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精英,一定拥有过人的领导力。他们懂得需要如何善待自己的对手,更懂得为人处世的原则,以及诚实无欺、讲求信誉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这是一种优秀的领袖气质,更是个人魅力之所在。
善待对手,接受挑战
歌德曾说:“有一个比你强的对手是件好事。”几乎每一个哈佛大学的学子都明白对手的重要性,他们非常乐于接受对手的挑战。并且,他们都认可这样一句话:“一个没有对手的人生是无趣的,要学会把对手当作是自己的朋友。”
大自然中如果没有竞争,就不会有优胜劣汰,也不会有动物界的进化。所以,动物们练就的非凡本领,正是生存竞争的结果。在人短暂的一生中同样充满了竞争,有人视竞争对手为眼中钉、肉中刺。殊不知,如果没有了竞争对手和我们的较量,我们的人生将是一潭死水,而自己也将脆弱得不堪一击。
所以,不妨善待对手,勇敢接受他们的挑战吧。
几乎每一个进入哈佛大学的学生,都会在课堂上听到“鲇鱼效应”这个词,以及关于它的故事:
在很久以前挪威的一个小镇上,人们靠捕鱼为生。小镇因出产沙丁鱼而小有名气。所以在那里,每当渔船捕鱼归来时,沙丁鱼都会被抢购一空,只是活的沙丁鱼要比死的更能卖个好价钱。可是令人遗憾的是,由于人们出海打鱼的时间都比较长,等到返航时,大多数的沙丁鱼都已经死去了。为了让沙丁鱼都能活着被带上岸来,渔民们想尽了办法,可是没有一个成功的。
然而,只有一位老渔民,每次捕鱼归来,他船舱内的沙丁鱼都是活蹦乱跳的。这让其他的渔民感到大惑不解,于是,他们都纷纷来到老渔民的船上,问他是怎么做到的。老渔民笑了笑没有回答,只是打开了鱼舱。渔民们纷纷观看,可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啊,只是里面的沙丁鱼都在欢快地不停游动着。突然,有人说道:“我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你们看,鱼舱里面有一条鲇鱼!”
事实上,正是这条鲇鱼使得鱼舱里的沙丁鱼活了下来。原来,把鲇鱼放进沙丁鱼舱内后,由于在一个没有同伴的陌生环境里,鲇鱼感到了紧张,而不断地四处游动。沙丁鱼们发现了这样一个“异族”,自然也提高了警惕,不断地游来游去以躲避鲇鱼。这样,整个鱼箱由于所有鱼不停地游动,渔船也变得摇晃不停,因此带来了充足的氧气,沙丁鱼自然就能被活着带上岸了。这就是一条鲇鱼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这就是鲇鱼效应,“鲇鱼效应”的道理非常简单,即一个人如果没有对手,那么自己也不会强大,甚至连生存都会成为问题。
所以说,大自然界的任何生物都是需要对手存在的。当我们在生活中出现一个竞争对手,或者是面临压力或磨难时,都不一定是坏事,至少不全是。
哈佛大学的学子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能发现他的对手的长处,那就会给他带来不可估量的巨大益处,因为这肯定会使他超过他的对手。
所以,对每一个男孩来说,只要我们能不断地挑战自己,就一定能战胜困难,走向成功。学着崇尚竞争,我们才能有可能超越他人,脱颖而出,并获取成功。
◎哈佛精英修炼要点◎
没有竞争对手的动物,会变得死气沉沉。同样的,没有竞争对手的个人,就会甘于平庸,惰性滋生,最终庸碌无为。
面对极具竞争性的对手,我们到底应该抱有怎样的态度呢?
