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厚黑学
30337900000067

第67章 做好领导第一件事:恩与施(3)

唐朝毕竟比安禄山实力雄厚,惊恐之余的仓促应变,也在潼关阻挡了叛军锋锐,又在河北一举切断了叛军与大本营的联系。然而无比宠幸的大臣竟突然反叛,唐玄宗既被“假阳行阴”之计所震怒,又被“乘疏击懈”之计的高速度刺伤自尊心,变得十分急躁。而孙子曰:“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安禄山的计谋已足使唐玄宗失去了指挥战争所必需的客观冷静,又怒又急之中,忘记唐朝所需要的就是稳住阵脚,赢得时间以调精兵一举聚歼叛军之要义,草率地斩杀防守得当的封常青、高仙芝,并强令哥舒翰放弃潼关天险出击叛军,哪有不全军覆灭、一溃千里的呢?安军占领潼关后曾止军十日,进入长安后也不组织追击,使唐玄宗安然脱逃,也可见安禄山目光短浅,他只想巩固所占领的两京并接通河北老巢,消化所掠得的财富,好好享受大燕皇帝的滋味,并无彻底捣碎唐朝政权的雄图大略。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目光短浅的无赖之徒,竟然把大唐皇帝打得溃退千里,足见“假阳行阴,乘疏击懈”计谋的效力了。

因此,如果你居高位而不察觉安禄山的“假阳行阴”之小人,那不只是毁了你。俗话说“防人之心不可无”,你应该谨防你左右的,尤其是那些卑躬屈膝的职员。

做领导应注意三个“雷区”

行有行法,事有事规,领导工作绝不是像在平坦的大路上高速飞奔那样容易的事。在领导工作的区域里,也有着那些绝对不可涉及的“雷区”,这些“雷区”一旦涉入,就容易产生人仰马翻、一败涂地的严重后果。这里我们要介绍的就是领导思想工作的三个“雷区”:十戒、十忌和十不。

一、十戒

这“十戒”表现在是领导在思想工作的十种不正确方法。

一戒隔靴搔痒。思想工作要克服盲目性,要有针对性地解决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所关心的问题,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二戒两相脱节。思想工作与各项业务不能脱节,与职工的实际工作、生活,实际愿望、需求不能脱节。思想工作要紧紧为本单位的实际任务服务;三戒闭目塞听。思想工作要增强公开性、透明度,必须克服决定问题少数人说了算的做法和工作上的神秘化,否则就为个别领导者以权谋私开了“后门”;四戒漠然置之。领导者应把精力放在理解人、关心人、尊重人、爱护人上,真心实意地帮助他们,为他们排难解忧,在工作上给他们热情激励,使他们振奋起来;五戒单向灌输。要摒除那种居高临下、耳提面命、我命你从、我打你通的封建家长式领导作用。应提倡双向交流,双向疏导,民主对话,这才能提高思想工作的效果;六戒迁就迎合。领导者对各种错误行为不能一味迁就而任其自流,应当理直气壮地进行批评教育,同受教育者一起分清荣耻善恶,引导犯错者迅速纠正;七戒拔苗助长。思想工作不能图省事,不能违背人们的心理发展规律,不要求全责备,要循循善诱。要选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捕捉瞬间的“闪光点”,引导人们提高认识,发自内心地不断进取;八戒己邪正人。“己不正能正人?理不公安能服人?”领导者要做出表率,榜样是无声的命令,具有巨大的推动力量;九戒封官许愿。在遇到调资、晋级、评定职称、奖励、分房、提拔等问题时,领导者不能轻易许愿,如果兑现不了,就可能由许愿时的高兴转化为抱怨;十戒“放马后炮”。领导者要有预见性,注意把人们的思想问题解决在萌芽之中。

二、十忌

这“十忌”反映的是领导在思想工作中的十种有害的态度。

一忌浮夸,把土堆说成大山,把小溪说成长江,乍看似有“气魄”,实则信口吹牛;二忌轻率,喜欢轻易许诺,满口应承,貌似慷慨,徒自轻浮;三忌粗鲁,言语粗俗,缺乏修养,与社会文明格格不入;四忌庸俗,开口只会议论吃穿玩乐,目光短浅,内心空虚;五忌流气,油腔滑调,打情骂俏,满口脏话,品行低下;六忌累赘,颠来倒去,罗嗦,言不及义,听而生厌;七忌牵强,生拉硬扯,牵强附会,胡搅蛮缠,爱搞诡辩;八忌露锋,锋芒毕露,危言耸听,咄咄逼人,不留余地;九忌诽谤,说长道短,无中生有,逢甲说乙,搬弄是非;十忌虚伪,虚情假意,言不由衷,信口许愿,失却信任。

