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类骗局就是发生在教育领域的骗局。
在我们的生活中,孩子的教育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这样的全日制学校教育,到职业培训等业余教育,学习贯穿在我们的一生当中,同样,骗子们也不会放过在这一领域行骗的机会,凡是学习、考试、招生、培训等一切与学习教育相关的领域,我们都可以看到骗子的身影。
骗局1:培训骗局
【骗局直播】
为了增强学员的信心,大部分培训机构都推出第一节课免费试听服务。在试听课上,老师往往使出浑身解数把课讲得精彩动听,但以后的质量就很难保证了。在一家著名的外语培训机构,记者亲身感受到了试听课和正常课之间的区别。在试听课上,内容充实、节奏紧凑,但接下来大部分课时都是在老师的插科打诨中度过。
不仅试听上藏猫腻,不少培训机构还在教材上大做文章。廖先生在一个注册会计师考试报名点报名参加那里的培训课程,报名时他就被要求以160元购买内部教材。但开课后他才发现,所谓的“内部教材”竟然是盜版书,和他之前在天河购书中心看到的指定教材除了封面和编著者不同外内容别无两样。他找到培训处负责人要说法时得到的答复是:“这是内部发行资料,我们也不知道和市面的有冲突。”如此见钱眼开的培训机构让廖先生还没上课就对其印象大打折扣,上课后发现老师也只是照本宣科,对自己并没有多大的帮助。
【骗术分析】
许多人为了充电,会去参加一些职业培训,但是培训领域却存在着许多陷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偷梁换柱,表里不一。由于“名师出高徒”的观念深入人心,所以现在的培训机构无不在自己的师资力量上大做文章。一些培训班先打出“国际名师”“海外专家”的幌子扩大生源,可一到正式上课时,要么是第一堂课先请“海外名师”露露脸,之后就让这些专家“人间蒸发”;要么是以“老师生病”等各种理由临场换人,聘用一些很没水准的老师给学员上课,令学员大呼上当。
混淆概念,偷工减料。不知你有没有注意到,现在一些培训班都是按学时来计算上课时间的,但学时和小时的概念有什么不同,1学时究竟等于多少分钟?这两个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少数培训班就故意混淆这两个概念,以达到偷工减料的目的。
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不少培训班在上课之余还推销教材、辅导资料、磁带等,虽说有些能使学生获益。但也有一些是粗制滥造,甚至直接从网上下载或是盜用他人成果。个别不负责任的老师上课的目的就是想把他的资料推销出去,学生花钱听讲座的结果是买回了一大堆资料。
喜欢空头承诺。“年薪10万轻松拿“”初中毕业拿高薪“”三月速成包分配”的广告比比皆是,主办者承诺保证找到工作,但交完钱上完课后却又说只是负责推荐就业,到底能不能成功,无法保证。突然溜之大吉。由于现在的培训班是先交钱后上课,所以有极个别的培训机构在收到钱后就卷款“玩失踪”,溜之大吉,等你去上课时根本不见其踪影。
【防骗招数】
为了防范培训的骗局,准备充电的人要注意以下几点。
在参加各种培训时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擦亮眼睛,不要轻易被蛊惑性的语言所迷惑。应该明确自己的目的,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决定选择什么样的培训,而不是只是听信培训机构的花言巧语。
确认培训者的办学资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开办社会培训机构必须得到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批准,学员在报名前可要求培训者出示有关证明或直接向教育部门咨询,避免被假冒伪劣的培训班蒙骗。
听口碑,看效果。尽量选择几家在社会上信誉好、有一定知名度的培训机构。一个培训机构口碑的好坏,也是衡量其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然后对它的师资、教材、培训时间、费用、培训方式等进行考察,采取“货比三家”的方法,了解其培训的质量,看看是否能满足自己的培训需求。