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有句话说得好:“对手,对手,互相成就。”在现实中,对手无形中给你的压力越大,你进取的动力就越强;对手的进步越快,你自我提升的速度也就越快。对手就是砥砺你的砂石,是逼你不断攀升、超越的横杆。
2.保持一颗平常心
有竞争就有对手,有对手总要分出高下。只要我们能以平常心来对待高低之分,把目光投得更远一些,就会从对竞争对手的敌对心理中走出来,把对手当作前进路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战友,怀一分感激,多一分尊重。这就可以解释一些现象:那些在商场上是竞争对手的人,在生活中却可以成为好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善待对手就是成就自己。
面对人生的“反调”,你只需尊重
希腊船王欧纳西斯有句名言:“要想成功,你需要朋友;要想非常成功,你需要敌人。”这句话在哈佛大学广为流传。其实,不论成功与否,我们都需要“敌人”的存在。他们是我们人生的“反调”,引导我们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走向美好的明天。
在人的一生中,我们难免会遭遇很多不快和打击:别人的指责,对手的攻击,人事的刺激,逆境的考验,失败的打击……所有这些都在挑战着我们,使我们的内心时时承受着压力。
每个人都可能遭遇“反调”,它无可避免。也许很多时候,我们被它折磨得心力交瘁、郁郁寡欢,恨不能立马让它消失。其实,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尊重我们身边的“反调”。因为正是有了它,我们才能发现自己许多不足与弱点,也看到了对手的强大和优点。
法国总统戴高乐十分善于写作,文笔也很优美。因此,他和他智囊团中的重要组成人员——“笔杆子”的关系就显得很特殊。一方面他需要这些人,需要他们为他撰写发言稿或一些相关文章;但另一方面,这些“笔杆子”为他撰写的东西,往往又不被他所用。但这种奇怪的关系一直维持了下来,戴高乐似乎还乐此不疲。
有一次,一位智囊为他起草了一份发言稿,十分满意地交给了戴高乐,他认为自己的演讲稿完全达到了戴高乐的要求。可当第二天他拿到戴高乐批注过的稿子时,显得十分沮丧,之前的得意消失殆尽。原来,戴高乐已经把稿子改得面目全非,完全变成了另一篇演讲稿。这位智囊认为这表明戴高乐对自己很不满意,自己已经面临着被辞的危险了,于是他十分紧张地问戴高乐:“我是不是还有必要留在总统府为您工作?”戴高乐淡然一笑说:“当然有必要了!我需要一份讲演稿,为的就是和我自己唱反调。”
戴高乐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和自己身边的智囊进行思考力的较量,以此来加强和发展自己的思考力。于是,他要求他的顾问和智囊们不断地给他写报告、文件和备忘录。当他面对它们时,他就像面对能言善辩、勤于思考的饱学之士一样。通常情况下,他要和这些想象中的论敌和政敌进行一番激烈的论证,来肯定或否定自己的决断。戴高乐十分喜爱这种论证方式,这番磨炼可以让他对自己的观点更自信,面对突发情况也不会手忙脚乱。
戴高乐是个来文必复的总统,他阅过文件的第二天一定要回复给作者,在这些文件的上面留有他对他们观点的同意、否定、质疑或是赞扬。而这些顾问和智囊就会在他的简短的指示中找到他们所需要的东西。戴高乐和智囊们的这种关系是由他终身所信守的一句格言决定的:
为了思考,只需要宁静;而为了写作,只需要一小块空间就够了。
故事中的戴高乐无疑是一个“追求反调”的人,他说——我需要一个人和我唱“反调”。因为,他需要在“反调”中与自己作斗争,使自己不断完善,想得更好、更远。
对正处在成长阶段的男孩来说,我们要如何去面对“反调”也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因为它既是我们的“挑战者”,也是我们的“同行者”。可以说,是“反调”唤起我们的斗志,是“反调”促使我们进取,是“反调”帮助我们更上一层楼,从而使自己变得更加完美。
◎哈佛精英修炼要点◎
中国著名作家贾平凹曾说过这样的话:“爱我的人和支持我的人是在前面拉着我,给我以滋润和鼓劲;恨我的人和反对我的人,是在后边推我,给我以力量和督促。正是这反反正正两股力量的作用,成就着我这五十年。”由此可见,我们的确需要那些反对自己的人。
1.重视反对者的意见
