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机深祸亦深,休贪富贵昧良心。
檐前滴水毫无错,报应昭昭自古今。
说话宋朝第一个奸臣,姓秦名桧,字会之,江宁人氏。生来有一异相,脚面连指长一尺四寸,在太学时,都唤他做“长脚秀才”。后来登科及第。
靖康年间,累官至御史中丞。其时金兵陷汴,徽、钦二帝北迁,秦桧亦陷在虏中,与金酋挞懒郎君相善,对挞懒说道:“若放我南归,愿为金邦细作。
侥幸一朝得志,必当主持和议,使南朝割地称臣,以报大金之恩。”挞懒奏知金主,金主教四太子兀术与他私立了约誓,然后纵之南还。
秦桧同妻王氏,航海奔至临安行在,只说道杀了金家监守之人,私逃归宋。高宗皇帝信以为真,因而询问他北朝之事。秦桧盛称金家兵强将勇,非南朝所能抵敌。高宗果然惧怯,求其良策。秦桧奏道:“自石晋臣事夷敌,中原至今丧气,一时不能振作。靖康之变,宗社几绝,此殆天意,非独人力也。今行在草创,人心惶惶,而诸将皆握重兵在外,倘一人有变,陛下大事去矣。为今之计,莫若息兵讲和,以南北分界,各不侵犯,罢诸将之兵权,陛下高枕而享富贵,生民不致涂炭,岂不美哉!”高宗道:“朕欲讲和,只恐金人不肯。”秦桧道:“臣在虏中,颇为金酋所信服。陛下若以此事专委之臣,臣自有道理,保为陛下成此和议,可必万全不失。”
高宗大喜,即拜秦桧为尚书仆射。未几,遂为左丞相。桧乃专主和议,用勾龙如渊为御史中丞,凡朝臣谏沮和议者,上疏击去之。赵鼎、张浚、胡铨、晏敦复、刘大中、尹焯、王居正、吴师古、张九成、喻樗等,皆被贬逐。
其时,岳飞累败金兵,杀得兀术四太子奔走无路。兀术情急了,遣心腹王进,蜡丸内藏着书信,送与秦桧。书中写道:
既要讲和,如何边将却又用兵?此乃丞相之不信也。必须杀了岳飞,和议可成。
秦桧写了回书,许以杀飞为信,打发王进去讫。一日发十二道金牌,召岳飞班师。军中皆愤怒,河南父老百姓,无不痛哭。飞既还,罢为万寿观使。秦桧必欲置飞于死地,与心腹张俊商议,访得飞部下统制王俊与副都统制张宪有隙,将厚赏诱致王俊,教他妄告张宪谋据襄阳,还飞兵权。
王俊依言出首,桧将张宪执付大理狱,矫诏遣使召岳飞父子与张宪对理。
御史中丞何铸,鞫审无实,将冤情白知秦桧。
桧大怒,罢去何铸不用,改命万俟岛。那万俟卨素与岳飞有隙,遂将无作有,构成其狱,说岳飞、岳云父子与部将张宪、王贵通谋造反。大理寺卿薛仁辅等讼飞之冤;判宗正寺士傻请以家属百口,保飞不反;枢密使韩世忠愤愤不平,亲诣桧府争论,俱各罢斥。
狱既成,秦桧独坐于东窗之下,踌躇此事:“欲待不杀岳飞,恐他阻挠和议,失信金邦,后来朝廷觉悟,罪归于我;欲待杀之,奈众人公论有碍。”
心中委决不下。其妻长舌夫人王氏适至,问道:“相公有何事迟疑?”秦桧将此事与之商议。王氏向袖中摸出黄柑一只,双手劈开,将一半奉与丈夫,说道:“此柑一劈两开,有何难决?岂不闻古语云‘擒虎易纵虎难’乎?”