当发现上当后,应该保留好证据,及时向消协、主管机关或媒体等反映情况,督促他们改进,千万不要姑息迁就,否则吃亏的只会是自己。要保留好培训者发放的资料作为维护自己权益的有力证据。
【骗局分布】全国各地均有案例发生,主要集中于经济发达的城市。
【高发指数】★★★☆
【狡猾指数】★★★★☆
骗局2:考题泄密骗局
【骗局直播】
市民宋先生接到一个手机短信,内容是出售高考试题及答案,并留下一外地手机号,联系人为王斌。对此宋先生纳闷,高考还有几天才开始,试题属于高度机密,这些人怎么会提前知道答案,会不会是个骗局?于是他将这件事告诉了记者。
记者拨通售题者的手机,接电话为一南方口音女子,得知记者为考生,她开门见山地说,她就是王斌,把姓名和考号给她,即使考不好,也能帮忙弄上去。
该女子说,现在她们已通过关系搞到今年高考全部试题和答案,如果要的话,可以单科也可以成套买,每科2000元。记者表示要考4科,该女子表示可以优惠,共6000元。
该女子不断提醒不要把这事告诉老师、同学或家长,因为这是违法的,否则“你麻烦,我也麻烦”。记者表示先买一科但要见面谈,该女子表示同意。
女子说,她也在大连市内,在广场这边,考卷就在手里。问她在哪个广场,该女子犹豫一下答复“五一广场”。记者表示要考虑一下,该女子立即表示,马上就要考试了,现在许多人要买试卷,再拖就没有了。她强调,试卷肯定没问题。
第二天中午,记者再次拨打售题者的手机,铃响了一会儿,一南方口音男子接起电话,表示他就是王斌,记者对此提出疑问,该男子又表示他和王斌是一起的,买试卷找谁都一样。之后他要求记者过一会儿再打电话。
之后,电话一直占线,过了大约10分钟,记者才拨通。电话里铃声此起彼伏,得知是考生,该男子显得很不耐烦,表示现在很多人要试题,一套共6科要1.8万元,记者提醒前一天已和王斌说好每科2000了,男子又改口那就1.2万元吧。
记者再次提出见面要求,该男子表示同意,但要先交押金,他们马上提试卷。记者表示穷学生没那么多钱,男子说那就先交2000元买一科,见记者仍犹豫,男子表示可先交1000元,考完再交另外1000元。
见面地点仍定在“五一广场”,“这一行不安全,要一个人来,到地方再打电话。”该男子强调。
当天下午2时30分,记者按要求来到“五一广场”华联超市门前,拨通电话后,王斌表示她就在附近,为保险起见,要求先向指定账号汇入一半款项,否则不能见面。记者要求见面付款,她坚决拒绝,交涉几次,见记者不肯让步,用短信发过来一个账号后,对方再也不肯接听电话了。
【骗术分析】
目前这一类的考题骗局主要集中在三类考试上:英语四六级考试、高考、研究生考试,由于这几类考试的涉及面都比较广,许多试图走捷径的考生为了取得好成绩往往会轻信所谓考题知情者的说法,花钱购买考题,正好落入骗子设下的陷阱。
事实上,这些国家组织的正规的考试考题是国家绝密级的资料,不可能泄露出来。教育部考试中心始终高度重视试题保密工作,根据国家保密要求,制定了一系列保密规定。
【防骗招数】
对于这一类的骗局,只有一个建议,那就是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考生及其家长不要听信此类谣传,不要被虚假的广告所迷惑,要警惕这种以骗取钱财为目的的欺诈行为,考生平时好好学习,不要将考试通过的希望寄托在提前获得考题这样的捷径上,否则既被骗钱又影响考试情绪。
【骗局分布】骗局消息通过网络传播,全国各地都有受骗者。
【高发指数】★★☆
【狡猾指数】★★★☆
骗局3:高考招生骗局
【骗局直播】
秦某是河南博安科贸有限公司负责人,因资金短缺,公司的经营陷入困境。秦某看到一些考生家长为了让孩子上大学不惜重金托关系、找门路,就打起了歪主意。秦某找到高中时的老师蒋某,谎称与某军事指挥学院政治部的领导关系很好,搞到了该校66个内部招生“小计划”,让蒋老师帮她联系愿意花钱买指标上军校的学生,并把伪造的录取通知书、入学须知等手续交给蒋某。蒋某信以为真,多方联系,先后有66名学生通过蒋某交给秦某指标费、入学费等共计642万元。秦某把所骗得的赃款全部投入公司经营。当年10月,不少买指标的学生手拿“录取通知书”却入不了学,纷纷找秦某催问情况,秦某以多种理由搪塞。于是有人向警方报案,称秦某利用招生进行诈骗。警方侦查发现,秦某向众考生提供的录取通知书、入学须知、录取名单等材料,所盖印章是伪造的,相关军事学院根本没有这批招生指标。
【骗术分析】
