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的拐点:改变中国历史的偶然事件
30259300000036

第36章 洪仁辉事件——中国落后挨打的导火线(2)

有一份资料表明,从18世纪中期起,在中国对外贸易里,英国卖给中国的主要商品是呢绒、棉布、棉花等,中国卖给英国的主要商品是茶叶、生丝、药材等。中国大大地处于出超地位。从1781年到1790年,中国卖给英国茶叶的总值为9600多万银元;而1781年到1793年,英国卖给中国货物的总值仅为1600多万银元,只及茶价的1/6。这样算下来,每年都有几百万银元从英国流入中国。这已经是闭关以后,只留下广州“一口通商”时的数字。这样一个数字表明了两个问题,第一,在1860年以前,可以说中国的外贸年年都是赢利的,每年都是贸易顺差。第二,作为非常爱过的英国人肯定不甘心本国的资金大量流向中国。

限于当时清政府只允许在广州一个口岸贸易,他们当然要求开辟更多的口岸,这样才有助于扭转与中国的贸易逆差,而洪仁辉来华的真实原因即是如此。但他并没有成功。英国人的脾气很值得我们欣赏,越挫越勇。

许多年后,乾隆八十大寿之际,英国人派出了以马戛尔尼为首的一个庞大的亲善代表团,前往中国,商谈商务贸易问题。鉴于当年洪仁辉的教训,马戛尔尼带了七百多人。包括官员、贵族、军官,物理学家、天文学家,翻译等等。还带去了许多礼品,这些礼品是英国工业成就的展览样品,比如望远镜、天文观测仪器,地球仪,人可以乘坐上天飞行的热气球,卡宾枪、加农炮等各种武器。

马戛尔尼到了北京后,乾隆正在避暑山庄,他又跑到避暑山庄。首先在礼仪问题上纠缠了好多天,按照乾隆的意思,马戛尔尼乃是蛮夷之人(他忘了他自己和他的祖宗们也是蛮夷),见到天朝上国的皇帝必须要撅着屁股下跪。马戛尔尼则认为,自己只跪上帝,其他人,就是天王老子也不跪。乾隆见相持不下,只好采取了阿Q精神:蛮夷不开化,不懂礼仪,恩准其免三跪九叩。

中国当时的一群不知无耻为何物的知识分子就大肆宣传马戛尔尼跪了乾隆皇帝,这是天威,任何人在天威面前都无法放肆。而马戛尔尼不知道这种言论,他精神百倍地要手下人给乾隆试验带来的礼品。

使团的天文学家们把望远镜架起来,想要乾隆看一看天外的确是有天的。乾隆只看了一眼,就撇着嘴说,这不过是儿童玩具。不过,看那几个天文学家又支架子,又调整镜头很是辛苦,就赏赐四十两银子,平均分下来,每人四两。

马戛尔尼见乾隆对天体不感兴趣,赶紧献上水晶灯,乾隆也看了一眼,点头微笑,这的确是一件很不错的艺术品。至于天文望远镜,他令人扔掉了。

马戛尔尼又见乾隆对远的天体实在不感兴趣,就提出要搞一下热气球表演。乾隆摇头,认为这种表演都是道士的把戏。马戛尔尼又拿出地球仪指给乾隆,告诉他自己的国家在哪里。乾隆看了就大怒,他说:“我天朝上国,乃世界的中心,你怎么把我的国家弄得这么小?还他妈的居然是圆的!”立即叫人把地球仪当球踢开了。

这位英国使团团长见皇帝简直和白痴差不多,但他不相信整个大清国都是白痴。他找到了当时的大将军福康安,要他观看自己带来的卫队演习欧洲新式的火器操法。这位愚蠢的大将军却冷淡地回道:“看亦可,不看亦可。这火器操法,谅来没有什么稀罕!”

马戛尔尼屡屡受挫,他真有点对自己带来的礼物怀疑了,这些东西是不是真如其他国家所言的那么好。既然火枪没有什么稀罕,那么,大炮总可以了吧。当他把这种想法说给乾隆听时,乾隆道:演示?

马戛尔尼赶紧道:“这些东西都是给您的,我不演示,您怎么知道如何使用呢?”

乾隆道:“不用,我天朝有的是炮手,自会放。”

五十多年后,英法联军用这种大炮,轰开了北京城。当他们跑到圆明园放火时,发现了这批五十多年前的大炮和炮弹,原封不动地躺在箱子里。我们若照顾乾隆的那句放屁的话,只能说:天朝的炮手们在一夜之间忽然死绝了。

马戛尔尼把该演示的礼品都演示完了,然后开始谈正事,意思就是希望乾隆能多开放几个通商口岸,这样进行贸易时不但方便,而且互利互惠。乾隆对“互利互惠”大摇其头,并且很付责任地告诉马戛尔尼:想要让我们开放,不可能。我们什么都有,没这个道理。

如果说,八十岁的乾隆是个老糊涂,那么当时朝中大臣也有年轻人,这些人也是未老脑袋先坏掉了?

