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里指出:“早卧晚起,以待日光”,意思是,人们在寒冷的冬天一定要早些睡、晚点起,起床的时间最好在太阳出来之后。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早睡可以保养人体阳气,保持温热的身体,而迟起以养人体阴气。待日出再起床,就能躲避严寒,求其温暖。除起居作息合理安排外,还必须保持室内温暖恒定。若室温低则易伤元阳,室温过高,室内外温差大,就很容易外感。
(1)不要夜间憋尿:冬天夜长,有些人就寝后因怕冷而长时间憋尿。而憋尿对身体有害。原因是尿液中含有尿素、尿酸及各种有毒代谢物质。尿液在体内积存时间过长,这些有毒物质对机体就可能产生有害影响,并可能引起膀胱炎和尿道炎。经常憋尿,还可能导致尿痛、尿血和漏尿现象的出现。尤其是女性,其尿道短而宽,尿道括约肌功能较弱。此外,膀胱与输尿管交界部位“活瓣”作用也弱,憋尿会使膀胱内尿液聚升而反流至肾脏,导致人体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如畏寒、发热、尿急、尿痛、腰部疼痛、倦怠乏力等等。
(2)注意节制性生活:中医养生学还特别强调冬季要节制性生活,如明代养生家高濂在《遵生八笺》中指出:“冬三月六气十八候,皆正养脏之令,人当闭精塞神,以厚敛藏”,并引《五经通义》说:“冬至后阳气始萌,阴阳交精,万物气微,在下不可动泄”,古人还主张房事应“春一、夏二、秋一、冬无”,这充分说明古人认识到,冬季节房事,因护阴精,对养生具有重要意义。《黄帝内经》里说:“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亦说明了冬季节制房事,养藏保精,对于预防春季温病,具有很大作用。
4.坚持运动
冬天,因为气候寒冷,许多人不愿意参加运动。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冬季坚持运动锻炼,非常有益于身体健康。在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我国北方,在地球的北极,有些人能够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野外打猎、捕鱼、生活而不发生冻伤;相反,有些在室内或温暖环境中工作的人,一旦在低温条件下生活或暴露到冷环境,就很容易发生冻伤或冻疮,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人和许多动物一样,对周围环境都有一种适应力。其中一种是冷适应,所谓冷适应是指机体在长期的寒冷刺激下所发生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使之产生一种对寒冷环境的适应力。比如,生活在寒带的爱斯基摩人、挪威人以及我国北部边疆的鄂伦春人就是冷适应的典型范例。要适应寒冷,提高抗寒能力,首要条件是接触寒冷,而体育运动是接触寒冷的最好方式。事实证明,冬季到户外参加体育运动,身体受到寒冷的刺激,肌肉、血管不停地收缩,能够促使心脏跳动加快,呼吸加深,体内新陈代谢加强,身体产生的热量增加。同时,由于大脑皮质兴奋性增强,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能力明显提高,有利于灵敏、准确地调节体温。这样,人的抗寒能力就可明显增强。据测定,参加冬季锻炼与不参加冬季锻炼的人的抗寒能力,有时相差10倍以上。由于不断受到冷空气的刺激,人体造血机能也发生变化,血液中的红、白细胞,血红蛋白及抵抗疾病的抗体增多,从而大大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有助于预防感冒、气管炎、贫血和肺炎等疾病。
冬季参加体育运动,尽管好处很多,但以下一些问题要引起注意。第一,不要在汽车频繁往来的路边活动。汽车在行驶时会带起很大的灰尘,这些微粒悬浮在空气中,具有很强的吸附力,很多有害气体或液体都能吸附在微粒上而被人吸入肺脏深处,从而促成急性或慢性病症发生,还有,汽车排出的废气由于距离人们的呼吸道很近,能直接被吸入体内。汽车内燃机排出的废气中主要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烃类、铅化合物等。汽油发动机排出的有害气体在汽车行驶的不同状态下;排出量是不同的。如烃类化合物,在汽车减速时比其他状态时的浓度要高10~15倍;而一氧化碳浓度在减速或放空挡时,由于燃烧不完全可达3.4%~4.9%。因此,健身活动尤其不宜在交通指挥灯、马路转弯或汽车站附近进行。第二,要注意在进行长跑等运动时,容易将冷空气吞咽进胃肠道,从而引起胃肠痉挛性剧痛或腹胀。因此,为减少吞咽进过多的冷空气,运动时不宜张口呼吸、嚼口香糖、说打闹等。在进行体育比赛前两天应少食芹菜、韭菜、大豆、扁豆、甘薯等纤维素及氧化酶含量多的食物,可减免运动时发生腹胀。