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空穴来风:中国历史中的造谣往事
30260000000010

第10章 鱼与狐狸——起事者谣言大风潮(3)

嘉庆皇帝听到这个消息后,惶恐的心终于放下,从热河回到京城,积极应付李文成的军队。不久后,李文成的军队也被击溃。

林清等人制造的谣言可谓是中国古代民变历史上对统治者冲击最大的谣言,甚至连嘉庆皇帝都深信不疑,而且,几百人就能冲入一个帝国的皇宫,这显然是千古未有之事。嘉庆皇帝在事后感叹不已,可他仍旧相信那不是谣言,而的确是自己朝政不修引来老天之怒的结果。

农民起事必须要制造谣言,这是历史规律。因为农民本身就处在一个国家的最底层,他们制造谣言无非是提高自己的身份,以达到向帝王对抗时先在心理上达到平衡的目的。事实上,任何一个敢于造反者都不惧怕天地,更不用说是狗皇帝了。所以,他们制造谣言的另一个很大的目的,就是聚拢群众,用谣言来拉拢人,是中国古代任何一个起事者不需要训练就能运用的专业技能。

即使是唐末的黄巢、明末的李自成虽然没很显眼的以宗教的名义制造谣言拉拢民众,但其制造谣言的方式仍旧不能脱离黄巾那一套,黄巢自称“冲天大将军”,“冲天”二字就具有宗教色彩,李自成在造反生涯中不断制造明朝灭亡的谣言,里面大都有谶语的意味,比如他在一次祭黄帝时就说过:吾推翻明王朝不是灭中华。这里的祭祀黄帝就有宗教意味,而其推翻明王朝不是灭中华就纯属谣言,明王朝不代表中华,还代表什么?

谣言攻防战

以宗教的名义来制造谣言是历代起事者的拿手好戏,当局者偶尔也会制造一些谣言来对抗起事者。可是,这种策略成效甚微,这是因为宗教属于民间,一个谣言之所以被人相信,就是因为谣言传播之地有谣言的收听者,这些收听者往往都是谣言内容的专业者和熟悉者。这个问题可以这样说,宗教在民间有着广大的受众群与崇拜群体,所以,民间的人利用宗教所制造的谣言往往能在这里得到很好的市场推广。而政府并非如此,即使他们制造出对抗起事者的谣言,内容也大致相同,却不能得到民间的赞同,在民众看来,他们在宗教上属于外来户。这当然不是先来后到的问题,而是倾向性的问题。民间倾向于与起事者,就会相信谣言,不倾向于政府,他们就会对这一谣言嗤之以鼻,甚至不屑去反驳。

但是,中国历史上的确发生过一场政府与起事者的谣言对抗战,这一对抗战发生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而之所以会有大规模的谣言对抗战,全是因为太平天国以宗教的名义的“宗教”是外来的,是被一些中国本土人民所反对的。也正是因此,所以才有了这一攻防战,并且势均力敌。

太平天国的缔造者是洪秀全,此人多年科举,却屡屡不中。1843年,在经过最后一次考试后,他回到广西的家乡,每日都昏昏沉沉,突然有一天做了一个梦。据他后来所回忆,在梦中他见到了西方人所谓的上帝,上帝告诉他,自己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在西方,而小儿子在中国,就是他洪秀全。

西方基督教在大清的传播由来已久,并且有很多人都拜倒在基督门下,洪秀全所以要制造这个谣言,是很适应时势的。这当然还只是一方面,洪秀全是个读书人,对中国历史上的历代农民起事有所了解,这些起事者虽然制造的谣言形式不同,但貌离神合,人们已经有了阅读疲劳。想要让百姓相信一种谣言,这种谣言首先要在本质上是不同于以往谣言的。基督教是外来宗教,并且在中国流行时间不如佛与道教那么久,在神秘性与新鲜感上,基督教无疑要比佛道二教强大。

在散布了这个谣言后,洪秀全就召集了同族中人,把这个谣言说给他们听。洪家在当地是个庞大的家族,所以,谣言的传播速度之快另人惊奇。不久后,连洪秀全的爹都认为这不是自己的儿子,而深信不疑地认为洪秀全的确是上帝的儿子。

但是,洪秀全明白,以宗教的名义团结起来的力量虽然庞大,但没有目标性,确切地说,是他在制造这个谣言的时候没有把目标这一重要的事情融进里面,所以,他必须还要制造另外一个谣言,那就是明朝即当复国。