任何一个反对,都提醒着你的不足之处。好话悦耳,坏话逆耳,就看你如何看待。对于反对你的人,你要做的不是急着记恨,而是虚心请教,细细思考。
2.做一个有度量的人,给反对者一个微笑
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气度是一种力量,是一种美德,是强者才具有的精神品质,是智者的胸怀,更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人有气度方成事,气度大者成大事。
学会化敌为友,也是一种个人魅力
每一个具备优秀领导能力的哈佛大学的学子都听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的成功,除了他的才智、努力和运气之外,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与人为善、化敌为友的个人魅力。”一个“领导型”的男孩要能懂得用自己的宽容去化解对手的敌意,让他们和自己站在一起,成为自己事业的一分子,这样才能离成功越来越近。
瓦鲁瓦尔曾说:“化敌为友者的广阔胸怀,能承担整个世界。”懂得将自己的“敌人”变成朋友,不仅是胸怀宽广的表现,更是个人魅力的表现。俗语有云:得饶人处且饶人。待人不妨宽容一点,敌人与朋友往往只有一线之隔,就看你如何去跨越。
哈佛大学的学子们相信:世界上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牢不可破的朋友,敌友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能够打败敌人的人是英雄,能够化干戈为玉帛、化敌为友的人是圣贤。犹太人有句格言写道:“最强大的人是谁?是化敌为友的人。”从这个角度而言,一个懂得“化敌为友”的人,无疑是生活的强者。
乔治·华盛顿是美国第一任总统,更被尊为美国国父。他有过人的人格魅力,其与威廉·佩恩一段化敌为友的故事常常被哈佛大学的教授们津津乐道:
1754年,当时已是上校的乔治·华盛顿率领部下驻防亚历山大市。这时正值弗吉尼亚州议会选举议员,有一位名叫威廉·佩恩的人反对华盛顿支持的一位候选人。
威廉·佩恩是一位英国房地产企业家、哲学家,是英属北美殖民地统一的早期支持者之一,同时也是宾夕法尼亚英属殖民地的创始人。他推崇民主和宗教自由,他在宾夕法尼亚政府体制中规定的民主原则,成为美国宪法的一个灵感来源。在他的领导下,费城进行了规划和建设。作为一个和平主义者,佩恩深入研究战争与和平的问题,并制订了欧洲合众国计划。因此,威廉·佩恩是当时相当有权威的人物,他的势力和华盛顿不相上下。
有一次,华盛顿就选举问题与佩恩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争论中华盛顿一时控制不住,说出了一些极不入耳的脏话。感到被侮辱的佩恩火冒三丈,挥拳将华盛顿击倒在地,华盛顿的嘴角血迹斑斑。当闻讯赶来的士兵看到长官被收拾,气愤不已,想为长官报一拳之仇。双方剑拔弩张时,华盛顿阻止了那个士兵的报复行为,并说服大家平静地退回到了营地。佩恩看着自己的拳头,悻悻地回去了。
第二天早晨,华盛顿托人带给佩恩一张便条,请他尽快到当地一家酒店会面。佩恩拿到纸条的第一反应是,华盛顿要和他一决雌雄。佩恩神情紧张地来到酒店,决定要面对这一次恶斗,无论结果如何,他都接受。出乎他的意料,迎接他的不是手枪而是友好的酒杯。华盛顿站起身来,笑容可掬,并伸出手欢迎他的到来。他真诚地说道:“佩恩先生,人谁能无过,知错能改方为俊杰。昨天,确实是我不对。你已采取行动挽回了面子,如果你觉得那已足够,那么就请握住我的手吧,让我们来做朋友。”佩恩呆立原地,华盛顿热情的双手让他的紧张一点点消融。“这是一个值得交往的朋友!”佩恩在心里默默地告诉自己。
一场风波就这样被友好地化解了,佩恩因此还成了华盛顿的一个崇拜者。
是的,敌人与朋友之间只有一线之隔,就看你如何跨越那道线。故事中的华盛顿懂得尊重和接受“敌人”的反对,并巧妙地化敌为友,最终使佩恩成为自己的一个崇拜者。这其中,自有胸怀的广大,更有个人领导能力的耀眼光辉。因为,并不是人人都有化敌为友的度量和能力。
面对生活中“不好听”的声音,我们不应急着生气、报复、咒骂,被怒火冲昏了头脑,从而变得狭隘而自大。我们应该懂得,任何声音的出现都有一定的原因,首先要做的,应该是检查自己的言行举止,审视自己的心灵,而不要一味将问题推出去。
男孩们,记住,想要做一个有智慧的领导者,懂得化敌为友是最基本的一种能力。
◎哈佛精英修炼要点◎
面对眼中的“敌人”,我们又应该如何化敌为友呢?
