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人人都爱,但发财的途径却不相同。企业的发展要以人为本,只有上下同心,广结人缘,才能财源广进,无往不胜。施以仁慈,以德报怨,是赢得顾客的良招。
企业发展,以人为本
当经济不景气或公司经营出现了困难,大量裁员是许多企业常用的做法,但这种被称为“减量经营”的方法并不是每个企业克服困境的唯一办法。松下先生就十分反对采用这种方法。
有人说,松下先生确实是一个天生的人道主义者,他那种重视人类的心意和尊重人类的精神,全部表现在一贯的人事政策上。一般来说,担当公司领导职务的企业家,自然希望公司愈来愈好,为了公司的发展,就要在人事政策上下功夫。因为公司的繁荣和人才的培育是不可分的,所以为了衡量每个员工的能力和向心力,企业就必须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松下先生也同样是为了使公司更好而培育人才,但他最先想到的是,为了这个职员本身的前途,必须将他的能力发挥出来。
从松下公司采取的人才措施和方法的表象上看来,或许没有什么特别,但每个公司的主管对人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员工是相当敏感的,因此,在人才的培育上是有重大的影响的。
我们也常可见到一些公司总裁,虽然嘴里说“人是最重要的”,但一遇到公司的员工过多,就以不尊敬的态度去对待他们;相反的,要是遇到员工不足,就把那些仅有的员工捧上天,深怕他们辞职不干,不敢施以严格的训练。因此,他们就不会考虑这个员工本身的前途,更不会去引导他发挥自己的能力,而松下幸之助则恰恰相反。
在企业界,“减量经营”这句话是用来代替过去的高度成长经济的。裁减多余的人员,维持适当的规模,确实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所谓的经营之道。但是,身为公司的总裁,对随意解雇员工,或制定裁员政策,如果一点儿也不会感到痛心,真令人怀疑这个企业是否能成功地培育人才。
在经济景气的时候,大量雇用员工;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便予以解雇,这在资本主义经济里,或许是理所当然的事,但这种作风,却无法培育出像松下电器公司所要求的:员工和公司要成为一体,并且各同事之间都要有集体荣誉感。如果公司方面只考虑公司的利益和方便,而不顾员工的想法,甚至觉得牺牲他们都可以,那么员工方面当然也不会存有和公司共存亡的想法,更不会认真工作。
松下先生一向有“企业的最大财产就是人”的信念,并且正因为认为员工是财产,所以不可以随便裁减。
从另一个角度讲,松下先生的“企业的最大财产就是人”的理念正是来源于他那种“万事拜托”的感恩心态。可以说,注重情感投入正是松下幸之助经营成功的重要因素。
万事拜托,学会感恩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注重情感投入而获得成功的例子层出不穷,松下先生依靠“万事拜托”的感恩心态,使自己的公司由几十个人发展到闻名全球的“松下帝国”,就是其中的一例。
松下先生那种“万事拜托”的感恩心态具有很大的力量,这种领导艺术和管理艺术的实质就在于它确立了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健康、和谐的关系,确立了企业及其未来与每个员工之间生死攸关的关系。松下认为,企业犹如一个大家庭,它的兴衰荣辱与其中每个成员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企业成功了,固然有领导者和管理者的功劳,但也有普通员工的汗水和心血。作为一名优秀的领导者和企业家,必须具有对下属和员工的感恩心理,真心地感激自己的下属和员工:没有他们,就没有自己的成功。只有这样,才能把下属和员工维系在企业这个大家庭之中,同呼吸、共命运,为企业的兴旺发达赴汤蹈火。松下先生对下属和员工不是以居高临下的心态去发号施令,而是以“请”的心态,以“万事拜托”的心态,去与下属和员工相处,使下属和员工们感到,公司就是自己的家,自己是公司的主人。这样下属和员工才能把自己的全部智慧和力量献给公司。