当然,这已经是个老掉牙的谣言,大清自开国以来,就有许多民间社团时常发出这样的谣言,可二百多年过去了,谣言始终是谣言。由于民族矛盾,这一谣言始终是屡试不爽的。洪秀全散播谣言说,上帝这位无国界却有民族观的老人家告诉他,汉人即将复国,汉人所复兴的国自然是明朝。谣言立即传播,作为远离清朝统治中心的广西,这一谣言的传播速度之快和没有任何阻碍是情理之中的。紧接着,陈胜的阴魂开始附体,有人在桂林城外居然挖出了一块石碑,碑文云:“三星日出共照天,有福作主救人善,万人识得禾救饥,手扶日头好上天。”从这个谣言的内容上可以看到,洪秀全的确是个读书人,制造的谣言内容都是文驺驺的,比陈胜的“陈胜王”要文雅含蓄多了。

目标有了,群众也有了,洪秀全的起事也就只是时间问题了。1853年,洪秀全举行起事,起事一开始,一切都非常顺利,他所炮制的所有谣言已经深入人心,几乎没有人用时间来怀疑谣言的准确性就不由自主地被拉进了太平军。

谣言这个时候已经作为军事行动的一种辅助武器被洪秀全使用的炉火纯青。据后来的历史材料记载,太平军每进攻一处之前,就会以上帝的名义发布谣言,这些谣言的大部分内容异曲同工,首先是上帝派我太平军来人间,目的就是扫平满清妖孽。那么,既然是上帝的旨意,是天意,人类是无法违背的。所以,大清帝国的守城官员守城与不守,其结果都是一样。

比如在进攻南京城之前,就有谣言说“江南若遇人丁口,江南便是鬼门关。”这里所谓的“人丁口”是拆字,合起来为“何”,指的是在南京城里办公的两江总督何桂清。“丹桂插金瓶,无根总不成”的谣言也被传播。这里所指的是,花草树木的生存条件之一是泥土,而金瓶中是没有土的,所以丹桂在里面是无法存活的。这其实还是指的何桂清,何总督字根云。

这种谣言的散播已经有了针对性,它只存在于某一时刻,当南京被攻下来后,谣言顿时无影无踪。谣言在这个时候体现了其一大特色:攻击侮辱甚至是恐吓,如同当年秦始皇时期所传播的那几个谣言一样。

当然,在攻击侮辱和恐吓对手的同时,也要为自己散播谣言,这些谣言当然是“善良”的。太平天国历史上,最有名气的一位将领石达开在太平天国前期很受洪秀全的重视,当然,他也是大清帝国最为头疼的一个“反贼”。于是,为了吹捧这位将领,太平天国又制造出了“翼王(石达开)常对百姓讲,此番举动不为财。为民除掉心头恨,造就太平免悲哀。”

清政府屡屡失败,最终也采用了谣言这一卑鄙的手段。之所以说它卑鄙,是因为堂堂一政府居然也用谣言对抗起事者,难免就成凤凰落魄为鸡的情形了。

作为清政府唯一可与太平军对抗的人物,湖南人曾国藩登上了历史舞台,其所率领的湘军渐渐地遏止住了太平军的军事势头。在战争中,曾国藩发现,太平军所到之处和即将到处都有他们散播的谣言,这些谣言当然是为太平军服务的,或多或少地给他的军队造成了一些麻烦。比如太平军散播“曾剃头”的谣言,把曾国藩和湘军搞成了地狱使者,谣言说,湘军所到之处,全为焦土,死尸堆积如山。

曾国藩也是个读书人,文化程度和感悟力要比洪秀全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他也以其人之倒还治其人之身。他不辟谣,也散播谣言说,南京城里“老人城上摇,旋向城下抛;女人城里拾,旋向城外挑。老人一失足,翻身身必坏;女人一失手,触头头必碎。”

太平军立即反击,洪秀全亲自上阵:“予细查满鞑子之始末,其祖宗乃一白狐、一赤狗,交媾成精,遂产妖人,种类日滋,自相配合,并无人伦风化。”“前伪妖康熙暗令鞑子一人管十家,淫乱中国之女子,是欲中国之人尽为胡种也。”