1.学会换位思考
在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中,很多时候,矛盾是由于彼此之间误会、缺乏了解和沟通造成的。对敌人生气之前,不妨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为他人想一想,多一分宽容,让自己的敌人少一点。
2.智慧也很重要
青少年还不懂得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特别是当自己受到委屈时,就错误地认为那个人就是他的“死对头”,想要父母帮着自己出口气。但是这种“出气”的做法只会火上浇油。我们应该学会用智慧的方法去化解与“敌人”之间的矛盾,不要“以硬碰硬”,要学会“怀柔”之术。
学会倾听,是有涵养的表现
哈佛大学的学子爱默生曾说过一句流传很广的话:“所谓的耳聪,也就是倾听的意思。”几乎每一个哈佛大学的学子都注重培养自己专注倾听的能力。因为他们知道,倾听就想海绵一样,可以汲取别人的经验与教训,使自己在人生道路上少走弯路,同时收获他人的友谊,让自己在交际圈中更显个人魅力。
沟通是倾听的艺术,善于倾听的人处处受欢迎。学会倾听,是有涵养的表现。要想别人对我们友好,我们就先要向别人表示友好。伸出友好的手,主动与别人沟通,这会让我们受益终身。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都太过烦躁,对他人的叙述无法耐心倾听,往往在开头便臆断结尾。然而,事情的发展往往不如自己所料,常常在结尾处急转直下,让人惊讶地合不上嘴。
哈佛大学一位教授就曾讲过这样一个发人深思的故事:
一天,美国著名的主持人林克莱特举行了一个采访节目。这次节目的主题是梦想,为了活跃现场气氛,林克莱特决定开展观众互动。他在观众席中叫上来一名小朋友,这是一个黄头发、蓝眼睛的帅气男孩。小男孩活泼可爱,一蹦一跳地走到讲台中央,眼睛不时瞅着身边的主持人。林克莱特问小朋友:“你长大后想要当什么?”
小男孩今年才七岁,他用一根手指顶着下巴思考了一会儿,然后满脸天真地回答:“嗯……我要当飞机的驾驶员!”说着,男孩还一脸兴奋地比划了几下转动方向盘的动作,虽然很笨拙,却很可爱。台下的观众如此喜爱这个帅男孩,哈哈大笑。
一旁的林克莱特也笑了,又接着问他:“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时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要怎么办呢?”
小朋友歪着脑袋想了想,然后很认真地说:“那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
这位小朋友的话刚刚说完,现场的观众顿时哄堂大笑。大家交头接耳,说小男孩还小,一点儿都不懂安全常识,甚至有点自作聪明。
当现场的观众正笑得东倒西歪,用奇怪的目光看着那位小朋友时,林克莱特却礼貌地示意大家安静下来。
接着,他继续注视着这个孩子,想看他到底是不是自作聪明的家伙。没想到,孩子的两行热泪竟夺眶而出,这使林克莱特发觉孩子的悲悯之情远非笔墨所能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