三、十不

这“十不”反映的是领导在思想工作中的十种粗暴的方式。

一不炫耀自己;二不依仗权力;三不喋喋指责;四不训斥已认错者;五不揭人疮疤;六不讽刺挖苦;七不伤人自尊心;八不说“七话”(假话、大话、空话、套话、粗话、废话、脏话);九不盛气凌人;十不苛求别人。

大家都知道,在篮球比赛中,如果篮球超越了边线,裁判即会判令犯规。做领导,也应该有相关的规矩来制约,上述的“十戒”、“十忌”、“十不”也应列入领导应遵守的“规矩”之中。所以,领导做思想工作时,务必要遵守并去执行它。

做领导一定要有雅量

人是感情动物,人的一切行为动力都受感情支配。而获取人们感情的惟一方法,就在于你表示了解他,在于你尊重他、同情他、帮助他、爱护他等等。

你如果是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份,使人们认为你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导,还不如降低自己的身份,放下自己的架子,使他们认为你是完全可以信赖的人,是他们的真诚朋友。这样你的身份和地位无形之中就得到了抬高。这样,人们不仅会心悦诚服地拥护你、爱戴你,甚至于心甘情愿地为你赴汤蹈火,为你效忠效力,心甘情愿献上自己的生命。但是,你作为一个领导,如果唯我独尊,狂妄自大,就永远难以赢得人们真诚的拥护与爱戴。

作为领导者,就是要能恰当地抑制自己,显扬他人。显扬他人实际上就是抬高自己。缺乏自信固然足以毁灭自己的事业,而唯我独尊、狂妄自大、放纵无礼,同样足以毁掉自己的事业。所以说,要领导下属,必须用言辞对下属表示谦和;要想领导下属,必须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他们后面。这样,虽然地位处在下属之上,而下属并不感到沉重;处在下属的前面,而下属并不感到难堪。

一个人有了无可无不可的胸怀,就能看到他的容人气量。虽然能容人,心中也应该有个主宰,有个见解,有个辨别,这就是从容量发掘为对人的雅量。

《唐史》记载:“狄仁杰能做宰相,实际是娄师德推荐的,而狄仁杰却不知道,他认为娄师德不过是一赳赳武夫而已,数次把他排挤在外。太后武则天觉察到了,曾经对狄仁杰说:‘娄师德了解人吗?’狄仁杰回答:‘我虽与他同为大臣,却没有听说他了解人。’武则天说:‘朕起用你,就是娄师德推荐的。也可以说他了解人啊。’狄仁杰出来后,感叹地说:‘娄化的盛德,我被他包容得很久了,我却没有觉察到。’”

娄师德对人宽厚谨慎,触犯了他也不计较。他弟弟去做徐州刺史,准备起程,娄师德对他说:“我位及宰相,现在你又去做徐州的刺史,我认为荣宠太深了,恐怕要遭人嫉妒,你准备怎样自勉呢?”他弟弟跪着说:“从现在起,如果有人吐口水到我脸上,我把它擦掉,哥哥大概不会忧虑吧。”娄师德满面不高兴并严肃地说:“这就是我所担忧的地方,他人吐口水到你面上,他是愤怒你,你擦去它,就违逆了他的意思,所以他更加恼怒你,口水不要擦去,让它自干。”他弟弟当时笑着接受了。从他人的口水吐到脸上让它自干,可见娄师德的容人度量。

武则天对狄仁杰说:“你在汝南,很有善政,你想知道诬陷你的人的名字吗?”狄仁杰说:“您认为我有过错,请指出来我好改正它。我不知道我自己的过错,这是我的不幸,我不愿意知道诬陷我的人的名字。”武则天很是赞赏他。这种不愿知道诬陷自己人的名字的做法,就是对人的雅量。

李世民曾经说过,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为了自己,为了企业的发展,我们应该向历史中的狄仁杰一样的人物学习,使自己变为一个有雅量的人。

慎独乃做领导的第一大要

慎独,本为儒家的一种道德修养方法。它原指在闲居独处无人监督之时,更须谨慎从事,自觉遵守各种道德准则。那么,作为领导,慎独是什么呢?就是要做到谨慎。先人把谨慎当成是为官的最大原则。

