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空穴来风:中国历史中的造谣往事
30260000000024

第24章 寻找替罪羊——反教运动时期的大谣言(2)

谣言的一大特征就是污蔑,这不但是一种情绪发泄,也是一种对对手的攻击。“教民为匪、传教士藏匪”的谣言由此诞生。这类谣言事实上是有“真实”因素的,因为在当时的环境下,的确有相当一部分教民是以“匪”的身份加入基督教的,由于官府不敢与教会对抗,所以被逼得走投无路的许多匪都加入教会,以寻求保护。如你所知,这是最容易成为反教的借口。同治八年(1869年),江西南康县教民被人诬为斋匪,谣言顿时四起,许多人冲击教堂,导致流血事件。即使是在义和团运动结束后的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四川阿索拉巡检侯其昌,不愿法国教士赴其地传教,于是捏造谣言,称该教士等统匪至阿,串通绅士罗玉廷等,藉词保卫地方,鸣锣调集汉夷民团,啸聚千人,将教民李银山擅押毙命。

中国古代的某些和尚道士往往都有“迷药”,以次来达到自己卑鄙的目的。比如光绪四年,“粤东省城内外及附近各处,哄传有匪徒施送药丸,名曰神仙粉,混称时疫将行,预服此药可免除疾病。又有匿名揭帖,声言此药系洋人雇人施放,欲图引诱入教,众口沸腾”

教士既然有“迷药”,那么肯定就有毒药,所以,“投毒”就成了谣言的内容。当时的百姓一致认为,时疫、或井中、河中有异物都是传教士所为。那么,是谁制造的这些谣言呢?是一些匪徒或痞辊所造,他们的目的是乘火打劫,收敛钱财。而教士就成了替罪羊。在同治十年十月十五日,很晚的时候,福建古田一农民渡河回家,见有一种小虫密浮水面,这种现象以前很少见,所以,当这个农民回到家把这个消息说了后,一些流氓无赖立即传播谣言,“各怀惊疑,一时传播有疑教堂所致”。

故地地将信息扭曲,比如“冒充官员名义发布的反教告示”也成了谣言的内容之一。光绪二年(1876),四川士绅冒充四川学政张之洞张贴了一份《张之洞奏稿》,该文章痛诋基督教“造淫词以惑众,持妖术以笼人……朝廷令各督抚各烧其教堂,率黎庶齐除其恶族。此诚兴败之关,不可失之机会也”。在此文的煽动下,四川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教运动,杀毙教民二十余命,抢毁二百余家。光绪十年(1884),中法战争时有谣言说法军将攻打广东,当时的钦差大臣彭玉麟号召人民共起抵制法人,他发表声明说每逮捕一个敌军或一艘敌船赏额五千。可百姓觉得这样不够刺激,立即就把这个声明改成了“每杀一个外国人给一百,中国教徒给五十”,随着谣言的迅速流传,教案也频频发生,据统计,该年广东士民毁抢教堂二十件、焚堂五十所、教民二千多家、二十多人被杀。

作为大清王朝子民的象征物,辫子可是许多百姓视为性命的东西。所以,就有了剪辫的谣言。光绪二年(1876),湖南巡抚王文韶向朝廷报告政事,里面就有衡州匪徒剪取民人发辫,与教堂为难的报告,同年,两江总督沈葆桢又在报告中提到安徽巢县、庐州、池州、英山、霍山、建德等府县抓获多名剪辫匪徒。不久,波及扬州、镇江、常州等处渐至苏州。这本来是中国百姓所为,但谣言传播出去的内容却是,教会所指示,至于到底什么目的不得而知。于是,教案频发。