现在,有的企业经营者把自己看成高人一等,居高临下,发号施令,这是存在于我国各类管理干部中的一种不良倾向。特别是由于中国是个封建宗法权力制度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国家,官贵民贱、官尊民卑、唯上是从的观念根深蒂固。受这种权力本位观念的影响,人们往往形成这样的一种习惯定势:领导就是比一般人高一等,作为领导者就可向下级发号施令,而下级则必须服从命令;如果有了成绩自然要归功于领导,与下属无关或者关系不大;一些领导者对下属或员工只是“命令”,而很少用“请”字,认为下属和员工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根本不需要什么“感恩心态”;一些领导者很少深入到员工中间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与他们进行情感上的交流与沟通。因此,在许多企业和单位,领导者与下属及员工之间没有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关系,下属的积极性也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员工也没有将自己的命运与企业(单位)的命运维系在一起,领导者、管理者与员工之间也没有形成同舟共济的良好关系,这样的企业一旦遇到金融危机,就会树倒猢狲散,成为一盘散沙,这是每一个企业家都应该警惕的。
可见,感恩心态、情感投入,也是领导者成功的不可缺少的秘诀之一。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钱财,每个人都需要,每个人也都希望拥有。发财致富,无可非议,但应记住:“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可有些人却认为:“马无夜草不肥,人无外财不富。”于是不择手段,谋财害命,损他人,损国家,取不义之财。这种小人见利忘义,其手法不外乎如下几种:
一、宰
从“宰客”的对象上看,除了“宰生”、“宰公”外,“宰熟”现象也屡见不鲜。从“宰客”实施的地点看,暴利往往集中在歌舞厅、大酒店和精品屋。
1.歌舞厅:潇洒一刻值千金。南京某KTV舞场,每小时包厢费达到1500元。某日,一大款在该舞场消费,付了包厢费、XO开瓶费、点歌费等,一次消费就达近万元。很多文化消费场所的老板想方设法收取各种费用,如设立颇有争议的跪式服务,甚至出现了严重扰乱社会治安的“三陪”现象。
2.大酒店:觥筹交错好气派。忽如一夜春风来,豪华酒店到处开。于是,古老的中华“酒文化”被扭曲了。随着觥筹交错的碰杯声,在酒精的作用下,账单无需过目就会有人慷慨解囊。广东两名游客去桂林一酒吧消费,被老板强行索要酒水费2150元。游客最后告到工商部门,经核实其实际消费仅50元。
3.精品屋:敢问大门为谁开?有一位消费者在一家时装店花3000元买了一套时装,过了几天,在另一家商店,看到同样品牌、同样面料、同样款式的时装,价格只有1200元,于是他为了这枉花的1800元进行了投诉,结果商店以“定价自主,明码标价”为由,将他挡了回去。
二、骗
除明刀“宰客”外,牟取暴利的另一手段就是“骗你没商量”。
1.挥泪甩卖。某厂一位中年女工实在挡不住一件夹克“原价880元,现价380元”的诱惑,终于咬牙买下来,作为丈夫的生日礼物。过了两天,她携同丈夫逛街,却在另一家服装店看到同类夹克标价150元。
2.诱你上钩。当各种花样翻新的“血本甩卖”等欺骗手段被舆论披露得失去功效以后,一招“不讲价”又流行开来。“此柜台商品不讲价”、“本店商品不讲价”的标牌几乎爬满各家店柜,这既可在消费者心理上形成货真价实的错觉,便于诱人上钩,又可免去老板的口舌之劳。有位外地顾客在某商场发现一台样式别致的收录机,售货员看出他对收录机情有独钟,便热情地说:“我们这儿是全市最低价,所以不讲价。”谁知买下来后,那顾客经过又一商场时,发现同模样的收录机仅仅标价348元,看看自己手中那台700元买来的机子,不禁哭笑不得。
3.假冒伪劣。《中国消费者》杂志披露:1993年全国共查获各类假冒伪劣商品价值达25.8亿元人民币。某省有个县的技术培训中心,曾在一家报纸上堂而皇之地刊登这样一则广告:“您想致富吗?普通白酒改名酒的技术是你致富的捷径。此项技术操作简单,成本低,投入百元即可获利万元……”据说,广告见报后,参观学习者还需挂号等待。这“技术”是什么?从市场上买回二三元一瓶的劣酒,换上名牌商标和瓶子,转手就能卖五六十元一瓶。一个夫妻作坊,一天就能“生产”几千瓶这样的“名酒”,只要倒腾出去,一夜间就成富翁。
三、蒙
除了明宰、暗骗外,“得蒙且蒙”亦是牟取暴利者惯用的伎俩。
1.瞒天过海。报载,不久前某市工商部门对全市26家商场的一次抽查结果,却为善良的“上帝”敲了警钟:在72种日常用品和食品中,数量完全符合标准的不足31%,其中有85%的罐装、瓶装食品斤两不足;而诸如味精、胡椒粉、香油、快餐面、挂面、麦乳精、奶粉等日常副食品足斤足两的更是寥寥无几。
2.笑里藏刀。一日,某工厂青工小姜,走进时装店购西服,货主——一位漂亮的小妞忙凑过来帮他试穿:“你用镜子照照,这穿出去多笔挺、多潇洒,老妹子我都不敢和你站在一起了!”并故意用纤纤细手抚摸小伙子的身体。“俏妞”又说:“您的女朋友一定也很亮丽,何不出手大方地也给‘亲爱的’捎件新款丝质旗袍呢?你看我这身咋样?”说着撩起开得很上的袍衩,露出雪白的大腿……小姜既受宠若惊又有些飘然若醉,连价也未还就掏出1180元买走了西服和旗袍。他哪里知道这“俏妞”的手法竟足足地“煞”了他680元。
