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萧劲光传
30311300000070

第70章 坚决打击侵略者(1)

一、对未来海上作战的思考

在有计划地组织部队展开大规模正规化训练的同时,萧劲光自己也开始了一个新课题的探索、研究:以现在的兵力、现有的装备条件,如果帝国主义真的从海上打进来,应怎样迎敌?怎样打退敌人的进攻?怎样才能发挥我之所长,积极配合陆战场作战,保卫海防、保卫国家的安全?

在当时,这一问题是严峻的现实。此前,美国一直把国民党蒋介石政权看作其在亚洲“遏制共产主义的中坚”,而新中国的成立使这一亚太(亚洲、太平洋)战略的破产。因而,对新中国持敌视态度。经过朝鲜战场的较量,美国企图用武力挫败“共产主义进攻”的迷梦又被打破。于是美国开始调整其亚太战略,先后与日本、南朝鲜等多个国家及台湾当局,订立双边或多边条约,建立起从阿留申群岛,经日本、冲绳、台湾到东南亚的所谓“东方弧线”包围圈,在中国正面海上构成了以地缘为基础的战略体系。为达此目的,美国不仅派兵侵入中国领土台湾,并于1955年,由参众两院通过紧急决议,赋予美国总统在台湾海峡使用武装部队的权力。富有战略眼光的萧劲光,早就看清了这一态势。只是苦于部队初创,海上战斗力尚未形成而难以采取相应的部署。至1956年,海军部队已有了少量驱逐舰、护卫舰和一定数量的鱼雷快艇等舰船组成的水面舰艇部队,有了潜艇部队、航空部队和数量相当的岸防部队。并且经过解放一江山岛等多次战斗,参加辽东半岛三军联合大演习,说明部队有了一定战斗力。这样,在海军首次党代会和稍后召开的党的“八大”结束后,以什么作战方针、采取何种形式,打击侵略者,战胜实力强大的敌人保卫海防,便成为萧劲光研究、思考的中心课题。

为此,萧劲光找来了多种海战资料,与苏联专家,也与“第二顾问团”的原海军同志,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和交谈。1957年3月,他带着这一问题来到了南京解放军军事学院海军系。

解放军军事学院海军系,是刘伯承领导创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的一个系,创设于1952年,主要培训海军中高级干部。1957年1月,中央军委为了满足部队正规化建设的需要,决定将军事学院所设军、兵种各系陆续撤销,分别独立办校。海军系要扩建为海军学院。萧劲光此次到海军系,一是以一定时间研究解决成立海军学院的问题,但主要是探索海军在未来卫国战争中的海上作战问题。

对萧劲光来说,这两项内容都是急迫的:关于海战问题,他考虑既久,希望尽快形成一个完整的方案、思路,而成立海军学院问题,年底前就要落实。所以萧劲光在军事学院一气住了三个多月——这是他多年来在一个单位住得时间最长的,而且时间安排相当紧。正课时间,他时常深入到学员班听课,到教研室看教员准备课,有时则召开教授座谈会、高级速成班学员座谈会,与海军系的领导、教授,苏联专家个别交谈、讨论,交流思想,交换意见;课余时间、晚上,他则集中精力整理资料,阅读有关书籍。在这期间,他重读和研究了毛泽东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关于部队战略战术的著作,悉心研究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海战的成功战例,特别是苏联海军在卫国战争中的战例。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他亲自动手,将两方面内容分别写成了文稿,一是《关于海军学院建设问题的报告》,二是《对海军未来海上作战的思考》。

萧劲光既有办学经验,又经过了深入的调查研究,所以关于组建海军军事学院的设想、计划,是符合海军建设实际,切实可行的。同年10月,在这一报告思想原则指导下,海军军事学院在海军系原址——南京半山园正式组建。从此,海军有了自己的海军学术研究和中、高级干部培训阵地。

6月13日,萧劲光在军事学院的调查研究基本结束。海军系党委专门召开扩大会听取他关于调查研究情况的报告。萧劲光详细地介绍了自己对未来卫国战争中海军作战问题的思考。不大的会议室里坐满了人,系领导、各专业教研室的教授都到了,还有部分学员代表。因报告内容是探索性的,萧劲光没有同意请学院领导和其他系的人参加。

