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打高丽的故事
唐太宗御驾亲征。统兵30万,欲取高丽……来到海边,只见大水漫漫。远望高丽,隔海千里。30万大军如何渡过这汪洋?此时,太宗后悔没有听从那些谋士的劝告,不该发动这场战争。他马上召集各路将领前来商议渡海之策。等问到张士贵,张回禀说,要想一想再答复。于是众臣散去。
回到寨中,张士贵派人请薛仁贵来商议此事。薛仁贵思索片刻后答道:“皇上不过是担心大海阻隔,难征高丽,我用一计,保管叫他千里海水,来日踪迹皆无。让太宗和士兵安稳过海,如履平地,您看如何?”张士贵闻听惊喜异常,于是薛仁贵回去按计行事。
数天后,张士贵及各路将领来见太宗,告诉他有一个豪富老人,就住在海上。他想为皇上远渡重洋提供军粮,特来求见皇上,太宗大喜,传老人进见。
随后,老人请太宗及文武官员前往海边。此时大海已消失得无影无踪,眼前是一万多间房子,并用一幅彩幕围着。
老人躬身请太宗进入靠东边的一间屋子。室内四壁挂着华丽的锦绣帷幕,地上铺着名贵的地毯。太宗及随从官员席地而坐,品尝美酒,心情极为舒畅。
过了一会儿,太宗忽听得房屋四面帷幕被风吹得哗哗直响,涛声如雷,又见桌上杯盏倾斜摇曳,不由心生疑惑,忙命人拉开帷幕观看。只见外面滔滔海水,一望无际。
太宗大惊,问道:“这是在什么地方?”张士贵起身回答:“陛下及30大军正在乘船过海,前往高丽。”事已到此,太宗只好下定决心去打高丽,就这样,太宗坐在“房屋”中安然渡过了大海。
推销商妙计逃重税
有一个时期,美国海关规定,进口法国女式手套需缴纳高额税金,以此来抵制法国手套对本国市场的冲击。但这样一来,法国手套在市场上的价格便昂贵得惊人。显而易见,谁如果能逃过严苛高昂的税金,谁做这种买卖就会挣大钱。
狡猾的推销商泰勒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但这个办法有一个致命的缺陷,一旦被发现,不仅会前功尽弃,还要被处以重额罚款。在高额利润和投机心理的驱使下,泰勒决定铤而走险。他先在法国选购了1000副做工精细、质地优良的皮手套,然后仔细地将一副手套一分为二,把1000只左手套集中装箱,发往美国。
1000只左手皮手套到美国海关后,泰勒一直不去提货,而是躲在一边悄悄地等候。按照海关惯例,如果货物拖过了保留期而仍然无人认领的话,海关有权进行拍卖。于是海关商办斯托尔便主持开盘拍卖。由于皮手套全部是左手,这1000只手套几乎等于废品,所以被一个叫泰勒的商人用很低的价格买走了。
斯托尔觉得其中肯定有什么诡计,便通知海关有关人员,务必严格审查来自法国的皮手套,特别是大批的右手手套。同时,对泰勒的动向也加强了监视,如果发现他有大批来自法国的右手手套的话,就让他补交税金并处以加倍罚款。此后,海关发现泰勒收到的手套都是成双成套的,先后足有五千副。却从未发现他收到什么右手的手套,也未发现他购买或者定做右手手套。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斯托尔心底结的这个疙瘩很久没有解开。
一年以后,斯托尔到鞋店去买鞋,他选好款式,付了钱,准备换上新鞋时才发现,两只鞋居然都是右脚。他十分气愤,对着鞋店的老板发了一通脾气。回家的路上,他猛然醒悟过来,终于明白泰勒是如何偷漏手套税金的了。亲爱的读者,您猜出来了吗?
