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空穴来风:中国历史中的造谣往事
30260000000006

第6章 天上人间的谣传——始皇帝时代的空穴来风(2)

等于说,卢生炮制的这个谣言和秦始皇对神鬼的轻信或多或少地促成了秦帝国的灭亡。这当然是二人都不想看到的,据说卢生跑出咸阳后,在望云山自称找到了长生不老药,这种药在当地比比皆是,名为虫蛀藤,卢生说,只要将其锻炼,就可成丹药,服食后则能羽化登仙。不过卢生又说,神仙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的,即使是服药,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服的。仅拿这种药而言:有仙骨的吃了就可以成仙,但没有仙骨的吃了就会毒发身亡。可至于谁有仙骨,他就不知道了。所以,大家都认为自己有仙骨,结果是,仙丹成了毒药。

秦始皇所以相信这个谣言,自然跟他相信“今年祖龙死”的谣言心思是一样的,他只相信来自天上的警示,不相信百姓通过判断力而得出的结论。他把百姓的议论通通看作是谣言,并下大力气整治。

谣言大产生当然跟大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当秦始皇一看到“胡”这个字,就条件反射似地想到了匈奴。于是,他让大将军蒙恬驻守边境,并且大修万里长城。而在当时就有关于万里长城的谣言。这个谣言后来成为凄美的传说,一个叫孟姜的小女子千里寻夫,跑到长城后,发现自己的丈夫已经死了。大哭一场后,长城突然倒塌。

秦始皇因为听信那个谣言而大肆修筑的万里长城到底给百姓带来多么大的伤痛,在后来司马光的口中有过一个对蒙恬的评论。司马光认为,蒙恬后来被赵高杀掉,死的并不冤。因为他身为帝国的砥柱,却不能劝说秦始皇以仁义治国,对修建长城之事不但只字不谏,反而主动征调民夫,所以,这种人谈不上忠义,只能是跟秦始皇一样地暴戾。司马光显然犯了“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错误。秦帝国以法立国,以暴力为荣,以仁义为耻。蒙恬在那个时代,耳濡目染,根本不可能在意识上有所突破。当然,这恰好印证了那个谣言对秦帝国的破坏性之大。

但是,让秦始皇始料不及的是,他误读了那个谣言。“胡”没有错,“亡秦”也没有错。错的是,此“胡”非彼“胡”。

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始皇帝在第五次巡幸天下的旅途中染了病,开始时,病并不重,秦始皇并没有在意,由于长途跋涉与天气炎热,巡行队伍在7月到达巨鹿郡南部的沙丘宫平台时,始皇帝病情突然加重。在预感到自己将要不久人世后,始皇帝于病榻前口授遗诏,赐送远在北部边境监军的长子扶苏。遗诏由中车府令兼行玺符令赵高笔录,主要内容是“(扶苏)将所监领的军队托付与将军蒙恬,迅速赶到咸阳主持丧葬”。不知该说是遗憾,还是注定,遗书加封后还没有在秦始皇的许可下送出,这位千古一帝就死掉了。

于是,跟随他这次出巡的三个人:左丞相李斯、中东府令赵高和他的第十八子胡亥联合起来修改了诏书,胡亥继承皇位,是为秦二世。

秦二世登基后,仍旧延续始皇帝时期的“祸国”策略,大兴土木,四处巡游,同时还诛杀兄弟姐妹与朝中大臣。右丞相去疾﹑左丞相李斯﹑将军冯劫等众多大臣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劝他少做点这种把江山向悬崖里推的事情。可这位二世皇帝却说:

“凡所为贵有天下者,得肆意极欲,主重明法,下不敢为非,以制御海内矣。夫虞﹑夏之主,贵为天子,亲处穷苦之实,以徇百姓,尚何于法?朕尊万乘,毋其实,吾欲造千乘之驾,万乘之属,充吾号名。且先帝起诸侯,兼天下,天下已定,外攘四夷以安边境,作宫室以章得意,而君观先帝功业有绪。今朕即位二年之闲,髃盗并起,君不能禁,又欲罢先帝之所为,是上毋以报先帝,次不为朕尽忠力,何以在位?”

