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要善于保全自己。痛苦和烦恼是很多人的危墙,要注意及时转化掉。处世千万不要意气用事,要学会冷静处理。当自己功劳太高的时候,要避免功高盖主,最好是功成身退。处世不要轻信,要做到知足常乐,这样终身都不会受到侮辱。也不要显得精明,要注意韬光养晦。要有忍让的雅量,忍一时之气,能免去百日之忧。
及时转化掉痛苦和烦恼
老狐狸认为,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要学会及时转化掉痛苦和烦恼。
如果把人生比作春种秋收,那么人生的大部分都是在忙碌,而且不如意会有十之八九,但总有秋收的希望。对人生而言最重要的不仅是秋收的结果,还包括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充实自己,让自己变得成熟起来。
人生中,经历不如意的事情会很多,所以,人们必须学会转化掉痛苦和烦恼。然而要做到这一步,首先就必须端正心态。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今天的不如意,今天的挫折是为明天的成功做准备的。要时刻保持着乐观的心态,要坚信明天是崭新的,坚信明天是自己的。还可以反向思考,很多成功的人士都把曾经吃苦的经历作为一种享受,那么现在吃苦就当作是提前享受。
之所以要郑重地引出这样一个话题,目的就是为了端正心态。人已经不如意了,会有一些怨言,如果心态无法端正的话,那么只能在社会中一辈子无法出人头地。许多成功人士在总结自己成功经验的时候总是将心态放在第一位。无论在什么艰难的环境中,他们都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他们坚信自己一定能够成功,所以从来都不放弃努力。最后也就获得了成功。当我们很年轻的时候,考虑的会比较少,遭受挫折了,笑一笑就没事了,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大,心思就多了起来,轻松反而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
如果一个人在物质上已经比别人差了许多,那就不要让自己在精神上再输给别人。如果精神上都输了的话,那么一辈子都很难赶上和超过别人。
人生中受到挫折和委屈是经常的事情,不经受一些挫折和委屈是很难长大的。今天所受到的种种不公正待遇会让自己迅速成熟起来,会让自己迅速学会在逆境中生存,这是一生的财富。
珍惜快乐,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一个真正热爱生活的人是懂得珍惜的人,因为他懂得珍惜,所以他对生活付出真心,生活也必然不会让他感到失望。
珍惜逆境的时光。要把现在所做的一切当做打基础,抓紧一切时间拼命学习,而且在实践中不断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身处逆境,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品质高尚、乐观开朗、意志坚定的人在逆境中会生存得很好,在顺境中自然更是如鱼得水。相反那些抱怨很多的人很难在逆境中有很好的生存,他们不会好好努力,以致到了顺境中也很难有很好的生存。在逆境中,人就像在锻炼自己的身体,能坚持下来的就是英雄。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生活得十分不如意,和他们比起来或许自己已经是很幸运了。当然不能因此而放弃自己的追求,而应该加强自己独立生活的信心。很多成功人士都是从困境中走过来,且十分怀念那段贫困时光。
