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50岁以后的健康生活
30343800000010

第10章 保持健康活力(4)

情志变化是机体功能活动的反映;同时,情志活动又可对机体产生反作用,长期的或过激的精神刺激可导致某些疾病。如长期忧郁恼怒的人容易患冠心病、心绞痛、溃疡病及神经衰弱等病症。剧烈的情志变化可诱发心绞痛及心肌梗塞、中风及大吐血等,重者可能致命。中年人虽已跨入“不惑”及“知天命”之年,阅历丰富,对事物有自己的主见,但仍有许多因素的影响,使之产生不良情绪。这些因素主要有生理上的变化,如更年期,工作中的挫折及退休前的思想准备,家庭生活负担如抚养子女、赡养老人、丧偶及家庭成员关系不融洽,社会及价值观的变迁等,都会给人造成心理上的压力。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后,都会使人产生情绪低落、意志消沉、缺乏进取心,或表现为急躁易怒、紧张、不善与人相处等。为保持心理健康,调畅情志很有必要。

调畅情志的目的在于养神。养神即颐养、保养神气。神是生命活动的总称,养神亦即养生。“静则神藏,躁则消亡”,故养神的基本要求是“静”,各种入静的方法,如气功的内养功、松静功、内视及佛教的坐禅等都是养神的好方法。调畅情志要求“以平为期,使情绪归于平衡、平静”。

为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加强精神修养,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达到较高的思想境界,这就是要顺其自然、恬淡虚无、志闲少欲、知足常乐、随遇而安、怡然自得、返璞归真,使精神内守而不外弛,无思想之患,以怡愉为务,勿思虑无穷、忧患不止、孜孜汲汲、舍本求末。

其次是良好的人际关系,现代社会使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古养生家所推崇的脱世离欲对大多数人来讲是不实际的。人们应在动中求静的同时,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扩大生活的人际交往,交流思想,广见博闻,增加生活情趣和成功的机会。在此过程中,不暴喜,不暴怒,能自我排解和调节情绪,有较好的自制力,遇事慎思戒怒,严于律己,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样有助于心身和谐,形与神俱。

第三,对待健康和疾病要有正确的态度,平素要积极养生保健,增强体质,减少患病。50岁以后又是多事之秋,各种慢性病都有可能发生,经常关心自己的健康是对的,但若受疑恐病症的困扰则是不应当的。生病之后,要不断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保持稳定的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和调养,这样有利于疾病的治疗。日常生活中常可遇到情志因素使病情延误恶化的例子,尤其是某些恶性疾病患者,突如其来的打击使病人精神崩溃,疗效降低。故调畅情志对人的健康至关重要。

十七、顺应自然,劳逸结合

1.顺应自然

中医理论认为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的起居活动要符合一年四季和一天之中昼夜晨昏的变化。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春暖、夏热、秋凉、冬寒,对人体均有影响。人们应根据四季变化,采用相应的养生方法,“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不悖四时”。古人所论述的四季养生方法是:春三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以使志生;夏三月,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秋三月,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冬三月,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古人对适应昼夜晨昏变化也有具体论述,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夜间无扰筋骨、勿见雾露等。昼夜晨昏变化对人体气血、精神状态有较大影响,有规律的作息利于养生。

2.劳逸结合

中年人年富力强,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也是家庭的支柱。因而,中年人事务繁忙,容易操劳过度,积劳成疾,这时更需要劳逸结合,既会工作,又会休息。“劳倦内伤”是多种疾病的重要病因或诱因。工作劳动要量力而行,不可长期损体力的工作,防止过度疲劳。休息的方式一是要保证足够的睡眠。睡眠不足,就会出现食欲下降,体重减轻,心慌头晕,情绪不稳定等现象。人的一生中的1/3的时间在睡眠,不可忽视。休息的另一类方式是做一些与正常工作无关的其他活动,特别是一些文体活动,既使大脑得以休息,又强健了体魄,可谓一举多得,这对脑力劳动者尤为重要。

十八、自我保健的方法

中医理论向来重视运动锻炼对养生的重要意义,创造了多种多样的运动锻炼方式,如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按摩、气功等,下面将与运动锻炼有关的一些简单易行的自我保健方法加以介绍。