对了,斯托尔通过自己买鞋时的启示,终于明白泰勒随后收到的五千副成盒的手套肯定都是右手的。如果海关有一位细心人拿出手套来戴一下的话,就会马上揭穿这个十分简单的骗局。当初泰勒十分担心的致命要害,正是这一点。
遗憾的是,泰勒的赌注下准了,他赢了。他成功的把握就在于:当人们看到两只手套在一起的时候,总会习惯的以为它们是左右手各一只。而海关人员恰恰走入了这个误区,让泰勒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合理合法地偷漏了海关税。
鱼臭惑众
公元前210年夏天,秦始皇出巡到河北省沙丘时,天热难耐,汗流如注。这时秦始皇已患重病,支撑不住,便死在路上。
皇帝出巡身亡,随行的赵高、李斯慌了手脚。他们赶忙躲到一个秘密地方商议。李斯说:“这里离咸阳还有1600多里,不是一两天能走到的,因此,对皇帝死亡的消息要绝对保密,以防意外。”
于是,他们仍把秦始皇的尸体放在轿中,门窗紧闭,照样赶路。由于天气太热,尸体腐烂发出恶臭。李斯就让人弄来一些臭鱼扔到车上,用以迷惑人。对于秦始皇已死的消息,只有赵高、李斯几个人知道。当把秦始皇的尸体拉回咸阳,一场夺取秦王朝政权的斗争开始了。
“备周则意怠”的后果
1992年3月15日,哈尔滨市农业银行动力办事处,存放在金库内的128.3万元现金被全部盗走。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发生的一起特大金融盗窃案。
要说哈尔滨市农业银行动力办事处的防范措施真可谓万无一失。这座金库完全是按规定的标准建造的。三面都是营业室,只有一面靠着民用住宅。金库的墙体,在原来的厚度上又增加一尺多厚的加固层,墙体内加有大号钢筋。金库的门是钢板焊成的。并装有双密码双锁,同时在金库的四面,又安装了先进的报警设备,每天又有一名领导和三名值班人员守护,真可谓固若金汤。
那么盗窃金库的3个案犯,盛伟强、马文志、金永浩,使用了什么样的现代化手段潜入这铜墙铁壁的呢?原来他们就是在光天化日之下,用钢钎铁锤穿墙入室盗走巨款的。
为其凿墙,3个案犯雇来4名民工。并规定只能在上午8点到11点,下午1点到3点干活,这个时间正是银行上班的时间,震耳欲聋的砸墙声连续响了三天,就连耳背的领导冯国太也听得心里发烦,邻居一位78岁的老太太,以为是银行在维修,所以曾两次前来质问,他们只是回答,马上就砸完了。在这期间,也有职工对这异常的砸墙声产生了怀疑,并提出“可别砸咱们的金库墙啊”。但是领导认为“金库那么牢固,刨一天也不能刨开”,银行的部分职工也认为“偷金库是死罪,谁敢?”就这样,不愿发生,也不该发生的事情终于发生了,三个案犯自不必说,有关事故的责任者也难逃法网。
不知案犯们是否懂得瞒天过海之计,但这正是地地道道的瞒天过海。银行的领导自以为金库固若金汤,而放松了警惕,这就是“备周则意怠”。而案犯雇人凿墙,故意选上班时间,声音如雷,毫不隐藏,这就是“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外”所起的作用。
围魏救赵
公元前354年(周显王十五年),魏国派将军庞涓带领8万军队进攻赵国,包围了赵国的首都邯郸。赵国派人到齐国求救,齐威王任命田忌为统帅,孙膑为军师,带兵8万去救援赵国。
田忌接受了齐威王的命令后,立即集中军队,准备粮草,军械。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便召集全军将领商议进军。
将领们到齐以后,田忌说道:“大王命令我们去援救赵国,我们准备工作已经就绪,8万大军兵发邯郸,与魏军决战,救援赵国。”
“是!”众将一齐应道。
这时,军师孙膑却急忙说道:“田将军!我们的大军不应去邯郸。”
田忌听后,吃了一惊,忙问:“大军不去邯郸,去哪里?军师快说。”
“大军应当到大梁去。”孙膑说道。
田忌惊讶地说:“军师!这就奇怪了。魏国8万大军正在邯郸城下攻城,我们军队不去邯郸城下找魏军作战,却跑到大梁干什么?”
孙膑笑道:“请问将军,大王命我们带兵八万去完成什么任务?”
