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筑感情
当一个穷人去找一个贵人办事时,最难的是什么?最难的就是与对方沟通感情。如果你能够与对方有很好的沟通,在感情上拉上了线,那么,贵人也同样能为你所用,替你办好事情。
具体说来,就是要懂得如何与贵人建筑感情的大厦。人都是有感情的,贵人也是。当你初次与贵人打交道时,因为你与他没有感情,他也许就是一块冷冰冰的石头;而当你与他建筑好了感情以后,他也许就会象火炉一样,供你取暖。
1、忠心靠大树,日后得荫护
人们做事都应该有个前后眼,不应该现用现交。
蒋介石虽然是一个反面人物,但是作为个人来说,他的发家史却对众多的穷人有相当的启发意义。蒋介石当年也是一个穷光蛋,如果他不靠上孙中山的话,他的发迹绝不会如此迅速,也绝不会从强手如林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正因为他靠上了孙中山,因此才在较短的时间里,一跃而成为国民党之首,成了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
青少年时期的蒋介石,从参加同盟会到“二次革命”失败,他只是作为陈其美的部下和亲信进行革命活动的。他不但没有进入同盟会的领导层,作为一个无名小卒,而且根本没有和孙中山单独见面的机会。
中华革命党史时期,孙中山总结了此前的失败教训,认为:“国事未定,则吾人有不可侮之实力,质言之,即是武力。”要“以武力去彼(袁世凯)之凶残”。孙中山倾全力组织武装反袁,但黄兴一派的军事干部在建党问题上和孙中山发生分歧而分裂出去。孙中山这时很缺少军事人才,可以依靠的只有许崇智、邓铿、陈其美、朱执信、居正等人。其中,陈其美是学警监的,朱执信、居正则是文人从事军事。这样,蒋介石由陈其美推荐给孙中山后,逐渐得到孙中山的信任和重用。这固然是由于蒋介石在日本学过军事,并在实践中表现出一定的军事才能,但也确实有“蜀中无大将”的实际情况。这也给了蒋介石这样的穷光蛋以绝佳的机会。
1922年4月29日,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和奉系军阀张作霖在京、津一带打起来的第一次直奉战争,到5月6日以直系战胜而告终。6月13日北京政府的总统换上了曹锟、吴佩孚的傀儡黎元洪。陈炯明早与吴佩孚有勾结,吴曾许陈以两广巡阅使的职位诱使其叛变革命。陈炯明这时看到直系战胜了奉系,取得了操纵北京政府的主子地位,认为是他发动叛变的好时机。于是陈炯明密令擅自开进广州的50个营的粤军发动武装叛乱,并悬赏20万元杀死孙中山。
6月16日凌晨2时,叛军4000人围攻总统府,并用大炮轰孙中山在观音山的住所粤秀楼。孙中山在叛军向粤秀楼包围时,于深夜冒着枪林弹雨穿出叛军包围圈,逃上停泊在长堤天字码头的宝壁舰避难。17日转登永丰舰(孙中山逝世后改名“中山”舰),召集舰队官兵,号召讨伐叛逆,决定“由舰队先发炮,攻击叛军”,然后电召北伐诸军回师广州,“水陆并进,以歼叛军”。
江中三日,孙中山先生经历生死的考验,也深切感受到了各路军阀部队的反复无常,感慨万分,于是给蒋介石去电:
“陈炯明发动叛乱,炮轰总统府。我现在白鹅潭外‘永丰’号炮舰上,正准备发动反攻。事紧急,盼速来。”
经过几天的准备和考虑,蒋介石作出了一生中最重要的决定,正是这个决定,使他迈出了由一个无名小卒转向手握大权的要人的一大步。6月25日,蒋介石从上海启程赴广州。6月29日,蒋介石抵达珠江,直奔“永丰”舰。两人相见,孙中山先生热泪盈眶,一下子竟说不出话来。
根据敌情报告,这时孙中山岸上所剩余的忠贞部队,几乎都被消灭掉,或被陈炯明的部队制服了。并且,各炮台的值勤官兵不得不投降。孙中山先生于是授予蒋介石海上的指挥全权。蒋介石受命后,根据敌情,立即掌管各炮舰的指挥,并准备借此良机充分展示他的军事指挥才能。