若一旦腹痛或腹胀难忍,被迫终止运动时,可酌食少量生姜、芥末粉、豆豉、葱白等具有温胃散寒作用的食品。在脐周涂松节油或樟脑醑搽剂,再加敷热水袋可帮助排气消胀。第三,要避免着凉。冬季到户外锻炼,要适当穿得暖和些,要戴上帽子和手套。如果风沙太大,还要戴上口罩。但也不要穿得太厚、太臃肿,以免妨碍身体的运动,加重身体的负担,乃至出汗太多,反而招致感冒。在运动中间休息时,切记穿上外套,不可任风寒乘浑身毛孔大张之时侵入体内致病。在锻炼结束时,如果身上出了汗,要擦干汗水,换上干软的内衣。要是用身子把汗捂干,就会觉得全身冰冷,容易感冒。第四,不要在众多冒烟的庭院或胡同里锻炼,这对健康的损害也是不小的。由于煤燃烧得不完全,加上冬天的气压低,造成扩散能力弱,烟雾弥漫,可直接损害人们的健康,其中烟尘中的二氧化硫是窒息性气体:有腐蚀作用,对眼结膜和鼻咽结膜等均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它可引致急性支气管炎、肺炎、哮喘等,极高浓度时可发生声带水肿、肺水肿或呼吸道麻痹,甚至危及生命。一些人冬日里在火力发电厂、钢铁厂、化工厂、水泥厂等大气严重污染的地方锻炼,这些工厂附近烟尘大,各种有害气体浓度较高,人吸入后对健康的损害也不小。所以,冬日的健身活动宜在大气污染轻或无污染的地方进行,如山谷河溪旁、树林草地空地等空气洁净的地方,使我们的机体在进行体育锻炼的同时,吸入更多的新鲜空气。第五,要避免在大风、大寒、大雪、雾露中锻炼。这一点对于老年人、体质较弱的人尤其重要。此外,在冬天的早晨,由于冷高压的影响,往往会发生逆温现象,即上层气温高,而地表气温低,大气停止上下对流活动,工厂、家庭炉灶等排出的废气,不能向大气层扩散,使得户外空气相当污浊,能见度大大降低。在上述情况下,在室外进行锻炼不如室内为佳。第六,冬季锻炼,应充分做好准备活动。这是因为,冬季人从室内到室外,温度骤然降低,会使皮肤和肌肉立即收缩、关节和韧带僵硬,体内的代谢放缓。在这种情况下,若立即开始锻炼,有可能造成肌肉拉伤或关节损伤,而且由于心跳骤然加快,还可能引起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因此,应做好准备活动,使浑身的肌肉、关节活动开,体内器官,尤其是心脏进入适应运动的状态,提高神经中枢的兴奋性,使血液循环和物质代谢得到改善,准备活动要做到浑身发热,这样开始活动,便会觉得四肢有力,精神饱满,寒冷也不足惧了。第七,谈谈冷水浴。现在不少人喜欢上了在冬季进行冷水浴锻炼,事实证明,这是一项能提高耐寒力的有益运动。但是应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全身性冷水浴或局部擦身。全身冷水浴水温应在10~16℃,脱掉衣服,站在淋浴喷头下,迅速冲洗,时间不宜过长(2~3min即可)。进行这种锻炼最好从夏季开始,每天坚持,这样一冬天就可以达到冷适应锻炼的目的。局部擦身的水温可在8~12℃,用毛巾蘸湿迅速擦身。局部擦身选择的部位常常是面部、耳部、手部、脚部等。这种方法男女老少均可采用。第八,冬季怎样在室内练气功。冬天,虽气功场地受到一些限制,但只要利用得当,还是能产生最佳效应的。冬天在室内练功,最好选用南向的房间;若室内生有火,一定要让空气对流。冬季气温低,气压相对升高,人体腠理致密、阳气内潜、皮肤汗腺处于收缩状态,血液流向体表时所受阻力相应增大,易使人产生蜷缩畏冷之感,故练气功时一定得选用动静相兼的功法。具体他说,不论是站式、坐式,均应采取双足拇趾抓地,尔后用意念将气引至足底,当足底有热气充盈感后,再将气引至足背,这样反复练习,不仅可使上实下虚状态转变为上虚下实而使步履稳健,还可起到防治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脑卒中等疾患,降低冬季心血管病的发生率的效果。收功后,用力搓热双手、足,并进行抹面梳头的自体按摩。一些专家认为,冬季是减肥的最佳季节。一般地说,寒冷的气候常使人食欲大增,此时若好吃懒动,则极易使人发胖。现代生理学发现,冬夏两季人体能量的平衡并无很大差异,相反,若在寒冷的空气中进行适的锻炼,则会收到在温暖气候时难以收到的减肥效果。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人在20℃时呼吸一小时,仅消耗热量33.5J,而在-4℃时,热量消耗则高达67J。营养学家亦认为,减肥者除注意锻炼外,晚餐宜少而清淡。这样不仅可消耗摄入的过剩能量,而且还能避免人体在休息状态下因吃得过多而发胖。
(第五节)饮食养生
饮食,是人类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是人体营养物质的来源,更是人类生存的保障。“安谷则昌,绝谷则危”;只有足食,才能乐业,“安民之本,必资于食”。最早在《汉书·郦食其传》中有句名言:“民以食为天”。这足以说明古人对饮食与养生的认识和研究,使今天的现代人受益匪浅。“药食同源”,又明确指出食物都是有药性的,如:五谷、五蔬、五畜、五果,它们各具备“寒、凉、温、热、平”之药性,这正是中药的药性。在我国传统中医里就把食物排在了第一位,食、砭、针、酒、药。古人认为食物不仅可以充饥、饱腹、维持生命,更可以“以食为药”,防病治病调养身体,《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就是说用食物就能调养气血的不足和精气的亏虚。