1.运目转睛法

“目宜常运”,“运睛除眼翳”,运目转睛,能消除眼睛疲劳,去内障外翳,矫治近视、老花眼等,从事对视力要求较高及费眼力工作的人更宜做这种锻炼。方法是双目从左转到右14次,再从右转。到左14次,转目时要慢,然后紧闭一下,再骤然圆睁二目。每日做几次,或感到眼睛疲劳时即做这种运动。

2.叩齿咽津法

叩齿与咽津是两种不同的动作,二者可同时练,也可单练。叩齿可使牙齿坚固、预防牙病。有的中年人牙齿松动,牙根暴露,甚至早脱,需要加强锻炼。古人将口中津液称为华池之水,“漱而咽之,溉脏润身,流利百脉,化养万神,支节毛发宗之而生也”。善养生者莫不“惜唾如金”。叩齿法做法是每天清晨,心静神定,口轻闭,先叩臼齿36下,然后叩门齿36下,再叩犬齿36下,然后用舌舔牙周3~5圈。咽津即咽下口中唾液,方法是先用舌舔上腭或牙齿周围及唇内,同时两腮作漱口动作,待唾液满口时再咽下,并以意念送入丹田,即想象咽下的唾液直接进入了小腹之中。

3.撮提谷道法谷道即肛门,“谷道宜常撮”。撮提谷道有升提阳气,防治脱肛及痔疮的作用。痔疮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从事坐位工作的人患痔疮的较多,宜用此种锻炼方法,起到防治作用。方法是吸气时稍用意用力,提起并缩紧肛门连同会阴上升,稍停顿一下,再放松呼气,反复做5~7次。

4.保健按摩

自我保健按摩,简便易行,坚持锻炼,能起到强壮身体、预防疾病的作用。按摩前先将两手掌心互相摩擦使之发热,迅即顺皮肤纹理按摩某一部位。

(1)梳发按摩。方法是10指微屈,以指代梳,从前额到枕后,从耳前到头顶,进行梳头,每梳百余下。动作要轻柔,而且以晨起梳头为好。梳发按摩有清醒头目、降压、防止发脱落和早白发的作用。“发多梳,头不白。”是中年人头发保健良法。

(2)腹部按摩。腹部按摩包括揉腹、擦丹田。“腹宜常摩”,揉摩腹部可促进腹部脏器的血液循环,增加胃肠蠕动,刺激消化液分泌,还可消耗腹部堆积的脂肪。按摩腹部对慢性胃肠炎、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肥胖和习惯性便秘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擦丹田则能强体壮肾,对性功能减退也有治疗作用。揉腹法是取坐位或卧位,用手掌心从心窝左下方按摩起,经过脐下小腹向右按摩,绕脐至原起点处为1次,共按摩36次。丹田在脐下一寸五分处,擦丹田法是用右手三指在丹田擦摩百余次,附近的关元穴也可同时按摩。

(3)腰部按摩。腰部按摩主要是搓腰眼、擦肾俞。“腰为肾之府”,按摩腰部有疏通经络、壮腰强肾的作用,可防治性功能减退,治疗阳痿、早泄,对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腰肌劳损等所致的腰腿痛也有一定治疗作用。故腰部按摩是一项宜于中年人的保健方法。腰部按摩的方法是两手对搓发热后,紧按腰眼处(约与脐相对的脊柱凹隐处称命门,旁开一寸半处叫肾俞,再旁开一寸半略下方凹隐处便是腰眼),用力向下搓到尾骨部位,然后再搓回到两臂后曲尽处,共用力搓30次左右。亦可握拳轻叩腰眼、肾俞等部位,并配合腰部旋转。

(4)脚心按摩。脚心按摩又叫擦涌泉。涌泉是肾经的一个穴位,在正足心。搓擦涌泉可降血压,治头目昏花和失眠,还可治鼻塞不通。方法是将手搓热,然后擦两足心各80次左右。