他认为军舰应该沿江上移,才为谨慎安全,于是,他请求孙中山按照他的计划行事,孙中山先生同意了,“永丰”舰移向了安全地带,等待救援。孙中山在军舰上与叛军艰苦作战55天,蒋介石在孙中山先生身边“日传予侧”,参与筹划作战。
平定叛军,孙中山惟一的希望,是依靠远在赣州北伐军基地的许崇智所属忠贞部队,可是,许崇智的一师官兵全部变节反而投降了陈炯明,无法迅即移动。接着海上的舰队内部三大巡洋舰也叛变投敌。8月7日,蒋介石便以军事顾问身份,冷静分析当前形势,认为孙中山孤立无援,继续留在军舰上于事无补,于是力劝孙中山赶快离开。
1922年8月9日,经由英国总领事的安排,英国军舰“慕尔本”号护送孙中山先生去了香港。到达香港后,孙中山先生又于第二天搭“俄国皇后”号邮轮赴上海,14日安全抵达了他在上海的寓所。
陈炯明叛变,孙中山被困“永丰”舰,蒋介石这次能应召到达“永丰”舰上,与孙中山并肩战斗40天,可以说是“间危赴难”、“临危授命”。后来孙中山为蒋介石写的《孙大总统广州蒙难记》作序,也称赞说:“陈逆之变,介石赴难来粤,人舰日传予侧,而筹划多中,尔与予及海军将士共死生。兹纪殆为实录。”
蒋介石在孙中山困守“永丰”舰的时候来到孙中山身边,帮助筹划军事,最后护送孙中山安全脱险回到上海。蒋介石这样做不论其动机如何,在当时应该说是效忠孙中山的表现。孙中山对蒋介石听其言,观其行,经历了这次广州事变后,更加信任蒋介石。孙中山在给蒋介石的一封信中写道:“吾兄,你还记得我们在军舰上的那些日子吧?在那漫长的日子里,我们只能睡觉和进食,期待着好消息……不论你遇到什么困难,也不论你经受什么样的考验,只要我还在进行斗争,你就会留在军中。”
毫无疑问,孙中山先生的肺腑之言,是蒋介石苦心经营得来的。
日后,蒋介石又不失时机地撰写了《孙大总统广州蒙难记》,并请孙中山为该书作序。目的是要以这本书来传播自己这段最光荣的历史,以抬高自己的声誉。由以上种种手段,足见蒋介石寻找并利用“大树”计谋之高超。
对于蒋介石,我们可以鄙视其为人,反对其立场,但蒋氏的办事之手段,识人之高超,却是诸位穷人学习的对象。只要以蒋氏的手段寻找并靠上一棵真正的大树,相信你的飞黄腾达也为时不远。
2、“长线投资”获大利
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平常朋友平常过。如果你是个懂得“手腕“的穷人,那么你在交朋结友时,千万不可急功近利。友情投资,宜走长线,拜拜冷庙,烧烧冷灶,平时多烧香,哪怕是只言片语的问候,亦是最上乘的交友之道。
(1)平时多烧香,急时有人帮
现代人生活忙忙碌碌,没有时间进行过多的应酬,日子一长,许多原本牢靠的关系也会变得松懈,朋友之间逐渐淡漠。这是很可惜的。这就需要大家一定要珍惜人与人之间宝贵的缘分,即使再忙,也别忘了沟通感情。
有位刚去美国的人给他的国内朋友来信说:“我们在这儿也没有什么社交生活,我们难得去看看朋友,这当然是因为我们初到异境,认识的朋友不多,但后来我听说,其他的人也一样……”
“我们第星期工作五天,星期六和星期天都去郊外,这是一种家庭式的生活。就是说,要去郊外,就跟自己的家人一起去。”
“我们不能利用假期去探望朋友,因为一到假期,谁都不在家,除非朋友患病在床……”
“但我们常常和朋友通电话,这是我们惟一可以应酬朋友的方法,我们无事也打电话,哪怕是寒喧几句,或者讲些无关紧要的事。”
“但有事情时,我们会立刻聚在一起的。比方说上星期我儿子肚子痛,我急忙起来打电话给友人江医生想办法,他马上驾汽车从70公里赶到,初步诊断,认定他患了盲肠炎,就用他的车子送孩子进医院做了手术……”
有事之时找朋友,人皆有之,无事之时找朋友,你可曾有过?
