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
---毛泽东
在彭德怀的军旅生涯中,毛泽东曾两次以此诗赞誉他。1935年10月,彭德怀指挥红军,于吴起镇击退尾追进剿的马鸿宾、白凤翔两支劲敌,从而结束了长征路上敌人的追剿,为中央红军长征的胜利划上圆满的句号。毛泽东欣然命笔挥就了这首赞誉彭德怀的诗。1947年,胡宗南率20万大军进攻陕北,彭德怀主动请缨指挥陕甘宁部队,以2万之众迎战10倍于己之敌,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即从根本上扭转了陕北战局,当彭德怀赢得沙家店全歼敌整编三十六师师部及两个旅这扭转战局的关键一仗时,毛泽东又以此诗赠彭德怀。在人民军队的高级将领中,获得毛泽东如此之高赞誉者是绝无仅有的。这首为今人广为传诵的诗,是对彭德怀无畏的战斗精神、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屡挽危局的赫赫战功的生动而真实的写照。
一、闹粜·除霸·起义彭德怀原名彭得华,1898年10月24日诞生于湖南省湘潭县西南鸟石峰下的一个贫苦农民之家。6至8岁在其姨父肖云樵家念过两年私塾,8岁时迫于生计而辍学。还是童年的彭得华即靠砍柴换米分挑起养家的担子。15岁前先后当过富农家的放牛娃、煤窑里的车水工。在苦难中挣扎的彭得华,痛恨人世的不平,从小即开始了"穷苦人的活路在哪里"的思考。这时对他思想影响最大的有两点:一是太平军的故事。彭得华的伯祖父曾参加过太平军。
经常给少年彭得华讲太平军的故事。"什么有饭大家吃啦,女人放脚啦,平田土啦,我便产生了打富济贫、消灭财主和为穷人找出路的思想"。
再就是鸟石峰的传说。在高耸入云的鸟石峰顶上有座祠堂,祠中有一尊威风凛凛的武将塑像,相传他是元末义军陈友良的参政易华。陈友良兵败后,易华带领一支人马来到鸟石峰凭险据守,打富济贫,后被官军杀害。当地民众为纪念他在此建祠立像。彭得华深深地被易华的传说所感染,立志要像易华那样,为穷苦人摆脱苦难献身。
因此,打富济贫,替穷人找活路,成为彭得华革命人生的最初追求。而将这种追求付诸行动的第一次尝试便是"闹粜"。
1913年,湘潭地区发生大旱,粮田颗粒无收,树皮、草根、观音土都成了充饥之物。地主、富商乘机囤粮居奇,广大饥民走投无路,纷纷起来"闹粜"(强迫富户平价粜粮给饥民),彭得华成了闹粜饥民中最年轻、最勇敢的一员。一日鸟石寨的饥民到李家瓦屋"陈满钻子"家粜粮,但任凭饥民们如何请求,家有数年陈谷的"陈满钻子"却一口咬定无粮可粜。彭得华挺身而出,爬上陈家仓房屋顶,将瓦推下,露出米仓。
并鼓动说,他不粜,我们就自己拿。众人蜂拥而上,将三间屋瓦扒下过半。陈家无可奈何,只好按饥民们的要求开仓放粮。这次"闹粜"使彭得华第一次感受到了穷人反抗斗争的力量,同时造成了彭得华走出鸟石狭小天地的机缘。彭得华在"闹粜"中的鼓动作用,引起了富户们的仇恨,他们告到县府,县团防局以"聚众闹粜,扰乱乡曲"的罪名拿办彭得华。为躲避官府的缉拿,年仅15岁的彭得华,带着铲除人间不平的渴求,离开鸟石,开始了他漫长的为天下穷人找活路的征程。
彭得华离开鸟石后,到洞庭湖南滨的西林围当了修堤工。由于他多次参加停工、罢工以要求增加工资的斗争,于1916年春节前,被当局认定为"不安定分子"而遭驱逐。时值湘军在长沙招兵,刚毅、倔犟的彭得华走投无路,愤而投军。1916年3月中旬,在湘军第二师六团当了一名二等兵。由于在作战中机智勇敢,到1920年,先后升为一等兵、副班长、班长、排长。从军后的彭得华,并没有改变为穷人找活路的人生目标,这期间共交结了20多个志趣相投的青年士兵朋友,并在1920年夏,与李灿、张荣生、席洪全等7人秘密组织了"救贫会",其宗旨是:灭财主,平均地权;灭洋人,废除不平等条约发展实业,救济穷民;实行士兵自治,反对体罚和克扣军饷,实行财政公开。他们的第一次救贫活动是处死地主恶霸区盛钦。
1921年夏,彭得华升任代理连长,带一加强排驻扎在华容县滋口镇。每到一地彭得华都要到民众中去了解民情,一个叫姜子清的农民向彭得华哭诉了他多年淤积起的湖田被区盛钦霸占的遭遇。区盛钦是该镇税务局兼堤工局局长,乃当地一霸。他仗着其兄是赵恒惕省署的高级参议,横行一方,不仅巧立名目增加税收,而且霸占穷人良田房产、苇地湖面。彭得华决心为民除害。他召集救穷会进行商议,派出王绍南等三名救贫会员黑夜摸到区盛钦家将其杀死。并贴出匿名布告,宣布区盛钦的罪状,民众无不拍手称快。三个月之后,彭得华秘密处死区盛钦的事被人告发,派人将彭得华拘捕,幸在解往长沙的途中得以逃脱。