在与教会的冲突中,许多人都发现,教会居然还有枪支。有时候,教会方面的确会准备几支枪来自卫,这事实上并不算什么。但这种行为在大清百姓眼中却是违法的,至少是不该发生的。所以,“教堂藏匿军火”的谣言就应运而生。光绪二年(1876年),浙江温州谣传天主教私藏军火,企图造反。这当然是许多人不想看到的,于是,当地士绅率团民包围了教堂。教会方面立即接受调查,结果是一个曾参加过太平军的人的个人行为,“在温州双隔田地暗访侍王,又恐易于破案,故于上年投入天主教,可望地方不加查究,以作护符”。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吉林长春土匪头目刘永起事,民间谣传莲花山屯教堂,有暗运枪炮接济情事,人们纷纷聚集教堂,围困之。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贵州汉民与苗民发生身体冲突,当地人就造谣说“洋人助给苗贼枪炮”,教士与百姓发生冲突,法国教士二人被杀。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江西方面的几位官员居然造谣说,教堂运藏炮火,并率士兵搜查,许多百姓借势焚烧并抢劫了教堂。

如果说,上面的许多谣言的替罪羊教会方面还带有明显不友好特征的话,那么,“因教堂大门紧闭起疑”而发生的谣言就非常滑稽了。

天津教案中,就有谣言说,紧闭的大门内就着肮脏的勾当。同治元年,一位政府官员奏报南昌教发生的原因时,这样说道:“(教士们)自抵江(西)传教以来,扃闭大门,由屋后小门出入,时有他处收买幼女带进,堂内若非素习伊教,无许进内观看,是以如何传教外人不能深悉”。事实上,今天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就很难理解关闭大门也能产生谣言。但在中国古代,关门一事的确是一件大事。古代中国人是没有隐私观念的。这当然跟当时的生活资源匮乏,需要互动才能获致必要的生存信息有关。如果真如老子所言,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那中国古代人很可能早就灭亡了。中国古代人是很善于往来的,在往来过程中,白天不关门不但成为一种习惯,还成了一种美德。但这种美德的成型原因却非常卑鄙。原因就是,中国统治者对社会控制的需要。任何一个统治集团在希望长治久安的情况下,都采取了保甲连坐法,而告密盛行。保甲连坐法的思想就是:“欲治府州,先治县;欲治县,先治族。盖族之为地近,近则耳目易周;族之为谊亲,亲则语言易入。父诏其子、兄勉其弟、长上训诫其卑幼,使之日改过迁善而族治矣。族治则县治、县治则府州治,此治国之所以必先齐其家也”。同时,“无论城乡村庄,附近数里至十里者,每月朔望,各段落保正、牌长、甲长互相邀集,或在庙宇及宽绰处所彼此会晤一次,随意豫备茶点以供消法,久之乡人互相认识”。

也就是说,在这样的环境下,你只能将门户洞开以示自己的清白,不要给人以告密的借口。英国伦敦会传教士麦高温就对中国人的不关门现象做了如下分析:“中国人从来没被教导过要注重个人隐私,只有富人才想拥有一所完全归自己所有的房子,即使是这样,他也得和几个对房子有某些所有权的近亲一起合住。普通人根本承受不起独享一所房子的这份奢华。因此,房子在建造时就是为了能容纳更多的家庭的。在一所合住的大房子里,可能就住有六七户人家,看上去他们彼此之间并不隐瞒自家的隐私。有些事情我们要在仔细环顾左右、确认没人偷听时才能关起门来谈论,而他们却当作邻居的面大声谈论,让默默地站在一旁的邻居听得一字不漏。这样做的结果是在中国再也没有甚么秘密可言了。中国的家庭整天开着门,街上的每一点声响、隔壁邻居的声音都会传进屋来”。

所以,当教堂每天都紧闭大门的时候,由于传统习惯导致传统思维,中国人自然而然地就想到了紧闭的大门内必有肮脏的事情发生,谣言通过猜测最终成型。

另外,“教士刨挖坟墓,家中藏有死尸”的谣言也很盛行,同治七年(1868年),一位英国教士在台湾置买住房传教。当地官员居然默许绅民粘贴字帖,声称传教士专好杀人,还刨挖中国人的坟墓,房中且藏有死尸等谣言,谣言大兴之下,许多民众涌至教堂,哄抢财物。既然有以冒充中国官方制造的谣言,当然就有以西方政府或驻华公使名义发布的激动众怒的谣言(假告示)。同治十二年(1873),四川黔江县十七名绅士冒法国公使之名,发布如下告示:

