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几只年轻的鸬鹚突然集体罢工,一个个蜷缩在船头,任凭渔民如何驱赶,也不肯下海捕鱼。渔民抱怨说:“我待你们不薄呀,每天让你们吃着鲜嫩的小鱼,住着舒适的窝棚,时不时还让你们休息一天半天。你们不思回报,怎么这么没良心呀!”一只年轻的鸬鹚发话了:“主人呀,现在我们身强力壮,有吃有喝,但老了,还不落个像这群老鸬鹚一样的下场?”
人生哲理
待人处世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周全,避免别人的误会和不愉快的联想。
学会原谅你的父母
在生活中,我们不仅应该学会宽容自己和朋友,更应该学会宽容我们的亲人,我们的父母,这样,才能享受到快乐的人生。
父母的形象是极为奇怪和奥妙的。当我们年幼的时候,他们看来似乎很聪明、睿智和坚强。等到孩子稍微长大一些,父母的形象开始褪色,这是孩子冷静思考的时候,换言之,我们理解到他们实在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英雄。他们只是挣扎着想尽力完成自我的人,正如同芸芸众生,我们会觉得失望、背叛,甚至羞耻。也正是这种时刻,你需要原谅你的父母,他们也不过是凡人。
斯蒂克年幼的时候,大约4岁时,他喜爱到后院去爬树,爬到树上可以让他登高远望。每天在树枝中间愈爬愈高,他的自信心也随之增长。很快的,再也没有一棵树会令他觉得太高而不敢攀爬了。
有个星期六,斯蒂克的爸爸沃克正在屋里写作,突然听到斯蒂克发狂地尖叫。沃克惊吓得跳起来,踢倒椅子,冲向后门。他以为儿子必然伤了手指或断了手臂。沃克推开后门,看到儿子吊挂在院子角落的一棵柳树上。虽然那棵柳树那时候比现在要小,不过仍然称得上是一棵大树。斯蒂克吊在一根树枝上摇晃,想必是从树枝中间滑了下来。他的手还抓着树枝,他的脚却悬挂在半空中。由于他所抓树枝快要撑不住了,所以他大声尖叫,仿佛要掉落到火山熔浆里面似的。可笑的是,他离地并不远,大概6英尺左右。
沃克跑到儿子下面伸手抓住他的腿,让他知道自己来了,一切都没问题。沃克伸出的援手以及他的声音安慰了斯蒂克。他放开手,慢慢滑进了父亲的怀抱,他紧紧拥抱沃克,简直快把沃克勒死了,以他才4岁的年纪来说,他还太小,尚不知道在爸爸的面前隐藏他的情绪。等他哭完之后,他感谢爸爸救了他。
从那时候起,斯蒂克对他爸爸的能力笃信不疑,在他需要爸爸的时候,爸爸就在他身边。这不过是短暂的一刻,却令沃克终生珍视,他想:“我是个超级英雄,没有事办不到,因为我救了我的儿子。”
不过,孩子是会长大的,随着时光飞逝,幼儿茁壮,相形之下在他们眼中大树也变成小树了,不久,他们在树上攀爬跳跃简直易如反掌。
斯蒂克12岁的时候,他又从同一棵树上摔了下来,这回沃克不在家。斯蒂克掉下来的时候不是脚先着地,而是手臂着地被碰伤骨折了。沃克刚好出差,等第二天返家,儿子就坐在沙发上,手臂上打了石膏。他忍着痛楚,向爸爸解释他从上次在他小时候爸爸救他的同一棵树上跌了下来。其他的什么都没说,也许也没想那么多。不过他清楚,这次爸爸没有及时伸出援手,因为当时他不在家。
沃克想,儿子应该觉得非常失望。从那天起,他作为爸爸闪亮的盔甲黯然失色了。
然而,人生有许多时候,你的父母应该站在树下救你的时候,却不一定在场。父母也会犯错,有时是极大的错误。也许此刻对你说这些你可能似懂非懂。可是,总有那么一天,当你从树上摔下来的时候,而刚巧父母不在身边,你必须要学会原谅你的父母。
人生哲理
只要你原谅了你的父母,你便能宽恕他们的过错,这样你才能生活在充满亲情与欢乐的家庭中。
把舌头伸出来
医师:“虽然这是老生常谈,但是,人若缺少充足的空气是活不下去的。即使是我,若长久关在屋子里,也会和你目前的脸色一样。新鲜的空气是非常必要的,应该多去户外散步,培养元气,所以,做远程的散步是最好的。”
患者:“可是,先生……”
医师:“我知道你一定有许多理由,不过,你是不是不肯听从我的劝告呢?每天都做相当长距离的散步,分成几次也好……”
患者:“我天天都在走,但是……”
医师:“我知道,不过,要走现在的十倍以上的步程,这样你就会好起来。”
患者:“但是,我的工作……”
医师:“我知道,若工作上不许可,不妨换个可以时常走路的工作。啊!对了,你的职业是什么?”
