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就是美国颇具传奇色彩的伟大赛车手——吉米·哈里波斯。
生活中,许多人要是没有遇到失败,就不会发现自己真正的才干。他们若不遇到极大的挫折,不遇到对他们生命本质的打击,就不知道怎样发掘自己内部贮藏的力量。
爱默生说:“伟大人物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坚定的意志,不管环境变化到何种地步,他的初衷与希望,仍然不会有丝毫的改变,而终至克服障碍,以达到所企望的目的。”
卡耐基说:“跌倒了再站起来,在失败中求胜利。”这也是历代伟人的成功秘诀。
失败是对一个人人格的考验。在一个人除了自己的生命以外,一切都已丧失的情况下,内在的力量到底还有多少?没有勇气继续奋斗的人,自认失败的人,那么他所有的能力,便会全部消失。而只有毫无畏惧,勇往直前,永不放弃人生责任的人,才会在自己的生命里有伟大的进展。
铁,要经过千锤百炼才能成钢;一个普通的人,要经过千锤百炼才能成为一个成功者、胜利者。在他奋斗进取的过程中,每一次失败就是一次锤炼。一个普通的人,身上有很多的缺陷、弱点和短处,带着这些毛病,他是不可能成为一个胜利者、成功者的。只有在失败的痛苦磨炼中,人们才肯丢掉这些毛病。
认真做好在职的每一天
齐格勒说:“如果你能够尽到自己的本分,尽力完成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那么总有一天,你能够随心所欲从事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反之,如果凡事得过且过,从不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不用心对待在职的每一天,那么就永远无法到达成功的顶峰。
如果把工作比作航船的话,敬业的人总是坚守着航向,这个航向是他们自己给自己决定的,即使有大风大浪,他们也能镇静地掌稳船舵,驶向远海。相反,那些缺乏敬业精神的人,他们的航向一会儿往东,一会儿往西,他们的许多时间都浪费在寻找工作上,却一次次被拒之于工作的大门外。
有一个偏远山区的小姑娘到城市打工,由于没有什么特殊技能,于是选择了餐馆服务员这个职业。在常人看来,这是一个不需要什么技能的职业,只要招待好客人就可以了。许多人已经从事这个职业多年了,但很少有人会认真投入这个工作,因为这看起来实在没有什么需要投入的。
这个小姑娘恰恰相反,她一开始就表现出了极大的耐心,并且彻底将自己投入到工作之中。每一天她都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一段时间以后,她不但能熟悉常来的客人,而且掌握了他们的口味,只要客人光顾,她总能够千方百计地使他们高兴而来,满意而去。不但赢得顾客的矢口称赞,也为饭店增加了收益——她总是能够使顾客多点一两道菜,并且在别的服务员只照顾一桌客人的时候,她却能够独自招待几桌的客人。
就在老板逐渐认识到其才能,准备提拔她做店内主管的时候,她却婉言谢绝了这个任命。原来,一位投资餐饮业的顾客看中了她的才干,准备投资与她合作,资金完全由对方投入,她负责管理和员工培训,并且郑重承诺:她将获得新店25%的股份。
现在,她已经成为一家大型餐饮企业的老板。
成功是靠一天天认真地工作积累起来的,而非一蹴而就,小姑娘的成功原因,正在于这一点。
在工作中,老板们最欣赏那些能用心对待在职的每一天的人。
从来没有什么时候,老板会像今天这样,青睐能用心对待在职的每一天的员工,并给予他们如此多的机会。各行各业,人类活动的每一个领域,无不在呼唤能自主做好手中工作、用心对待在职的每一天的员工。
在这个充满诱惑的时代,人人都渴望成功。几乎所有人都梦想一觉醒来就变成世界首富。如果说在物质贫乏的时代,阻碍人们走向成功的首要原因是人们没有梦想、不敢梦想的话,那么现在,阻碍人们成长和成功的正是这些不切实际的梦想。
1901年,美国历史上出现了第一个年薪百万美元的高级打工仔,他就是施瓦伯。施瓦伯出生在美国乡村,只受过很短暂的学校教育。15岁那年,家中一贫如洗的他就到一个山村做了马夫。三年后,他来到钢铁大王卡耐基所属的一个建筑工地打工。一踏进建筑工地,施瓦伯就抱定了要做同事中最优秀的人的决心。当其他人在抱怨工作辛苦、薪水低而消极怠工的时候,施瓦伯却每天都辛勤地工作着,默默地积累着工作经验,并自学建筑知识。
那些懒惰的打工者中,有些人讽刺挖苦施瓦伯。对此,施瓦伯回答说:“我不光是在为老板打工,更不单纯为了赚钱,我是在为自己的梦想打工,为自己的远大前途打工。我们只能在业绩中提升自己。我要使自己工作所产生的价值,远远超过所得的薪水,只有这样我才能得到重用,才能获得机遇!”