经过多日准备,报告已写成了结构完整的军事论文。但萧劲光没有照稿读,他摘要讲了主要观点、基本思想。

萧劲光说,根据目前的各种条件,未来海上作战的形式,应是以分散的海上游击战与有利条件下集中打击的歼灭战相结合,海上破袭战与沿海抗登陆战相结合。接下来,就其基本依据和内容,他讲了四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萧劲光分析了中国所面临的国家环境和军事态势。他通过列举大量事实说明,中国正在面临敌人在海上的包围和封锁。萧劲光说,以新中国为敌的美帝国主义目前已经围绕中国在海上构建起了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南朝鲜、台湾和南越三个桥头堡,部署有大量地面兵力;第二道防线是日本、冲绳、菲律宾、泰国、马来亚,是整个战略体系的部署重点,配置有中程导弹基地,海军和战术空军;第三道防线是小笠原群岛、马利亚纳群岛、澳大利亚、新西兰,是战略体系的前进后方,部署有战略空军和海军后方勤务兵力。夏威夷是这一防御体系的中枢,控制有两个师的战略预备兵力。整个战略防御体系正面宽5500余公里,纵深8000余公里。美国部署在这里的部队,有地面部队5个师,舰艇400余艘约170万吨,空军9个联队1300架飞机,总兵力约50万人。我们的对手试图以此对中国进行封锁遏制,将海空侦察巡逻兵力抵近我领海线附近,展开了一副战时进攻的阵势。如果一旦对我进行大规模进攻,其战略企图可能是:首先对我进行疯狂的战略性轰炸,毁灭我军事工业基地、政治中心、交通枢纽、海军基地、陆地机场,以及其他战略要点;尔后在沿海登陆,占领海港、机场、战区及战略要地;最后向我纵深及大后方进攻,直到占领我全部国土。

其次,萧劲光提出了中国海军的作战方针。他说,听说苏联同志中有速决战的观点。他们根据现代化武器装备毁灭性大和他们掌握的新式装备,要争取先发制人,采取速决战的战役方针。对这种观点,我们是不能同意的,这不适合中国情况。我们采取持久战,外线速决的进攻战和内线的持久的防御战,是我们持久作战的方针。在这一方针下,海军各兵种使用,在现有的装备条件下,应以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利用有利的天时气候和岛岸海区的地理条件,进行隐蔽突然袭击,消灭分散和弱小的敌人为原则。

第三,根据军事态势、作战方针,萧劲光提出,以分散的海上游击战与在有利条件下集中打击的歼灭战相结合,也就是说,海上破袭战与沿海抗登陆战相结合,是未来海上作战的一种主要作战形式。他说,我们与强大对手在技术装备上的差距,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难以弥合。敌强我弱的状况决定我们海上作战的战术,不能作堂堂之阵的大编队对垒,只能利用突然性,用破袭游击战术,不断打击消灭敌人,积小胜为大胜,充分利用和发挥我之有利条件,利用和制造敌人的不利条件,进行持久作战。同时不放弃有利条件下对敌人实施集中打击的歼灭战,逐步转变敌我力量对比,求得最后歼灭敌人。在敌人向我进行大规模登陆进攻时,海军当在军委意图下积极配合陆、空军进行抗登陆作战,把主要打击放在敌上陆阶段(目前海军力量,尚难以在中远海对敌进行有力打击)。在敌拟登陆的近岸海区,可以利用我一切力量协同陆、空军进行有准备的作战,以逸待劳,歼灭敌人;敌一旦从海上侵入我国国土,敌我形势将会发生很大变化。敌人将由集中进攻转为分散活动,由远海到近海,由彼岸到我岸,利用我岸作为他们的基地,利用我海区作为他们的海区,利用我之交通线作为他的交通线。同时为了支援其上陆部队作战和在我海区兵力的活动,敌势必依赖大洋、远海的交通线,由纵深海区向前沿不断进行后勤物资和人员的输送。这样,敌人的交通运输将更加频繁,兵力更须分散防守和巡逻警戒,从而为我们造成进行内线中的外线,防御中的进攻,持久中的速决作战创造条件,也极易造成敌在总体优势下的局部劣势。我们海军的中远海作战兵力,如潜艇、远程航空兵和导弹舰只,就能在远离我岸的敌交通线上,或纵深海域进行独立作战,以海战场的独立作战行动配合陆战场陆、空军作战。这实际是统一战略部署下的海上独立战场。我认为,海军兵力在敌人纵深海区开辟海上独立战场,进行破袭游击战,对扰乱牵制敌人削弱敌人有生力量,迫使敌人分散海上兵力,将在战略上对陆战场起积极配合作用。

最后,萧劲光具体分析了分散的海上破袭战与有利条件下集中打击的歼灭战相结合的作战形式所具有的特点。他说,这些特点归纳起来即“四性”:广泛性、突然性、进攻性和灵活性。这些特点决定了这一作战形式,利于我们扬长避短,克敌制胜,打退一切敢于来犯的敌人,保卫海防,保卫我们祖国的安全。

7月17日至20日,海军系召开了由教授会、训练处、研究室和学员班的领导参加的座谈会。大家用三天的时间,对萧劲光的报告进行了学习、讨论。讨论中,大家虽对个别提法感到有待商榷,但整体上认为,萧劲光的报告目光深远,见解精辟,符合实际情况,解决了多年来海军没有解决的问题。高级班学员田震环(后任海军指挥学院院长)在晚年的回忆文章中怀着钦敬的心情记述了这次听报告的情景说:“萧劲光同志关于海上破袭游击战的精辟论述,为海军党委确定海军的作战指导思想、作战方针和作战原则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对我院的教学、研究工作以及海军部队的作战和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是我们搞好教研工作的指南,而且是海军军事学术理论的宝贵财富。”