患者:“我是邮差!”
医师这下着慌了。
医师:“张开嘴巴,把舌头伸出来让我再看一次!”
人生哲理
专家在某些方面的确有专长。但生活是复杂的,专家也难免有失误的时候。为了减少这种“失误”。最聪明的办法就是先多问问,再下结论。
车锁和厕所
同学小王的自行车的锁坏了,于是去买了一把新锁,准备下楼上课时换上,走到楼下才发现锁忘了带下来,无奈上课时间快到了,只好对着楼上的小李大喊:“喂,小李,帮我把那个车锁拿下来!”
“什么?把……厕所拿下来?你自己不会上来吗?”
“唉呀,我来不及了!”
“那儿不是有个厕所吗?”小李朝那个方向指了指。
“我知道那儿是有个车锁,可那个车锁是坏的。”
“嘿,你条件还挺高的,你就将就着吧。”
“不行啊,稍微不注意就掉下去了。”
“你小心点呗,我不管了。”
小王无法,只好推车去上课。
下课回来后。小王不停地埋怨小李:
“你小子,怎么帮个忙都不行吗?害得我上课时坐立不安。”
“谁叫你条件那么高,随便找个地方一放不就得了吗?”
“那怎么行,被别人偷了怎么办?”
“这玩意儿还有人偷?”小李惊讶不已。
“那当然了,上次有个家伙盯了我很久,我虽然小心翼翼。最后还是被他给偷去了。”
“偷那玩意儿有什么用啊?”
“怎么没用呢,假如你下课太晚了,走路去食堂肯定买不到饭,有了它,你就不用饿肚子了呗!”
人生哲理
畅通无阻地进行沟通是要费一番心思的。准确地理解彼此发出的信息的意义才能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
表达出对别人感激的心情
有这样一位妇人,她辛苦地支撑着一个家,却从未得到家人的任何感激。
有一天晚上,她问她的先生:“彼得,我在想,万一我有一天死了,你会不会花一笔钱买花向我哀悼,你会吗?”
“当然会啊!玛莎,你干吗问这个?”
“我只是在想,其实到那时候,二十块钱的鲜花对我已经一点意义也没有了。但是我还活着的时候,有时候只要一点鲜花,对我却更有意义。”
玛莎的感叹,不也正是你周围每个人内心深处呐喊的心声吗?“有时只要一点鲜花”,便能带给别人活下去的希望和喜悦。
你还等什么呢?你还要等到你的心无法再爱,眼睛永远无法再睁开,耳朵也永远听不到,才肯行动吗?
为什么人类总是隐藏他们感激的心情呢?或许是人与人之间的摩擦,摧毁了他们感谢的心,或相互的伤害抹杀了彼此的和气,也可能是他们习惯了没有感激的日子,自己也不懂得。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不是吗?
生活中。许多人奉行的原则是“你满足我的需要,然后我才满足你的”。这种方式很少能发挥效果。一个人这么渴望别人付出感激之情,相对的他也会努力希望获取别人的接受和赞同。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这个人难免会痛苦、悔恨、甚至变得没有自信。也许你几句感激的话或一点感激的行动,就能使一个人活得快乐、自在,你何乐而不为呢?
