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人好处是有一些学问的,别以为“给”这个动作很容易,给得不恰当,不但对方不会感激你,有时还会怨你哩!你白白损失“好处”,又招人怨,天底下再也没有什么事比这更冤的了。
所以,要给人好处,就要给得恰到好处,也就是说:不轻给、不滥给、不吝给!
所谓“不轻给”就是不轻易给对方,总是要让对方为这好处吃一些苦头、花一些心力,让他在付出之后才得到,这样子他才会珍惜这得来不易的好处。
如果你因为身上有太多好处而随便给人,或想以好处来讨别人欢喜,那么他不但不会珍惜这些好处,对你也不会有任何感激之心,反而还会嫌少、嫌不够好,甚至一再向你要好处,你如不给或给得不如前次好、不如前次多,对方便要怪你、恨你,比你不给他好处还怨得深、恨得厉害!
不过,“不轻给”也要拿准分寸,如果你是故意不给,或摆明有意要在“折磨”他之后才给,那么你有可能招怨;你要向对方表明你的好处其实不如他所想的那么好那么多,要给他也有身不由己的困难,或是还要同他人研究研究等等。
决定给他好处了,你也要让他知道,你是如何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促成这件事。这样子,对方受了你的好处,心里多少也会有压力,对你的感谢自然不在话下,而且也不会动不动就来向你开口,这样你给人好处才给得有价值有意义!
“不滥给”就是“不乱给”,该给谁、给多少都要有准则;否则会出现和“轻给”一模一样的后遗症,而且还会造成是非不分的结果。
“不吝给”是指应该给、必须给、不得不给时,就要毫不吝惜地给、慷慨大方地给;不怕给得多,只怕给得少。这种情形包括人家有恩于你时、奖赏有功的属下时、要重用某人时、要收买人心时以及情势所迫时。
古代有很多皇帝就是因为“吝给”将领好处而吃苦头!而最不吝给的当属刘邦了。刘邦还在打天下的时候,有次遭围困,便驰函叫韩信来救,韩信复函要求刘邦封他为“假王”,以方便调兵遣将,刘邦有被韩信威胁的不愉快,正要发作,张良踩他一脚,刘邦立刻说:“男子汉大丈夫,要做就做真王,做什么假王?”于是立刻封韩信为王,派人驰送印信,调兵前来解围!刘邦的“给”,给得多漂亮!而项羽之败,其实也就败在“吝给”,可见好处能不能给得恰到好处,是影响重大的!
严格要求,减少错误
有些主管认为没有必要与下属过不去,也以为反正是为公司赚钱,自己没有额外利益,得过且过算了。
下属最喜欢这种类型的上司,凡事只要合格就够了,不求更好,上司也含糊过去,压力就减至最低点。可是,工作一旦发生错误,这类上司不愿为下属承担责任,而且为了能向上级交代,干脆建议将出错的下属解雇。
如果你是别人的上司,就不能为了讨好下属而凡事得过且过。此举除了会影响你的声誉外,下属根本不会放你在眼内。
有的下属对于工作,只求合乎标准,不求创新或突破,永远跟着别人后面走,以为只要不太过落后,就算是好成绩。老板若雇了这么样的下属,准是倒了八辈子的霉。钱纵然是仍有点儿赚,但却经不起时间和技术的考验,很快就会被社会淘汰了。
凡事认真,尤其是对于公事,抱着对事不对人的作风,务求下属把工作做到最好,效率提升至最高,才是经得起任何考验的上司。
作主管的人都对自己的优点充满自信,也希望部属能给予好的评价,所以,当部属揭发自己的缺点时,一般人都会有排斥的感觉。但是,不管如何掩饰缺点,长时间相处总会原形毕露,而且部属看在眼里,总认为领导者是条可怜虫。因此,不要掩饰自己的缺点,在部属的面前呈现原本的自我。部属以自己的立场来看领导者,如果发现对方凡事都优于自己,自然不会对领导者保持着亲切感,而且自己往往会产生些许的自卑感;当知道领导者也有缺点时,会有“原来他和我一样是同一种人”的亲切感。如果彼此的关系能更进一步地发展,甚至会油然而生想帮助领导者改正弱点的情愫。
其次,领导者与部属打成一片,与他们一起行动。例如,部属在工作上遇到难题时,给予建议或调其他人来支援;闲暇时与他们一起吃饭或喝酒等。我们都有过这些与部属一起行动的经验。请回顾一下我们当时真正的心情。在工作上,你是否有“不得不协助他”或“又搞出麻烦了,真是个令人伤脑筋的家伙”等心情,然后心不甘情不愿地给予援助或指导呢?与部属一起吃饭或游玩时,有碍于情面的感觉吗?还是真心想与他们一起同乐呢?一定要严格地反省自己的态度,因为部属能一眼看穿领导者的心情。