5.壮腰健肾法

扭摆腰部可以起到保健肾脏功能的作用,方法是:站立,两手插握在腰部,上身向前稍倾,慢慢将腰部左右扭摆动作,逐渐加快,使腰部感到发热时为宜,每日早晚各做一次。

6.促进睡眠法

每晚临睡前半小时,先擦热双掌,而后将双掌贴于面颊,两手中指起于迎香穴向上推至发际,经睛明、攒竹、瞳子醪等穴位,然后两手分别向两侧额角角后而下,食指经耳门穴返回起点。如此反复按摩30~40次。此法可治神经衰弱症,促进睡眠。

7.散步法

坚持每天散步是极有效的健身之道。散步可增加大脑中的氧,饭后散步有助于消化。如身体过胖,饭前走15分钟可减少食欲,有助于控制体重的增加。散步的时间可灵活掌握。

十九、50岁以后应该知道的养生箴言

“笑一笑,少一少;恼一恼,老一老;斗一斗,瘦一瘦;让一让,胖一胖。”(摘自《养心要语》)

“春夏宜早起,秋冬任晏眠。晏忌日出后,早忌鸡鸣前。避色如避仇,避风如避箭。莫吃空心茶,少食中夜饭。”(摘自《类修要诀》)

“戒暴怒以养其性,少思虑以养其神;省言语以养其气,绝私念以养其心。”(摘自《续附·养生要诀》)

“早漱不如晚漱,晚食岂若晨食。节饮自然脾健,少食必定神安。”(摘自《类修要诀》)

“服药千朝,不如独宿一宵;饮酒一斛,不如饮食一粥。”(摘自《类修要诀》)

“发宜多梳,面宜多擦,目宜常运,耳宜常弹,舌宜抵腭,齿宜常叩,津宜常咽,浊宜常呵,背宜常暖,胸宜常护,腹宜常摩,谷道宜常撮,肢节宜常摇,足心宜常擦,皮肤宜常干沐浴,大小便宜闭口勿言。”(摘自《勿药元诠》)

“卫生切要知三戒,大怒大欲并大醉。三者若还有一焉,须防损失真元气。欲求长生须戒性,火不出兮心自定。木还去火不成灰,人能戒性还延命。贪欲无穷忘却精,用心不已失元神。劳形尽散中和气,更仗何固保此身。心若太费费则劳,形若太劳劳则怯。神若太伤伤则虚,气若太损损则绝。世人欲识卫生道,喜乐有常嗔怒少。心诚意正思虑除,顺理修身去烦恼。春嘘明目夏呵心,秋咽冬吹肺肾宁。四季常呼脾化食,三焦嘻出热难停。发宜多梳气宜炼,齿宜数叩津宜咽。子欲不死修昆仑,双手揩摩常在面。春月少酸宜食甘,冬月宜苦不宜咸。夏月增辛聊减苦,秋来辛减少加酸。冬月少咸甘略戒,自然五脏保平安。若能全减身健康,滋味能调少病缠。春寒莫使绵衣薄,夏月汗多须换着。秋令觉冷渐加添,莫待疾生才入药。唯有夏月难调理,伏阴在内忌冷水。瓜桃生冷宜少餐,免至秋来生疟痢。心旺肾衰色宜避,养精固肾当节制。常令肾实不空虚,日食须知忌油腻。太饱伤神饥伤胃,太渴伤血多伤气。饥餐渴饮莫太过,免至膨脝损心肺。醉后强饮饱强食,去此二者不生疾。人资饮食以养生,去其甚者自安逸。食后徐行百步多,手摩脐腹食消磨。夜半灵根灌清水,丹田浊气切须呵。饮酒可以陶情性,大饮过多防有病。肺为华盖倘受伤,咳嗽劳神能伤命。慎勿将盐去点茶,分明引贼入人家。下焦虚冷令人瘦,伤肾伤脾防风加。坐卧防风吹脑后,脑后受风人不寿。更兼醉饱卧风中,风入五内成灾咎。……养体须当节五辛,五辛不节反伤身。莫教引动虚阳发,精竭容枯百病侵。……身安寿永福如何,胸次平夷积善多。惜命惜身更惜气,请君熟玩卫生歌。”(摘自《孙真人卫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