但不管怎样,马戛尔尼还是被乾隆送走了。马戛尔尼发现了一个问题,他对洪仁辉的评价其实也是在评价自己。自己也是头猪,经过深刻总结,他认为,既然不能用和平的平等的方式跟这个自大的国家谈生意,那么,只能用大炮来代替和平与平等了。

他走之前,乾隆给他的国王写了封信,大致意思是说,想要开放,绝对不可能。我们大清就是以闭关为特质的国家,你能拿我怎么样?

马戛尔尼是不能拿他怎么样,但五十多年后,英国人拿着大炮进来,拿他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了。中国后来被人欺负到狗都不如的程度,是谁做的孽?他不但把国家的大门关上了,还把自己对整个民族的谦虚之心也关上了。

马戛尔尼走了,但他把当时所谓的康乾盛世写进了他的书中。我们今天来看他的文字与思想,似乎有点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意思。在这位英国人眼中,中国在元朝忽必烈时已经达到了顶峰,但一直到了乾隆时期不但没有发展,反而倒退了。中国“自从北方或满洲鞑靼征服以来,至少在过去150年里,没有改善,没有前进,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了;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变成半野蛮人”。“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疯狂的战船。如果说已在过去的150年间依旧能够航行,以一种貌似强大的外表威慑邻国,那是因为侥幸出了几位能干的船长。一旦碰到一个无能之辈掌舵,一切将分崩离析,朝不保夕。即使不会马上沉没,也是像残骸一样随流东西,最终在海岸上撞得粉碎,而且永远不可能在旧船体上修复”。

乾隆说,我和我的祖宗开创了盛世,马戛尔尼却说,什么是盛世?也就是说,一个国家和民族是否处于强盛期,是看其政治制度是否进步,是看法律是否背离人性,是看国民精神是否受到压抑,是看物质生活质量如何。而你们“不过是一个泥足巨人,只要轻轻一抵就可以把你打倒在地”。

最后,马戛尔尼总结说,中国人,包括皇帝和乞丐都生活“在最为卑鄙的暴政之下,生活在怕挨竹板的恐惧之中”。中国的社会关系建立在一种愚蠢的形式主义基础上,所以所有的人看上去都是那么“胆怯、肮脏并残酷”。

马戛尔尼们对满清的法律也提出了见解,他认为“一个民族的法律是他们的精神状态和性格明白无误的见证”。但是满清的法律“只是十分细致并不断地干涉个人行为”!所以,它不可能强盛,它的衰亡是必然的,因为“一个民族是否强盛和幸福完全要严格地取决于它的每人诚实的荣誉感是否强烈”!

最后,他毫不留情地指出:这个所谓的天朝上国“最终将重新堕落到野蛮和贫困的状态”!

那么,中国人所谓的盛世到底是什么呢?在后世文人的眼中,只要皇帝的位子稳,越坐越长久,没有第二人来抢夺就是盛世了,就比如乾隆和康熙,两个老人活得都快成精了,却并没有人来抢他的位置。于是,其所在位的时间就被称为盛世。这就是为什么有人不称为“康雍乾盛世”了,因为雍正在位时间短。至于制度如何落后腐败,如何摧残人性,人们的精神如何畸形,创造力如何受到伤害,这都是细枝末节,不必考虑。就是在现在,他们还对“康乾盛世”津津乐道,认为是历史上伟大辉煌的一页,是民族的骄傲,是我华夏之所以能万古长存以至不灭的明证。

满清这种长期以来的闭目塞听,虚骄自大,最终导致了鸦片战争的发生。

“无知”这个词在满清与英国的交战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中英交战两年,道光帝还不知道英国在何方。他派人审问英俘,竟提出如下问题:“究竟该国地方周围几许?”“英吉利到回疆有无旱路可通?”“与俄罗斯是否接壤?”两江总督牛鉴更是一头蠢驴,对英国火轮船“疑其轮系用牛拉”,而有人将实情相告,仍然“疑信未决”,直到亲眼见到“火轮机关”,才“叹而信之”。

清王朝在洪仁辉事件后所持的“闭关”政策给中国历史进程所带来的消极影响,至今令人咬牙切齿。两个多世纪前,当乾隆手下的王公大臣们在欧洲各国的公班与商人面前颐指气使,弹冠相庆时,他们可曾料到仅在不到八十年之后,他们的子孙就被大英帝国的枪炮打的狼奔豕突,颜面扫地!从此,这个号称天朝帝国的国家万世长存的理想受到了致命的打击,野蛮的、闭关自守的、与文明世界隔绝的状态被彻底打破。一个屹立在亚洲东方、具有数千年文明传统的泱泱大国经过清朝皇帝们的“努力”,陷入了落后挨打,任人宰割的悲惨境地。

清政府愚蠢地失去了一次以积极姿态迎接世界挑战,并大力发展本国社会生产力的大好时机。并且隔绝了中外商民之间的正常交往,使清朝被孤立并游离于国际社会之外,从而日益扩大了与西方业已存在的文明差距。乾隆对后世的这一影响与其说这是惨案,倒不如说是笑话,一个天大的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