不知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验:当你遇到了困难,你认为某人可以帮你解决,你本想马上去找他,但后来想一想,过去有许多时候本来应该去看看他的,结果都没有去,现在有求于人就去找他,会不会太唐突了?甚至因为太唐突而遭到他的拒绝?
在这种情形之下,你就会有些后悔“闲时不烧香”了。
法国现在流行一本名叫《小政治家必备》的书。书中教导那些有心在仕途上有所作为的人,必须起码搜集20个将来最有可能做总理人的资料,并把背得烂熟,然后有规律地、按时去拜访这些人,和他们保持较好的联系,这样,当这些人之中的任何一个人当起总理来,自然就很容易记起你来,大有可能请你担任一个部长的职位了。
这种手法看起来不大高明,但是非常合乎现实。一本政治家的回忆录中提到:当他被委任组阁的受命伊始,心情很是焦虑。因为一个政府的内阁起码有七八位部长,如何去特色这么多的人选呢?这的确是一件难事。因为被选的人中除了有一定的才能、经验之外,最要紧的一点,就是“和自己有些交情”。
和别人有交情才容易得到别人的赏识,不然的话,任你有通天的本领,别人也不知道。
(2)友情投资,宜走长线
做人做事,不可急功近利。友谊之花,须经年累月培养。
善于放长线,钓大鱼的人,看到大鱼上钩之后,总是不急着收线扬竿,把鱼甩到岸上。因为这样做,到头来不仅可能抓不到鱼,还可能把钓竿折断。
他会按捺下心头的喜悦,不慌不忙地收几下线,慢慢把鱼拉近岸边;一旦大鱼挣扎,便又放松钓线,让鱼游窜几下,再又慢慢收钩。如此一收一弛,等到大鱼筋疲力尽,无力挣扎,才将它拉近岸边,用提网兜拽上岸。
求人也是一样,如果逼得太紧,别人反而会一口回绝你的请求。只有耐心等待,才会有成功的喜讯。
有一位小公司的老板靠承包那些大电器公司的工程谋生,起初他的日子也过得很是困难。但后来在一位高人的指点下,这位穷老板很快掌握了制胜的秘诀。与一般企业家的不同之处是:他不仅奉承公司要人,对年轻的职员也殷勤款待。
谁都知道,这位穷老板并非无的放矢。
事前,他总是想方设法将电器公司中各员工的学历、人际关系、工作能力和业绩,作一次全面的调查和了解,认为这个人大有可为。以后会成为公司的要员时,不管他有多年轻,都会尽心款待。这位穷老板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日后获得更多的利益作准备。
这位穷老板明白,十个欠他人情债的人当中总会有几个能给他带来意想不到的收益。他现在做的“亏本”生意,日后会利滚利地收回。
所以,当自己所看中的某位年轻职员晋升为科长时隔不久,他会立即跑上去庆祝,并送上礼物。同时还邀请他到高级餐馆用餐。年轻的科长很少去过这类场所,因此对他的这种盛情款待自然备加感动,心想:我从前从未给过这位老板什么好处,并且现在还没有掌握重大交易的决策权,这位老板真是位大好人!无形之中,这位年轻科长自然产生了感恩图报的意识。
正在受宠若惊之际,这位老板却说:“我们公司能有今天,完全是靠贵公司的抬举,因此,我向你这位优秀的职员表示谢意,也是应该的。”这样说的用意是不想让这位职员有太大的心理负担。
