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时,赋载体的文章十分盛行。汉代文学家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两京赋》就是其中的精品,而西晋文学家左思的《三都赋》更是造成了“洛阳纸贵”的局面。
其实,左思并不是什么天才,《三都赋》的成名也不是一开始就被人看好的。他貌丑口讷,但自小爱好文赋。他常常诵读班固的《两都赋》和张衡的《二京赋》。在颂读中,他感到这两篇赋虽然文字典雅、气魄宏大,但藻饰过甚、夸张失实,所以他就想写一篇《三都赋》。谁知消息传出以后,却遭到了别人的讥笑。当时闻名遐尔的文学家陆机在写给其弟陆云的信中说:这里有个粗鄙之人,居然想作《三都赋》,等他写好了,拿来盖酒坛子吧!
陆机的讥笑,对充满信心的左思来说无疑是沉重的一击,毕竟一个是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一个是德高望重的着名人士。
面对别人的否定,左思没有退缩。他专门拜访专家,又到蜀都、吴都、魏都去实地调查,继续在家里挂满纸笔,以备有灵感来时随时写下,为此他耗费了近10年的心血。真可谓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最终,流传千古的《三都赋》大功告成了!
有时候,自己的某一方面会得不到别人的肯定与认可,那么对方就会用言辞对你加以否定,无疑你的自信心就会大受打击,对交际热情也会大打折扣,甚至还会有意避免与否定你的人打交道。生活中,这样的情形并不少见。
那么,在与人交涉的过程中,当你遭遇他人的否定时,该怎么办才好呢?
一、重新审视一下自我
别人的否定,我们要引起重视,因为别人的否定肯定是有原因的。我们要以此为契机重新审视一下自我,更清醒、更正确地认识自我。
有一位文学爱好者,一心想当一名作家,立志创作出惊世之作。当他把自己很满意的“大作”送到一位着名作家的案前,并说明自己的志向时,那位作家觉得他缺乏写作天赋,劝他还是放弃这个志向,做点儿别的事。但是青年执意要走这条路。其实,作家对青年的劝告是正确的,青年应重新给自己定一下位。结果不幸被作家言中,青年虽然付出了很多努力,但并没有如愿。如果当初他能听作家的劝告,找准自己的人生坐标,或许不会一事无成。
二、让他人重新审视你
每个人都有看走眼的时候,而且其在看走眼时往往还很自负。所以,如果你认定自己是正确的,就应该用诚心和智慧让对方重新审视你,给你一个全新的评价。
唐代诗人韩愈很早就习得一手好古文。24岁时,他参加科举考试,主考人是当朝宰相陆蛰。试题是《不迁怒不贰过论》,即自己不高兴,也不要在别人身上发泄;做错的事,不要再犯第二次。韩愈看了试题后,构思成熟,一气呵成,写了一篇自己很得意的文章。可是没想到陆蛰并不赞赏。韩愈名落孙山。第二年京城会考进士,韩愈又去参加。试题与去年的一样,韩愈就把去年写的那一篇,一字不漏地又写在试卷上。这一年的主考官还是陆蛰,他觉得此文章似曾相识,于是连读两遍,这才发现文章之妙,禁不住称赞道:“好文章!”结果韩愈金榜题名。
三、透视他人的“否定”
每个人都有判断失误的时候。所以,有必要对他人的“否定”做一下透视,认清其实质:一是看看别人的“否定”是否是平庸之见;二是不要迷信权威的评判。有些人不相信小人物中有能人;有的人缺乏识人的慧眼;有的人品德并不高尚……所以,当别人否定你时,不必妄自菲薄,认清形势,认清自我是最重要的。
四、激起斗志,发奋图强
权威的否定会对你形成打击,但你不要就此消沉,把他人对你的否定化为一种动力,积极向上,相信必有所成。
如文章开头的事例,左思遭到陆机的否定,并引来一片讥笑声,面临着极大的压力。但写《三都赋》是他深思熟虑的决定和热切的愿望,所以他没有因此而泄气,反而发奋图强,认真收集资料,精心准备,花了整整10年工夫,终于完成了扬名天下的《三都赋》。
在生活与工作中,不要被他人的否定打倒,客观地认识、评价自我,努力进取,才是你的成功之道。
现实生活中有一种怪现象:欠别人钱的人反而成了爷。确实是这样,对于借钱的人来讲,只要在借钱时说一些让别人同情的话,把自己的困难处境,实事求是地讲给对方听,摆出一副令人怜悯的表情,对方多半会出于同情之心,伸出援助之手。借到钱并不是难事。但是到了该归还的日期,往往是将归还日期一拖再拖,甚至落得个双手空空。
当朋友急用钱而有求于你时,只要力所能及,一般你都是会慷慨解囊的。但是,一旦自己想收回借出去的钱时,往往是自己不好意思开口去催讨,即使是一再地催还,对方也会一再推脱,如此一来,双方难免会关系紧张,甚至会导致昔日的朋友反目成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交涉才能讨回借出去的钱呢?
