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壮文论集
30023900000033

第33章 壮族语言文字(1)

壮族用语

壮族使用的语言。壮族除使用本民族语言壮语,还使用汉语普通话、桂柳语、粤语(白话)、客家话、平话,有的还能使用瑶、苗、侗等其他少数民族的语言,其用语情况比较复杂。总的情况是,广大壮族地区乡(镇)、村使用壮语,即本地方言土语,占90%左右。县城通常使用双语,即家庭内部、亲友交往、市场交易以及涉及到农村的一些活动(如审案、医院看病),用壮语;不同民族间交流,各种会议和政治活动,与县以外客人交谈,一般用汉语。至于双语中语种使用的频率,各县稍有不同。地市所在地及自治区首府南宁,壮人以汉语为主,在家庭和亲友间较小范围内使用壮语。

教育系统全部使用汉语普通话,至于能以汉语交流,一般壮族乡村青少年要到小学高年级甚至初一以后。使用汉语情况是,南宁市、百色市以白话为主,兼讲平话、客家话和桂柳话。柳州、河池市讲桂柳话。文山地区讲西南官话。贵州壮族讲西南官话。湖南壮族讲汉语湘方言。普通话在壮族地区普及速度较快,尤其自治区机关、学校,基本讲普通话。由于壮语北部方言无吐气音和卷舌音,有ptk塞声韵尾,讲汉语受到较大影响,发音多不标准。壮人能较好掌握汉语的,约300万左右,加上能作一般交流的也不道几百万人,其中多数是双语人,单语人即只会汉语的,限于城市出生的壮人。另有一些壮人能操杂居的瑶苗等其他民族语言。壮语是壮族人的交际工具,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国外称侗台语族)壮傣语支(国外称台语支)。壮侗语族包括壮傣语支、侗水语支、黎语支和仡央语支。壮语所在的壮侗语族壮语言。从图中得知,台语支分布很广,国内为桂、滇、粤、海南、黔、湘6省区,国外为越南、老挝、泰国、柬埔寨、缅甸、孟加拉、印度7个国家,人口约7000多万。壮语现在依然是壮人的主要交际工具,除县城一般操壮汉双语,自治区首府和各地市所在地以汉语为主,广大乡村都使用壮语。与壮人杂居的其他民族,包括在壮族地区乡以下工作的汉族干部,一般都能操壮语,不少地方以壮语为不同民族间共同交际工具。目前操母语的壮人,仍占90%左右。壮语和古越语有渊源关系,《越绝书》上“方舟买航仪尘”一句,经构拟上古、中古音韵,发现在壮语中是“方舟mizranghngeqrin”,意为“方舟不连石头”,表示舟正行于江中。公元前528年问世的《越人歌》,用现代壮语还能大致读通。壮语有南北两大方言,12个土语区。在语音上,音节结构一般由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构成。声母一般20多个,有清(p,t,k)浊(b,d,g)之分。北部方言无吐气音。发音方法可分塞音(分清浊)、擦音(分清浊)、边音、鼻音、腭化音、唇音,无卷舌音。有较多复辅音。

韵母各地多少不一,一般在100个左右,分为舒声韵和塞声韵。8个声调,其中6个舒声调,2个塞声调,因分高低,实为4个,总共10个。生活词汇丰富,科技和新词术语则多借汉语,汉语借词又有老借词和新借词之分,可以新老同在。词分单纯词和合成词。构词法与汉语基本相同,但修饰或以体词性词素为中心时,修饰词素在其后。句子成分排列与汉语相同,但定语位置一般要放在中心成分之后,与汉语正好相反。

声母

壮语声母一共有30多个即P,Ph,%、m、fv、t、th、7d、n、(、l、ts、tsh、口、j、r、k、kh、孙9、h、pj、phj、phl、,bj、mj、ml、kj、kw、khw等等,但就某一方言土语来说,一般只有20多个。声母分清浊,即P、t、k等清音,b,d、g等浊音。分送气和不送气,即p与ph,t与th,k与kh,南部方言有送气音,北部方言没有。发音部位有双唇音(如p、b、m,V)、唇齿音(如f)、舌尖音(加t、d、n、s、1)、舌面音(如弘、j、耻)、舌根音(如k,g,r,h)、喉音(如9)。在发音方法上,可分为塞音(分清浊,如p,b),擦音(如口),边音(D、鼻音(如m,n),腭化音(如pj,mj),唇化音(如kw、1JW)。复辅音较多是壮语声母一大特点,几乎各方言土语都有,如武鸣壮话中的pl,ml;隆安壮话中的p"l,k1;横县壮话中的pl,ml,kl;崇左壮话中的sj,lj,hj等。