大法国使臣示:照得天下,原属公器,并非一朝之私业也。兹以天下纷纷,英雄共兴义举,清朝薄德已失各省。我国奉天承命,分遣使臣承时图治。清朝再三讲和,请其先行传教,随后择吉禅位。我国王以仁义治天下,不肯受争夺之名,于是准所请。是以王畿重地,已让我国使臣驻守。矧在外各省,尚敢逆天行事,与我国争此土哉。不料黔邑绅民,愚顽已极,不识时务,敢与我国抗衡,召集廖廖乡团,竟欲驱逐我国在黔差员出境。是该孩童气习,若卵与石斗,自取灭亡耳,何其无知已极。如此孟浪,何不将上年酉阳一带设立教堂后,被白号打毁,殃及酉阳官绅偿命赔银一事。尔等不思之极,酉阳官绅与黔邑比较,勇敢智谋高出万倍,尚且贴耳降服。尔黔邑官民,木形土偶,何不安分守己?本欲调动洋兵,扫平顽梗,不忍不教是惩。尔官民其再三思可也。特示。

这实在是不怀好意,已经属于犯罪了。而此告示张贴之后,该县几百余人来到法国传教士的寓所,将二人扭至河边殴打至死。

最后一类谣言实际上占导致教案发生谣言的比例是最大的,这类谣言均以“匿名揭帖”、“造谣煽动”、“藉谣言闹事”或“愚民无知传布谣言”等语出现。

始于1891年3月底4月初的长江教案可谓是反教谣言的大杂烩,长江教案是由民间秘密社团哥老会挑起的。这年三月底,哥老会突然向长江沿岸各大城市的天主教堂发起了攻击。从3月底扬州闹事开始,整个4月安徽芜湖,江苏丹阳、金匮、无锡、阳湖、江阴、如皋,湖北武穴等城市教堂都遭到了攻击。而这些攻击教堂的案发原因皆是谣言所致。哥老会宣称教堂里的洋人没有干好事,在发起攻击前,就四处张贴告示,说洋人“采生折割”、“诱奸妇女”、“包藏匪类”、“给人下迷药”、“向井里投毒”,甚至还有些传教士光天化日之下“刨挖中国人的坟墓”。这些告示很快就起到作用,跟随哥老会参加攻打焚烧教堂的民众日益增多。政府对这突如其来的反教,一时之间没有反应过来,遂使得形势急转直下,无法收拾。直到5月份,清政府与洋人合作,武力镇压了这次暴乱。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谣言出现,教会方面当然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一些教士在中华大地上横行不法导致了天怒人怨。但是,如台湾学者吕实强所言的那样,反教谣言的制造者都是一些知识分子,他们能制造出这么多谣言就足以证明并非泛泛之辈。据他所总结的那样,将晚清士大夫的反教言论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拒斥教士入境与使其不能居留”;第二类是“禁止国人信奉”;第三类是“彻底驱除清除”。这些知识分子屡屡宣称对付洋教要“以舌锋攻之,笔尖杀之”,同时“设法激励乡绅,设法激励众民。贤者示以皇恩、愚者动以财货。焚其教堂、掳其洋货、杀其洋商、沉其货船”;对教民则将其下“油锅、捞其筋骨、剥其四肢、抽筋碎脑”。而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就是要制造一些具有煽动性的谣言,引发众怒,以迫使传教士放弃传教。所以,晚清教案持续四十载,遍及全国。参加的人数少则数十人、数百人,多则几千人,甚至几万人。谣言作为最古老的大众传播媒介,对一些重大教案的发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那些“挖眼剖心”、“迷拐幼孩”、“诱奸妇女”的谣言永远都是“激励民众”最好的引爆器。近代历史上最大的几个教案如扬州教案(1868年)、天津教案(1870年)、芜湖教案(1891年)、丹阳教案、无锡教案、武穴教案、宜昌教案和1895年的成都教案等,都是因谣言所致。

