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这样做就会有钱
30396400000020

第20章 善抓机遇——致富就要抢占先机(2)

拿破仑所向披靡,威名远扬,他有一句名言:我的军队之所以打胜仗,就是因为比敌人早到5分钟。打仗是这样,早到5分钟会抢占有利地形,从而获取全胜。商场如战场,经商中比别人早几天抓住商机,同样会成为赚钱的胜利者。步别人的后尘很难挣到大钱。想多赚少赔,就要提高赚钱的嗅觉和速度,利用种种方法比别人早一点抓住商机,才会在激烈的商战中稳操胜券。

商业机会的竞争总体上是公平的,商机大家找,信息人人有,同行处处在,竞争最后的结果往往就取决于商家行动的快半步与慢半步的时差上。商人就像全能运动员一样,有时候比的是耐力,是在残酷的竞争中坚持下去的意志;有的时候比的是爆发力,看谁在市场中领先一步。如果能比别人先一步思考和行动,就能赚足钞票。

在中国,温州人是公认的赚钱能手。要说起温州人赚钱的秘诀,就一个字:快!

教育部要颁发教师证,订单被温州人抢走了;邮电部要印特快专递信封,订单被温州人抢走了;香港回归要给警察换警徽,订单被温州人抢走了;美国海陆空三军要在军服上做军徽,订单还是被温州人抢走了……

温州人抢占市场的速度实在令人叫绝,往往是头一天打听到某个商机,第二天就能生产出产品,第三天就能收到订单赚钱。敢“抢”善“抢”是温州人做生意的一大风格。

美国战略规划研究所的统计数据是,在500个成熟的行业中,第一个进入市场的企业的平均市场占有率是29%,早期跟进的企业的平均市场占有率是21%,而其余平均占有率是15%。天下万物,道理一致,这数据也证实了中国的一句话:第一个是天才,第二个是人才,第三个是庸才,第四个是蠢材。

香港华达投资公司董事长李晓华,其财产超过10亿元,他曾驾驶着自己的“法拉利”跑车自豪地说:“这是全中国第一辆。”样样争第一,他就是凭这个信念赚钱的。

当年,李晓华将广州商品交易会陈列馆中的一台美国冷饮的样机买了下来,在北戴河海边开了第一个小冷饮店,一个夏天他就赚了10多万。后来,李晓华却将这台“生钱的鸡”卖给了当地人,自己又跑到秦皇岛,与一家文化馆合作,干起了“放录像”的新生意,当然又是第一人,而且还是当时全河北省仅有的一家。

20世纪80年代中期,李晓华就是京城的超级大款了。后来,他去日本留学,从打工做起,汲取着日本经商之道的营养,一年后便与一日本人合开了一家公司,做代理业务。

一天,李晓华从报上看到了一条并不显眼的有关101毛发再生精的报道。赵章光在日本的初次亮相,就被李晓华看到了,而且看出了里面巨大的生财潜力。

于是李晓华马上回到国内,直奔北京101毛发再生精厂,第一个取得代理权。他与厂方达成协议:捐赠给对方一辆大客车和一辆小轿车,他做“101”的日本代理经销商。结果101毛发再生精为他带来了上亿元资产。

“抢先就是厚利,只做第一”,这是李晓华自己的经验之谈。

美国思科公司总裁约翰·钱伯斯在谈到新经济的规律时指出:现代竞争已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因为“商机”是转瞬即逝的,不付诸行动地去抢,要么消失了,要么被别人抢走了。正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许多顾客到一家广州商店打听一种畅销商品,老板便亲自到北京进货,可到北京发现已有多家广州商店的老板也在进该畅销商品。老板于是当机立断,进一大批货并空运回广州。回家后,商品供不应求,一抢而空。其他商家姗姗来迟地销售时,发现商品居然卖不动了。

正所谓“领先一步,海阔天空,落后一步,寸步难行”。当然,谁都知道“抢先战略”势在必行,但一定要在“抢”字上下工夫,才能将商机变为财富。

当今的市场是快者取胜。谁先研发出新产品,谁先满足市场需求,谁先抢占市场,谁就能在市场角逐中掌握主动。同类、同质、同价产品,谁先把它投放市场,谁就能控制市场制高点,其他企业若想拿下这制高点,就得花几倍、几十倍的力气,投入几倍、几十倍的费用。

金利来领带受到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先生们的青睐,美国总统尼克松第一次访华前,看中的就是金利来领带。

“金利来”的创造者曾宪梓的经营理念就是“三字方针”与“四快口号”。“四快口号”就是“快设计、快制作、快投产、快上市”。当今世界的生活节奏、运转时效都极快、极短,这样对领带的更新换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曾宪梓为了实现“四快”之中的首“快”,“金利来”实行“拿来主义”。

“金利来”派遣大量人员到花式品种繁多的法国和意大利,挑选合适的花式,见有别具一格的,即用重金买下版权,拿回香港自行配上不同颜色,迅速批量生产,投放市场,保证了制作、投产、上市的快捷。“金利来”,每年推出2万个花色品种,就得益于“四快”。

另外,“金利来”在广告宣传上也很会抢先,他们采用的是“产品未动,广告先行”的策略。1981年到1982年,“金利来”耗资百万人民币在内地大做宣传,但市场上却不见其影,这自然勾起了消费者的欲望。当“金利来”上市的时候,马上形成了一股争购之风。