1922年夏,湖南创设陆军讲武堂。六团团长袁植想到少年英武、胸有大志并在战场上两次救过自己性命的彭得华。要他改名应考,以便重返六团。经黄公略等救贫会友相邀,8月,彭得华改名彭德怀,与黄公略、张荣生一起考入讲武堂,编在第一教授班。讲武堂教授的课程有四大教程(战术、地形、筑城、兵器)、四小教程(操典、野外条令、射击教范、内务条令)、军制学、马术、山炮战术等。这使得已有丰富作战经验的彭德怀又有了相当的军事理论素养。
1923年8月,彭德怀从讲武堂毕业,回到六团一营一连任连长。1926年7月,湘军第二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一师,原三旅六团改编为第一团。彭德怀升任一团一营营长。随即参加了北伐战争。进攻武昌时,一团奉命配合北伐军先遣队叶挺独立团行动,团长因惧战而告假,一团由彭德怀指挥,显示出了超群的指挥才能。1927年6月,一师被湖南省主席鲁涤平收编为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五师,10月,彭德怀任独立五师一团团长。
北伐期间,彭德怀结识了一师政治部秘书长、共产党员段德昌。在段德昌的引导和帮助下,彭德怀开始用共产主义理论武装自己,阅读了《新青年》、《共产主义ABC》、《通俗资本论》等大量进步书刊。这对于苦苦求索中的彭德怀来说,如同茫茫黑夜中见到了曙光。多少年来,他向往太平军,想做易参政,立志打富济贫,富国强兵,但他的理想被严酷的社会现实撞击得粉碎。现在他才认识到,只有跟着共产党走无产阶级革命道路,才能使受苦受难的劳苦大众得到解放。于是,时任营长的彭德怀在本营组织士兵会,宣传革命思想,开始了改造旧军队的历程。
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实行了极端残酷的屠杀政策,革命力量受到极大摧残。中国共产党决定以革命武装反对反革命的武装,先后发动了南昌、秋收、广州等武装起义。就在这考验革命者的紧要关头,中共湖南省委于1928年2月批准了彭德怀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申请。从此,他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入党后他就开始考虑率部起义,但党组织指示其进一步在五师全师范围扩大革命力量,等待时机,争取全师起义。
彭德怀为培养革命骨干,任团长后就打算办一个学兵连。独五师师长周磐为培植和扩大自己的势力,也想办一所随营学校。彭德怀认为可利用支持周办随营学校的机会,在学员中秘密发展吸收士兵会员,以此准备起义。因此积极支持周的主张,并建议周自任校长,推荐共产党员黄公略担任副校长,贺国中、黄纯一分别担任教育长和大队长,使随营学校实际上控制在共产党的手中。
1928年6月,何健命独立五师开赴平江接防,以加强对平江农民运动的镇压。平江地处湘东北,东接江西修水,北与湖北通城毗连,当湘鄂赣三省要冲,为兵家瞩目之地。1928年春,平江农民在中共平江县委的领导下,先后爆发了三次围攻平江城的"扑城"运动,3月发动的第二次"扑城"运动,参加的群众达10万余人,在反动派血腥镇压下而告失败。整个平江地区成了屠杀革命者的刑场,同时蓄积着新的革命风暴。彭德怀义愤填膺,一方面采取各种办法制止反动派的屠杀,一方面利用敌人的暴行唤起士兵对革命群众的同情和对反动派的仇恨。
7月18日,彭德怀得知党的南华安特委组织遭破坏,周磐认出特委人员所持的通行证是黄公略亲笔签发的。并在电报局截得周磐令江副师长立即逮捕黄公略、黄纯一、贺国中三人的电报。情况紧迫,彭德怀决心立即举行起义。此时湖南省委特派员滕代远从长沙来平江视察工作,彭德怀即与他取得联系。当日晚,彭德怀召开一团党员紧急会议,讨论决定22日举行起义,以闹饷为发动士兵的手段。由彭德怀负责起义的部署指挥,滕代远负责政治工作。
7月22日上午,一团在平江城东门外天岳书院操场举行起义誓师大会,彭德怀宣布起义的目的是:打倒国民党反动政府,打倒土豪劣绅,解除反动武装;建立工农政权,成立工农红军。彭德怀号召全体士兵勇敢地投身革命,得到了士兵们的热烈响应。下午1时起义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了平江县城,仅用1个多小时就解除了全城2000余名反动军、警、民团的武装,活捉了县长和清乡督察员等反动分子,释放了被关押的革命群众。23日,独立五师随营学校在贺国中、黄纯一的领导下到达平江参加起义。此时任独立五师三团三营营长的黄公略于22日在平江嘉义镇举行起义,并于23日到平江城汇合。起义后宣布成立工农红军第五军和平江县苏维埃政府。推选彭德怀为红五军军长,滕代远为党代表。
