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识谎防骗(识破谎言靠智慧,防骗防诈有技巧)
2986500000014

第14章 职场中的谎言(1)

职场里。人与人之间既有共同的利益。也有相冲突的利益,在这种利益关系复杂的场所,每个人都需要谨慎小心,因为你无法知道对方是否说真话。可以这么说,职业场所既是社会人才交流的舞台,也是谎言的集中地。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团体,都需要运用谎言掩饰自己的真实目的。

1.招聘者的谎言

求职者在找工作时切莫因求职心切而忽视了对用人单位的考察,草率从事,一定要慎之又慎,并要善于识破谎言,避免上当受骗。

一些用人单位利用大学生单纯、容易轻信和求职心切的心理,在招聘中编织美丽的谎言引其上钩。他们在介绍本单位情况时,或言过其实、夸大其词,或避重就轻,故意使用一些笼统的、含糊不清的词句,以迷惑并吸引大学生前去应聘。这些美丽的谎言极具欺骗性,被谎言引诱上钩的大学生,即使明白了真相逃出来,有时也要付出违约的代价。

在求职过程中,大学生切莫因求职心切而忽视或放松了对用人单位的考察,更不能仅凭一篇美丽动听的介绍词便与对方草草签下就业协议。就业市场就好比婚姻介绍所,它只是双方认识、交往的一个媒介,双方是否合适,还有待进一步了解,只有真正了解了,真正情投意合了,才能"谈婚论嫁"。如果不加考察就将自己草率地"嫁"出去,也许等待自己的是一段痛苦的"婚姻"。

对于选择和确定职业这样一件人生大事,毕业生一定要慎之又慎。在签约前,应对用人单位的运行情况、拟安排的岗位、工作条件、用工制度及工资住房、养老保险等各项待遇进行详细了解,切忌草率从事。并要善于识破美丽的谎言,避免上当受骗。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美丽谎言:

公布过期或虚构的职位空缺--有一些用人单位为壮大声势,吸引求职者的眼球,在职位推介中,刊登一些已过期的所谓"招聘",而所报的薪金待遇亦可能与真实情况有异。

头衔修饰--有一些公司为了提高入职要求,或吸引较高学历的应聘者,将职务头衔修饰得美妙绝伦,例如,将保险推销员修饰成财政计划者,将电脑操作工修饰成信息工程技术员。

开出具有诱惑力的高薪--工资高得让人心动,这是吸引对行业无知者的常见手段。

打出"急聘"、"大量求聘"字眼--表面看起来是求贤若渴,实则超员招聘,以择优汰劣为名,白白剥削试用期劳力。

同一公司长年累月在报章刊登广告,仿佛永远请不到合适的员工--不要当真,这也许是他们为测试市场动态、人力资源流动情况使用的一种招数。

2."一切从辞职开始"是一句谎言

一切从辞职开始只是一个美好的谎言,或者是一种自我安慰罢了。人首先是要生存的,当实力还不够时,随意辞职是对自己的不负责。

现在,找工作成了最困难的一件事情,大学生多如过江之鲫,无人招聘。而这时候,却有人大谈什么"不要等老板炒你的鱿鱼,你要炒老板的鱿鱼"。这种勇气确实令人佩服。

有人在网上发表这种勇敢的谎言,我们不妨认真阅读:

我是一个热衷于制订计划的人,更是一个热衷于破坏计划的人,有时不过是一个计划的影子刚刚在脑子里晃悠的时候,就会立刻被另一个扼杀在摇篮里。当然,这"另一个"一般都是不太正经的计划。就算在别人的威逼利诱下将就着完成了任务,其实际的操作时间也至少会是原计划的十倍以上。

不过,对于工作方面来说,我还是非常有效率的,特别是"辞职"更有效率,常常是刚在家人面前赌咒发誓:这回就算是老板打我,我也不走了。可是转脸又去递辞职信。这样一来二往次数多了,我也开始学会诚实地面对自己,其实辞职和抽大烟没什么区别,你越信誓旦旦,你就比哪次辞得都快。

就像这次,辞职的理由简直俗得不能再俗了。不过是前段日子参加一个同学聚会受了点刺激,来的人多半在外企,要不就是嫁了个好老公,或者又在外企又嫁了个好老公。我在吃饭的时候,除了被一只突然伸过来的"钻石恒久远,一颗永留传"有点吓着以外,其余的时间都表现得很正常,不断地微笑,不断地说一些恭维话,只不过只字不提自己工作的事。这就好比买车,与其开着一辆"小蹦蹦"到处瞎转悠,不如打打的再加上什么"不喜欢开车,太累"之类的冠冕堂皇的借口营造一种神秘感来得好。

好在我辞职后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充电",这是唯一能安慰自己没有虚度光阴的理由。我很佩服那些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的"勇士",我没有这么做是因为我丝毫感觉不到这种生活的快乐,估计没有完成学业或老板刚要加薪时我就已经两眼发直,吐血身亡了。