仔细想想别人曾经为你所做的——爱的表示、友善的动作,信心的鼓励、友好的示意。你曾经对你的父母表达你的感激之情,只因为他们是你的父母;对你的老板表示感激他雇用你;感激你的朋友对你伸出友谊之手;感激你的职员卖力地为你工作;感激你“另一半”的牺牲和关爱;感激顾客对你商店的光顾;以及感激任何为你服务的人吗?你每天应该空出一段时间,对这些使你的生活更丰富、更充实的人,表达你的感激之情。
人生哲理
不吝啬对别人付出接受、赞同和感激之心的人,总是受人欢迎的,因为和他们相处使人有甘之如饴的舒适感。相对的,习惯深藏对别人感激之情的人,则容易吃闭门羹,遭到别人的拒绝。表达出你对别人的感激之情后,你会发现你所得到的回报将源源不断。
吃力不讨好的尴尬事
我们发现,在生活中,好人很难做,尽管你小心谨慎、诚心诚意、尽心尽力地去做,有时也难免遇上些吃力不讨好的尴尬事情。
上午还晴空万里,中午却一阵雨云飘过来,似乎要下雨。张三见邻居家的被褥晒在院子里,心想他们是双职工恐怕不能回来收,便把被褥抱回自己的单身宿舍里。
下午,张三突然被通知陪领导下基层,传达了三天文件,又打了三天麻将,第七天回到宿舍,才想起邻居的被褥,急忙去还,邻居却说以为小偷偷走了,就又买了一套新的。
他只好出钱买下了那套半新不旧的被褥。
李四下班骑自行车回家,看到车流人海中一个小男孩拿着一盒冰淇淋飞快地跑过马路时,不小心摔倒了,冰淇淋飞出好远。小男孩趴在路上号啕大哭,来来往往的人只当没看见,李四急忙下车把他扶起来。这时从路旁的居民楼内冲出一名妇女,抱过孩子左看右看,一副心疼的样子,估计是孩子的母亲。李四安慰她说小孩摔一跤没什么。她双眼一瞪,对他吼道:“你骑自行车也不小心点,这次没撞坏算你走运!”又指着地上的冰淇淋说,“赔了冰淇淋你可以走了!”
王五去车铺修自行车,一位漂亮的小姐推车来打气,见她弱柳扶风的样子,他说:“我帮你打吧。”她连声道谢,说:“现在像你这样的好人真是不多了……”他不禁飘飘然手中的高压气筒压得更是起劲。有心想再和她唠叨几句,不料自行车内胎传来一声爆响。王五只好从腰包里掏出8元钱,给人家赔了一条新车胎……
人生哲理
帮助别人的时候,也要小心,考虑周全。避免吃力不讨好。
做不做
有些时候,谁都觉得一件事该做;谁都等着别人去做;谁都埋怨别人没做;谁都觉得这事并不难做;谁都觉得可能确实不大好做;渐渐地谁都觉得可做可不做;最后都觉得可以不做;终于不做;谁做谁不该!
——当然不是我们。
——他们是谁?
谁都不做,一个人做,他是——傻瓜?英雄?疯子?伟人?
谁都做,一个人不做,他是——智者?昏虫?哲人?叛逆?
——那一个人当然不是你我。
——是谁?
做有时不如不做——真的吗?
不做有时胜过做——真的吗?
做与不做之间的,往往多于真做和真不做者——真的吗?
谁都觉得这事情该制止;谁都等着别人去制止;谁都埋怨别人没制止;谁都觉得这事不难制止;谁都觉得可能确实不大好制止;渐渐地谁都觉得可制止可不制止;最后都觉得可以不制止;终于不制止;谁制止谁不该!
——当然不是我们。
——他们是谁?
其实都在做;谁能根本不做?
往往等于没做;谁能保证算做?
进入程序了吗?遵守规则了吗?边做边想了吗?边想边做了吗?
做难;不做更难;但于做与不做之间,就不难了吗?
还是要做。谁做?
人生哲理
谁都知道“该出手时就出手”。但是究竟什么时候“该出手”,判断起来就要费一番脑筋了。
对别人不必百依百顺
詹姆斯这几天明显有些睡眠不足,他有太多的事情做。可是,当邻居海伦请他过去帮忙弄一下自行车时,他说:“OK!’
派特请他帮忙将电子琴抬到楼下时,他说:“Yes!”
哈瑞叫他帮忙照看一下自己的小孩时,他说:“可以。”
玛瑞安要他为她的派对做张海报时,他说:“没问题!”
