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中国地理全知道
2994300000019

第19章 沼泽(6)

鹭广泛分布于全世界,据统计有59种,我国就有20种,如苍鹭、白鹭、草鹭等,是典型的沼泽草甸中的鸟类。

苍鹭是鹭类中最大的鸟,它同鹤一样,具有嘴脚、颈长的特点,很适宜在沼泽地行走和觅食。苍鹭体态轻瘦,喜寂静,有耐性,常在晨昏出来活动。为了捕食,往往在沼泽地或河湖浅水带站立数小时之久,耐心等待鱼、虾及其他水生小动物的到来,所以群众叫它“长脖老等”。它营巢于大树上,觅食于沼泽和河湖岸边。在中国,从东北地区到海南岛,从沿海到西藏高原都有分布。

野鸭种类很多,全世界有145种,其中有44种见于中国。野鸭性喜群聚或成对生活,特别是迁徒时常成群结伙活动。它们栖息在水草丛生的河湖岸边或沼泽地,以各种草类和自身脱落的羽毛筑巢,利用茂密的植物把巢隐蔽起来,以防范敌害。有少数野鸭能筑精巧的巢,但并不把它隐藏起来。也有的野鸭利用洞穴或鸟巢铺以羽毛,作为自己的窝。平时喜在各种浅水中游动,有的白天休息,夜间出来觅食。鸭类多为杂食,草类种籽、水生植物、藻类、昆虫、贝类、软体类,以及其他小型动物都是觅食的对象,有时也吃小鱼、虾和农作物。

野鸭种类多,数量大,是特别有经济价值的鸟类,肉、蛋可食,羽毛柔软,可作为被褥、衣服的填充料和装饰用羽,是我国主要狩猎对象。

天鹅属鸭科,是一种大型野禽,一只天鹅可重十几斤。常见的天鹅有3种,即大天鹅、小天鹅和哑声天鹅。春天它们从长江以南经华中、华北、东北南部,来到边远的黑龙江和新疆等地的沼泽区繁殖,栖息在河流或湖沼地带,觅食水中的小动物、水生植物和莎草科的瘦果、香蒲和禾本科的根茎等。

(四)特有的药用植物

在中国丰富多采的药用植物宝库中,有许多中草药材是从沼泽和沼泽化草甸上生长出来的。据初步统计,约有250多种。这些药用植物,就其数量来说虽不及草原和森林之多,但只能在沼泽或沼泽化生境中才能找到它们,所以沼泽和沼泽化草甸也是中国药用植物的生产基地之一。

沼泽植物生长在多水或土壤过湿的环境中,靠种子来传种接代是比较困难的,主要用根茎来繁殖。因此,有些沼泽药用植物的根茎比较粗大肥厚,增殖能力很强。如芦苇根茎一般为1~2厘米,最粗可达4厘米。中草药中的芦根,就是将芦苇的地下根茎挖取洗净、晒干而成的。它含有天门冬酰胺、蛋白质和糖类,具有利尿、解毒、清凉镇呕的作用。泽泻也是有名的中药材,为多年生沼泽植物,地下有球状块茎,直径可达4~5厘米,据分析块茎含淀粉23%,蛋白质7%,树脂及灰分14%。块茎入药有利尿消肿的功效。利用肥大根茎入药的还有菖蒲、黑三棱、香蒲、菰等。

以全草入药的种类最多。以三江平原沼泽中的中草药为例,全草入药的占该区中草药总数的54.8%。如睡菜为龙胆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度20~30厘米,根生叶,具有长柄,三出复叶,开白色小花。夏季采集鲜叶晒干备用,有健胃消食、养心安神的功能,果实具有催眠作用,睡菜即由此得名。山梗菜,又叫半边莲,也是沼泽地的一种药用植物,属桔梗科多年生草本,与南方的半边莲同属,花冠唇形,深蓝色。据《植物名实图考》记载:“其花如马兰,只有半边,俚医亦用之”。可见民间已用很久了。山梗菜在开花期采挖,全草可入药,具有散瘀解毒作用,可外用防治毒蛇咬伤和消肿,故有“识得半边莲,不怕同蛇眠”之说。此外,全草入药的还有东北沼萎陵莱、狭叶泽芹、藤草、茅膏菜、驴蹄草等。