韵母

韵母一般100个左右,各土语区数量不一,但对应整齐。壮语方音韵母总表见下表。

词汇

经过漫长岁月的积累,壮语有丰富的词汇,完全能够充当日常的交际工具。壮语词汇有如下特点:1.单纯词分为单音节和多音节,如vunz(vun2,人)为单音节,在本民族词中,单音节占绝大部分。多音节如ndaundeiq(da:u,dej5星星)、mbungjmbaj(bUIj3ba3,蝴蝶)等,它们都由两个词素即两个音节构成。2.合成词包括联合式、修饰式、主谓式、动宾式、补充式、附加式6种,除修饰式,其他构词方式与汉语大致相同。修饰词如BouxCoz,Boux(pou4)是人的量词,Coz(口oz,青年),直译为人年轻,意译为年轻人。人为中心词素,青年为修饰词素,位于中心词素之后,与汉语正好相反。3.近义词、同义词、一词多义现象较多,增加了语言的表现力。4.壮语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科技术语比较缺乏,新词术语、科技词绝大多数是汉语借词。汉语借词形成了一种长久的强烈的趋势,以致出现了民族词与汉借词同时存在、老借词与新借词同在、同一借词多种汉语方言方音同时存在的现象。5.动词、形容词后加描绘性音节,以区别出事物的细微差别,特别发达。例如riu(笑),可以加10多种音节。riuhaha(riulha2haz,哈哈大笑)、riuhoho(riulh02h02,哄堂大笑)、riuhehe(riulhe2he2,笑嘻嘻)、riubamz(riulba:ffl2,傻笑)、riugan(riulka:nl,奸笑)……,这种构词法极能增加壮语的表现力。壮语词汇量目前尚无精确统计,1984年出版的《壮汉词汇》收人23000多个词目,但还有大量方言词不包括在内。

语法

壮语的语法和汉语大致相同。其基本特征是:1、壮语的词类分为名词、量词、代词、动词、形容词、指示词、数词、副词、连词、介词、助词、语气词、声貌词等,其功能和用法与汉语相近,但又各有一些特点。2.壮语词组有主谓词组、动宾词组、补充词组、修饰词组、联合词组、连动词组、同位词组等,这些词组中除修饰词组的修饰成分在中心成分之后,其它词组词序与汉语相同。3.句子成分的排列,主体部分为主语十谓词十宾语或主语十谓语。如有状话、补语、述语,位置与汉语基本相同,比如Gouyunghsimdoegsaw(我用心读书),yunghsim(用心)作为状语,位在动词之前,即主语十状语十动词十宾语。Goudoegsawyunghsim(我读书用心),yunghsim在此为补语,即主语十动词十补语。但在Lwggouyunghsimdoegsaw(我的孩子用功读书)一句中,Lwg的修饰成分gou(我)则在中心成分Lwg(儿子、女儿、子女)之后,其位置与汉语“我的孩子”正好相反,这是壮语语法显著特征。当然,这只是指的句子主要成分词序,而在实际用语中壮语的表达有很多特点,不能与汉语简单等同。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语言,它已形成自己独特的表达方法,这是主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由于壮汉两族人接触频繁,壮语中也出现了一些中心成分在修饰成分之后的新语法现象,例如sawgou(书我,意为我的书)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说goudihsaw,借人汉语“的”字结构,把修饰语gou提前。这增加了壮语表现力,但不会根本改变其语法规律。