冯道是一个很成功的人,他的不如意很多。他刚出仕默默无闻,不为刘守光所重用。他曾直言劝谏,差点被刘守光给杀掉。后来他举家逃亡,逃到晋阳,好不容易在庄宗手下做了个高官,父亲却在这个时候去世,他只得回家守孝。等到明宗即位,重用冯道,冯道却因为出身低微,被同僚讥笑。最后李从厚弄权,随意猜忌。李从珂造反,他率领文武百官出迎,结果背负骂名。到后晋时,他出使契丹,差点死在沙漠中。回国后,石敬瑭临终托孤于他,鉴于当时的形势,冯道选择了长君石重贵。石重贵即位后不喜欢冯道,而且满朝文武中十之八九都在非议他。冯道被贬,他很坦然地去地方当了节度使。后来契丹进犯中原,冯道为了保护中原百姓不受荼毒,冒险来见契丹王耶律德光,忍受其奚落。契丹军队撤退了。耶律德光逝世,契丹人要拉他陪葬,幸亏有战乱才侥幸逃脱。
后世很多人看冯道都觉得他十分风光,当了二十多年的宰相,殊不知冯道经历了多少磨难才有了后来的成就。他出使契丹是九死一生,但他愿意去,他对国君已经尽到了作为臣子的忠诚,而且为了国家稳定,他背负着骂名。
人生要取得大的成就就必须有大的磨难。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其目的在于让人动心忍性。
有人说,年轻没有失败,其实人生都没有失败。如果跌倒了,那么只要在跌倒的地方爬起来,就可以继续前进。每一个人在通向成功的路上,汗水、血、泪、头脑、恒心、毅力缺一不可。
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到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人生有顺境,也有逆境。处于逆境,难免遭到白眼,冷落,奚落……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时的苦涩味才会令人思索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帆风顺时想不到,也想不深。如果能够把这种经历作为人生中的一种动力,就会活出自己的人生价值。
老狐狸认为,人生没有失败。人生本来就是一出戏,生活就是一个大舞台。只要能够在戏中确实朝着既定的目标,努力地演绎着自己的人生,只要心胸不被自己的浅薄束缚,只要用坚实的臂膀负荷了人生的各种压力,那么以后的人生就一定是成功的。
不要意气用事
老狐狸认为,为人处世不要意气用事。容易意气用事的人往往不是把事情弄糟,就是中了别人的圈套。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有三位很杰出的武士田开疆、古冶子和公孙捷。三人都十分英勇善战,被人们称为三勇士,很受国王的宠爱。久而久之,这三个勇士挟功自傲,横行霸道,目中无人。而在这个时候,齐国陈无宇想乘机把三勇士收买过去,以推翻齐王,夺取政权。
相国晏婴看到这种情况,内心十分担忧。为了国家的安定,晏婴决定寻找机会除掉这三个勇士。可是凭他的说辞国王肯定是不会杀掉这三个勇士的。但晏婴想到了一个办法,这个办法被后世称为“两桃杀三士”。
有一天,鲁国国君来访,齐王在王宫设宴款待他们。晏婴、三勇士和文武百官都列席作陪。晏婴看到三勇士盛气凌人、不可一世,心中便有了主意。宴席进行到一半,晏婴上前奏请齐王,让他到花园里摘些桃子来宴请贵客,国王表示同意。于是晏婴到王宫后面的花园里摘了六个桃子回来。这六个桃子,两国国君各吃了一个,两国的相国各吃了一个,最后只剩下两个桃子。晏婴提议让两旁的文武官员各自报功,谁的功劳大就把桃子赏给谁。