在积水较深的地段,还经常伴生有水生药用植物。如槐叶萍、两柄蓼、萍蓬草、睡莲、莲叶莕菜、眼子菜和菱等。

沼泽中木本药用植物以东北山地森林泥炭藓沼泽中的笃斯越桔为代表。属于杜鹃花科的落叶小灌木,高50~60厘米,互生的小叶呈倒卵形或椭圆形,表面绿色,背面灰绿色,花绿白色,结蓝紫色圆形浆果。叶片可入药,浆果是酿酒的上好原料。此外,在泥炭藓沼泽中还广泛分布着芳香植物细叶杜香,高50厘米左右,多分枝,叶线形,具革质,表面深绿色,背面有褐色绒毛。嫩枝、幼叶及花序上有黄色粒状腺体,散发浓郁的香味,所以走近生长有细叶杜香的沼泽,顿感空气清新,香气袭人。据化验分析,仅叶就含有20%的芳香油,故叶、枝、花、果均是提取芳香油的原料。

沼泽地的药用植物生长比较集中,有的种类呈大面积分布,形成单一的优势种。如在三江平原沼泽地的植物样方调查中,1平方米内就有睡菜13株、东北沼萎陵莱10株、驴蹄草8株、球尾花5株。这对采集和收贮是非常有利的。

由于沼泽地处偏僻,交通条件差,药用植物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随着中国各项自然资源的开发,它将为我国的医疗事业作出贡献。

(五)造纸原料基地

沼泽中生长着丰富的野生纤维植物,特别是芦苇,很早以来劳动人民就用于编织和作为建筑材料。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它的用途愈来愈广,经济价值也愈来愈高,是中国今后应大力发展的资源植物。

中国约有芦苇沼泽1000多万亩,芦苇产量达140多万吨。芦苇茎秆中含有丰富的纤维,可达51.78%,与木材的纤维含量近似。纤维质量好,中国各地芦苇纤维平均长度为1.5~2.0毫米,宽度为14~18微米,接近阔叶树种的纤维长度。据研究,生长较好的芦苇,每亩可提取纤维500多公斤,所以是造纸工业的良好原料。生产实践证明,用芦苇能制出很好的凸版纸和各种类型的纸张,每生产1吨纸约需2.1~2.3吨芦苇,或5立方米木材。

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制浆造纸工业,多以木材纤维为主。中国受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长期统治和对自然资源的残酷掠夺,森林遭到严重破坏,成为世界上森林覆盖率很低的国家,林地面积只有18.7亿亩,占总土地面积的13%,远远满足不了国民经济建设中多方面对木材的需要,更不能把大量木材用于造纸。所以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造纸工业原料的构成,根据资源条件,长期以来一直遵循“以草为主,草木并举”的方针。以1978年全国造纸工业使用的原料为例,草浆占56.8%,其中芦苇占了14%。

芦苇和树木一样,都属可更新资源。但生长周期不同,针叶树成材一般得几十年才能采伐,阔叶树虽较针叶树长得快,也得十几年才能使用。如大兴安岭林区,每亩针叶林的木材蓄积量只有7立方米,可造纸1.2吨,而芦苇栽种容易成活,几年后就可形成茂密的苇塘,一年一收,每亩30年的累计产量可造纸5.2吨,超过针叶林3~4倍。如果是高产苇田,还要多于这个数字,难怪有人把芦苇称作“中国的第二森林”,是长期受益、永续利用的理想造纸原料。

中国的草类纤维植物种类繁多,蕴藏丰富,为造纸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草类纤维植物分布分散,集运困难,质量混杂,产量不稳。芦苇却具备其他草类纤维植物难以具备的优点:第一,芦苇大多呈纯群落生长,资源比较集中,产量高,水陆集运方便,更利于加工储存;第二,芦苇为多年生植物,从栽种到形成茂密的苇塘只需几年,所以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多;第三,芦苇适应环境的能力很强,比其他经济作物和农作物耐盐碱。更重要的是不占用良田,不与农牧业争地,利用淤滩、荒洲、海涂和常年积水的低洼地都可种植。因此,保护已有苇田和扩大芦苇种植,提高芦苇产量的潜力是很大的。

