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我东北野战军要求一兵团对阻于长春市内的难民,在10天内分批放完,并做好难民的救济和安置工作。多日没吃顿饱饭,家又被毁,衣衫褴褛的老人、孩子被赶出城,步履飘摇、凄凄惨惨。在第一线执行封锁任务的解放军官兵,非常同情被赶出城来的群众。远远地就把他们接过来,把自己的饭拿给他们吃,竭尽全力照顾他们。被赶出城的难民越来越多,单靠一线部队接待不过来。兵团机关遵照东北野战军首长林(彪)、罗(荣桓)、刘(亚楼)、谭(政)、周(桓)联名发出《关于开放长春难民出城的处置》的指示,专门成立了“难民处置委员会”,由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唐天际负责。各部队前线阵地,分别设立了难民临时接待站;部队后方由“难民处置委员会”组织成立了几十个难民收容所,有计划地收容、疏散、安置难民。虽然经过土地改革,当地群众生活有了改善,但由于兵荒马乱,土地歉收,国共双方大量部队涌入,长春、吉林一带粮食相当紧张,解放军粮食供应也不宽裕。为了救济、安置难民,围城官兵们自觉提出,每顿少吃一口,省下粮食救济群众。因缺乏工作经验,难民救济工作开始出了一些问题。主要是有些群众饿了多日,身体很虚弱,一次吃得太多,有的胀死了。后来接受了教训,出城后先让他们吃稀饭,逐步增加进食,此后再没有类似问题发生。
据有关资料记载,围城期间,解放军难民委员会发放救济粮4000吨,救济款6亿元,食盐500斤。解放军热情接待群众,关心群众疾苦,使出城的难民很受感动。经过一段休养,多数人陆续疏散到后方,有一部分自觉要求返回城里,协助侦察敌情或做瓦解敌军的工作。
难民被赶出城,仍然解决不了缺粮的问题,却扩大了解放军的影响。通过各种渠道返回城里的难民,成了解放军瓦解敌军的得力帮手。李鸿、郑洞国“杀民养兵”的阴谋失败了。在饥饿和绝望中,前沿碉堡、工事中的国民党官兵不时有人悄悄跑到对面围城解放军阵地上,那里有饭吃……
飞机空投无靠,地面突围不能,部队接应没音信。“坚冠全国”的长春成了一座死城。面对一片混乱,郑洞国哀叹:“长春是一支断了线的风筝!”
四、不战而屈人之兵
名副其实的“长围久困”,转眼三个多月过去了。
由于食品短缺,由于分配不公,由于抢劫争斗,国民党兵狂呼滥叫,老百姓瑟瑟哭泣,长春市街面上一片混乱。但比街面上更乱的是国民党官兵的思想。各部队的官兵差不多都在考虑:突围,不可能;援军,杳无音信;等下去?等到什么时候?肩负守城重责的三巨头——郑洞国、曾泽生、李鸿,面对城内的混乱局面,更是心绪烦乱,一筹莫展。
郑洞国无比懊丧。这种局面很大程度是他预料中的。所以当初他不想到长春来。他是在“校长”恩威并施下就任这第一兵团司令官的。两年来,东北战场形势日益恶化。蒋介石的心腹干将走马灯式的表演——杜聿明病了,走了。陈诚病了,走了。但他郑洞国有病不能走!“老头子”有令,一定要到长春去!——或许是信任吧。接了这盘死棋,看来只能是死在这里了。
李鸿十分窝火。作为蒋介石的嫡系、爱将,他手中握有声名在外的“常胜军”第三十八师,有令人羡妒的全副新式美械装备。他从来看不起“土八路”。就那几条破枪,衣服像叫花子。他清楚自己在国军的位置。多年来,他踌躇满志,目中无人,权衡上下左右,总觉得自己升官有望、前途光明。不料却陷在这里,栽在这里!他无论如何不服气。但又能怎么样呢?
