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一代名帅名将兵法——彭德怀兵法
30109900000035

第35章 以治为胜(4)

"德"主要是指人的政治觉悟、思想道德和意志作风。军队作为执行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干部作为这个集团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其实质是一定阶级的代表。因此,军队干部的德是最重要的政治立场和政治觉悟。彭德怀在论述我军干部政治品质时,强调最多的是要有阶级观念,有为无产阶级打江山、保政权的强烈政治责任感;要有党性观念,坚决服从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要有共产主义信念,忠于社会主义事业。在思想道德上,他强调人民军队的干部必须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必须有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必须有公道清廉的品格,必须有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在意志作风上,彭德怀认为我军干部应该具有果敢、坚韧、顽强,不被一切艰难困苦和挫折所动摇的心理素质,具有深入实际、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具有敢于机断专行、敢于承担责任的气魄。

"才",主要指人的知识和能力。干部作为战争活动的指挥者,必须具有作战和军队建设的学识和能力,这是完成政治任务的保证。彭德怀认为,人民军队的干部,要担当起自己的重任,必须有真才实学。通观彭德怀对干部才的要求,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强调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他说":现代化革命军队的军官必须具备各种各样的科学技术知识和现代战争规律知识",不懂得这些,就不能指挥现代战争。二是强调有能力。即能够把知识创造性地运用到作战与治军的实践中去,善于观察分析问题,善于集中群众意见,善于作出科学的决策,具有指挥作战的能力,管理部队的能力。三是有胆识和魄力。在战时敢于主动灵活地指挥作战,"能够抓住战机,打开战局"。在平时工作有创新精神。善于从被动中脱出,取得作战和工作的主动权。

彭德怀指出,衡量考察干部,必须把德和才统一起来。德,是才的方向和灵魂,是才的发展的内在动力;才,是德得以发挥的凭借,是事业成功的基本条件。因此,两者缺一不可,必须德才兼备。但两者又不是平列的,德是前提,是第一位的。它是关系到枪杆子掌握在谁手里的问题。因此政治上不能和党保持一致,思想道德品质不好的人,一个也不能用。然而,有德而无才的人也难当大任,平时不可能带领部队开创新局面,战时不可能带领部队克敌制胜。甚至可能贻误战机,造成不应有的损失。所以在选拔使用干部时,一定要兼顾德才两个方面,只强调一面而忽视另一面的作法都是不可取的。

(二)坚持从有实践经验者中选拔干部的正确途径军队干部中高级干部,一般都是从初中级干部中晋升上来的,这是现代军队所共同的。基层军官的来源,则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从优秀战士骨干中选拔,一是从地方青年知识分子中招募。西方国家军队基本都是采取第二条途径。彭德怀从我国和我军的实际出发,主张主要应从优秀的战士骨干中选拔基层干部。

在战争年代,一方面,由于地方知识分子的来源极为有限,我军只能走从战士中选拔干部的路子;另一方面,我军的武器装备水平一直较低,战争的现代化程度也不高,从有实践经验的战士中选拔在专业知识上的矛盾并不突出。但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军队现代化的进程",我们军队的技术装备越来越多,现代化的水平越来越高,技术军官和技术研究人员的需要量越来越大,因之用来培养这类干部所需要的青年知识分子也日益增加。然而我国目前知识青年的数量又很感不足,这就使得军队中知识青年的来源成为一个问题"。"军队干部的来源和选拔问题,有彻底加以解决的必要"。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彭德怀认为我们不应盲目照搬别国的路子,而是要从我们的国情军情出发,找出一条最有利于国家和军队建设的路子来。这就是将军队中的优秀士兵的文化加以提高,以满足现代化军队建设中的干部来源。

他在论述其可能性时指出",我们每年从服役一年至两年的义务兵中,挑选几千或者一万初中程度的士兵,将他们的文化程度加以必要的提高,然后转入军事专业技术学校,培养成为技术军官或技术研究人员,应当说是可能的,没有多大困难的"。并进一步指出,采取这种途径,对于军队和国家建设都是有利的。

