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品不仅是财富,更是品位、修养及地位的象征。尤其是近年来众多企业参与收藏,充分展示了现代企业的层次和魅力。
收藏在改变人们物质生活的同时,也提升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如果说,藏品对于政府不过是众多国家财产中的一部分而已,那么对于私人收藏者来说,每一件都是有非同寻常的意义的。这涉及每一件藏品的各个细节:色调、神韵等,它的得与失、来与去、聚与散之中的故事和传奇。
因此,说收藏可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是有道理的。它要求收藏者具备理性的经济头脑的同时,还要有很好的艺术修养。收藏者在收藏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将自己培养成理性和感性结合得相当和谐的现代人。
收藏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来说,多数人通常收藏的是未来升值潜力比较大的物品;但也有人为自己的喜好而收藏,因此大到汽车小到火柴盒都有人收藏。常见的收藏有古董、字画、珠宝玉器、钱币、邮票等物品。
收藏家比的是“眼力”。你的眼力好,奇货珍品经常走进你的宝库;反之,你会与珍品永世无缘。一般来讲,有以下几种类型的人喜欢作收藏投资:
1.艺术品市场的“淘宝族”。
这些人不一定把赚钱看得很重,他们收藏绝对是为了喜欢,他们享受的是“淘宝”的过程和乐趣。每逢周末,他们常常结伴流连于古玩艺术品市场,有时甚至达到了痴迷的程度。有的也会因眼力不够而“吃药”——买回假货赝品。
2.各类艺术品的定向投资者。
他们中的一些人不一定懂得鉴赏艺术品,但他们大多会把收藏作为一种投资的手段,一般很少能在摊点或艺术品市场看到他们的身影,他们往往现身于各地的拍卖会上,而且身边常常还会有“高参”陪同。他们更有人专门盯着各相关拍卖行,关注着拍卖行情,寻觅着具有增值潜力的古代瓷器作品和书画精品,热衷于一家家地参与拍卖,成为众多拍卖会上的常客和“老面孔”。
3.把艺术品作为个人财产符号象征的“大款”。
他们虽然也把收藏当做一种投资手段,但他们更多的是看重其代表的身份财产符号的象征意义。常见出手阔绰的各地民企老板频频在广州、北京、上海等地的拍卖会上杀进杀出,一掷千金,捧回价值连城的稀世珍玩。
4.经营各类艺术品的专业人士。
他们是商人,精于此道,懂得各种艺术品的价值和行情,热衷于赚取各地拍品的差价和利润。他们相信,即便是在眼下的上海,这样的机会仍是多之又多。有时他们还真能从拍卖会上“捡漏”,捡到大便宜。
这几类人群构成了收藏投资的主力,尤其是二、三、四类人群,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市场的走向。
和其他投资一样,收藏投资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性,在投资收藏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收藏投资大众化。
投资收藏不一定非得具有很强大的经济实力才可进行,也适合普通大众投资参与。好的藏品永远都是稀缺而不可再生的,后入市者只能从原投资者手中获取实物,这就确定了投资收藏回报整体呈向上的趋势。
2.收藏投资的特点。
收藏品市场无论怎样暴涨暴跌,也不会像股市、债券市场那样,通过增加或停止发行量、调整利率、出台规范引领性政策和通过行政干预等手段来进行调控,而且,投资收藏基本上不受经济环境变化因素的影响,因此,只要具备不是赝品和品相良好两个因素,基本上不会贬值。
3.收藏投资的增值。
作为藏品,它包含着一定历史阶段人文风貌,既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又具备传承文明的艺术价值,包含了先辈艺术家们的思想、灵感、激情和劳动,无论任何先进发达或贫穷落后的国家和地区,都可以流通而不受干扰,并随着时空推移,其增值的空间越大,回报率也就越高。
当然,尽管投资收藏安全性好、投资回报高,也并非是毫无风险的。变现能力差、投资周期相对证券金融等长、藏品造假之风盛行、赝品充斥市场、保管不当损坏品相等都是投资收藏的风险。这就需要投资者在收藏过程中多看多学,增加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藏品识别能力,在收藏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争取投资收藏获得更高回报。
国内的艺术品收藏市场上有着许多怪事,收藏者还有着许多观念上的误区。这些怪事和误区主要体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1.年代久的艺术品卖不过年代近的。
在拍卖会上经常可看到,汉代的陶瓷、玉器和青铜器卖不过明清的瓷器和玉器;清代、民国的民窑瓷器常常只卖到几百元人民币一件,而当代景德镇艺术瓷器的价位也在几百元以上,甚至可以达到上千元;宋代以来的珍稀铜钱找不到买家,1999年发行的金银币却大受欢迎……这些情况的出现与国际上的艺术品收藏有着极大的不同。这些怪现象出现的原因也许就在于目前国内的艺术品市场和收藏观念还处于初级阶段。
实际上,由于国内的经济基础和人民的文化水准远低于发达国家,国人的收藏观念还未能真正建立起来,收藏族远未形成一定的规模,而进出拍卖场和古玩店的多数买家仍为投资型甚至投机型,他们把赢利作为主要目的,而收藏仅仅作为附着于投资过程中的暂时行为。也许这样的动机对于艺术品市场的形成曾经起过很大的推动作用,但对艺术品市场的进一步深入、稳定的发展会形成制约。