最后必须要留意的地方是,与部属一起行动时,一定要采取积极与活泼的态度。例如,部属在工作上有失误时,为了弥补失误,需要加班或请其他同事帮忙。此时,领导者若痛苦地向有关部门打道歉的电话,或表现出不愉快的表情及态度,部属立刻会察觉的。他们会持什么样的想法呢?请诸位领导者回想平日部属对自己的看法。
或许有的人会认为“理论上是如此,但事实上难以坦白地道出自己的弱点,而且也无法快活地采取行动”。努力与否是决定读者一生的分岐点。回顾到目前为止的人生,不努力是无法获得渴望的东西的。这个真理与获得部属的信赖感及一体感是息息相关的。
一位领导者不能老是做“好人”。有时候你也必须责备和惩罚。假若你不这么做,错误的事将接二连三地来。此外,你也等于告诉其他的人,不管工作成绩或做事态度如何,你都不会在乎。当然,你都不在乎,下面的人也会跟着你不在乎。
巴顿将军劝告别人,对犯错者应该立即责备;他自己的部下每逢犯错,他也会立即让他知道。他曾经这样说过:“虽然在战斗训练中我不能杀人,但是我会让那些犯错的人因我发怒而情愿死去!”
巴顿这套说法和目前最现代化的责备理论不谋而合,这真是件有趣的事。希兰查德和詹森在他们的畅销书《一分钟经理人》中建议:“要在错误发生后立即加以责备。你要明白指出他们错在哪里;用坚定的口气告诉他们,你觉得他们错了。”
当你必须作责备时,记住要立即行之。另外你应该记住,责备是批评的一种,因此你应像我们在书中前面所讨论过的,规过私室。有时候你想骂人,也许经过深谈以后,知道犯错者有不得已的苦衷,那你根本就用不着再责备了。由于你在私下责备人,对你自己或者别人都不会形成干扰。
假若你在盛怒的状况下,你可告诉对方你在生气,而且告诉他你为什么生气。生气是可以的,但千万不要气得失去控制。失去控制表示你已失去原来责备的目的。
当你要责备人时,你得谨记自己要达成的目标。你不是要伤害别人、引起别人反感或是恐惧,而是要别人知道错误,谋求改进。玛丽·凯责备人用的“三明治技巧”——在责备前后加上称赞,是可行的方法之一。另一种方法则是遵照布兰查德和詹森的方法:
“你应和他们握手或是拍拍他们,让他们知道你并不是和他们处于敌对立场。你应提醒他们你多器重他们。同时要强调你只是责备他们这次的行为,而不是他们整个人。让他们了解责骂过了,一切也就过去了。”
“搭桥”牵线,做好媒介
一个好的主管要有许多优秀的特质,过人的忍耐力就是其中之一,因为主管在公司中常常会有落单的感觉,而战胜这种孤独感是顺利开展工作的必需条件。
张先生从中层干部提升为公司的主管人员,职位提高了,可是他心中的落寞感也日益强烈起来。
位置不同了,往日打打闹闹的朋友见了他都换了一幅面孔,一本正经地交谈起来。职员们上班时一起工作,休息时一起交谈,大家有说有笑,亲亲热热,可自己只能呆坐在老板桌后,不能加入到大家中去,他的心中很不是滋味。
更有甚者,他总感到手下的职员一有机会就凑在一起窃窃私语,好像在说他的什么坏话似的,他一过去,大家又都躲着他,他感到自己像一只离群的孤雁,无依无靠。
终于有一天,张经理再也受不了这份被隔膜的煎熬,咬咬牙向总公司打了个报告,重新做了一个中层主管。
张先生这种落寞感,大多数主管都曾感受到过,因为:
1.职员们彼此在地位上没有差别,心理上不存在距离,工作上又要密切合作,所以他们自然会聚在一起,打成一片;而管理人员和普通职员在地位和心理上都有距离,工作区分也很大,因此主管人员就难免在公司之中显得落单了。
2.员工有时会把工作中积累的怨气转嫁到主管人员的头上,这也是正常的。因此就会使主管人员产生被人仇视的感觉。
3.主管时常会遇到无法与部下商量的事情,或是必须由自己解决的问题。地位越高,这类问题越多,心理的压力也会越大。
身为主管必须忍受这份孤独。
戴高乐说过:“伟大的人物,必然会与人群保持一段距离。权威若是没有威信即无法建立。威信若不与世俗有所隔离,也无法树立。”
作为主管,与部下保持一定的距离,这十分必要。
每个主管都必须明了:主管在工作的性质上、心理上,都得与部下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是职务提升的必然情形。若是期望部下把自己当作普通同事一样的同等对待,或是要部下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所想的事情,那就是在缘木求鱼。主管一定要调整自己的心理,锻炼自己的忍耐力,克服心中的落寞感,才能顺利开展工作。
勉强地把自己的办公桌与职员并排,有事没事强拉着员工说笑,这些努力都是徒劳的!