一是可以按照政治条件、身体条件和部队需要的数量进行严格挑选。二是他们经过士兵生活锻炼,在思想上、感情上都和军队有了一定的联系,有利于保持我军的传统作风。"陆、海、空军的基层军事指挥干部,应坚持以工农成分为骨干,从经过士兵生活锻炼的班长或副排长中选拔。连队的政治工作干部,应当从政治上比较优秀的排长中选拔。事实证明,这样选拔干部,不仅在平时和战时都可以充分保证部队的需要,而且对于保持我们人民军队的优良作风,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军优良作风,是三十多年以来在党的领导下逐渐培养起来的,同时也是从无数的长期在部队工作的干部身上继承下来的,它已经成为我军团结内部、战胜敌人的重要因素。因此,在选拔干部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到继承和发扬我军优良作风这个问题"。三是有利于激发战士的进取心,调动他们献身国防、钻研国防的热情。"只要我们坚持从士兵中选拔和培养干部的办法,广大士兵群众,就会更加看清了自己的前途,有了奔头,因而就会大大提高他们对于军事、政治和文化的学习热情。士兵学习情绪高涨的结果,反过来就又为军队选拔干部开辟了无限的源泉"。四是可以为国家挤出一批青年知识分子用于其它建设。所以这种办法,在目前情况下,应当成为军队解决知识青年来源问题的主要办法。

在50年代的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中,正是由于坚持了从优秀士兵骨干中选拔培养干部的途径,较好地解决了军队现代化建设中干部知识化与革命化的矛盾。使人民军队在通向高级阶段的道路上,继承和发扬我军的优良传统,使这一时期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军队建设最好的时期之一。

(三)坚持全程全面培养提高干部方针现代军事理论和军事科技的飞速发展,带来军队武器装备和作战方式、战略战术、作战指挥手段的不断变化,这就要求军队干部的专业知识水平、管理部队能力和作战指挥能力应随之不断提高。同时一些干部的职务不断提升,对其能力水平也必然提出新的要求。因此,采取有效的手段培养干部,使之不断得到深造和提高,是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彭德怀认为,这种培养提高应该是全程的和全面的。所谓全程,就是对干部培养要贯穿其服役的各个阶段,不能一劳永逸;所谓全面,就是培养干部要重视其全面能力的提高。既要懂作战指挥,又要懂管理部队;既要有理论知识,又要有实际能力;既要军事上、专业上精,又要政治思想上强。

贯彻这一方针,一是要办好军事院校。彭德怀指出,对干部进行系统的正规的培养,主要依靠办好军事院校。军队中的初、中、高级干部,指挥干部和专业技术干部,在任职前,一般都要经过院校的学习,使其具备相应的知识。"认真地办好学校,应成为全党、全军的共同任务。为了办好学校,各部队应该选调最优秀的战士和干部(特别是志愿军中的三十万英雄模范)到各院、校去学习,坚决纠正过去那种舍不得把优秀的战士和干部送去学习的偏向;应该抽一批具有战斗经验、又有教育能力或有培养前途的干部来加强各院、校的领导骨干,有步骤地做到使我军指挥人员与军教人员的轮换和合一"。他要求军委和各大军区都经常地注意对各院校进行检查和帮助,及时地解决一切可能解决的困难。二是要组织好干部的在职学习。院校深造,只是阶段性的,并且在较短时期内不可能将所有的干部都送到院校去深造。因此必须大力组织好干部的在职学习。在职学习,主要采取短期集训和经常性学习两种形式。短期集训分级分类组织,每次学习研究一个专题。经常性学习由上级领导机关统一安排学习内容,个人利用工作之余自学,学习时间每周不少于3小时。三是在实际工作中学习。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在组织和领导部队的工作建设中增长才干。彭德怀强调,向实际学习、向群众学习是最重要的学习,一切书本上、课堂上的、理论上的知识,只有经过实际运用这个环节,才能真正变为自己的东西。在实际工作中上级要注意对下级的帮助和指导,把自己的工作经验变为部队的共同财富;应"总结自己的战斗经验,以求得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打一仗提高一步"。

(四)坚持用其所长,人尽其才的使用原则识别干部和使用干部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善于识别干部是正确使用干部的前提,而正确使用干部则是识别干部的目的。因此,善于使用干部,是干部队伍具有活力的关键环节。一方面要用其所长。彭德怀强调要正确对待干部的优缺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用人用其所长,则有的是人才;而求全责备,则将无人可用。因此用人要善于扬长避短,使其才智得到充分发挥。特别要发挥干部的专业特长",从各院、校毕业出来的学生,应该分配到与其所学专业相适应的工作岗位,使学用结合,发挥其专长,不许分配其改做非本行以内的工作"。另一方面要注重能力,不论资排辈。彭德怀认为一支部队要出干部、出人才,就要大胆培养、提拔和使用年青干部。对德才兼备、出类拔萃的优秀干部,敢于破格使用。高级领导干部应把发现和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作为自己的职责。当然,资历也是使用干部的依据之一,但照顾资历也是服从德才这两个标准的",因为一定的革命历史,可以表示一个干部的政治品质和业务能力所受的考验。孤立地提出一个资格问题,那是不正确的"。