中国芦苇资源过去存在的问题是单位面积产量不高,利用多,管理少,许多苇塘还处于自生自灭状态。另外,片面强调粮食生产,毁苇开荒,使芦苇面积大大减少,产量愈来愈低,实际工业用苇比重很小。所以应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有计划地发展芦苇,加强管理,提高产量,以保证造纸工业的需要。目前,中国许多地方已开始注意保护芦苇资源,并开展了人工育苇,扩大苇田,提高产量的试验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绩。例如洞庭湖周围生长茂密的芦苇,过去围湖造田,毁苇开荒,使芦苇资源遭到严重破坏,而粮食产量又不高,降低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深刻的经验教训使人们认识到必须因地制宜地利用土地资源,才能获得好效果。经过几年来的努力,恢复并扩大了苇田面积,产量大大提高,人民收入增加,生活显著改善,并保证了造纸原料的供应。丹东造纸厂加强东沟和孤山子两地芦苇沼泽的管理,进行控制芦苇生境条件的试验研究,对退化芦塘进行了一系列田间措施和水利工程建设,使芦苇每亩产量由过去的100多公斤增加到300多公斤,基本满足了丹东造纸厂对原料的需要。盘锦地区也进行了大规模的田间管理和人工培育的试验研究,并取得了可喜成果。

国外的先进经验表明,要使造纸工业稳固发展,必须建立原料生产基地。

中国曾建立过一些芦苇生产基地,但由于认识不足,管理不善,效果并不显著,有些苇塘甚至出现严重退化现象。因此,必须改变只割不育,只用不管的落后状况。要采取有效管理措施,建立永久性的科学管理的稳产高产的芦苇生产基地,为造纸工业提供足够的纤维原料。

(六)最年轻的煤——泥炭及其利用

地质考察证明,煤是由泥炭被深埋地下,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时期,在温度、压力不高的条件下逐渐转变而成的。所以从成煤的角度来说,泥炭是最年轻的煤。

泥炭又叫草炭、泥煤,是沼泽环境特有的产物。在多水的嫌气条件下,死亡后尚未完全分解的植物残体,年积月累堆积地表,形成较厚的松软的有机堆积层。在自然状态下,它含有大量水分,其固相物质除了植物残体和完全腐殖质化的黑色腐殖质外,还含有泥沙。国外的学者认为泥炭的有机物质部分应超过50%。根据中国情况,有机质含量达30%以上的土壤就可称作泥炭了。依据泥炭的蕴藏形式可分为表露泥炭和埋藏泥炭两种:现代泥炭沼泽中仍在不断堆积的泥炭,叫做表露泥炭;沼泽已消亡,堆积的泥炭被泥沙埋于地下,叫做埋藏泥炭。泥炭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具有广泛的利用前途。

1.泥炭的分布

中国是世界上泥炭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据调查,泥炭储量达50多亿吨(烘干重),其中表露泥炭占80%,埋藏泥炭占20%。泥炭分布很不平衡,总的分布规律是北多南少,东多西少;表露泥炭主要分布在高寒山区和高原,埋藏泥炭多分布在东部堆积平原。集中分布在下列几个地区:

(1)东北地区泥炭分布区主要分布在小兴安岭和大兴安岭北部以及长白山地区。由于山区气候冷湿,水源丰富,土壤冻结期长,所以在沟谷、滩地、阶地、熔岩台地,甚至山地缓坡、平坦的分水岭,多发育现代泥炭沼泽,堆积了不同厚度的泥炭层。在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地,多木本-草本-藓类沼泽,堆积了木本、草本藓类泥炭,厚度不大,一般为0.5~1.0米;在500米以下的沟谷和河谷地区,以及部分熔岩台地广泛发育了草本泥炭沼泽,堆积了苔草或苔草—芦苇泥炭,厚度一般为1~2米,也有达5~6米,甚至有10米多的。在三江平原,虽然沼泽面积大,但因气候具有多年干湿交替变化的规律,在干旱年份,沼泽水分消失,处于好气环境,植物残体易于分解,所以形成无泥炭的潜育沼泽。只在一些河流滩地、旧河道和阶地上水源补给稳定的深洼地发育了泥炭沼泽,泥炭一般厚达1米左右。如黑龙江的古河道水城子地区,浓江上游的深洼地,完达山南北麓的一些河流滩地,以及兴凯湖滨。另外,在辽宁省沿海地带还分布有埋藏泥炭,面积不大且不厚。

