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8年7月21日在卜诺姆比尔会议上,加富尔终于如愿与拿破仑三世在法国的普龙比埃会晤,经过商谈,达成了”绅士协定”。拿破仑同意若皮德蒙牵涉一场对奥的战争,法国会出手相助,而皮德蒙亦以割让尼斯和萨伏依给予法国作为报酬。于是加富尔开始寻找开战接口。1853年2月13日,奥地利决定没收下属伦巴底-威尼斯王国的政治反对者的全部动产和不动产。对此,加富尔作出了强烈的反应。他召回了驻维也纳的大使;照会各国政府,指控奥地利是和平的破坏者;鼓励报刊的抗议运动,并且拨款40万里拉去帮助那些反对派。这些行动得到了意大利各国爱国力量和一部分激进派的支持。
于此同时,张天一在俾斯麦的月度回报中得知,撒丁王国要求在三个月内将枪械、火炮、弹药以及军用物资的贸易供给提高五倍。为此撒丁王国以优厚的价格作为补偿,一部分采用货币的方式支付,而大部分则以黄金的形式抵偿。
拿着报表的张天一对俾斯麦说道:“看来撒丁王国要先一步动手了。为了统一大业,他们破釜沉舟孤注一掷了。”
俾斯麦点了点头道:“多方情报显示,撒丁王国确实有大规模军事调动,而且有情报显示,他们同法国达成了某种协议,或许可能达成战略同盟。”
张天一说道:“为什么我们没有收到撒丁王国的求助呢?是他们对我们有所顾忌吗?”
俾斯麦说道:“人情难还,还是明码标价来的更为实在,我想此举的精妙之处正是在此,世人皆知撒丁王国和普鲁士的关系,一旦对奥开战,我们无形间就成为了奥地利最大的隐忧。最为最安全的一道保障,即便撒丁王国和法国的联军战败,我们将成为最有力的调停者。普鲁士的军力完全可以让奥军接受最终的调停,如此立于不败之地的战略举措,确实是精妙绝伦。”
张天一说道:“是啊,而且我料定撒丁联军将会取得最终的胜利,奥军必败啊。”
俾斯麦点了点头,却又拿出一份公函说道:“对此,不知殿下作何决断?”
张天一接过公函观瞧后,不由得有些疑虑的说道:“奥地利居然也在示弱,这是为何?”
俾斯麦说道:“因为我们此时所处的位置,和各国之间的为妙关系使得在各方均有预感的大战之前,得到额外的关注。而以此时形势而言,过早的同奥地利交恶对于普鲁士来说是不利的。至于最终的决断,还需阁下定夺。”
张天一说道:“奥地利提出的交易方式似乎难以让人拒绝嘛,而且价格如此公道,我们却之不恭吧。况且一个一边倒的战争势必无趣,而此时我们正需要大量的资金以推动普鲁士工业的车轮,是吧。”
俾斯麦说道:“那我就按照您的意思回复了,当然那些涉及我们军械革新的机要部分,不会列在交易的清单中。”
张天一说道:“很好,你着手去办吧。我们就静观接下来事态的发展吧。”
1858年底,米兰王后终于怀有身孕,终于有了爱情的结晶,这个消息让张天一兴奋不已。而让张天一更为高兴的是,普鲁士在巨大的资金投入下终于走向高速发展的通道。尤其是重工业、造船业和军工产业更是得到了爆发式的增长,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技术和生产工艺,使得普鲁士的国民生产总值较前年翻番式的增长。当然欧洲的目光都被撒丁王国和奥地利王国的紧张对立所吸引,完全没有留意到普鲁士王国质的飞跃。
1859年4月29日晚,第二次意大利统一之战终于爆发了。奥军的先头部队共10个步兵师,一个后备师和一个骑兵师,率先渡过蒂奇河开始军事行动。与它对峙的是撒丁王国方面6万名皮埃蒙特军队。而拿破仑三世居然御驾亲征并派出15个步兵师,3个骑兵师和3个骑兵旅,开始了战争史上的第一次铁路大规模机动,但全部赶到还需要时间。
因此,战争之初,奥军骄横不可一世,迳直向都灵挺进。这时,加里波第奉命深入伦巴底(位于北方波河平原,首府米兰(Milano)。伦巴底是意大利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工业部门齐全, 机械化工,服装纺织,食品,出版,印刷,建材,家具等都很发达。主要集中在米兰,Como,Varese三角地带)发动起义。5月23日,他率领部队北渡蒂奇河,接连取胜,所向无敌。同时,拿破仑三世乘机下令法皮联军发起大规模进攻。奥军节节败退。6月8日联军攻占米兰。
撒丁联军前线的胜利激起了意大利民族解放运动的热潮。托斯卡纳和教皇使节管辖区相继爆发了起义,反对专制统治,要求与撒丁王国合并。
显然,意大利中部并入撒丁王国,由此产生一个强大的意大利国家,这不是法皇的目的。而拿破仑三世也不想见到一个统一而强大的意大利王国在自己的身边诞生。因此,正当战争胜利发展的时候,拿破仑三世突然决定停战,并于7月11日签订了维拉弗朗科停战协定。根据协定,奥地利把伦巴底经法皇之手交给撒丁国王,而威尼斯地区仍留在奥地利的统治之下。
法皇的背信弃义使首相加富尔大为愤怒。他力谏国王不要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但没有成功,他直接辞职并一走了之。
而意大利中部各国因法皇的背叛行为再次爆发了革命。在加富尔控制的”民族协会”领导下,托斯卡纳、帕尔马、莫德纳和教皇国的罗马涅地区都成立了临时政府和制宪会议。加富尔辞职后积极参加了这些地区的政治运动,在他的宣传和鼓励下,上述四个地区都并入了撒丁王国。这样,除威尼斯外,意大利的北部和中部按照温和自由派的路线实现了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