第一,如果借出的是大金额的借款,可以借口一些需要大金额的事项,比如结婚、交学费或者购买房子等。你可以婉转地说:“我打算买房子,可能的话,您先还我一部分钱行吗?”这样,多半可以使对方偿还借款,而且还不会因为钱财的问题伤害到彼此的感情。但是如果是小金额的借款,也用这种说法的话,就难免会让人觉得你小题大作,认为你是十足小气的“讨债鬼”了。
第二,如果是小金额的借款,可以利用一起逛街购物的机会,找时机让对方用其他的方式还钱。如:挑选一件你喜欢的价钱和欠款差不多的衣服,很自然地说:“不如你送给我吧,正好上次欠的钱不用还了。”或者与对方一同用餐时说:“对了,这顿饭钱正好和上次你欠我的钱差不多,你结账,就算我请客了。”对方听后,一定会不好意思地去结账。
但是,无论运用怎样的技巧,请对方还钱多少会令彼此有一些尴尬。在要债的时候,态度应该稍微殷勤一些,让对方觉得你与平时有些不同,如果用无关紧要的态度去要债,往往是没有效用的。
在工作中的催款、要债,更需要一定的交涉技巧,下面我们介绍两个既常见又实用的方法:
一、称赞对方引以自豪的事
发现并且赞美对方的闪光点,能使人开怀,进而喜欢你、帮助你。
山东潍坊的陈先生,到张家铺一家农机厂去讨债。到了张家铺,他没有急于见厂长,而是先找了一家干净又便宜的小旅店住了下来。他和旅馆服务员聊天,又去镇上的茶楼酒吧闲坐,和茶朋酒友闲聊,就这样过了3天。第四天,他在上班时间走进了农机厂。厂里的秘书得知他的来意后,果然皱着眉头对他说:“厂长上午开厂务会议,下午还要去镇里开会,连晚上都安排满了,实在抱歉。”
听了秘书的话,陈先生表示对厂长的忙碌和成效十分敬佩,但他只需要很短的时间和他见上一面。并递上了写有自己名字的极其简短的信:我将在一日一时安排一分钟和你见面。
他将短信谦恭地递给秘书后,便坐在厂门口等待厂长的复信。大约过了半个小时,秘书返回交给了他厂长签字的复信。厂长表示:他可以在今天11时30分,安排10分钟与他谈一下。
时间一到,陈先生准时来到了厂长室。厂长冷淡却又礼貌地朝他点了点头,然后双手握拳放在办公桌上,一言不发,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架势。
陈先生仿佛是随意的,提了一个问题:“张家铺镇上,几乎所有的人家都姓张,为什么独独厂长您姓戚?”
厂长的面孔突然阴转晴,即而兴奋地说:“我这个姓可不一般啊!我的先祖是戚继光!我们是清朝乾隆年间从山东莱芜迁来的。按着家谱,我是戚继光的第十六代传人呢。”
陈先生立即肃然起敬,惊诧而又恭敬地拱手:“噢!您原来是抗倭民族英雄戚孟绪大帅的嫡系后人啊!”