夏夜的一个晚上,在同伴们闲聊的时候,施瓦伯又像往常一样一个人躲在角落里看书。正好被到工地检查工作的公司经理发现,经理看了看施瓦伯手中的书,又翻开了他的笔记本,什么也没说就走了。第二天,公司经理把施瓦伯叫到办公室,问:“你学那些东西干什么?”施瓦伯说:“我想我们公司并不缺少打工者,缺少的是既有工作经验、又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或管理者,对吗?”经理点了点头。不久,施瓦伯就被升任为技师。后来,施瓦伯一步步升到了总工程师的职位上。25岁那年,施瓦伯就做了这家建筑公司的总经理。
施瓦伯的成功来源于他不放过任何一点时间,认真对待生命中的每一分钟,辛苦工作、努力学习、积极经验。这样的人终究会成为一名卓越的人。相反,和他一起打工的那些人只知道消极怠工,每一天都得过且过,在抱怨与牢骚声中将自己的才华淹没,最终永远平庸。
因此,如果你想拥有一个卓越的明天,那今天的你就不能整日消极怠工,空发牢骚,充分地利用在职的每一天努力工作和学习,成功就会属于你。
大自然有它自己的安排,在这种天意的支配下,万物生灵都有了属于他们自己各自不同的归宿,蜜蜂要辛勤地采花酿蜜,蚂蚁要不停地筑巢觅食,候鸟总要南北来回迁徙,而看家狗则必须忠诚地看守主人的家门。
而人,是造物主的杰作,是万物之灵,更要担负起自己的职责,履行自己的使命。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是有目的的,不是为了享受安逸,而是为了接受造物主为人做出的安排,那就是你的使命——工作。
工作是上天赋予每个人的使命。把自己喜欢的并且乐在其中的工作当成使命来完成,就能发掘出自己特有的才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即使是辛苦枯燥的工作,也能从中感受到它的价值,在你完成使命的同时,就会发现成功之芽正在萌发。
工作是一个态度问题,是一种发自肺腑的爱,一种对工作衷心的热爱。工作需要热情和行动,工作需要努力和勤奋,工作更需要积极主动、自动自发的精神。只有以这样的态度对待工作,人们才可能获得工作所给予的更多回报。
一个人的工作,是他亲手雕刻的塑像,美丽还是丑陋,可爱还是可憎,都是由他一手造成的。而一个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论是给客户写一封信,出售一件货物,还是打一个电话,都在说明他的雕像是美是丑,是可爱还是可憎。
认真做好在职的每一天,会让你收获的更多。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是着名管理学家克劳士比“零缺陷”理论的精髓之一。实际上它不仅仅是一句激励士气的口号及企业最经济的经营之道,而且还是对员工工作态度的评价和要求,是每一个员工个人的成功之道。他推崇这样一种工作态度,即对错误“不害怕,不接受,不放过”,每一个员工都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是领导对你的期待,它时时刻刻警醒你要尽最大的可能,在接手每一份工作时,抱着“一次就做对”的信念;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是对“质量”品质的要求,只有“第一次就做对”,才能尽可能减少废品,保证质量;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需要你有扎实的职业技能基础,需要你对每一个“第一次”从事的工作都有充分的准备。
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人,他们总是将目光盯在下一次,逃避问题。尽管从表现上看来,他们也很努力、很敬业,但结果却总是无法令人满意。