翻译过来就是:首先鄙夷尧、舜、虞﹑夏等古时的君主身居高位却吃饱了撑的找苦吃,皇帝的尊严都让他们给糟蹋了。然后就诉苦,说自己虽然号称“万乘之君”,但其实连一千匹马都不够,只是徒有其表,因此一定要补足马匹的数量。接着又斥责李斯等的行政不作为,丧失了父亲在位时的积极性,既没有去镇压盗贼又不想建阿房宫,是不是没将我放在眼内?

没有人敢不把他放在眼里,大家只好闭嘴了。

但是,臣子闭嘴,百姓们可不闭嘴。这年7月,陈胜发动起义,大喊一声,王侯将相难道就是天生来的吗?

使人感到奇怪的是,陈胜的起义军遇到的秦军俨然失去了当年横扫六国的气势,坏消息一直传到咸阳,各地秦军纷纷败北。

胡亥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并没有太在意。他问赵高,怎么回事。

赵高回答:“小孩子闹,成不了气候,各地郡守已经在干活了。”

胡亥就不理了,而且还很高兴。

不过,第二年的冬天,陈胜快要打到家门口来的时候,胡亥可真的有点害怕了。他浑身颤抖问计于臣下,谁都不敢说。因为大家都知道,说对了还好,说错了脑袋就没有了。

最后,秦帝国的大将章邯提了一个建议,就是把修建阿房宫的人释放,组成军队来抵抗义军。

这一招果然有效,义军被章邯临时组织起来的大军成功击退。胡亥又高兴起来了,他对赵高说:“皇帝这个东西到底怎么当才算有威严呢?”

赵高回道:“神龙见首不见尾。您还有许多日子呢,何必跟大臣们天天搞在一起,跟他们亲近,你的威信就慢慢丧失掉了。最好的办法就是玩神秘。”

胡亥就玩起了神秘,从此后,所以政事都交给赵高,他自己躲在深宫里学神龙,尾不见,首也不见。

陈胜起义后,六国残余势力开始加入反秦的队伍当中来。

起义者越来越多,军队四处围剿,仍旧剿不尽。军费一多,百姓们更是苦不堪言。有人建议胡亥停止修建阿房宫,用修建阿房宫的钱来剿义军。胡亥晃荡着脑袋道:“扯淡!你看以前的尧舜禹,住的地方比乞丐住的地方都不如。他们简直糟践了‘皇帝’这两个字。我修建阿房宫本是父皇的本意,以此来彰显皇帝的威严,怎么能停止呢?”

是的,他的死日和秦帝国的灭亡也是无法停止下来的。

第二年,帝国唯一的希望,章邯大将军在钜鹿被项羽击败,消息传到咸阳,胡亥找到赵高,大怒:“你不是说群盗都已经没有了吗?”

赵高是说过这话,而且是不止一次地说过。

但他现在已经无话可说,胡亥可有话说了,而且全是脏话,把赵高骂了个狗血喷头。赵高回到家中,越想越生气,越想越害怕。他对女婿阎乐说道:“这个小子现在脾气大了,竟然敢骂上我了。我想,当初我能立他,现在我照样能废他。我们搞定他。”

他的女婿当然是个出色人物,就带领一支军队,冲进了胡亥居住的万夷宫,将他活捉了。

胡亥这个时候突然灵光大开,问旁边的太监:“赵高这厮原来有这样大的势力,你怎么不告诉我?”

那个宦者哭丧着脸道:“臣不敢言,故得全。使臣早言,皆已诛,安得至今?”

胡亥一想,也的确如此,他当初要当“神龙”,谁也不准跟他讲话。

他很是恼火,就对阎乐说:“我要见赵高。”

闾乐摇头:“不行!”

“我要求不高,给我一个郡为就行了。”

阎乐还是摇头:“不行!”

胡亥很有耐心:“这样吧,封我一个万户侯也可以。”

阎乐第三次摇头:“不行!”