对我来说,美好的生活从辞职开始。每一次辞职,都让我的身心焕发出更新的活力,我会有一段专门属于自己的时光,做一些专门属于自己的事情。我学习,我写作,我运动,我可以在任何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和好友一起喝茶聊天,也可以在随便哪个夜晚苦斗DVD到凌晨,更可以抱着一本心爱的书挑灯夜读……我快乐但不放纵,我努力但不操劳,我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期待与渴望。我们总是在无可避免地依靠别人,又总是无可避免地依赖自己。而无论我们以何种方式生活,真正能让我们稳定的只有自身的知识、技能、经验和我们内心的平安。

这段话确实说得非常好,人就是应该依靠自己。但是,自己没有工作,没有生活来源怎么办?当我们勇敢地辞去自己的工作,却没有人招聘,走上街头,口袋里空空如也,肚子里空空如也,恐怕这时候心里那个悔恨只有自己知道。所以,一切从辞职开始只是一个美好的谎言罢了,或者是一种自我安慰罢了。对自己这么说,尚且没有多大危害,如果对别人这么说,恐怕会让人家找上门来向你要饭吃不可。

3.职业诚信被束之高阁

很多企业都把对人民大众的诚信束之高阁,使它成为一句谎言。他们所需要的诚信,更多的是职工对自己的一种忠诚度,而非对社会、对人民的诚信。

职业诚信是一种可贵的精神,也是很多企业在职工中宣传的精神。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这种精神却受到冷落。原因是这种诚信精神会对企业领导构成威胁。如果每一个职工都认起真来,那么,领导怎么受得了?所以,宣传归宣传,实际上,很少有企业领导能够真正推行这种精神。有文章写道:"青年人才陈耀文登广告以"诚信精神"选老板(《中国青年报》)已受到传媒关注。这对需要高素质人才的企业来说,固然是一个有价值的人才信息,而对一向重视借助传媒力量树立自身形象的企业来说,更是一个宣传自己的机会,借此扩大企业的知名度还在其次,借此树立企业的诚信形象更为难得。哪家企业不愿意有个诚信的形象呢?所以,陈耀文"招聘老板"的广告在《北京人才市场报》登出的当天,就有七家企业的老板向他抛出红绣球。

然而,近年来的情况说明,不少企业需要诚信,恐怕仅仅是"形象",即所谓打"诚信"牌,博得一个诚信的美名,以利于促销而已,而非诚信精神。陈耀文"招聘老板"的情况也说明了这一点。他先后与十多家企业的老总见了面,结果发现"来找我的企业都是注重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而没有一个是冲着诚信精神而来的","他们看中人品的很少,没有认识到诚信、信用这些人才应该具备的优秀品质所具有的商业价值"。《中国青年报》的后续报道题目就是:"诚信啊,天下谁人能识君?"

"中国民工第一人"王凤兴,因在黄河小浪底工程施工过程中坚决抵制菲律宾籍工长的弄虚作假行为,经全国各大媒体报道,成了家喻户晓的"小浪底英雄"。当是时也,国内数十家企业纷纷找到他,聘请他为员工。开业不久的郑州银基商贸城捷足先登,抢到了这一"广告效应",聘其为自己的"终身员工"。然而,王凤兴到银基商贸城上班仅半年,就接到一纸劝退通知,主管人事的副总经理评价他"精神不太正常,他不是有精神病,就是有点缺心眼"。被银基辞退后,王凤兴又先后找过几个工作,但最后都被以"不敢用"为由辞退。为生活所迫,王凤兴一度上街乞讨。

王凤兴是实践中考验出来的至诚至信之人,既然他因诚信而出名,他的价值在诚信,那么当初几十家企业争着要他,按说也应该是冲着他的诚信去的,事实上他们也说过"要的就是这种精神"之类的话。然而,山不转水转,王凤兴还是王凤兴,那些企业却不再是需要王凤兴精神的企业了。"当初说要的就是我这种精神,现在又变成了精神不正常、缺心眼。"就像先前争着要一样,后来又步调一致地以"不敢用"为由拒聘。王凤兴说,"回避我的现象已经是定式了,恐怕到老都无法改变。"这种"定式",岂不就是拒绝诚信的定式?

拒绝诚信何以成为一种定式?在陈耀文看来,"不少老板急功近利的思想很重,对于诚信理念没有自己的见解和追求"。这"急功近利",大概就是诚信的克星。一位企业家曾经说过:"不讲诚信只能辉煌一时。"这位企业家说得对,但他也许不理解,许多企业要的就是这"辉煌一时"。在当今中国,如果说辉煌过的企业才追求长远辉煌,那么也可以说许多没有辉煌过的企业就只求"辉煌一时"。"辉煌"对后者来说,就像饿汉迫切需要饱餐,就像乞丐在梦中享受住进皇宫的感觉。他们饥肠辘辘,对"辉煌"垂涎三尺,以至于饥不择食,急不可待,容不得通过诚信的正道走向成功,而必得选择一条捷径,所以他们拒绝诚信。"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让我一次赚个够","过把瘾就死",颇能反映他们的心态。