戚厂长惊奇地说:“老陈同志能叫出先祖晚年名号,可见对先祖并不陌生。”陈先生点燃了烟,深深吸了一口,说:“我读过《中国通史》。令先祖在浙江都司参将任上,招募编练戚家军16000多人,创造了令倭寇闻风丧胆的鸳鸯阵法,给倭寇以歼杀万余的毁灭性打击。近不惑之年时,调守蓟州,又创造了战车与步骑结合的战术。令先祖所着的《纪效新书》、《练兵实纪》是后来兵家必读书目。”
既而,他们像老朋友一样聊了起来,直到秘书进来催厂长去进午餐。戚厂长热情地拉着陈先生到厂里专门招待客人的小餐厅就餐,酒菜丰盛,他们边喝酒边聊。吃完饭后,已是下午两点。戚厂长领他到办公室后说:“现在,我们谈谈工作吧。我知道您是为讨债而来。只不过没有料到我们见面会这样愉快,账单都带来了吗?”
陈先生立即将一叠账单拿出来说:“时间跨度太长了。我也不敢说其中没有差错,请您审定。您看哪张有问题剔除就是。”
戚厂长认真地逐一审核了那些票据,并剔除了一张面额为3000元、另一张为4000元的账单,然后说:“就这样吧。我们承认24.5万元债务。”这样,拖欠已久的债务问题解决了。
二、抓住突破口,四两就能拔千金
某一运输公司欠河南某企业100万元货款,每次去催款,运输公司主管财务的经理老张都是笑容可掬地说:“请宽限两天。”多少个这样的“两天”过去了,他们所欠货款却依然分文未给。
这位老张年近花甲,已是快退休的人了。他涵养极好,城府极深,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打算把这些债务平安地拖到退休。
河南企业方派出小孙再次去催账。小孙想,对付老张这种人不能性急。于是,小孙一连三天注意这位经理的行踪。他发现,老张每天下班后,都要开着车去附近一所小学接他的宝贝孙子。爷孙俩从学校出来,也不急着回家,而是去集邮市场转悠。经过了解,原来张经理的孙子爱集邮,现在正急于得到一枚“神舟”邮票。这种邮票的小版票属量少邮品,珍藏者谁也不肯出让。
了解到这一情况之后,小孙立即和妻子的弟弟通了电话——他是某市邮局集邮门市部的负责人。
第三天,小孙收到了特快专递寄来的“神舟”小版票。等到快下班的时候,小张便径直来到了集邮市场。
等张经理爷孙俩走近时,小孙出示了那个封套。张经理的宝贝孙子高兴得跳了起来。张经理迫不及待地掏钱包。小孙连忙声明:这邮票不卖,只想交个朋友。次日上午,小孙便从运输公司财务处拿到了100万元的支票。
美国的一位成功人士曾说过一句哲言:想要钓到鱼,就要先了解鱼儿想吃什么。这话一点不错。
由以上事例可见,在交涉中利用一些小技巧,笼络人心,以得到对方的好感到信任,是讨回债款的好办法。
生活中,对于他人的言论或行动,自己常会有不同的看法。当然,我们不会平白无故地看不惯他人。我们看不惯他人的言行时,一般都是在他做错了事而不知改的时候。如何通过交涉,运用得体的语言,采用适当的方式,表明自己的意见,并使别人心悦诚服,乐于接受,这是一门学问。
一、把握时机
对于别人失当的言行,劝说应把握时机。在“小猫钓鱼”的故事中,一只老猫领着小猫去钓鱼,老猫稳坐垂钓,小猫却一会儿去捉蝴蝶,一会儿去捉蜻蜓。结果,老猫钓到了大鱼,而小猫一无所获。这时,老猫告诉小猫,做事要有耐心,不可三心二意,小猫听后如梦方醒。
其实,这只老猫是很懂得交涉艺术的。它没在小猫不专心钓鱼时棒喝一声,断然制止,而是在其历经挫折之后再行劝说,因势利导,因而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位业余文学爱好者,参加市里组织的征文比赛,获得了好名次,回到单位得到诸多祝贺,他兴奋不已,自以为颇具天赋,拿出几百元钱来请客畅饮。他的一位好友看到他这副“得意忘形”的模样,碍于当即指出会扫了大家的兴,他也难以接受,便没直言。事后这位朋友告诉他:“值得庆贺的是你过去的韧劲,不是已经取得的成果。不要有点成绩就骄傲,以后还要继续深造,多下功夫。”这个青年听后先是一愣,接着就有所省悟。后来他一直没有忘记好友适时的劝说。