五、官兵一致,甘苦与共官兵关系,是军队内部最基本的关系。官兵关系的协调,是军队建设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无数的战争经验证明,官兵团结是巨大的战斗力,是军队巩固自己战胜敌人的基本保证。中国古代兵家就认识到了"师克贵和""三军一心,天下无敌"的道理。然而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历代兵家和官爱兵的主张都是建立在将尊而士卑、帅智而卒愚的基础上的。他们的爱兵往往是对兵施之以恩使其感恩戴德而效忠,蔽之以目,使其愚昧无知而盲从。只有人民军队才具备了从根本上密切官兵关系的阶级基础,毛泽东从人民军队的特点出发,提出了官兵一致的原则,彭德怀在治军实践中,对官兵一致的原则作了许多具体而深刻的阐发,提出并实行了一系列密切官兵关系的举措。

(一)尊重战士,发扬民主彭德怀认为,干部尊重战士,以政治上平等的地位去处理官兵关系中遇到的各种矛盾,这是密切官兵关系的前提,也是人民军队的根本性质所要求的。他说":剥削阶级的军队在它们内部,出身于剥削阶级的或者为剥削阶级服务的军官,和来自劳动人民的士兵之间,总的来说,存在着根本性的矛盾,这种矛盾反映当时社会上的阶级矛盾。这种矛盾是对抗性的,不可克服的。它们为着控制士兵群众,在军队中采用了极端野蛮专制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强调绝对地盲目服从,强调军官的个人权威,以便驱使士兵去作剥削阶级欺压人民和向外侵略的驯服工具。"而人民军队是劳动人民解放自己、消灭剥削阶级制度,保卫人民国家的独立的工具。军队的成员,包括军官和士兵在内,都来自劳动人民,他们的根本利益和奋斗目标是相同的。因此,官兵一致,"军官爱护士兵,士兵尊重军官,上级关心下级,下级尊重上级;官兵之间,上下级之间,同级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友爱合作,团结一致,这就是我军内部关系的特点。"尊重战士首先要尊重战士的人格,彻底废止打骂士兵的军阀作风。彭德怀在革命军队中建立新型的官兵关系,正是从这一点开始的,而且一直把它作为处理官兵关系最基本的要求反复加以强调。

早在1928年,当已成为共产党员的彭德怀在湘军中升任团长时,他上任的第一天,就宣布了两项命令:第一条,全团所有军官今后一律不许打骂士兵;第二条,取消连排长的小厨房,和士兵一起吃饭。旧军阀部队,军官打骂士兵是家常便饭,废除打骂,使士兵有了做人的起码尊严,深得士兵之心。可以说彭德怀改造旧军队正是从这里开始的。但这种几千年军队中形成的军阀作风,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铲除的。在人民军队中,这种军阀残余的清除仍需做艰苦的教育工作。彭德怀在这一点上表现出了极大的坚韧精神。1929年10月,红五军在江西永新整训时,训练中三纵队的一个战士枪走火差点伤了人。毕业于保定讲武堂的纵队长吴迪芬为罚一儆百,对这个战士作了打30竹板屁股的处罚。彭德怀知道后,集合全纵队的干部对吴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他语重心长地教育大家":我们是红军,不是湘军和反动派的军队。红军是工农的队伍,官兵之间是阶级兄弟,出了事故要进行教育,战士有缺点错误是可以改正的。你打人不仅违反了纪律,同时也不一定使他真正认识错误。另外我们都是贫苦出身,人民把子弟交给我们,为的打土豪劣坤,打反动派军队,解放穷人,可我们竟打自己的兄弟,这让他们的父母知道了,能放心吗?"彭德怀的话使三纵队的干部深受教育。

在《彭德怀军事文选》中,有一篇文章的题目叫《为什么在我们革命部队里禁止打人》,这是1943年8月13日彭德怀在八路军总部直属队干部会上的讲话。背景是警卫连的一个战士偷了老百姓的东西,违反了群众纪律,警卫连长打了这个战士。在这个讲话中,彭德怀说,禁止打骂,早已成为我们部队必须遵守的一种制度。而且十几年来还经常不断地进行反对打骂的教育。但直到现在这种打人的现象,在我们部队还未彻底肃清。为什么这样难以纠正呢?他分析认为其根源是受中国封建社会的影响,受中国其他军阀部队的影响。而对革命军队的内部关系的本质缺乏自觉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