壮语方言

壮语分南北两大方言,大致以邕江、右江为界,以北为北部方言,以南为南部方言。南北方言的主要特点如下。1.各方言的语音音节都由声韵调组成,声母一般有20-30多个,韵母100个左右,除少量声母和韵母,两大方言大致相同。一般都有6个舒声调和2个促声调,但调值变化较大,方言土语间完全相同的较少。两大方言的主要区别在于:(1)北部方言一般没有送气音,而南部方言有送气声母ph,phj、th、kh、khj等。(2)南部方言有ts与tsh(9)的对立,而北部方言两者合并为ts或9。南北有对应关系。(3)北部方言有r声类,而南部方言一般没有。(4)北部方言多有声母巧,9V,南部没有。2.词汇方面,一般相同为70-80%左右,不同为20-30%,而各方言内部一致性较大,仅有对应的音变之别。由于新词术语迅速增加,而这些新词绝大多数借汉,因而词汇相同的比例正在提高。3.语法方面,两方言间差别很小,仅少量词头、词尾和虚词不同:(1)表示领属关系北部用duh(tu6),南部用hung(hurjl)。(2)北部有动词词头daj(ta3),南部没有。(3)北部有强调色彩的量词ndaeg(dak8,)和lwg(lwk8),而南部只有大致与daeg相当的khau5。总的说,两大方言在构词法、句子结构等方面,没有什么差别。这表明,壮语南北两大方言差异是比较小的。此外,根据《海南临高话》的调查材料分析,临高人的语言临高话与壮语较接近,可以认为是壮语的一个方言或土语。《侗台语概论》也认为临高话属于壮傣语支。北部方言壮语北部方言包括以下7个土语区的40多个县。桂北土语广西龙胜、三江、永福、融安、融水、罗城、环江、河池、南丹、天峨、东兰、巴马。柳江土语广西柳江、来宾(河北)、宜州、柳城、忻城(北部)。红水河土语广西贺县、阳朔、荔浦、鹿寨、桂平、贵港、武宣、象州、来宾(河南)、上林、忻城(南部)、都安、马山。邕北土语广西邕宁(北部)、横县、宾阳、武鸣、平果。右江土语广西田东、田阳、百色。桂边土语广西凤山、田林、隆林、西林、凌云、乐业、云南富宁、广南(北部)。邱北土语云南邱北、师宗。其特点是:1.在地理上连成一片,跨桂、粤、湘、黔、滇5省区。2.-般没有吐气声母,这是其语音上主要的特点。3.多数地方有完整的r声类,个别地方演变为7.有表示领属关系的duh(tu6),表示强调或轻视的量词ndaeg(dak8)和lwg(lwk8),表示被动的介词deng(telJl)或dwg(twk8),人称上有raeuz(rau2)(咱们)和dou(toul)(我们)之分,第三人称只用de(te,)(他)。5.内部词汇一致性很大,选点对比表明,相同在75-86%之间,这还不包括借自汉语的新词术语。南部方言壮语南部方言包括以下5个土语区,它们涵盖20多个县。邕南土语广西邕宁(南部)、隆安、扶绥、上思、钦州、防城。左江土语广西天等、大新、崇左、宁明、龙州、凭祥。德靖上语广西靖西、德保、那坡。砚广土语云南广南(南部)、砚山、马关、文山、西畴、麻栗坡(北部)。文麻土语云南文山(南部)、麻栗坡(南部)、马关(东部)、开远等地一些自称daiz的壮族地区。其特点主要是:1.地理上连片,跨桂滇两省区,内部比较一致。2.有ph、phj、th、kh、khj等一套送气清音。有ts和tsh的对立。无r声类,单数调并人th、h、khj,双数调并人1、n、a,少数地方虽出现,但只见于双数调。3.南部方言各代表点之间词汇相同率略低于北部方言,一般在70%左右。4.内部语法几无差异,表示领属关系用hung(hurjl).无daj(ta。)动词词头。被动介词为ngaiq(ja:l5),hwj(hW3)。“我们”、“咱们”均用laeuz(lau2),第三人称单数有的地方用de(te,),有的地方则用ffllnZ(riin2)。

壮族文字

刻画文——刻画文是萌芽阶段的壮族文字,又称sawgoek,saw是书、文字,goek意为根、根源,即根源字或本源字。又称Sawva,意为花纹字。

《布洛陀经诗》说是壮族先民从虫子爬行的曲折痕迹中得到启发,创造了虫纹一样的文字,故称之花纹字。经诗中还唱道:“城寨着了火,烧甘歌干栏。帝王书烧尽,古文字烧光。七十捆古书,四千花纹字,灰粉随风扬,书画成灰炭。”但当时这种象形字构造如何,不得而知。最早发现刻画文是在商代的石磬上。这件石磬出土于广西钦州市大寺镇那葛村马敬坡,上有6个刻画文。同一地方附近出土的一件石锛上也有类似符号。在武鸣马头乡元龙坡出土的西周到春秋陶器上发现了一个符号,形态类似石磬上的符号;在元龙坡附近的安等秧土坡上发现春秋到战国墓葬出土的陶器底部有15个刻画文。这些文字处于象形字到会意字的过渡阶段。战国时代,刻画文有一定的发展,数量增多,在广西平乐银山岭战国墓明器上发现100多个,而且形态上与武鸣马头文字一脉相承。这些符号与甲金文不同,但与江浙出土的越族古文字风格、结构相类似,说明壮族文字发展的第一阶段属于古越族文字系统。这种刻画文的特点是笔画简单,运笔急就,直线勾勒,颇为规整,发展水平在表形与表意之间,出现已有一定频率。古壮字——古代仿汉字创造的壮字。又称为Sawndip,ndip为生而未熟之意,即尚未成熟的文字。其肇端在秦汉时代,是壮族创造文字进入第二阶段的产物。秦始皇于公元前214年统一岭南,在“书同文”政令下,刻画文不可能发展,于是壮族祖先经过摸索,转而利用汉字和汉字的偏旁部首来创造古壮字,故又称之为方块壮字。其萌芽大约在秦汉时期,东汉扬雄的《方言》中就有记录壮语的汉字,如水牛壮语念Vaiz(Va:12),《方言》记为“翠,牛也。”壮语虎念guk(kukr),记为“黠,式八切,虎也。”鱼壮话叫bya(pjal),记为“妃,鱼也”。这几个字可能是壮人最早创造的古壮字,而后进入《方言》的。大约经过600-700年摸索,古壮字至迟在隋已经完成体系,形咸一种文字。因为唐初永淳元年(682)韦敬办所撰《六合坚固大宅颂》和大周万岁通天二年(697)韦敬辨、韦敬一撰的《智城碑》两块庄重的碑文中,已有古壮字进入摩崖石刻。如其中“蕾桑滋耽”的蕾,念daemz(tam2),池塘之意,现在民间仍在使用。这是首次可以确认的见于正式文献的古壮字。宋代进入发展阶段,进入实用,范成大(1126-1193)于乾隆九年(1173年)在桂林任广西经略安抚使职,常见古壮字牒诉券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