人人都想发财,但如何发财,也应讲究发财之道。小人发财取不义之道,这种歪门邪道不可取。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道应该是正道:勤劳致富。
历史上有这样一则故事。齐国国王派人送了一百斤金子给孟子,孟子拒绝了。第二天,薛国又送来五十镒金,他却接受了。孟子的学生陈至秦十分奇怪,问道:“如果说昨天不接受齐国的金子是对的话,那么今天接受薛国的金子就应该是错的;反过来,如果今天是正确的,那么昨天就是错误的。这里有什么道理呢?”孟子说:“在薛国的时候,当地发生了战争,国王要我为之考虑设防的事,所以我应该接受我劳动所得的报酬。至于对齐国我没有做什么事,却赠金给我,显然是想收买我,你哪里见过君子是可以用金钱收买的呢?所以,或辞而不受,或受而不辞,在我来说,都是根据道义来确定的。”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自古以来,在人们之间广为流传。据说,东汉乐羊子,偶尔拾得一块金子,拿回来交给妻子。他妻子说:“听人说有志气的人不饮盗泉之水,因为它名声不好;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因为不愿意接受侮辱;想不到你竟会因为一块金子而败坏自己的名誉。”乐羊子听了十分惭愧,赶紧将金子丢掉。
真正的君子并不是不爱钱,而是明白如何赚取应该得到的钱。君子在该得到的钱财面前,当仁不让,但是在不义之财面前,却是视而不见,不屑一顾。
在当今市场经济的社会中,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不过,君子爱财,还是要取之有道,靠劳动致富,靠你的本事挣钱,这才是正道。
只顾发财、不择手段的商人是“徒知爱利,而不知爱身”的蠢货。试想,为钱财以身试法,得到钱财又有何用?要走进“天堂”的幸福之门,就要以劳动致富,不贪不义之财。
不赊不欠,薄利多销
企业由小到大的做法,一是要坚持现金交易,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二是要为顾客提供价廉物美的商品,坚守薄利多销的经营原则。贝尼连锁店就是用这一方法由小做大,逐步走向成功的。
美国连锁商店业大王贝尼是个身无分文、牧师家长大的孩子。凭着他的经营信念——不给他人添麻烦,却让别人分享利益的理想,他在美国经营了1643间连锁商店。
贝尼出身于牧师家庭。他把基督教思想带入商店经营里去,以信用、诚意和不给别人添麻烦为原则。1876年,贝尼生于美国米苏里州,父亲是个牧师,他排行第7。父亲没有靠传教的津贴生活,他平时是农夫,一家的生活费用,凭耕作入息来维持。贝尼8岁那年,就开始独立。父亲对他说:“想要得到的东西,不能依赖人家赠予,一定要自己亲手去争取。”他听了父亲的说话,开始在镇上替人家做跑腿来自己饲养小猪。他向父母亲说明养小猪的目的:“小猪是母的,它长大了,生的小猪可以卖钱。”
19岁,贝尼在杂货店里做小工。他天昏地暗地苦干,最后病倒了。到身体康复之后,他回到杂货店去,照样认真工作。杂货店老板加拉汉和钟斯很欣赏贝尼,答应另外出钱帮助他开设自己的商店。
格玛拉是个以矿为主的小镇,人口只有3500,贝尼决定在这个小镇开店,而且打破赊账的传统惯例,用现款交易。不过,以低廉价格优待顾客。镇上只有一家小银行,负责出纳的费富对贝尼说:“这里全是矿工,他们每个月领薪水一次,都用赊账方式,先拿矿场所发给的购物单买生活用品,到发薪水时工资上扣除。你要现款购买,我看不会成功。”贝尼还是照做。他首先寄了500封信给镇上大部分的家庭主妇,声明他的商店是用现款做买卖的,所以能够以最廉宜的价钱出售。
小镇上的家庭主妇,后来都收到过商店的来信,于是对贝尼的现款买卖很感兴趣。开张当天,主妇们发现贝尼果然实现了他在信上所做的诺言:现钱交易,价廉物美。
贝尼觉得他的价廉物美方法,对社会有好处,于是坚持做下去。很快地,他的商店便从一间开到两间三间四间分店,最后在全美国开了1600多间贝尼连锁商店。
贝尼是个讲原则的商人,他每间商店的招牌上都写着“原则商店”一行大字。
1914年,贝尼订立了他的经商五大原则,被人称为贝尼的五大致富条件。五大原则是:
1.为了满足顾客的要求,服务要最好。
2.东西要好,价格必须合理。
3.不断作检讨,以免经营上犯错。
4.可以追求合理利润,绝不做暴利生意。
5.要时常反省,看自己是否做错什么。
因为全美国开了1600多间贝尼的原则商店,很多人都成为了贝尼连锁商店的老板,但没有任何一个贝尼集团的人犯过牟取暴利的毛病。
薄利多销或者说让利于人,确实是一些优秀商人的高明做法。刘伯温指出,“经商虽在于谋利,但不可尽贪。贪得无厌的商人,由于过分注重自己的私利,不仅会伤害经商的伙伴,更会伤害自己的‘上帝’——顾客。”
从前,有位神仙想到人间来找一个没有贪婪欲望的人,把他变成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