骑射,承师涉学,精识聪敏,尊敬师傅,爱好人物”,可见孙和在各个方面都不逊色于他的兄长孙登。而且若论年龄,孙和也算是孙权在世的子嗣中最为年长的,所以在孙登去世后,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孙权最终将三子孙和册立为吴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皇太子。
孙和处世沉稳老练、公正严明,并且还善于听取公众意见,从不擅自主张,因此也深得人心。同时,对于朝臣之间所产生的矛盾和冲突,孙和也通常都是尽力地调和,不会有所偏袒。据说,有一次,孙和发现都督刘宝和庶子丁晏二人产生了矛盾,而且还借此相互攻击。于是孙和便将这两个人叫到面前,对他们说:“身为文武官员,应该相互团结,才会有益于朝廷。不要因为一点小的私怨就彼此争斗和陷害,那样你们自己也得不到任何好处。”听到孙和的这番话,刘宝和丁晏均深有感悟,于是便主动握手言和,彻底放下了他们的个人恩怨。
另外,在管理方面,孙和也做得十分得心应手。在被册立为太子后,孙和奉命入住东宫,并负责对其进行管理。在东宫中,孙和发现有些侍从爱好博弈游戏,并沉溺于其中,耽误了正事。于是孙和便耐心地对这些侍从们进行劝诫,而且为了以理服人,孙和还亲自编写了一篇关于博弈游戏有害无益的文章,使一些贪玩的侍从们自心里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主动加以改正。在孙和的精心管理下,东宫的风气也日渐好转,很少再出现侍从因沉溺于游戏而懈怠工作之事。
由此可见,孙和成为太子,可以算是实至名归的。但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在孙和成为太子后,一场激烈的宫廷内部争端也随之展开。最终导致一个深受拥戴的皇太子被废,同时也给孙权的小儿子孙亮提供了一个享受太子之位的机会。
姐弟联手泼污水,太子蒙冤遭废黜
孙权解决了再立太子的事情后,又开始考虑册立皇后的问题。据了解,自孙权登基称帝后,东吴的皇后之位迟迟未定,即使是深受拥戴的孙权之妻步夫人,也是在去世后才被追封为皇后的。而在孙和被立为太子后,其母王夫人也无疑成为了皇后的最佳人选,同时孙权也确有此意,但这个想法却引起了孙鲁班的强烈反对。
孙鲁班又称全公主,是孙权的长女,为步夫人所生,曾先后嫁给已故的大都督周瑜的儿子周循和东吴后期的名将全琮为妻。孙鲁班与王夫人之间存在着很深的矛盾,矛盾的根源究竟是因为孙鲁班嫉恨王夫人代替了其母亲步夫人宠妃的位置还是其他原因,人们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自小生长在皇室贵族、恃宠而骄的孙鲁班,绝对不会眼看着自己的仇人成为皇后。于是,她开始寻找时机,以打消父亲孙权想要册立王夫人为皇后的念头。
在孙权面前,孙鲁班时常会趁机挑拨离间,诉说王夫人的不是,致使孙权在女儿的游说下对王夫人渐渐有了成见。有一次,孙权身染疾病,孙鲁班一直陪在父亲身边,细心地照顾,体贴入微,让孙权感动不已,却完全没有察觉女儿另有所图。在觉得时机成熟后,孙鲁班开始在父亲面前诬陷王夫人,说她在得知孙权生病的消息后常面露喜色,似乎迫不及待地想让自己的儿子孙和登基称帝。
孙鲁班的蓄意诬陷让孙权颇为恼怒,对王夫人的成见也更加深刻,彻底打消了册立王夫人为后的想法。在与王夫人的斗争中,孙鲁班可谓是大获全胜,不过她并没有放下戒心。因为虽然王夫人已死,但她的儿子孙和却还在,而且有朝一日还极有可能成为皇帝。孙鲁班深知,如果孙和知道是自己害死了他的母亲,一定会设法报复,因此也只有把太子孙和也拉下马来,才能保全自己。
从那以后,孙鲁班又将矛头对准了自己的弟弟孙和,想要说服父亲易储。与此同时,孙权的第四子孙霸也在暗中策划让父亲易储之事。
孙霸和孙和是同母所生,但在利益的驱使下,他却完全忽略了自己与哥哥孙和的兄弟之情。据说孙霸和孙和原本都深受孙权的重视,孙和立为皇太子时,孙霸也被封为鲁王,两兄弟同住在东宫之中。但一些大臣们却说,太子和其他皇子应该有所区别,所以孙霸很快就被迫离开了东宫,这使他觉得很不平衡,好像自己低人一等似的。于是,为了赢回自己的地位,他开始在朝中结党营私,希望有一天能够取代孙和的太子之位。孙霸的所作所为不久后便被孙权察觉,为了控制儿子的错误行为,孙权要求他专心读书,禁止他与其他人有过多的往来,想要以此来让孙霸改正学好。但孙权的这一做法非但没能让孙霸打消夺嫡的念头,反而使孙霸更加坚定了取代孙和、登上皇太子之位的决心。