二、反话正说
古代有则故事《乐妻劝婆》,其内容是:有个名叫乐羊子的读书人,家境贫穷。他外出求学,7年未归。家里的老母和妻子相依为命,艰难度日。有一天,乐母实在嘴馋了,竟然偷杀了邻家的一只鸡。乐妻知道以后,非常生气,可是又不便直接批评婆婆。于是,待到婆婆端上来香喷喷的鸡肉准备吃饭时,她却不动筷子。乐母忙问其故,乐妻低着头伤心地回答:“儿媳无能,没有侍候好婆婆,使得饭桌上有了不是自家的鸡。”说着,泪如雨下,婆婆听后羞愧不已,意识到是自己做错了。
乐妻反话正说,以退为进,促使婆婆省悟。她的劝戒方式,实在是耐人寻味,也很容易让人接受。
良药苦口,固然有利于病,但因其苦,人们服用总要皱眉。如若裹以糖衣,制成胶囊,服而不觉其苦,人们也会乐于接受,药效还照样不减。一般地说,人们大都喜欢好听的话,很难接受别人的批评和指责,即便是在自己做错的时候也是如此。居家邻里,朋友同事,难免会出现一些磕磕碰碰,有时也会闹点不愉快,即使别人说了错话,做了错事,如果批评太直,不讲方式,别人就会难以接受,有时还会伤了感情,激起矛盾,弄得以后不好相处。
老李是某小区木工室的师傅。星期天,他到邻居家打牌,发现邻居家桌上有一盒卷尺。他想,邻居家怎么会有这种东西?而木工室正少了一盒,是不是前天他们帮着木工室搬迁,趁人不备拿回家来的?是向邻居问个究竟,还是装作视而不见?他正在思忖,邻居看出了蹊跷,面部立刻显得很不自然起来。而邻居的不自然神情,正印证了他先前的猜测。略一沉思,老李笑着对邻居说:“原来这盒卷尺被你们找到了!前天有人去木工室向我借用,我找了半天也没找到,想必是在木工室搬迁时疏忽杂乱,弄丢了,不想被你们找到了,太谢谢你了!”几句话,说得邻居点头含笑:“是啊是啊,我正要去送到木工室呢。你来了,正好,等会走时顺便拿走吧!”原先近乎凝固了的空气一下子变得流畅起来,屋内一片欢声笑语。
三、易心而度
一般人对于自己的缺点错误,限于思维定势,有时自己是难以认识到的。如果使他们跳出所处的环境,从另一角度来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往往就会恍然大悟。
三国时期,魏明帝曹睿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公卿要员们个个忧心忡忡。很多人上书陈情,冒死苦谏,可是效果却大多不佳。侍中兼太史令高堂隆利用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政治形势,巧妙地引导魏明帝从蜀、吴的角度上看,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做换位思考,易心而度。曹睿幡然悔悟,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正是敌人所求之不得的,如此下去后果真是不堪设想,以致大惊,说:“观隆此奏,使朕惧哉!”那么多人的冒死苦谏、直言陈书都没能让魏明帝回心转意,而高堂隆的易心而度却让其及时地悬崖勒马。
有的时候,要说服他人不能仅仅依赖于简单地陈述利弊,巧妙地让被说服者易心而度,会更有成效。
那么,在与人交涉的过程中,当你看不惯他人的言行时,不要冒然行事,而要巧妙地加以劝导,在规劝的同时也不会伤害到彼此之间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