另外,许多主管害怕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不敢承担责任。
在机械装置上,有种部件叫“空转齿轮”,它没有被固定,只围绕着齿轮轴运动。它将前一个齿轮传来的力量与速度传给后方,也将后方产生的抗力原原本本地传给前方,完全不依自己的意志运作。
有的主管就像空转齿轮,部下一旦失败,他就跑到上司那里去说:“这个家伙捅了这种漏子,真让人伤脑筋。”
而上司要是布置下来一件难以完成的工作,他又对部下说:“我对这件事也有自己的想法,可是上司这么说,我们就只好这么做了!”这一来一去,自己的责任推得干干净净,就是天塌下来,也不关他的事。
一个主管如果不把上司的命令当作是自己的命令,让部下实行,不把部下的过失当作是自己的过失,负起责任的话,他就不可能拥有领导能力,也不配作主管。
更有甚者,有的主管以不被追究责任为第一要务,只要不是自己的责任,即使对公司造成再大的损失也不在意。
具有这种消极心态的主管不单是一个不称职的主管,简直就是公司的一匹害群之马,任何公司都不可容留他!
让人一步,宽宏大量
要想成为主管不外经由两种途径:一是在此单位工作很久、工作经验丰富,因而晋升为主管;另一种则是由其他工作单位调过来的。前一种情况,由于相处的时间很久,晋升的主管能够很清楚地了解属下职员的个性,在管理上不会发生太大的困难。而后者可就难说了。
一方面,当你一下子调到新的单位担任主管时,所见到的都是陌生的脸孔,这时你不能全凭私见,对他们有先入为主的观念,因为这样往往是绝对错误的印象;另一方面,在你尚未到达新工作单位时,这些员工可能对你已有相当多的情报。
“这次新调来的科长,听说是位充满干劲的人。”“听说是不喝酒、不抽烟,像木头般的人。”像这一类的,部属可能已经调查得一清二楚,然后睁大眼睛等着看你的表现。这时,大可不必在乎别人对你的评论,因为这只会徒增你的困扰而已。要将自己当作一张白纸,一切从头开始。
“我什么都不懂,不仅不了解诸位,对新工作也一无所知。同样的,诸位对我大概也很陌生,但不管如何,既然今后大家都要在同一单位工作,希望大家能和我共同合作,好好努力吧!”要用这样的态度开始才可以。
因此,即使有看不顺眼之处,也不要说:“我以前的地方不是这样的”或“这件事要这么做才对”,才不致引起员工的反感。秉着新鲜的心情来开始此项任务,尽管对新单位业务已有十足的信心,也要谦虚为怀地对部属说:“我什么都不懂,请诸位多多指教。”新单位的一切信条、规定、制度、方针……也都要从头仔细学习。
刚调到一个新的工作单位时,对于不熟悉的事务,当征求部属的意见或请他加以说明时,有几点要特别注意:
1.人各有异,知识程度或品格高下都参差不齐,因此部属的意见或说明不可照单全收,当斟酌接纳,对于疑问或难理解之处,须特别留心。
2.第一次的询问,部属可能会非常乐意回答,但第二次时则会显出不耐烦,因此,你当注意聆听。
即使被当做傻瓜也无妨,遇有疑难即追根究底,甚至冒着背后可能被嘲笑的可能也在所不惜。毕竟,这要比因不敢问而真正变成一无所知的傻瓜要好得多了。
要有勇气当傻瓜——这就是新任主管第一步要做到的。
部属虽为你做事,但部属也是人。既然是人,也要追求成就感,也怕办错事大祸临头,丢了饭碗,趋利避害是所有人的共性。
因此,作为主管,应该让部下分享你的成果,为其举荐;当部下办砸了事,还要为他开脱,鼓励他重新振作。
上司若只为私利,私窃部属的功劳,部属自然不会为你卖命效力。老子所谓:“长而不宰,为而不恃,功成弗居。”这就是告诫领导要能“容人、共享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