高考是中国最重要、影响力最大的一种考试,一些考试成绩不理想的考生家长为了使孩子被高校录取,或者进入一所理想的学校,就会相信一些招生骗子的花言巧语,结果往往是花了高额费用却未能如愿。招生骗子们正是利用考生家长的焦急心理大肆行骗的。分析高考招生的骗术,可以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混淆各种教育类型。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考生和家长认识上的盲区或误区,故意混淆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和普通高考的区别,但这并不是普通高等学校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向考生发放的录取通知书,今后拿到毕业证书也不是普通高等学校的毕业证书。比如将不够分数线的考生骗到一些院校的远程网络教育班,等考生报到后才知道真相——此类辅导班只要注册便可入学。
打着自主招生的幌子。骗子自称是自主招生,不看考生分数,花钱即可上大学,误导蒙骗家长。自主招生有两个条件:一是高考前通过自主招生的高等院校组织的测试,二是经自主招生的高等院校测试合格后还必须参加高考,高考成绩必须达到考生所在省的重点分数线。自主招生不是“自由招生”,有着严格的条件限制,并不是花钱所能买到的。
假借定向招生名义。有些人对考生家长吹嘘自己和高校有关系,只要出“定向费”就可录取。实际上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早就规定地方所属高等学校一般不再安排定向招生,而且定向招生人数、降分幅度也有严格限制,并不得收取“定向费”。
利用查询录取信息时间差行骗。高招期间,有些骗子住在招生现场附近的宾馆,利用家长和考生提供的报名号或准考证,冒充考生家长,在招生现场的咨询点查询考生的投档轨迹,钻家长和考生信息不灵的空子,将本属正常的投档和录取,说成是自己花钱打通了关系,向考生家长邀功收取钱财。
谎称可拿到内部指标。吹嘘自己神通广大,自称掌握着定向招生计划、高校扩招名额、学校内部指标、自主招生指标等,甚至冒充高校招生人员,谎称只要你交钱,即使分数不够也可入学,或称可保“专升本”,以此专骗一些分数达不到本科分数线的考生。
直接伪造名校录取通知书,由中介机构在各地直接向考生收取费用。如2005年8月,以假通知书的方式让考生进入华中师大武汉影视工程学院和武汉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让数千考生家长上当受骗,涉案金额在1亿元以上。
借军校招地方生名义行骗。一是假冒军事院校招生人员。其实按照规定,军校招生和地方院校招生一样,实行异地远程网上录取。二是声称能拿到军校“特招指标”,要家长支付指标费。其实军校与其他高校一样,除收取国家规定的费用外,不会收取考生和家长的任何费用。
伪造、假冒公文行骗。伪造录取通知书,等学生入校才发现上当,而此时骗子早已逃之夭夭;或假冒公文,提供所谓的录取函等伪造公文,上面盖有“公章”和“录取编号”,以骗取考生和家长的信任。
【防骗招数】
要防范高考招生方面的骗局,考生及家长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弄清招生学校的教育类型。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也是高等教育的形式,但与普通高等教育不一样,入学门槛较低,考生及家长可向有关招生院校直接咨询。
考生不要将准考证、身份证原件或复印件告诉或交给任何中介组织和个人。接到高校特别是高校独立学校(分校)的录取通知书时,一定要先确认自己的录取结果,再办理缴费报到手续。
高校招生期间,高校所有的招生计划都要全部向社会公布,不会留所谓的“内部指标”“机动计划”,不要相信一些所谓“自主招生”“定向招生”的降分录取谎言。所有招生计划都是由国家统一下达并向社会公布,未经国家批准或者未向社会公布的,不能安排招生,学校无计划乱招生就无法电子注册,国家也不予认可。
对于一些不能确定的招生情况,可与校方取得联系加以确认。
【骗局分布】全国各地均有案例发生。
【高发指数】★★★☆
【狡猾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