在易储一事上,孙霸和孙鲁班虽然各有所图,但目的却是一致的,使得孙和腹背受敌,太子之位也是岌岌可危。一方面,孙鲁班继续采取诬陷的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她在孙和受父亲之命到庙中替孙权祭奠之时,派人跟踪自己的弟弟。在发现孙和代父祭奠完后,又受邀到自己太子妃的叔叔张休府上做客后,便借此来无中生有地指控孙和不但没有到庙中去祭奠,反而到到张休家去商议谋反之事。孙鲁班的指控虽然不能让孙权完全信服,但心中也不免产生了对孙和的怀疑。于是他找到大臣杨竺,想要听听他对孙和与孙霸的看法。但此时的杨竺却已经被孙霸收买,因此他在孙权面前大赞孙霸的好处,激发出了孙权想要易储的想法。
孙权萌生易储的想法,很快便传到了孙和的耳里,这位皇太子也不是孤立无援、任人宰割的,于是他让尚书陆胤出面,要求丞相陆逊帮助他在皇上面前说些好话,避免自己无端被废。陆逊得知这一情况,立即对孙权进谏道:“太子是国家正统的继承人,陛下您应该想方设法稳固他的位置。鲁王只是一个王爷,是皇亲国戚的藩臣,是决不能和太子享受一样的待遇的。两者的地位越分明,国家才能越安定。”孙权在听完陆逊的谏言后,想到当初自己只是秘密和杨竺商议太子之事,并没有其他人知道,于是便怀疑太子与朝臣有勾结的行为。尽管陆胤最终将走漏风声的罪名全部推到了杨竺的身上,没有牵连到太子,但仍不能打消孙权对太子勾党结派的疑虑,同时也使皇帝想要易储之事迅速传开。
不过,虽然孙权有了想要废黜太子的想法,但却始终都在犹豫,使得孙鲁班也开始按捺不住了。按理说,孙鲁班和孙霸有相同的目的,而且孙鲁班的丈夫全琮也支持孙霸成为太子,因此她应该也是站在孙霸一边的。但这两个人看似联手,实则却不然,因为孙霸也是王夫人的儿子,所以此时的孙鲁班又开始实施她的第二步计划,即拉拢孙权的另一位宠妃潘夫人,并在孙权面前不断地称赞潘夫人之子孙亮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虽然年纪尚小,但前途不可限量,如果能立孙亮为太子,绝对是吴国之幸。
也许是由于太过心急,所以孙鲁班和孙霸的心思也渐渐被孙权所察觉。但是,虽然知道自己的这对儿女为了达到他们各自的目的,而使皇太子孙和蒙受了很多不白之冤。但孙权却没有因此对孙和产生同情,而是认为这种朝廷的内部争斗对自己的统治十分不利,很容易挑起更大的内讧,而避免这些争端的唯一途径,就是另立太子。所以,抱着息事宁人的态度,孙权最终下定了废黜太子的决心。
决心已定,孙权先是将皇太子孙和囚禁了起来,这一举动自然遭到了许多朝臣的不满,他们纷纷上谏要求保留太子之位,并各尽其法,希望可以改变孙权易储的决心。然而,朝臣们的所作所为却让孙权更加反感,导致许多官员都因此受到了牵连,有的被责罚,有的被发配,甚至还有的被赐死,将这场皇太子之争推向了白热化。最终,在公元250年8月,孙权一意孤行地废掉了孙和的皇太子之位,并将其安置在故鄣县。
孙和虽然被废,但其弟弟孙霸却并没有因此取代他的位置。因为对于孙霸的阴谋,孙权很早就了如指掌,所以在废黜太子后,孙权又开始着手处置孙霸。他采用严酷的手段清除了孙霸身边的同党,处死了孙霸。此后,东吴历史上的第三位皇太子也浮出了水面,即孙权最小的儿子孙亮。同时,孙亮的母亲潘夫人,在儿子成为太子后不久,也被册立为皇后,填补了吴国空置多年的皇后之位。
据了解,潘夫人在被册立成皇后之后,开始变得不可一世,这让曾深爱着她的孙权十分失望,并且还牵连到了孙亮,导致孙权对这第三个皇太子也产生了一些不满情绪,甚至想再度将曾经蒙冤被废的孙和召回。只是他的这一想法仍然遭到了孙鲁班及其党羽的反对,最终没能得到实施。公元253年,在孙权去世后,孙和又在一场争夺皇帝之位的斗争中受到牵连,被迫自杀,从而彻底失去了继承皇位的可能。公元264年,孙和的儿子孙皓夺得了皇位,成为了吴国的末代皇帝,并追谥孙和为文皇帝,实现了其父生前未完成的皇帝梦。
千秋评说
从孙和被废太子一事,再次让人感受到了权力这个魔咒发挥的作用,它不但可以挑战道德底线,甚至可以泯灭亲情。因为,太子就是未来的帝王,都不愿意屈尊他人,尽管他们是同父异母的兄弟。
可是在权力面前,亲情就会在瞬间打折。孙和就是这样的受害者。按理说,孙和之所以能立为皇太子,并非滥竽充数,而是他本身就具备了作为太子的一切要件。他“好文学,善骑射,承师涉学,精识聪敏,尊敬师傅,爱好人物。”孙权对他很是器重,因此,孙和在两位皇兄英年早逝后成为太子就非常自然。当然,只要任太子,未来承袭大位就应当没有任何悬念。
可是这却引发了姐姐孙鲁班和四弟孙霸的强烈嫉妒心理。尤其是四弟孙霸的野心更是明显,一心想取而代之。因而,废除他的太子身份就成了当务之急。孙霸经过一番密谋策划终于使孙和成为废太子。
3.李建成——玄武门之变,与帝位擦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