曾泽生思虑万千,不知所措。早在两年前,“滇”字旗号的第六十军被蒋介石收编不久,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就曾给他并孙渡(孙公达)、卢浚泉(均为滇军将领,孙系中共地下党员,卢为第九十三军军长)写信,要他们“发扬滇军护国的光荣传统,站在人民一边”。他未为所动。曾泽生总觉得,滇军虽非嫡系,自己却是真正的“黄埔”,是滇军将领中为数不多的可称蒋介石为“校长”的人。然而,他太失望了。滇军换了旗号还是滇军,装备差,待遇低,从南到北处处受气。进了吉林市,吉林省主席、保安司令梁华盛,连公产房都不给住,几万部队只得分散驻在伪满的破营房、空闲民房和寺庙里。更可气的是陈诚,上任伊始就是一顿呵斥,甚至威胁“取消番号”。狗仗人势,什么东西!——等下去,部队就完了。为这些人殉葬,值得吗?三万多子弟兵啊!
根据形势的发展,兵团政治部于9月23日再次召开了政工会议,专题研究了对敌工作问题。萧劲光着重指出:今后政治工作的方针,除继续开展宣传攻势,大力瓦解敌人外,要特别注意做敌军上层的工作,组织战场起义,创造条件,里应外合,歼灭敌人。会后,他与1946年5月在海城起义的原第六十军第一八四师师长潘朔端(已被任命为解放军第一兵团副参谋长)等进行个别交谈,肯定了他们前段在瓦解敌军方面作的贡献,鼓励他们设法多与第六十军上层军官联系,促使第六十军走起义的路。之后,潘朔端利用各种关系给城内团以上军官写了不少信,讲当前形势,讲党的政策,以自己的体验说明“事到如今,起义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中共中央军委、东北军区首长都非常重视争取第六十军反蒋起义的工作。围城不久,军区政治部就在距长春城不远的穷岗子村设立了前方办事处,专事处理接待投诚官兵和瓦解敌军、特别是争取第六十军的工作。并且安排与第六十军上层领导有多重关系、联系的刘浩(为做第六十军的工作专门从延安中央党校调来东北),兼任了一兵团的联络部长。兵团政工会后,刘浩化妆进城,与以孙公达为首的地下党组织取得了联系。通过慎重研究,一方面作好由地下党组织控制的国民党军六十军五四五团在关键时刻起义的计划,一方面部署通过团结爱国军官,影响、推动第六十军主要将领曾泽生、陇耀等,及早作出抉择。
进入10月后,东北形势日趋白热化。蒋介石如坐针毡。7日,他亲临葫芦岛部署增援锦州,10日又派飞机到长春空投手谕,命郑洞国率长春守军突围。同时,还给曾泽生、李鸿分别写了亲笔信,令其协力突围。接到手谕,郑洞国当即在中央银行大楼召开了师以上将领会议,商讨突围问题。郑洞国郑重宣读蒋介石手谕后,稍作说明,便提请大家拿主意。冷场、沉寂。经郑洞国点名,曾泽生首先发言。曾泽生说,目前官兵体力甚弱,思想混乱,如勉强突围,后果难料,甚至有全军覆没的可能。两天前刚刚突围受创的李鸿正在发烧,无精打采,无力再组织突围,也只能同意曾的看法。郑洞国本来就明白不可能突围,只是想让别人说这句话。既然曾、李都表态了,于是,郑洞国提议三人联名电复蒋介石:实力不济,难以遵命突围。并按照大家的议论一一详细禀明理由。
10月14日,东北野战军经几日作战,在肃清了锦州外围蒋军据点,攻占各战略要地后,于上午11时向锦州发起总攻。长春城内的国民党军知道形势不妙,人心惶惶。然而,蒋介石仍不死心。15日,他再次从南京飞抵沈阳,分别空投“手谕”给范汉杰、郑洞国。令范汉杰“对锦州能守则守,不能守则退锦西”;而对郑洞国等,他的“手谕”则是毫无选择的“立即突围”。“手谕”全文为:
长春郑副总司令洞国并转曾军长泽生、李军长鸿:
手令计达。现匪各纵队均被我吸引于辽西方面,该部应遵令即行开始行动。现机油两缺,尔后即令守军全成饿殍,亦无再有转进之机会。如再迟延,坐失机宜,致陷全盘战局于不利,该副总司令、军长等即以违抗命令论罪,应受最严厉之军法制裁。中正近日已来沈指挥,希知照。
中正手启
接到手谕,郑洞国心都凉了。方正宣纸上往日分外熟悉、亲切的行楷小字,今天格外刺眼。连日来,曾泽生心神不定,李鸿则病卧在床。如果说五天前突围已毫无可能,那现在再说突围简直是梦话了!“最严厉军法制裁”又有何用?