湖南反动当局闻讯后惊恐万分,急派重兵进攻平江。经激战,红五军虽给敌以重大杀伤,但终因众寡悬殊于7月30日撤出平江城。
平江起义是在大革命失败的极端艰难的时候举行的,它沉重地打击了敌人,鼓舞了革命者的斗志,对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对工农红军的发展和壮大,对整个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纵横驰骋湘鄂赣闽彭德怀率红五军退出平江城后,向东乡龙门转移。为在政治上建设五军,彭德怀决定部队在龙门进行整训。首先建立了五军政治部,由党代表滕代远兼任主任;然后从军到连建立了党代表和各级党组织,坚持支部建在连上;建立健全了士兵委员会,实行新型的民主制度。9月,湘鄂赣三省敌人联合向红五军发动"会剿",彭德怀利用"打圈子"战术,把敌人拖得精疲力竭。10月下旬,在渣津歼灭敌人一个整营,粉碎了敌人的"会剿"。10月底,五军军委和湘鄂赣边五县(平江、浏阳、修水、铜鼓、万载)县委在铜鼓幽居召开联席会议,决定建立湘鄂边特委和根据地,将五军和地方游击队合编组建为三个纵队和一个直属特务大队,黄公略率二纵队留平浏地区坚持斗争,彭德怀和滕代远率主力去井冈山与朱德、毛泽东率领的红四军会师。朱德、毛泽东获知彭德怀部队南进,派何长工、毕占云率200余名士兵下山接应五军。12月11日,两军在宁冈新城召开了会师大会。
红军两大主力会师,使蒋介石大为不安,急调湘赣两省6个旅共3万人,分五路向井冈山根据地发动大规模的"会剿"。1929年1月上旬,红四军前委、红四军和红五军军委、湘赣边界特委在宁冈柏露村召开联席会议,决定由朱德、毛泽东率红四军向敌人后方赣南进军以解井冈山之围和解决红四军的给养问题;由彭德怀率红五军留守井冈山。
彭德怀受领任务后,连夜召开红五军军委会议传达联席会议决定。对此军委委员大感意外。认为红五军上井冈山主要是与红四军取得联络和学习红四军的建军、建政、建党经验,现在的目的已经达到,应该回湘鄂赣边苏区,不然在那里坚持斗争的二纵队也会遇到很大困难。在此严重的时刻,彭德怀从革命大局出发,力排众议,在滕代远的支持下,说服了持不同意见的同志,勇敢地挑起了保卫井冈山的重任。不久,20倍于我之敌围攻井冈山,红五军浴血奋战数昼夜,黄洋界和八面山哨口失守后被迫向赣南方向突围。在敌人重兵追堵下边战边走,最艰险时只剩下283人枪。但彭德怀仍以坚韧不拔的斗争精神和高超的指挥艺术率领部队与敌周旋,接连取得了袭雩都、攻远安、夺瑞金的胜利,使部队获得了扩充和发展。4月1日,在瑞金与红四军再次会师。
会师后,红五军根据红四军前委的决定,改编为红四军第四纵队,二上井冈山,恢复湘鄂赣苏区根据地,边区形势好转,红五军也得到了发展。1929年8月,彭德怀率部重返湘鄂赣边,与黄公略率领的第二纵队汇合。这时全军已发展到3000多人,恢复了红五军番号。在彭德怀的指挥下,积极开展游击战争,发展革命根据地,到1930年春,红五军发展到六七千人,成为红军中一支强大的力量。6月,红五军奉命扩编为红三军团。彭德怀任总指挥,滕代远任政治委员,下辖第五军、第八军和第十军。此时,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央已占统治地位,命红三军团进攻武汉。彭德怀认为,敌我力量悬殊,进攻武汉有腹背受敌的危险,决定先扫清鄂南,略取岳阳。遂指挥红三军团连续攻打鄂城、嘉鱼、通山、通城,并乘胜南下攻占了岳阳、平江。国民党军阀湖南省主席何键慌忙调3个旅进攻平江。彭德怀面对强敌,抓住其分兵的弱点,在瓮江、金井连破敌军,乘胜追击,强渡捞刀河,攻下梨市。并于7月20日一举占领长沙城,缴获枪支4000多支,扩大红军7000多人,筹款数十万元,从狱中救出数以千计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这是红军时期攻占的惟一的一座省城,成为我军初创史上的一次著名战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