(2)青藏高原泥炭分布区泥炭沼泽主要分布在高原东部,尤以若尔盖山原最为集中。泥炭层几乎覆盖了山原平坦的宽谷,一般厚约2~3米,最厚可达10米,总面积450万亩,储量为20亿吨左右,主要为苔草、嵩草泥炭。在雅鲁藏布江上游的仲巴,拉萨河流域的羊八井和拉萨附近的河谷滩地,阶地,大都有泥炭堆积,一般厚达1~2米。而藏北的那曲地区,泥炭地面积约有100万亩,但因气侯比较干寒,泥炭层只有0.5米左右。长江、黄河区源,青海湖周围也是泥炭沼泽发育的地区。

(3)北疆泥炭分布区分布在阿尔泰山、天山以及山麓地下水溢出带,尤以焉耆盆地的博斯腾湖区最为集中。阿尔泰山区气候较冷湿,在冰蚀或冰碛湖盆洼地以及河谷发育了泥炭沼泽,泥炭厚度0.5~1.0米,有的厚达2米,为苔草泥炭;天山中部的大小尤尔都斯盆地主要是草甸草原,只在开都河沿岸局部有泥炭沼泽发育,泥炭层不厚,仅0.5~1米;开都河流出天山进入焉耆盆地后,在博斯腾湖西部形成大片芦苇沼泽,堆积了厚约1~2米的分解很差的芦苇泥炭,储量达2.9亿立方米。另外,在天山南、北麓,阿尔泰山南麓冲积-洪积扇缘地下水溢出带,也断续分布着小片芦苇泥炭沼泽,泥炭层仅0,5米左右。

(4)云贵高原泥炭分布区本区主要是埋藏泥炭,表露泥炭较少。以云南高原分布最多。滇中的洱海、滇池湖滨地区以及河流形成的宽谷,有1米左右的泥炭层;滇东,滇西北山区的盆谷地,泥炭厚达2米左右。贵州高原主要分布在草海周围;高山区还零星分布着现代泥炭沼泽。

(5)沿海平原泥炭分布区东部堆积平原是中国埋藏泥炭最多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和沿海地带。长江中下游沿河两岸的漫滩地,旧河道以及湖滨,埋藏有2~3层泥炭,平均只有0.5米左右,多为芦苇和芦苇—苔草泥炭。沿海地区的泥炭主要分布在古潟湖和河滩洼地,埋深较浅,约1米左右,泥炭平均厚1米。在山地和平原接触的山前洼地带,因地下水溢出,曾发育了泥炭沼泽,堆积了1~2米厚的泥炭层,目前已被掩埋形成埋藏泥炭。

2.泥炭利用状况

中国泥炭多属中灰分、中分解、高腐殖酸、微酸性的富营养型草本泥炭。

泥炭具有多种用途,目前不仅在农业上被广泛利用,而且在工业、医药卫生、环境保护等方面也有广阔的利用前景。

(1)在农业上的利用泥炭用于农业在中国已有悠久的历史,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利用方式也愈来愈多,主要有下列几方面:

泥炭堆肥:在有泥炭资源的广大农村,很早以来,人们就用泥炭制造堆肥。如泥炭与粪便混合,泥炭与垃圾混合,泥炭与绿肥混合堆沤发酵,经过微生物“加工”,使复杂的有机物转化为植物可以吸收的营养元素。

泥炭圈肥:这是最早在农业上利用泥炭制肥的一种方式。分解较差的泥炭具有很强的吸水、吸气能力,利用它来垫牲畜圈,能吸附牲畜粪便散失的氨,既改善环境卫生,减少牲畜疾病,又能得到质量好的圈肥。如果把圈肥再经堆沤,肥效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