但是,效果如何呢?一位教案研究者这样总结说:“生命财产的损失,精神意志的挫耗,更不可以数计。率至不仅未能达成其预期的目标,反而教士、教堂与教民愈来愈多,且因反教而引发的内乱,招致的外患,使国家危及益趋深重。知识份子筹议策划的不当,自为主要因素”。

这种说法虽然是正确的,但未必是客观的,因为谣言的频繁出现,直接导致了大清王朝的一场大运动,它就是义和团运动。

谣言盛宴

从义和团诞生的那一刻起,“刀枪不入”、“神功护体”的壮自己声威的谣言就开始了。有很多谣言仿佛就是子弹,愤怒地射向了洋人与教民。比如,有人传言说,义和团的某个大师兄一天晚上没有睡觉,早上起来时,他从外面走进来,浑身是汗。大家问他做什么去了,他说晚上在神仙的帮助下斩杀了几百个洋人。还有关于黄莲圣母的谣言,说这位女性可以来去自如,如同飞天一样,无翅自飞。但事实却是,这个谣言传播不久后,黄莲圣母就别八国联军活捉了。洋人们在之前也相信那个谣言,所以,特意组织了参观活动。一批一批的联军士兵走进拘禁这位圣母的小屋,联军的热情很高,但被参观的人却表露出了极度的冷漠。一个法国人曾记载过圣母对待前来观看她笑话的洋人的情景:“当时有一位她的同志和她一起关在屋子里,我们进去时,她们只是看了我们一眼,就没有任何动作、任何表情了。我觉得这位女士有一种尊贵的风度,使人不意地会感到肃然……我们是想说一句话也找不出来,忽然,想着了,我们掏出几块银元来,作为赠品似的扔到她们简陋的床上去,她们却坐在床沿上,绝不曾看过我们一眼的那一位,马上拾起来扔在地上。”然后,“像玩把戏那样的想逗趣一番的心情而来的我们,只好瞠着眼,哑着口,走了。”甚至还有义和团骑着板凳用树枝将西方军队击败的谣言。这些谣言见诸很多时人的笔记,几乎占据了义和团历史的一半。

在义和团围攻北京的西什库大教堂(北堂)时,谣言更是数不胜数,甚至许多朝中大员都相信了谣言。西什库大教堂位于北京城西安门内北侧,是西方天主教设在中国北方教区的总堂,主教是法国传教士——中文名为樊国梁的一个人。

北堂建成于光绪十四年,由于天主教花了足够的金钱,所以建成后的北堂即使在今天来看,也仍旧是一座精美高大坚固的建筑物。

1900年6月15日晚,大批义和团在刚毅的指示下聚集到西安门,并将西安门吆喝开,直趋入北堂。在西什库大街前,义和团先将某家的棚铺点着了,顿时火光冲天,风借火势,义和团也借着这火势,在北堂前大喊“杀”。这可能是义和团登场前的一个必备程序。不过,义和团虽然折腾了一晚上,但没有向北堂发动进攻。

此时的北堂已经是孤独无助岌岌可危了,首先是北京城里的其他教堂都已被义和团焚毁,其次,北堂内的情况相当糟糕。

15日晚上,北堂内的人的确很多,不过都是非武装人员。教堂本职员工和从外面逃来的神职人员有数十人,为逃避义和团的杀戮而躲进教堂避难的中国男性教徒一千多人,这些男性教徒在逃进北堂时还带了自己的老人妻儿,再加上外国人的妻子、孩童,妇孺人数达2200多人,共计为3500多人。这些人唯一的武器可能就是咒骂和恐惧。

真正可以守卫教堂的只有41人,6月初的时候,樊国梁见北京城内义和团越来越多,就跟法国领事馆借了水兵31人,后又从意大利领事馆那里借了步兵10人。41人中还要刨除一名叫奥利维利的年轻的意大利海军中尉的指挥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