谁需要诚信?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诚信,维系人与人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人之间的关系需要诚信。企业的发展当然离不开诚信精神,但这种需要是客观需要。如果企业对诚信的需要,是涂脂抹粉的需要,急功近利的需要,实用主义的需要,那当然就不是无条件的需要,当然就会在许多情况下拒绝诚信。这样的需要也正是拒绝的另一种形式。

其实,这些企业领导需要的诚信,只是对他们个人的诚信,而不是对社会、对人民的诚信。如果职工的诚信是后者,那么,他们就会把这位职工开除、辞退,因为这种诚信威胁到自己的利益。所以,有些企业会把这种对人民大众的诚信束之高阁,使它成为一句谎言。

4."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实际上是欺骗自己

很多人把职场中的不如意归结为工作本身的不理想,实际上这是一种自我安慰的谎言。其实,不论在什么岗位上,只要自己不懈努力,就能在脚下挖出黄金来。

很多人在职业场所常常抱怨说没有一份好工作,即使正在从事的工作也认为不属于那种理想的工作。这实际上是一种自我安慰的谎言,因为这样说,就会给别人造成一种印象:不是自己没有能力,而是没有机会表现出自己的能力,是没有理想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让自己去表现才能。这样自我安慰之后,就可以把一切归之于外部环境,放弃自己的努力。越是这样,就越没有机会。于是,意志消沉,或者自暴自弃,或者另谋出路,结果,换来换去,最后还是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

这就像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生活在别处》的主题意义一样,人的眼光总是看着别的地方,而对自己面前的事情熟视无睹。这些人一生一事无成,他们不能自我反省,不能进行自我调解,也就不能够摆脱生存的困境,自我认识或者自我感觉良好是他们混生活的理由。不是自己没有才能,而是没有一份理想的工作让自己发挥自己的才能。这种自我安慰的谎言,就像那么一段电影台词:"曾经有一份爱情摆在我面前,可是我没有珍惜……"如果将周星驰这句台词中的"爱情"替换为"理想的工作",相信能引起不少人的共鸣。

有一个胖子和瘦子,前者高大威猛,后者矮小文弱,十年前一同去南方打工,都做销售。如今,胖子孑然一身,仍在苦苦寻觅一份理想的工作,可谓"曾经沧海难为水";而瘦子呢,早已香车洋房,娇妻爱子,俨然中产阶级了。

胖子完全有资格编写一部纪实文学《我所经历的360行》。从保险、广告、保健品、饮料,直到汽车、化工原料,胖子的每一项推销工作最多也不超过一年,每次离职的心境也由当初"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愤然,逐渐演化为怅然、戚戚然和悔之晚矣了!

"上班两个星期,我就一眼识破老板是个笨蛋!一台饮水机才提成20元,这不是盘剥廉价劳动力吗?"

"100万的豪华轿车卖给老鬼?"

"这是青春职业,我感到人老珠黄,力不从心了。"

"嗨,求职就像谈恋爱,谈到最后才发现最好的是第一个。"

瘦子呢,最初进了一家广告装潢公司推销建筑模型,几个月下来,别的销售员都无功而退了,只有他坚持着,跑遍了深圳100多家建筑设计院,交了不少朋友。当他山穷水尽、难以为继之时,订单却和他捉迷藏似的接踵而至,别人开发的客户也被他悉数收入囊中。凭着和设计院的良好关系,他又顺利地在建材公司、装饰材料公司找到了推销工作,设计院成了他源源不断的客户资源。

瘦子说胖子的心态不对,销售的社会需求量大,但淘汰率也高,要认清自己是否适合这类工作,调整期望值,踏踏实实,锲而不舍。失败了,也要刻骨铭心,从中得到启示。真若这样,往往能触类旁通,柳暗花明;倘若总是骑驴找马,动辄跳槽,以往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业务关系也就废弃了,事业便总是在刚起步时一次一次"归零"。这样恶性循环,销售就会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只能做职场吉卜赛人,到处流浪了。

什么是理想的工作呢?一般来说,能够取得成功的工作,就是理想工作,这种工作在什么地方?只能在自己的实际供职中,只要努力,不论什么岗位上都能够取得成功。所以,不要自己骗自己,还是反省自己,努力工作,就在自己的脚下挖黄金吧。

5.办公室里七大谎言

虽然我们提倡同舟共济、团队精神,但实际上,办公室里到处充斥着谎言,如果你不留点心机,随时都有可能被人利用或者被人踢出局。

办公室的人说谎实在令人深恶痛绝,就其对人的杀伤力而言丝毫不比《天龙八部》中的四大恶人逊色。

办公室的人说谎可以说是用手无缚鸡之力而能让你声名狼藉,而你又奈何他不得,所以,你只能与其斗智斗勇,否则就难以立足,无法把革命进行到底。

(1)假意奉承的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