齐王觉得这个主意不错,还可以增加宴会的喜庆气氛,便让他的文武官员各自述说自己的功劳。这时公孙捷首先站出来说:“从前我陪国王打猎时,曾亲手打死一只老虎,解了齐王的围,这算不算功劳大?”晏婴说:“这个功劳自然算大,应该赏赐。”于是齐王赏给公孙捷一个桃子,公孙捷感到很得意。古冶子见状,立即起来说:“打虎不算什么,我当年在黄河的惊涛骇浪中杀过一头大龟,救了齐王的命,这功劳可不比公孙捷小。”齐王一听,觉得他说得很对,于是把最后一个桃赐给了古治子。就在这时,三勇士中的最后一位田开疆实在是坐不住了。他牢骚满腹地讲述了自己领兵攻打敌国,俘虏敌人五百多人,为国家强大立下了赫赫战功。然后问齐王他的功劳够不够大。国王无可奈何,于是安慰他说:“你的功劳确实很大,可是你说得太迟,桃子已经没有了,下次再赏赐你。”田开疆听不下去,觉得自己为国征战反倒受了冷落,而且是在众目睽睽下受到这样的侮辱,一时气愤难平,便当场拔剑自刎而死。公孙捷见状,也拔出剑来说:“我功劳小而受到赏赐,田将军功高而没有得到赏赐,这确实不合情理。”于是顺手一剑也自我了断了。这时古冶子也跳出来说:“我们三人曾经发誓同生死,今天他们二位已死,我怎么能独自活着呢?”说完也自杀了。这三个勇士在说话之间就自杀身亡了,齐王连阻止都来不及,所有的来宾也都吓得目瞪口呆。晏婴以他的智慧,仅仅用了两只桃子,就杀掉了三个勇猛异常的武士,化解了国家的祸患。
其之所以成功,就在于他抓住了这三个人一个共同的致命的弱点,那就是过于意气用事。什么事情他们都不愿意思考,如果觉得受了侮辱,要么和侮辱他们的人决一死战,要么就自杀以此来血洗耻辱。这样的人只能叫莽夫。他们从来不给自己思考的时候,因此他们往往会中了别人的圈套。很多史学家和作家在刻画人物的时候,总是把勇和谋分得很开,要么有谋无勇,要么有勇无谋。有勇无谋在武将中表现得最明显,他们往往也是最容易上当受骗的人,似乎在他们生存的那个年代他们显得过于天真。
事实上,并不是那些智商本来就低下的人才会意气用事。如果一个人受到奇耻大辱或者背负血海深仇的时候,往往也会意气用事。刘备是意气用事的典型。刘备自从得到了军师诸葛亮以后,一般都听从诸葛亮的安排来行军打仗,但是最后一仗,他没有听从诸葛亮的劝告,而是十分意气用事地率领大军去进攻东吴。因为他要给关羽报仇。
关羽在麦城被孙权设计俘虏之后,孙权因为爱关羽的才德,劝他投降。但关羽两眼圆睁,厉声大骂。孙权考虑很久之后,才叫人将关羽父子推出斩首。
关羽父子被害的消息传到成都,刘备大叫一声,昏倒在地。刘备从此不吃不喝,每天只是痛哭不止,连眼睛都哭出血来,发誓要引兵为关羽报仇。刘备还亲自在成都南门外主持招魂祭奠,终日嚎哭不止。刘备很快就病倒,政务全交给孔明一人处理。不久曹丕称帝,汉献帝被杀,诸葛亮便上表请刘备做皇帝,以继承汉家事业。刘备先是不肯,后来还是听从了文武百官的劝告在成都登坛祭天称帝。
刘备称帝后便要兴兵攻吴为关羽报仇。赵云劝刘备以天下为重不要出兵,刘备不听。诸葛亮也率领百官苦苦相劝,刘备心中有一些动摇,然而这个时候,张飞从阆中赶来,哭着要刘备为关羽报仇,刘备听了张飞的话,决心起兵。
张飞回到阆中,限三日内全军白旗白甲,挂孝伐吴。部将范疆、张达请求宽限一些时日,张飞不听,鞭打两人,而且下了死命令。范疆、张达二人怀恨在心,当天晚上,二人见张飞酒醉未醒,于是杀了张飞,连夜投奔东吴去了。
刘备得知张飞遇害,哭昏在地。第二天张飞的儿子张苞、关羽的儿子关兴就来见刘备,刘备抱住两个侄子痛哭,发誓要替张飞和关羽报仇。孙权听说刘备引七十万水陆大军前来报仇,急忙召集众将商量对策。诸葛瑾愿意前去和刘备谈和停战。
诸葛瑾见到刘备,表示愿归荆州,并送还孙夫人,刘备还是不肯罢休。