胡亥急了:“X的,这样吧,你放过我和妻子,我们就去当个老百姓吧。”

他以为真的可以,可阎乐还是摇了摇头,道:“你怎么还不明白,我是来杀你的,你只有做鬼的份。”

胡亥一听,知道这次是真的了。最终,他选择了自杀。

这一年是公元前207年,再过一年,秦朝就灭亡了。

秦始皇读懂了谣言的前开始“亡秦者”,却误读了结尾“胡”也——嬴(胡)亥印证了“谣言”。

在中国历史上,误读谣言的帝王很多,秦始皇只不过是开了个头而已。

北魏的拓跋珪在政局极端不稳时,突然有谣言说“灭清河,杀万人”可使其避免灾祸,这位皇帝误会了,于是灭了清河一郡的人口,但还没有凑够一万人。就被自己的儿子清河王拓跋绍杀害,这也是“清河”的意思。这还不是更有意思的,更有意思的是“万人”不是一个数目,而是与“清河”私通的拓跋珪宠妃的名字。北齐的皇帝高洋在位时,突然听到了秦始皇时期那个谣言的翻版:亡齐者阿瑰那。高洋和秦始皇一样,也以为是“胡”——因为当时的蠕蠕国王几叫阿瑰那。高洋立即对蠕蠕国用兵,最终他把阿瑰那逼到了突厥人那里,后被突厥杀掉。高洋还没有放下心来。一个叫阿肱那的大臣就脱颖而出于朝堂上,这位深受后来北齐皇帝喜爱的人在国难当头之际,居然做了叛徒,覆亡了北齐。又是一次误读谣言。

最有意思的谣言误读发生在隋朝末年,当时,天下有“李氏当为天子”的谣言。先是杨广误会了,将朝中大臣李浑杀掉。接着是李密也误读,他认为这个谣言该自己来验证,让二人都想不到的是,一直在太原闷声不响的李渊最后成了皇帝。

谣言为什么被这些人如此看重,并非是这些人真的头脑简单,而是因为帝制时代的谶纬学,谶纬神学是中国古代具有宗教神学色彩的政治宣传心理学,以此为谋求权力这或已登上权力宝座的统治者大造舆论,从而收服具有传统天命观的民众,证明其权力的合理性,或是证明其造反的合理性。也就是说,有些帝王很可能明白,这种谣言是一种预兆,或者是一些智者特意捏造出来并加以传播的信息,所以,才不敢马虎,正经地对待。

自然,就有人想借这些谣言的东风了。唐朝李淳风的《推背图》有云:此子生身在冀州,开口张弓立左猷;自然穆穆乾坤上,敢将火镜向心头。又有“开口张弓左右边,子子孙孙万万年”的说法。“开口张弓”是“弘”字,这些诗歌是说一个叫“弘”的人响应天命,为了让自己的子孙成为这样的真命所归,五代时期的大多皇帝都给自己的儿子起名为弘或者名字里面有弘这个字。比如,吴越王给孩子起名字叫“弘”,南唐的李璟给儿子起名字叫“弘冀”,可这些人也误会了,如果《推背图》所言是真,那么,这个人应该是冀州人赵弘殷,此人就是宋太祖赵匡胤的亲爹。

秦始皇对谣言的误读的深信不疑以及误读为后世人所笑,当然,作为“谶语”的谣言在历朝历代都有被误读的经历。

不过,这种误读恐怕仅限于最高层。无论是对秦始皇人身攻击的谣言还是对帝国进行攻击的谶语,都没有明目张胆地在大范围流传,秦帝国的严刑竣法自然功不可没。

但接下来的谣言,在秦帝国却广泛流传开了,因为他是秦始皇自己亲自炮制出来而宣传的。“谣言”在封建王朝之所以屡屡出现,跟这一个原因有着很大的关系。

3、东南有天子气

秦始皇误读谣言之事要在他死后才能被世人所知。但让我们奇怪的一点是,从秦始皇直到唐时代,被误读的谣言非常之多,可为什么还会有人相信呢?比如隋炀帝杨广就因为相信“李氏当得天下”的谣言而杀大臣李浑,又驱逐了当时在朝中的李密。在后来的历史中,仍旧有许多人一旦有“谣言”出现,就会深信不疑。难道这些人的脑袋出了问题?

这就是我们下面要谈到的一个问题,谣言之所以被人很容易轻信,就是因为事后证明它并非是谣言,而是事实。

秦始皇三十七年,一位擅长“望气术”的术士向他进言,在东南地区(该术士恐有所指,应该是东南越族聚居之地)有天子气隐约冒出。

“天子气”到底是一种什么气体,秦始皇并不知道。但他相信了术士的话,为了抑制天子气,保证大秦帝国能“至于万世”,这年十月,秦始皇开始南游。这一次游览当然与前几次不同,秦始皇北游是为了震慑匈奴,西游是为了回老家“探亲”,而这一次东南游,却是为了镇压“天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