田忌道:“解邯郸之围。”
孙膑道:“要想解开一团乱丝,不能用拳头去乱打;要想替别人拉架,不能去参加搏斗。现在要去解救赵国的危难,直接去死打硬拼也是不合算的。眼下魏国精兵都在攻打赵国,国内防御必定空虚,我们如发大军直捣大梁,大梁是魏国首都,庞涓必然要回军自救。庞涓一撤军,邯郸的围不就解开了吗?等到庞涓急忙赶回本国时,我们再在半路上打他个突击,不正好以逸待劳吗?”
田忌一听,恍然大悟,连叫:“好计!好计!”众将也都高兴地赞成。于是,齐国军队不去邯郸,而直接去魏国首都大梁(今开封)。
魏国军队虽在攻打邯郸,但与国内联系却十分密切。庞涓突然接到探马报告,说齐国大队人马浩浩荡荡袭击魏国首都大梁去了。这一惊非同小可。他慌慌张张地带领部队撤离邯郸,日夜行军,回师自救。当魏军赶到桂陵(今山东菏泽市东北)时,中了齐军的埋伏。魏军长期在外奔波作战,现在又是急行军,十分劳累;齐国军队却以逸待劳,锐气正盛。魏军抵挡不住,被齐军打得落花流水。齐国军队没有花大力气就打了大胜仗,解了赵国之围,凯旋而归。
敲诈
有位夜间投宿的旅客,举着一只袋子交给店主人,说:“这是钱袋,请代为保存,明天还我。”店主人答应了,就在登记簿上注明:“收到某旅客钱袋一件。”
又给他一张收据,上写:“凭券付还钱袋一件。”这是各州的通告规矩。当时进出的旅客很多很挤,众目睽睽,大家都看到了这件事的经过。等到旅客们入睡以后,店主人偷偷地打开这只钱袋,原来是一袋银子,就连忙用铜钱把它调换。
第二天清早,旅客凭收据取回那只袋,打开一看,里面全是一串串的铜钱,失声叫道:“要我的命了!本来是一袋银子,怎么变成了铜钱?”急忙去和店主人讲理。然而登记簿上写的是铜钱,收据上写的也是铜钱,昨夜在场的旅客也都说,“他交给店主人的本来是一个钱袋。”旅客辩论不过,向官府控诉。县官传店主人到官衙,审问时,店主人呈上登记簿和收据,登记簿上注的是钱袋,收据上写的是钱袋。
传旅客们来作证,也都说:“我们看到他是拿一只钱袋交给店主人保存了。”县官就骂了他一顿,把他赶了出来。这旅客整天坐立不安,又写了一份状子向官府控诉,县官发起火来,打了他一顿小板子,再次将他赶了出来。这旅客更加感到冤屈和痛苦,乃于夜间跳河寻死。
这时恰好邻县某知县因事乘船赴省,船停泊此地。见有投河寻死的,呼唤船夫把他救了上来。问他为什么寻此短见,他说:“我是某店的伙计,从外县收账回来,当时因投宿的人多,恐怕有偷盗之人混杂在其中,所以把银袋说成是钱袋。
早晨起来,取回袋子,果真已全部变成了铜钱了。这肯定是旅店主人调换的。我回去,是没脸去见我的主人,所以寻死。”
问:“何不向官府控诉?”
回答:“已二次控诉了没有打赢。”
知县说:“这没关系,明天拿状子来,我为你伸冤。”旅客道谢而去。
第二天,旅客果然送了状子来。那知县就到当地县署陈述这件事。当地县官说:“这人是个白痴。证据确凿地说明确实是袋铜钱,他还要一再告状。我已略略惩罚了他一下,叫他回去了。”
知县说:“不,这人一定是冤枉的。否则,他何至于要投河寻死殉职呢?请允许我暂借审案执法的公堂一用,我当为他昭雪。”当地县官答应了他的要求。
知县就传讯店里所有有关的人进行审问,而登记簿上的记载、收据上的名目都写的是钱,愿意作证的人也都说:“他自己本来说是钱袋。”知县感到吃惊,心想:“假使雪不了冤,就要留下被人取笑的把柄了。”
于是转向差役们问道:“店里的人都在这里了吗?”