曾国藩作为满清政府的人,当然不会让这种谣言占上风,他也炮制:“(太平军)所过之境,船只无论大小,人民无论贫富,一概抢掠罄尽,寸草不留。”“其虏入贼中者,剥取衣服,搜括银钱,银满五两而不献贼者,即行斩首。”

曾国藩显然是被气糊涂了,居然站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上对其污蔑:“虽乱臣贼子,穷凶极丑,亦往往敬畏神祇”。他的意思是说,你太平天国简直就是国家,不但是国家简直就是中华民族的妖孽,“敬鬼神”是我们民族的传统,你们却放在一边,反而弄了个邪魔外道的教来蛊惑人民,必将被天谴。

这当然是点中了太平天国的死穴,基督教在中国许多传统知识分子眼中与邪教无异,现在又被洪秀全利用起来与国家对抗,简直就是与整个中华文明对抗。曾国藩的这一谣言显然让取得了中国正统知识分子的支持,而让太平天国陷入了一个绝境。这绝境非常可怕,一个集团如果不能受到知识分子的支持,很可能会无疾而终。

太平天国哪里能忍受这样的谣言攻击,立即用军事行动来说话,派出了林凤祥、李开芳率领2万人出江苏北伐,号北伐。北伐军一路势如破竹,入安徽、进河北、渡黄河、走山西,直捣直隶,进逼天津,北京已近在咫尺。在北伐军节节胜利时,清政府再发谣言:“长毛贼,有万千,坐南京,心不安,望北京,在眼前,围怀庆,枉徒然,走到济源一阵烟。”“一阵烟”是指太平军所攻一处,绝不留守,继续向前。同时也给人一种感觉:太平军不过是一阵烟,很快就会消逝。

紧接着又有谣言出炉:“初贼之北犯也,就善卜也占之。卜者曰:‘此去遇僧而败,遇平而灭。’贼故见僧即杀,不知其应在王(按:指僧格林沁)也。”

这很可能是事后诸葛,但北伐的确在两年后失败了,南京城内的太平天国内部又开始了内斗。内斗的结果是,几个首领被杀,精英人物石达开被逼带领天国的精锐出走,南京城成了一个无兵之城。

曾国藩当然不会闲着,立即炮制谣言:“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长毛非正主,依旧让咸丰。”这谣言说的是,南京城内洪秀全与杨秀清的内斗。

不久后,清政府再发谣言,说洪秀全已死。之所以发这样的谣言,是因为清政府准备攻打南京,想来个先声夺人。洪秀全这个时候当然还没有死,不过,他这个时候已经准备死了。首先,有谣言说,天国的大将李秀成已经投降了清朝,其次,南京城已经成为孤城,各种谣言纷纷传来,让这个制造谣言的高手真正地感觉到了谣言的威力。

最终,洪秀全在南京城内自杀,太平天国运动宣告了失败。

在后来的许多知识分子的著述中,都能看到关于太平天国的记录,很多书中都提到,这群“长毛贼”如同一群蝗虫,所过之处,一片焦土。这些著述写得非常真实,有时间有地点,有证人。但当你翻到这些著述的作者署名页就会发现,作者大都是满清的御用文人和一些对中国传统文化顶礼膜拜的普通知识分子。我觉得,很多关于太平军滥杀的叙述都属于谣言,军事行动下,难免玉石俱焚。而把军事行动上升到道德高度,就显得有些矫情了。

中国历史上很多人都犯了这样的毛病,道德决定一切,他们在称赞那些秋毫无犯的军队前,想没有想过,这也是一群杀人的队伍。他们对待敌人的手段不可能仁慈。

后世对太平天国的不太友善的议论,可看作是那场谣言大战的一个余波。的确,很少有农民大起义如同太平天国这样,炮制了那么多谣言,而又被对手以谣言来攻击,即使是它失败后,还有谣言来攻击它,可惜的是,它不能还手了。

其实仔细来分析,太平天国与清政府的谣言大战,谣言在里面无非起到了“泻药”的作用。所谓“泻药”就是发泄,就是你来我往的叫骂,这可纯粹就是百姓所谓的造谣。当然,“泻药”的功用也不能忽略,它有时候能让我们周身舒畅。无论是太平军还是曾国藩,在制造了一个谣言后,都有这种舒畅的感觉,谣言之所以屡屡被传播,大概这也是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