艺术品买家热衷于找出艺术品价位的城乡间差价、南北方差价、拍卖会与古玩店以及拍卖会之间的差价以谋取利润。由于买家主要考虑的是增值和价差,而不是出于对艺术品的真正喜爱,就很难较快地形成规律化和成熟的艺术品市场。
在艺术品的艺术水准、精美程度和作者的闻名程度之间,买家往往会更看重后者。那些在历史上由于某种原因出了名或者各种职位较高的书画家的作品,不论其作品的艺术水准是否高,作品的质量是否好,往往都会卖出好价钱。笔者常常在拍卖场看到,齐白石画的一条小虫或小鸡的小品画的价位要远高于一些著名画家的精品之作。当代一些艺术水平极高的画家的大幅精品却卖不过名家的应酬画。这一收藏误区反映了买家的赚钱目的多于收藏,短期行为是其主要的购买动机,也表明了某些买家对艺术作品不了解或者不看重。
2.受艺术品鉴定家的鉴赏观念影响。
我们常常看到鉴定家对于艺术品真伪的鉴定和市场的估价,买家在拍卖场探讨和议论的也多是真伪和价位的问题,却很少有人侧重于赏析这些艺术作品。人们似乎缺少真正的收藏家对于艺术珍品那种爱不释手的感情,想得更多的是如何赢利。
许多买家也缺少对艺术收藏品的全面了解和专项研究,自己的藏品没有整体特点和品类划分,往往是市场上什么赚钱买什么,什么来钱快就买什么,甚至人云亦云,市场上流行什么就买什么,缺少真正收藏家所具有的收藏品位和个性。
为了适应这种“投资性”买家的需要,拍卖公司和古董商们强化了市场上的投机和“炒作”。老的东西既不容易搞懂也不宜炒作,于是人们就蜂拥而上去抢购那些新的和简单的艺术品,市场也就随之而扭曲了。随着未来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准的提高及文化品位的提升,真正意义上的收藏才能成为艺术品市场购买的主要动机。
艺术品收藏的两大原则:
1.必须遵守“三多”原则。多看——要不断提高眼力,就要多上手,多观摩,多向实物“请教”。一些高质量的艺术品展会和拍卖会预展是很好的“课堂”。多学——与各类艺术品有关的艺术鉴赏类书籍门类齐全,浩如烟海,真可谓学到老学不了。多听——多听行家、高手及专家的意见,才会少走弯路,少“吃药”,少交“学费”。
2.艺术品收藏是靠“捂”的。艺术品到手,一般情况下不必急于出手,要有“捂”的耐心。事实证明,艺术品增值潜力大,只要是精品,“捂”上几年又何妨?
创业——挖出第一桶金
许多人都向往着有一天自己能够成为老板,拥有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谁也不情愿一辈子给别人打工,依靠微薄的薪水度日。但创业又谈何容易?它需要创业者付出更多的努力、更多的勇气和更多的坚忍。当你的企业站稳脚跟时,你人生的第一桶金也会随之而来。
创业者在创业之初应当知道以下十个方面的内容:
1.怎样寻找创业模式。
每个公司都有一个灵魂。创办一个公司,创业者首先要有一个构想和一定的理想,然后再从构想开始,考虑怎样组建一个团队,怎样把这个公司发展起来,预见公司的发展前景,确定公司的发展方向。
2.怎样确立创业目标。
创业者不能以能够赚多少钱为目标。赚钱是重要的目标,但是不是唯一的目标,因为创业本身应该有理念,理念会带动很多新的创新和实践冲动。
3.怎样制定创业原则。
在创立公司的时候,你不应该一直想着什么时候能收到成果。否则你会把主要精力放在怎么回收、能不能回收上。今天还没有赚钱,明天会不会赚钱?面对非常艰苦的工作,你会感到不愉快。第一次创业,创业者赚钱的期望会比较高,第二次创业就不会这样了。每一次创业都需要用热情去支撑。
4.怎样规划创业步骤。
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要看创意从哪里来,怎么会有这个创意;资金怎么找,你跟出资人的关系怎样,怎么处理这种关系;怎么组织一个团队;产品的市场行销怎么做;这个产品做完了你会不会还想做,如此周而复始。
5.怎样创造创业条件。
创业时,不一定要有一个很重大的发明,重要的是你所做的东西,在市场上会不会成功,然后要考虑市场上需求怎么样,自己的能力是什么,你的团队好不好,有没有足够的资金。最后再把这些都结合起来。
6.怎样确定创业期限。
一个很大的公司,至少要花3~5年才能做出来。因为时间太长,所以风险也大。因为市场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3~5年后可能已发生很大改变,也就可能与你原来的预期相差很大。因此创业最好以2年为准,要想办法在2年内把产品做到最好。
7.怎样处理与投资人的关系。
很多创业者觉得,既然是我创业,我占这个公司的股份应该是99%,投资人应该是1%。这种想法对风险投资来讲是不适用的。通常认为,创业者与投资人最好各占一半股权。创业者去找投资,一半的股权要交给投资人,以后如果需要更多投资的话,创业者在公司持有的股份会越来越少,但这并不表示你拥有的钱越来越少,因为公司的价值会越来越高,你要做的是怎样在很短的时间内,使公司升值。
8.怎样产生好创意。
创业并没有什么神秘的,很多人都可以做。重要的是,创业者必须对市场有相当的了解。因为一个很好的创意,在市场上并不一定有价值,市场上有价值的东西,并不一定很难做,关键是怎样把市场的需求和你要做的产品结合起来。好创意都已经有很多人想过了,重要的是在好创意里面,是否包含着市场需求。创业者不应该只看到很容易注意到的事情,如果有些事情不太容易发现,你就要想,这里有没有机会。创业者应该从这方面寻找创意。
9.怎样组织好的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