在行为准则的贯彻执行上“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必须引起足够重视的理念。如果这件事情是有意义的,现在又具备了把它做好的条件,为什么不现在就把它做好呢?每个人只有把事情一步一步地做对了,才可能达到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的境界。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是一种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从丰田公司的全面质量管理和准时化生产中来看,人们会惊奇地发现,原来,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一定要做到的。想想看,整条流水线上,每一个零配件生产出来之后马上就被送去组装,因为没有库存,任何一个环节出了质量问题,都会导致全线停产,所以必须百分之百地“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美国市政厅的一份研究报告披露说,在华盛顿因工作马虎造成的损失,每天至少有100万美元。该城市的一位商人曾抱怨说,他每天必须派遣大量的检查员,去各分公司检查,尽可能地制止各种马虎行为。在许多人眼里有些事情简直是微不足道,但积少成多,积小成大,一些不值一提的小事会影响他们做事的工作效率,当然也会影响到他们工作上的晋升和事业上的发展。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这几乎是每个企业对员工最基本的要求。但在工作中,有时即使是最简单的工作,还是有人一再出错。比如,某广告公司的员工就犯过这样的一个错误,在为客户制作的宣传广告中,将客户的联系电话中的一个数字弄错了。当他们把制作的宣传单交给客户时,客户由于时间紧,第二天就要在产品新闻发布会上使用它,因此没有详细审核就接收了。直到新闻发布会结束后,在整理剩下的宣传单时,才发现关键的联系电话有错误,而这样的宣传单已发放了5000多份。
客户一怒之下,向广告公司要求巨额赔偿。由于错在己方,而且客户召开新闻发布会的费用的确巨大。无奈之下,广告公司只好按照客户的要求进行了赔偿。但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这件事情传开后,广告公司便在客户中失去了信誉,渐渐没有生意可做了,因为没有人再敢把自己的业务交给他们去做,害怕再出差错给自己造成麻烦和损失。
一次小小的失误,就把一家本来极有前途的广告公司打垮了。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假如广告公司的员工在工作中能细心点,能一次就把事情做对,那么,这样的现象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也许有人心里在想:“第一次没做对不要紧的嘛,我可以做第二次,做第三次。”是的,第一次没做对时可以重新做第二次,甚至是第三次,但是这样做既浪费时间又会浪费精力,假如没有及时发现错误,就会像上文中的广告公司那样,给自己和他人都造成了损失。第一次没把事情做对,忙着改错,改错中又很容易忙出新的错误,恶性循环的死结越缠越紧。这些错误往往不仅让自己忙,还会放大到让很多人跟着你忙,造成整个团队工作效能的低下。
所以,盲目的忙乱毫无价值,必须终止。再忙,我们也要在必要的时候停下来思考一下,用脑子使巧劲解决问题,而不盲目地拼体力交差,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把该做的工作做到位,这正是解决“忙症”的要诀。
其实现实中是很少有人把“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作为自己的日常习惯的。虽然很多人都知道第一次未把事情做对会是什么样的后果——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更高的成本。大部分人都拥有良好的动机,结果却往往差强人意。因为在工作中,所看到的经常只是问题的表面,没有真正了解问题所在,更没能深入理解事物的本质。
我们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忙着创造价值,而不是忙着制造错误或改正错误。只要在工作完工之前想一想出错后带给自己和公司的麻烦,想一想出错后造成的损失,就应该能够理解“第一次就把事情完全做对”这句话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