回答:“店主人的妻子留在店里。因与家属无关,没把她传来。”
知县说:“快把她传来。”差役去后,知县就对这些人说:“那客人交给店主人的确是一袋银子,你们故意赖他。谁是赖银子的,我不知道。但我有法术识破他。”命令他们各伸出一只手来,用毛笔在每只手掌中各写一“银”字,吩咐跪到院中酷烈的阳光下,伸着手掌曝晒。对他们说:“赖银子的人手掌中的‘银’字一定会被太阳摄去。”于是这些人一个挨着一个跪在院中。过一会儿,知县高声问店主人:“店家,你的‘银’字在吗?”
回答说:“在。”过了一会儿,又问,则又回答说:“在”。差役、侍从及旁观审案的人无不嗤之以鼻,以为像这样审讯是儿戏,官司怎么能断得清?过了不一会儿,差役把店主的妻子带到公堂上,问她:“你和你丈夫合谋用铜钱调换了客人的银子,是真的吗?”妇人回答说:“没有这事。”
问:“你的丈夫自己已经承认了,怎能说没有?”
妇人依旧抵赖。知县就又高声问道:“店家,你的‘银’字在吗?”
店主人高声急应道:“在!”
知县看着妇人说:“怎么样?你丈夫已承认银子在了,再狡赖将要给你上刑哟!”店主人的妻子疑心她的丈夫果真已自己承认了,就吐露全部实情,旅客的冤屈方才得以昭雪。一时间到处称颂这位知县神明。
一次成功的偷袭
1969年3月,中、苏两国的边防军在东北国境线上,围绕乌苏里江上的一座岛屿——珍宝岛的归属问题发生了一场武装冲突。在那场不大不小的战斗中,苏军伤亡四十多人,中校列昂诺夫和少校杨辛阵亡。
苏军急于挽回面子,因此,在3月15日又发动了一次规模较大的进攻。无奈,中国边防队已做好了充分准备,火力密集,阵地防守牢固,苏军又一次遭到重创,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春天来临,气温升高,乌苏里江开始解冻,再想发动进攻,就要组织登陆作战。显然,难度比以前大大增加了。
然而苏军仍不死心,为了达到报复的目的,他们采用了“围魏救赵”之计,一方面继续在珍宝岛地区向中国施加军事压力,另一方面则把报复的目标转向西面,企图在中国与苏联接壤的地区咬中国一口。
1969年8月10日,新疆军区副司令员任书田到塔城军分区检查工作,塔城军分区政委王新光汇报工作时谈到最近对面苏军调动频繁,夜间能听到坦克的轰鸣声,估计苏军近日内将有什么行动。任书田将这一情况向新疆军区作战部作了汇报。然而,这份报告却被忽视了。
8月13日上午,副连长杨政林率领铁里克提哨卡的一个排按照惯例进行巡逻。当他们正走到巡逻路线的中段时,六辆早埋伏好的苏军坦克从沙土下的隐蔽坑里钻了出来,以凶猛的火力向巡逻队进行射击。与此同时,三百多名苏军官兵也从土堆里爬出来,尾随坦克进行冲击。杨政林这才意识到,这是苏军周密计划、蓄谋已久的行动,巡逻队被四面包围,已经没有生还的退路了。
望着呐喊冲来的苏军官兵,杨政林对身旁的机枪手狠狠地挥动了一下手臂:“打!”机枪手紧抱着机枪,将一串串子弹急风般扫向冲近的敌人。
苏军在人数上占有绝对优势,炮火又极为猛烈,而且还有坦克导引,我军的轻武器反击根本不可能对苏军构成威胁,只是表明一种不屈的决心罢了。
中国士兵抱着必死的决心,顽强抵抗着。
空旷的戈壁变成了血腥的屠杀场。
突然,两颗汽油燃烧弹在中国阵地中间爆炸开来,随着四散喷溅的黑色液油,大火如噬人的野兽张开了血红的嘴巴。
火海里,中国士兵在翻滚、扑跌,一声声凄厉的惨叫伴着血肉被烧焦的气味,在茫茫的戈壁滩上飘散、回旋……
杨政林悲叹了一声,回身望了一眼祖国的土地,缓缓旋下紧握的手榴弹的底盖,而后拉弦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