只因这句话,提醒了秦桧,其意遂决。将片纸写几个密字封固,送大理寺狱官。是晚就狱中缢死了岳飞。其子岳云与张宪、王贵,皆押赴市曹处斩。
金人闻飞之死,无不置酒相贺,从此和议遂定。以淮水中流及唐、邓二州为界,北朝为大邦,称伯父;南朝为小邦,称侄。秦桧加封太师魏国公,又改封益国公,赐第于望仙桥,壮丽比于皇居。其子秦焙,十六岁上状元及第,除授翰林学士,专领史馆。焙生子名埙,襁褓中便注下翰林之职。
熺女方生,即封崇国夫人。一时权势,古今无比。
且说崇国夫人六七岁时,爱弄一个狮猫。一日偶然走失,责令临安府府尹,立限挨访。府尹曹泳差人遍访,数日间拿到狮猫数百,带累猫主吃苦使钱,不可尽述。押送到相府,检验都非。乃图形千百幅,张挂茶坊酒肆,官给赏钱一千贯。此时闹动了临安府,乱了一月有余,那猫儿竟无踪影。相府遣官督责,曹泳心慌,乃将黄金铸成金猫,重赂奶娘,送与崇国夫人,方才罢手。只这一节,桧贼之威权,大概可知。
晚年谋篡大位,为朝中诸旧臣未尽,心怀疑忌,欲兴大狱,诬陷赵鼎、张浚、胡铨等五十三家,谋反大逆。吏写奏牍已成,只待秦桧署名进御。
是日,桧适游西湖,正饮酒间,忽见一人披发而至,视之,乃岳飞也。厉声说道:“汝残害忠良,殃民误国,吾已诉闻上帝,来取汝命。”桧大惊,问左右,都说不见。桧因此得病归府。次日,吏将奏牍送览。众人扶桧坐于格天阁下,桧索笔署名,手颤不止,落墨污坏了奏牍。立刻教重换来,又复污坏,究竟写不得一字。长舌妻王夫人在屏后摇手道:“勿劳太师!”须臾桧仆于几上,扶进内室,已昏愦了,一语不能发,遂死。此乃五十三家不该遭在桧贼手中,亦见天理昭然也。有诗为证:
忠简流亡武穆诛,又将善类肆阴图。
格天阁下名难署,始信忠良有嘿扶。
桧死不多时,秦焙亦死。长舌王夫人设醮追荐,方士伏坛奏章,见秦熺在阴府荷铁枷而立。方士问:“太师何在?”秦焙答道:“在酆都。”方士径至酆都,见秦桧、万俟卨、王俊披发垢面,各荷铁枷,众鬼卒持巨梃驱之而行,其状甚苦。桧向方士道:“烦君传语夫人,东窗事发矣。”方士不知何语,述与王氏知道。王氏心下明白,吃了一惊。果然是人间私语,天闻若雷,暗室亏心,神目如电。因这一惊,王氏亦得病而死。未几,秦埙亦死。
不勾数年,秦氏遂衰。后因朝廷开浚运河,畚土堆积府门。有人从望仙桥行走,看见丞相府前,纵横堆着乱土,题诗一首于墙上,诗曰:
格天阁在人何在?偃月堂深恨亦深。
不向洛阳图白发,却于郿坞贮黄金。
笑谈便解兴罗织,咫尺那知有照临?
寂寞九原今已矣,空余泥泞积墙阴。
宋朝自秦桧主和,误了大计,反面事仇,君臣贪于佚乐。元太祖铁木真起自沙漠,传至世祖忽必烈,灭金及宋。宋丞相文天祥,号文山,天性忠义,召兵勤王。有志不遂,为元将张弘范所执,百计说他投降不得。至元十九年,斩于燕京之柴市。子道生、佛生、环生,皆先丞相而死。其弟名璧,号文溪,以其子升嗣天祥之后,璧、升父子俱附元贵显。当时有诗云:
江南见说好溪山,兄也难时弟也难。
可惜梅花各心事,南枝向暖北枝寒。
元仁宗皇帝皇庆年间,文升仕至集贤阁大学士。
话分两头。且说元顺宗至元初年间,锦城有一秀才,复姓胡母,名迪。
为人刚直无私,常说:“我若一朝际会风云,定要扶持善类,驱尽奸邪,使朝政清明,方遂其愿。”何期时运未利,一气走了十科不中。乃隐居威凤山中,读书治圃,为养生计。然感愤不平之意,时时发怒,不能自禁于怀也。
一日,独酌小轩之中。饮至半酣,启囊探书而读,偶得《秦桧东窗传》,读未毕,不觉赫然大怒,气涌如山,大骂奸臣不绝。再抽一书观看,乃《文文山丞相遗稿》,朗诵了一遍,心上愈加不平,拍案大叫道:“如此忠义之人,偏教他杀身绝嗣,皇天,皇天,好没分晓!”闷上心来,再取酒痛饮,至于大醉。磨起墨来,取笔题诗四句于《东窗传》上,诗云:
长脚邪臣长舌妻,忍将忠孝苦诛夷。
愚生若得阎罗做,剥此奸雄万劫皮!
吟了数遍,撇开一边。再将文丞相集上,也题四句:
只手擎天志已违,带间遗赞日争辉。
独怜血胤同时尽,漂泊忠魂何处归?
吟罢,余兴未尽,再题四句于后:
贼奸邪得善终,羡他孙子显荣同。
文山酷死兼无后,天道何曾识佞忠!
写罢掷笔,再吟数过,觉得酒力涌上,和衣就寝。
俄见皂衣二吏,至前揖道:“阎君命仆等相邀,君宜速往。”胡母迪正在醉中,不知阎君为谁,答道:“吾与阎君素昧平生,今见召,何也?”皂衣吏笑道:“君到彼自知,不劳详问。”胡母迪方欲再拒,被二吏挟之而行。
离城约行数里,乃荒郊之地,烟雨霏微,如深秋景象。再行数里,望见城郭,居人亦稠密,往来贸易不绝,如市廛之状。
行到城门,见榜额乃“酆都”二字,迪才省得是阴府。业已至此,无可奈何。既入城,则有殿宇峥嵘,朱门高敞,题曰“曜灵之府”,门外守者甚严。皂衣吏令一人为伴,一人先入。少顷复出,招迪曰:“阎君召子。”迪乃髓吏入门,行至殿前,榜曰:“森罗殿”。殿上王者,衮衣冕旒,类人间神庙中绘塑神像。左右列神吏六人,绿袍皂履,高幞广带,各执文簿。阶下侍立百余人,有牛头马面,长喙朱发,狰狞可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