孙权见刘备不肯罢兵,于是派赵咨去见曹丕,让曹丕出兵攻汉中,帮助东吴解围。然而曹丕只封孙权为吴王,加九锡,但既不帮助吴,也不帮助蜀,听任两国交兵。他是寄希望于一国被灭后,再出兵除掉另一国,以坐收渔翁之利。
战争初期蜀汉军队节节胜利,东吴军队节节败退。傅士仁、糜芳见刘备势大便杀了马忠投奔刘备。刘备将马忠的头祭在关羽灵位前,又将傅士仁、糜芳二人刀剐祭灵。孙权见蜀军锐不可挡,便将张飞首级和范疆、张达送还刘备,请求刘备停战。刘备将范、张二人刀剐于张飞灵前,却不愿停战。
这时大将阚泽以全家性命作保向孙权推荐陆逊领兵抵抗刘备,孙权下决心用陆逊。筑坛拜陆逊为大都督,右镇西将军,赐尚方宝剑,遇事可先斩后奏。
刘备听说陆逊就是定计取荆州的人,便要领兵去战。马良劝刘备不可轻敌。刘备就是小看陆逊,领军攻打各处关口。
蜀军天天叫骂,但吴军仍然坚守不战。天气炎热,刘备便令人将营寨移入林中阴凉处。刘备让吴班到关前诱敌,军士赤身卧在阵前。吴将徐盛、丁奉要求出战,陆逊不准,说这是诱敌之计,三日后可见分晓。三日后陆逊领众将到关上观望,见吴班兵已经离去,刘备伏兵走出谷口,众将这才心服口服。刘备又让水军顺江而下,在东吴境内沿江扎寨。陆逊见时机成熟,便点将出兵。初更时分,东南风大起,蜀营到处起火,蜀军自相践踏,死伤无数。结果东吴军队大破蜀军。刘备逃往白帝城,最后郁郁而终。
老狐狸认为,为人处世一定要冷静,尤其是在情绪激动的关口,千万不要妄动。
功高盖主,功成身退
老狐狸认为,当功高盖主的时候,一定要学会功成身退。有的人聪明一世,甚至自诩自己聪明一世,但他们往往会糊涂一时,而就在这一时之间他们因为糊涂而丧命。
吕不韦是阳翟的大商人,他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所以积累起巨额家产。秦昭王四十年,太子去世。过了两年,昭王立安国君立为太子。安国君有二十多个儿子,而安国君有个非常宠爱的妃子,被立为正夫人,称之为华阳夫人,但华阳夫人没有儿子。安国君有个儿子名叫子楚,被作为秦国的人质派到赵国。由于秦国多次攻打赵国,赵国对子楚也不以礼相待。
子楚在赵国生活十分困窘,很不得意。吕不韦到赵国都城邯郸做买卖,结识了子楚。他明白,子楚肯定是因为不被喜爱才被送往赵国做人质。按照一般的商人思维,对这样的人投资是毫无价值的。顶多给他一点好处,也许他哪天撞上了好运,侥幸回到秦国去,当了一路诸侯,以后见面也可以给点照应。但是吕不韦并不这样看。他觉得子楚最大的政治优势就是他有个父亲是秦王,虽然秦王有众多子女,自己又不被喜欢,但是他毕竟是秦王的亲生儿子,他是有希望成为下一个秦王的。这就是这个人最大的投资价值。吕不韦于是问父亲:“耕田之利多少倍?”父亲答道:“十倍。”吕不韦再问:“珠玉之利多少倍?”父亲答道:“一百倍。”吕不韦接着问:“如果立主定国,那么利益又是几倍?”父亲很惊异地说:“如果能这样,利益当然是无数倍。”于是吕不韦认定子楚奇货可居。
于是他就前去拜访子楚,为子楚出谋划策,他对子楚说:“秦王已经老了,安国君已经被立为太子。我听说安国君非常宠爱华阳夫人,能够选立太子的只有华阳夫人一个,但华阳夫人没有儿子。现在您的众多兄弟中,您排行中间,而且不受秦王宠幸,长期被留在赵国当人质,即使哪天秦王驾崩,安国君继位为王,您也不要指望同你的兄弟们争太子之位。”子楚一听,便问吕不韦该怎么办。吕不韦说:“您现在生活十分困窘,又长期客居在此,拿不出什么东西来献给亲长,结交宾客。我虽然也不是很富有,但愿意拿出千金来为你西去秦国游说,侍奉安国君和华阳夫人,尽力让他们立您为太子。”子楚于是叩头拜谢道:“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我愿意将秦国的土地与您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