蒋介石手令郑洞国等突围的消息,萧劲光很快知道了。如果说几个月前,萧劲光担心蒋军突围,现在倒有点希望他们突围了。目前城内敌人的情况,他完全了解。只要一出城,他们的部队就会失去控制,或起义(中共地下党组织控制的第六十军第五四五团已拟有起义计划),或跑散。纵然不起义、不跑散,也没有太大战斗力可言,不消两个回合便可悉数聚歼。那样,也省得攻城了。——不管怎么说,狗急跳墙也还是有的。15日晚,萧劲光在兵团司令部驻地四家子连夜召开师以上干部会,研究部署打敌突围问题。夜深,会议行将结束时,刘浩、潘朔端从兵团政治部匆匆赶到会场,向萧劲光报告了一个重要信息:曾泽生有信,第六十军准备起义。
这是萧劲光全力争取的目标,是他最期望的。他当即宣布会议结束,与萧华、陈伯钧等兵团首长一起听取刘浩的汇报。
与会各军师领导刚离开会场,刘浩一边将曾泽生和第六十军两位师长陇耀、白肇学签名的信件递给萧劲光,一边开始汇报。他说,信是被我们俘虏后释放回去的两位团长张秉昌、李峥先送出来的。政治部唐天际主任看过了。唐主任看信后找潘朔端和我了解了情况,研究了信的内容。潘副参谋长熟悉曾泽生他们的笔迹,确认信上的签名是曾泽生、陇耀、白肇学的亲笔,信是白肇学执笔写的。根据这些情况,唐主任认为此事比较可信,便立即派车让我们把信送来了。
萧劲光听得很认真。刘浩讲完后,他匆匆把信溜了一边。信写得挺长,不仅表达了准备起义的想法,而且对部队起义后的集结地、部队整编、官兵去向,以及留守伤病员和家属的待遇等问题,都提出了具体希望和要求。整个内容林林总总列了11条,字斟句酌,无修改痕迹。看得出,是经过慎重考虑、精心准备的。萧劲光随手将信递给萧华,又问潘朔端的看法。潘说:“我看六十军起义的可能性很大。刘部长我们交换过意见。”
听完刘浩的汇报,传看了信件,有的领导对曾泽生等人的信持怀疑态度,认为是曾泽生的花招,目的是借以突围。主张“先放一放,不予理睬”。刘浩坚持自己的意见:“我和潘副参谋长反复比对过,三人签字属实。根据曾泽生的一贯思想,在目前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起义完全可能。”并表示愿意进城或约张秉昌、李峥先出城交换意见。
听了大家的发言,萧劲光稍加思索,说:“我认为刘浩同志分析的有道理,意见是正确的。如果能争取六十军起义,对解放长春有决定意义。我们不应该放弃这个机会。退一步说,如果真是假降骗人,也没有什么了不起,我们有反击突围的准备。我看现在就由刘浩去跟他们谈。一来对六十军起义表示欢迎,二来请曾泽生派正式代表具体商谈。你们看还有什么意见?”有的人提出:六十军真要起义,就要他们配合消灭新七军。萧劲光说:“对,这是一条,他们必须表明对新七军的态度。”接下来,大家又围绕应进一步了解的情况、交谈中需要提出的意见要求,谈了看法。最后,萧劲光综合大家的发言作出决定:一、立即向东北局报告,说明我们的意见;二、由参谋长解方出面和刘浩、潘朔端一道去与曾泽生的联络员接谈;三、继续做好反突围的准备,以防万一。
翌日,即16日上午,解方、刘浩等在东北军区前方办事处驻地穷岗子与张秉昌、李峥先见了面。接洽、谈判是顺利的。解方首先对张、李两人给予热情鼓励,说:“你们是我们的派遣人员,现在又是曾泽生的联络员。你们干的是一件大事,很有意义。希望你们把联络工作做好,把这次任务完成好。”之后,对联系信上所提各项要求作了原则答复,提议曾泽生派正式代表,就起义后如何处理与新七军、郑洞国的关系,如何解决蒋介石配属第六十军的暂编第五十二师团以上军官问题,以及起义过程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最后商谈。中午,解方等三人与其一起进餐后,派一辆吉普车将他们送到阵地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