有人认为,作为领导最忌讳不知忧患将至,只有真正的领导者才有可能像长江上航行的水手一样,看见三峡惊涛骇浪就知道湍急的江水能够使大船颠覆,而冒险行船的人就难有生还的希望。

当领导的怎样做到谨慎呢?禁止冒险妄为是躲避的方法,只有积德行善才可能使企业有所发展。

从前楚国有一个靠养猕猴谋生之人,楚国人称他“狙公”。他的生存方式就是每天早晨在院里向众猕猴布置任务,并派老猕猴率领它们到山中,采摘草木果实,并要它们献出十分之一的收获供养自己,有的猕猴不给,他就用鞭子抽打。群猴都害怕吃他的苦头,不敢违抗。

一天,有只小猕猴对众猴说:“山上的果实是狙公栽培的吗?”众猴说:“不是,是天然生长的。”小猴又问:“没有狙公我们就不能摘取吗?”众猴说:“不是的,谁都能够摘取。”小猴说:“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要给予他,还要替他出力呢?”话未说完,众猴都省悟了。那天晚上它们一起守候狙公入睡后,就冲破栅栏,毁坏笼子,取出那些积存的果实,一起投奔到森林中去,再不返回了。狙公最后终于因饥饿而死。由此指出,现在为官不谨慎的人没有去想如何给百姓,而只是想到如何去管制百姓并盘剥他们,这样的人最终会得到像狙公那样的下场。

从历史上看,秦朝的灭亡为暴政所致,隋炀帝的覆灭乃昏庸无道所致,像赵高、秦桧之流的贪官污吏最后都不得善终,他们不正像狙公那样吗?慎独乃做领导应具有的基本素质。

没有规矩不能成其方圆

自古以来,凡有大成者,都特别讲究规矩,就拿清朝大臣曾国藩来说吧,他就是个极为讲究规矩之人。

曾国藩指出,军中以规矩为治兵的根本,而规矩不可更改更是曾国藩治军成功的关键。为建立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曾国藩为军队制定了许多规矩,这些规矩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孔孟“仁”、“礼”思想贯穿于士兵的头脑之中,把封建伦理观念同尊卑等级观念融合在一块,将军法、军规与家法、家规结合起来,用父子、兄弟、师生、友朋等亲谊关系强化调剂上下尊卑之间的关系,使士兵或下级易于尊敬官长、服从官长、维护官长,为官长出生入死、卖命捐躯,在所不惜。

规矩包括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曰营规,二曰家规。”营规就是“点名、演操、巡更、放哨”;家规就是“禁嫖赌、戒游惰、慎语言、敬尊长,此父兄教子弟之家规也。”这些规矩要以三纲五常为基本内容,而忠君事长则是其核心。“第一教之以忠君,忠君必先敬畏官长,这样规矩所在即使统帅不在,官兵也知道如何作战行事。”

《孟子》这部书里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晋国的大臣赵简子有一次让他手下一位很有名气的驾轩能手王良给他自己最宠信的家童驾车去打猎。王良完全按照过去的规矩去赶车,结果整整一天这位家童连一只禽兽也没打到。于是这位家童回来就向赵简子报告说:“谁说王良是最优秀的驭手呢?照今天的情况看,他实在是一个顶蹩脚的车夫。”

后来有人把这话偷偷地告诉了王良,王良便去找这位家童,说是希望再为他驾一次车。这位家童开始不肯,经王良再三请求,最后才勉强答应。谁想结果这一次与上次大不相同,仅仅一个早晨就打到了好多猎物,家童很高兴,赶紧跑去又向赵简子汇报,说是:“这回我明白了,王良确实是天下最好的车把式。”

后来赵简子又让王良替这个家童赶车,王良却拒绝了,他对赵简子说:“我替他按规矩驾驶车辆,这个人却射不到猎物,我不按规矩办,他却能打到禽兽,这说明他是个破坏规矩的小人,我不习惯给这样的人赶车,请允许我辞去这个差事。”

其实王良是一个好驭手。他既能按规矩赶车,也能不按规矩赶车,但按照规矩驾车符合国家制度的大局利益,所以王良守规矩而不计小利,是值得提倡的。曾国藩的规矩就是要将士兵训练成合格的王良,驾驭着湘军这驾马车,沿着他所指引的道路前进。这才是曾国藩定规矩的目的所在,也是曾国藩治军的高明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