他的特点是几乎从不说“不”;而别克在这方面的风格习惯却与詹姆斯大不相同。
早上,露茜阿姨打电话来,问别克能不能陪她一起去看“苏富比”拍卖中国的古董。别克说:“不!”
中午社区报纸打电话问别克能不能为他们的征文颁奖。别克说:“不!”
下午圣若望大学的学生打电话来,问他能不能参加周末的餐会。他说:“不!”
晚上,《华盛顿晚报》传真过来问别克能不能写个专栏。他说:“不!”
当詹姆斯说四个“是”的时候,别克说了四个“不”!
你或许要认为别克是不近人情,可当事人并没有这种感觉。因为,他很讲究方式和技巧。当他说第一个“不”时,同时告诉了她“下次拍卖古董,我会去。至于今天,因为我对家具、器物、玉石的了解不多,很难提出好的建议”。
当别克说第二个“不”时,他说:“因为我已经做了评审,贵报又在最近连着刊登我的新闻,且在一篇有关座谈会的报道中赞美我,而批评了别人。如果再去颁奖,怕要引人猜测,显得有失客观。”
当他说第三个“不”时,他说:“因为近来有坐骨神经痛之苦,必须在硬椅子上直挺挺地坐着,像是挨罚一般,而且不耐久坐,为免杀风景,以后再找机会!”
当他说第四个“不”时,他以传真告诉对方“最近已经刚刚寄出一篇文章,专栏等以后有空再写”。
别克说了“不”,但是说得委婉。他确实拒绝了,但拒绝得有理。因此能够取得对方的谅解,自己也落得清闲,而不像詹姆斯那样使自己睡眠不足。
人生哲理
愈是想对得起每一个人,愈可能对不起人。因为精神、时间、财力有限,不可能处处顾及,结果服务的水准下降,还是对不起人。就算是他拼老命地应付了每个人,至少对不起他自己。
委婉地道出你的苦衷,说出你的原则,必能获得朋友的谅解,赢得对方尊重!
大茶壶与茶壶
小林从前在一家报馆上班,坐大办公室,是一百多人的办公室,光是打工的工读生,就有好几位。在他们编辑台旁边的工读生,是一位16岁的少女,长得非常清秀可爱,同事都很喜欢她。她讨人喜欢的不是长相,而是性情,每天都好像怀抱什么喜悦的秘密来上班,然后一直挂着秘密的微笑下班。她对待每一位同事都像兄妹,语调里有尊敬和体贴。
小林很少看到性情那么好的人。令他最难忘的是,她知道什么人是几点来上班,谁喜欢喝开水,谁喜欢喝茶,在最恰好的时间,她会泡一杯茶来。
小林每天上班的时候,都会发现桌上一杯热腾腾的茶,天天都使他非常感动。他在还没有喝茶前,就会跑去跟她道谢:“小妹,真谢谢你呀。”然后就会看到一朵微笑像花开起来。
报馆里的茶叶通常是粗糙不堪的,却因为她的细腻体贴,使他觉得那茶非常好喝。小林时常对小妹说:“像你这么细腻的人,长大以后,世间哪有男子可以与你匹配呢?”后来,小妹因上学而不再来报社打工,小林每天上班时,看到空的茶杯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怀念与感伤。
如今,小林离开报社也有10年了,上司与同事的脸都因为时间而模糊了,但小妹的脸还非常清晰地越过时间,她泡的茶——那把粗茶泡得很好喝的茶,还常热腾腾地从心里涌出来。
从那时候,小林就知道泡好喝的茶,不一定要好的茶叶,不一定有什么特别的技术,只要有细腻体贴的心和对待人的善意,再普通的茶,也有无尽的滋味。
许多喝茶的人都不免会执着于用小壶喝茶,认为这才是“功夫茶”,用大茶壶或大茶杯泡茶的人是不会喝茶的。这是一个错误的见解。一个人用盖碗也可以泡出好茶,而大茶壶里也有特别的滋味。
人生哲理
泡茶的人比泡茶的技术重要。喝茶的心比茶叶更重要。如果我们能尽心地去爱朋友、体贴朋友。泡起人生这把大茶壶就容易得多了。
卫生餐厅的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