这样,当有朝一日这些职员晋升至处长、经理等要职时,还记着这位老板的恩惠,因此在生意竞争十分激烈的时期,许多承包商倒闭的倒闭,破产的破产,而这位老板的公司开得越来越火,究其原因就是由于他平常关系投资多的结果。
综观这位穷老板的“放长线”的手段?确有他“老姜”的“辣味”。这也揭示求人交友要有长远眼光,尽量少做临时抱佛脚的买卖,而要注重有目标的长期感情投资。同时,放长线,钓大鱼,必须慧眼识英雄,才不至于将心血枉费在那些中看不中用的庸才身上,以免日后收不回成本。
3、感情要投资到点子上
感情投资最怕是表错情,献错意。因此,感情投并非是无的放矢,而是要投到点子上。
生活中,那些与某些重要人物或关键人物关系亲密或所谓“关系铁”的人,并不见得就是多么神通广大的人,他们只是把与自己或朋友利益有关的、合理合法的事儿办得更加契意合心,并让这一切非常合乎一个“情”字,因为合乎了“情”也就合乎了“关系”,而有了关系,人间绝大部分事儿差不多都可以办到。所以,聪明的人切不可迷信纯粹的“真”和纯粹的“好”,这世间万物及其关系是从来不为“是”与“非”和“对”与“错”预备的。就是说,并不是只要是对的,就一定得到保全和爱护,而只要是错的,就一定被人排斥和否定。复杂的社会生活有时使这两种情况互反,坏事反而办成了,好事反而被拒绝了。那么,怎样来理解这种观念呢?答案很简单:关系使然。
所以,要想办成事儿,必须靠关系。依靠关系办事儿也便成了国人的一种习惯。特别是下级找上级办事儿,必要时更要攀附一下关系才好。与上级攀附关系,可不比找朋友、亲戚那么随便,这其中还是大有讲究的,应该注意的问题有很多,比如:
(1)对上级的身世和社会关系网要有所了解
任何一位上级都有自己的人情关系网。这个“网”的形成与他的身世和人生经历有直接的关系。要想与他攀附关系,必须暗地里多留心他的身世和社会关系网,包括他的同乡关系、亲属关系以及其他人际关系等等。掌握了这些关系之后,鉴于直接与某上级建立关系多有不便,则可以曲线救国,另辟蹊径,设法同一两位与这位上级关系甚笃的人建立关系,这样,在必要时,便可借助这些关系的力量拿住上级的面子,使上级碍于某些关系的面子不好拒绝,不能拒绝,不便拒绝。
(2)不可生拉硬套,要委婉自然,牵动旧情
攀附关系不是生拉硬套,本来没有亲戚关系,偏偏七拐八绕,硬说有亲戚关系;或者本来与上级的某位朋友无甚关联,偏偏鼓吹自己与人家情深义重,如此这般,很容易引起上级的厌恶和鄙视。所以,与上级拉关系,要循循善诱,顺理成章,委婉自然,让上级感受到虽是不经意提起,却一语中的,牵动着上级的旧情,甚至让上级陷于对旧情旧事的沉缅中。如果能把与上级的关系攀附到这份儿上,那么,何愁上级对你托办的事情袖手旁观呢?
(3)分清场合,讲究技巧
在众目睽睽之下是不便与上级攀附关系的。因为绝大多数上级是不情愿公开自己的身世和社会关系的。非但如此,上级本人还会顾忌你多事儿和多情,而旁观者更认为你是在有意巴结上级。所以,在公开场合攀附关系不但对上级有碍,也对自己有失。与上级拉关系最好是在背后与上级拉家常、唠闲嗑的时候,或者在酒桌上小酌、在茶余饭后散步的时候,或者在上级情绪好而且还具有拉关系由头的时候,在类似这样的时间和场合里,与上级套关系最容易切中上级的心意,最容易令上级买帐。
(4)一些手段必要时可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