饮食与药方一样,同样没有秘方之理,比如说有的人每天喝一杯苏打水,作为养生之道,这只能说明他胃酸过多,喝了就有益,因此他适应此道,别人喝了就会破坏了胃酸的平衡,可能就有害,这就是亿万人群体质有别的道理,食物也好,药方也罢,就像人们需要量体裁衣一样,要根据自己的身材、体形而定,怎么可以千篇一律呢?尤其是中老年人以身体内热多见,寒热交织。在饮食调养上就要合理搭配,应以寒性平性搭配、粗细搭配、生熟搭配、温凉搭配、寒热搭配,要少食辛辣等热性食物,不要过于去苛求现代的营养均衡之类的营养标准,要保护好人类的“脾胃”,它是人类维持生命的营养源泉,是脾胃把食物运化成“气血”的。打个很简单的比方,许多长寿的百岁老人,对于那些名目繁多的营养食物不要说是吃,就是连听都没听过的名词,他们(她们)却活到一百多岁,原因就是这些百岁老人“饮食有节,食之有度,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脾胃保护得好,他们有良好的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的养生之道和规律的生活,才使得他们度百岁而体健。
在保护脾胃上要做到“饮食有节,食之有度,定时定量”。顾名思义,饮食有节,即为饮食要有节制,有规律,要定时、还要定量。在《吕氏春秋·季春纪》中说:“食能以时,身必无灾,凡食之道,无饥无饱,是之谓五脏之葆”。另外在《尚书》中还有对定时饮食的记载:“食哉惟食”的饮食理念。佛教典籍《南海寄归内法传》说:“凡四大之身有病生者,咸从多食而起。”就是说人之所以产生各种疾病,都是由于饮食过量。就是说每日的饮食一定要有固定的时间,早餐在7—9点,午餐11—13点,晚餐17—19点。晚餐一定要清淡,不食荤食,老年人少吃,最好不吃晚餐更有利于健康。《素问·五脏别论》说:“夫胃大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脏浊气,名曰传化之腑,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水谷入口,胃则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故曰食而不满,满而不实也。”就是说,食物入口下行,胃充实了,但肠中还是空虚的;食物在下行,肠充实了,而胃中就空虚了,这样依次传递。所以说,六腑是一时的充实,而不是持续的盛满。胃肠只是起运化传递的作用,它不应该一直充满食物,应是空的。在饮食定量上古人认为应控制每餐的进食量,感觉饥饱适中,是保证人体健康的重要基础。暴饮暴食、食之过饱,都会加重肠胃负担,食物堆积胃肠之中,得不到及时的消化,不仅得不到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输布,还会导致肥胖症的发生,而且给心脏造成缺血的负担,还会造成脂肪在腹腔、脏腑、肠道、血管内、皮下堆积,造成脂肪肝、三高征(血压、血脂、血糖)、心脑血栓等疾病。《千金药方·养生序》中说:“不欲极饥而食,食不可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可过多。饱食过多,则节积聚,渴饮过多,则成痰游”。古人早有,早饭要吃好,从营养质量到营养搭配都要保证身体所需,早上7—9点是人体消化吸收最旺盛之时,8点是最高峰,想减肥的人八点半再进食可减少脂肪的堆积。午饭要吃饱,要求营养搭配、营养质量、吃的数量,午饭是人体一天活动中承上启下的一餐,上午身体的消耗,下午人体消耗所需的营养物质都依赖着午饭的补充,但是“饱”也要有个度。晚饭要吃少,人体的新陈代谢在下午4时逐渐减弱消化能力,消化所需要的时间都不允许进食难以消化的食物,此时应少量进食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人体的阳气也在随着日落而收敛、活动减少已经开始为睡眠做准备,此时若进食过饱不仅加重肠胃、心脏负担,极易诱发心梗,食物停滞于胃肠会引起消化不良,导致脾胃损伤,食物热量无法消耗而导致大量多余脂肪堆积,诱发肥胖症、高脂血症等。
饮食禁忌:《黄帝内经》中指出:合理搭配五味,使人筋骨强健,气血畅通,调养身体,防治疾病,延年益寿。过之就会造成脏腑损伤,“要食之有度”。过食酸味损伤脾胃,导致皮肤干燥,嘴唇开裂;过食咸味损伤心脏,导致血液凝结、脸色不佳;过食甘味损伤肾脏,导致骨质疾病,牙齿脱落;过食苦味损伤肺脏,导致皮肤枯燥,毛发脱落;过食辛味损伤肝脏,导致目暗、手指僵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