8月份,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彭德怀看了海军上报的萧劲光的报告,非常赞成他的意见。在文件上批示说:“劲光同志,你在南京军事学院海军系的报告,我已经看过了。我认为是适合海军建设、作战和训练的,使之贯彻到海军全体人员中,是有好处的。”

之后,萧劲光根据海军系、海军领导和机关人员提的意见,对这一报告再次进行了修改,便以海军文件形式下发部队学习贯彻。此后若干年里,萧劲光这一关于未来海战问题的思想,在海军作战、训练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受命出击,封锁金门

海军组建最初几年,部队战斗频繁。但除解放沿海岛屿的少数战斗外,大都是“遭遇战”、反击国民党海军劫掠、袭扰。海军部队第一次有战略目的的受命出击,是1958年八九月间进行的封锁金门(又称炮击金门)的战斗。

这是一次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行径而举行的特殊形式的战役。

1955年一江山岛、大陈岛相继解放后,人民海军根据中央军委的决定,由积极准备解放台湾等沿海岛屿转入正常防御。台湾国民党当局在内外交困、海空优势逐步丧失的情况下,也减少了对大陆沿海的袭扰,改为“以政治反攻为主,军事为辅”,“稳定前线,确保台澎”。台湾海峡的形势一度缓和了许多。然而,时过不久,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台湾国民党当局的这一方针就完全变了。

1958年初夏,由于长期矛盾积累和帝国主义插手,中东地区发生了一系列政治事变,形势异常复杂。5月9日,黎巴嫩举行了反对本国夏蒙政府的武装起义。7月14日,伊拉克发生武装政变,推翻费萨尔王朝,建立了伊拉克共和国。美、英两国为了保持他们在中东的殖民利益,悍然出兵干涉。7月15日,美国海军陆战队3个营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附近登陆,并且还在继续调兵;两天后,英国也将3个步兵营、1个伞兵大队空降约旦。与此同时,美国命令其驻远东地区的陆海空部队加强巡逻,全部进入戒备状态。英、美两国的武装干涉,破坏了中东地区的和平,激起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无比愤慨。而台湾国民党当局却暗中窃喜。他们不仅对美、英的侵略行动公开表示“完全支持”,而且积极策应,叫嚷“加速进行反攻大陆的准备”,连续组织海军演习和空防演习,高级将领频频到金门、马祖地区活动。台湾海峡的局势再次紧张起来。

7月18日晚9时,军队高级干部会议在中南海举行。会议由惯于夜间工作的毛泽东亲自主持。萧劲光出席了会议。其他出席会议的也俱为新中国军界首脑、开国元戎。他们是,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彭德怀,总参谋长粟裕,副总参谋长黄克诚、陈赓,空军、炮兵、工程兵司令员刘亚楼、陈锡联、陈士榘,总政治部副主任萧华,总后勤部部长洪学智。这么晚把大家召集来,毛泽东是要将自己几天来思考的一个重要决策,与大家共商。他观点很明确:“支援阿拉伯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不能仅限于道义上的支援,要有实际行动的支援。”

长期血火与共的将帅间,思想是相通的。无须太多的话语,大家已经明白:采取军事行动,打击美帝的嚣张气焰,对蒋介石反攻大陆的叫嚣做出有力回应!

将军们跃跃欲试,静候主席下令。毛泽东说:炮击金门!以地面炮兵实施主要打击,打它几个月。这样既可严惩台湾,又可以牵制英美的军事力量。而且,由于是在我近海作战,我进退自如,不会给敌人扩大战火找到借口。

总参谋部很快作出了战斗部署。下达给海军的主要任务是:协同陆军、空军,以海岸炮兵打击敌人的运输和战斗舰船,控制敌舰船停泊点和飞机场,压制敌远程炮兵阵地。水面舰艇则在海岸炮兵协同下相机袭击敌航行和停泊之舰艇,切断敌人海上交通线。海军航空兵配合空军作战,夺取福建沿海的制空权。作战任务主要由东海舰队承担。

萧劲光深切理解毛泽东的战略意图,也掂得出这一特殊战斗的分量。任务一明确,他当即与海军政委苏振华、参谋长周希汉议定,在与金门隔海相望的厦门市设立海军前线指挥所,由东海舰队副司令员彭德清担任海军参战部队指挥员,并急电彭德清速来京接受任务。

彭德清,福建省同安县人。一年前才从朝鲜战场回国。听说有任务,立即动身,当天就搭乘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的专机抵达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