围棋上有句口诀“宁丢数子、不失一先”,因为有了先手,就有了主动权,就能处处先发制人。如果将这个道理用在经商上,就是宁愿付出一定的代价,也要抢在对手前面占领市场,因为抢先一步就能领先一路。

用99%的努力抓住1%的希望

机遇是一个美丽而性情古怪的天使,她倏尔降临在你身边,如果你稍有不慎,她又会翩然而去,不管你怎样扼腕叹息,她从此杳无音讯,一去不复返了。

在实践活动中,时机的把握甚至完全可以决定你是否有所建树,哪怕是只有万分之一的机会,我们也要付出99%的努力去抓住。

笛卡儿患病期间躺在床上休息,无意中看到天花板上的蜘蛛网,他琢磨着其中的奥妙,创立了新的数学分支——解析几何。伽利略看着被微风吹拂而轻轻摇摆的吊灯,发现了灯摆的定时定律,并由此而制成了钟表……在这些看似偶然的机缘背后,是科学家们坚实的知识基础,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当然还有他们善思的习惯和敏锐的观察力。如果说摇摆的吊灯、蜘蛛网就藏着机遇或机缘,那其他研究科学的人,为什么会熟视无睹,发现不了呢?也许迟钝就是原因。而之所以迟钝,则与知识功底不扎实,缺乏敏捷的科学思维以及不能专心致力于自己的事业有关。而所有这些知识、思维能力、专心,都离不开一个人长期的锻炼和磨砺。有一句格言说得好:“幸运之神会光顾世界上的每一个人。但如果她发现这个人并没有准备好要迎接她时,她就会从大门里走进来,然后从窗子飞出去。”

“事有机缘”,机缘是处处存在的,但能否让机缘变成我们成功的阶梯,则不取决于所谓的“命”,而就在我们自身。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设计师。可以说,人一生的命运就是由一连串的机遇连接而成。你的一生是否精彩,关键在于你能否抓住机遇,或者说机会、机缘、时机。

我们应该努力抓住一个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成功的机会。

有不少聪明人对此是不屑一顾的,其理由是:希望渺小的机会,实现的可能性不大,只有傻瓜才会相信万分之一的机会。

比尔·盖茨说:“亲爱的朋友,我认为你们应该重视那万分之一的机会,因为它将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成功。有人说,这种做法是傻子行径,比买奖券的希望还渺茫。这种观点是有失偏颇的,因为开奖券是由别人主持,丝毫不由你,但这种万分之一的机会,却完全是靠你自己的主观努力去完成的。”

1%的希望能成全100%的成功,只要你肯努力;99%的希望也可能产生100%的失败,如果你中途放弃。

同时,比尔·盖茨认为要想把握这万分之一的机会,必须具备以下一些条件:

(1)目光长远。鼠目寸光是不行的,不能只看见树叶,就忽略了整片森林。

(2)锲而不舍。没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信心是无济于事的。

假如这些条件你都具备了,那么有一天你将成为物质上和精神上的百万富翁,只要你去付诸行动。

“幸运喜欢勇敢的人,冒险是表现在人身上的一种勇气和魄力。”一位成功者如是说。要想抓住那1%的希望,就必须有冒险精神,必须付出百倍的努力。因为冒险与收获常常是结伴而行的。险中有夷,危中有利。要想有卓越的结果,就得敢冒风险。

在历史上有过这样一件发人深省的事:1498年,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凯旋时,西班牙女王为他举行了庆祝大会。

在宴会上,有人满不在乎地说:“这没有什么了不起,大陆本来就在那里,不过正好被他碰上了。”

哥伦布听后,没有直接回答别人的挑衅,而是拿起一个鸡蛋,对在座的人说:“先生们,你们当中有谁可以使这个鸡蛋竖立起来吗?”在场的人面面相觑,无能为力。只见哥伦布拿起鸡蛋,将它往桌子上轻轻一磕,鸡蛋矗然而立。

人们为之愕然,但仍有人不以为然地说:“这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熟鸡蛋本来就可以立起来的。”这时哥伦布以极其平静的语调说:“是的,许多事物本来都在那里,可是有人将它发现,有人却没有发现,差别就这么一点。”

正是这么一点差别,使哥伦布冒着生命危险,历经千辛万苦,横渡大西洋,“碰上了”新大陆。

1847年,英国的辛普逊和他的同事,为了寻找最佳麻醉药物,解决手术中病人的疼痛问题,也是冒着生命危险,对数量众多的化学药品一样一样亲自进行试验的。

当辛普逊的助手关门的时候,偶然发现在门后有一瓶药品。拿起来一看,是法国化学家杜马寄来的。辛普逊决定拿来试试。晚饭后,他们各自喝了少许,很快几个人都睡过去了。当他们醒来时,几个人像孩子似的大喊大叫地互相拥抱,欢呼。试验成功,凭着他们的无畏精神,终于发现了理想的麻醉药。我们与他们的差距在哪里?我们虽然有成功的欲望,却不敢冒险,那怎么能够实现伟大的目标?

世上没有万无一失的成功之路,动态的时代总带有很大的随机性,各要素往往变幻莫测,难以捉摸。所以,要想在波涛汹涌的人生之旅中自由遨游,非得有冒险的勇气不可。在不确定的环境里,人的冒险精神是最稀有的资源。

曾有管理学理论认为:克服不确定、不完善性的最好的方法,莫过于组织内拥有一位具有冒险性的战略家。

在成功者的眼中,人生本身就是一种挑战,一种想战胜别人赢得胜利的挑战。

希望成功又怕担风险,往往就会在关键时刻失去良机,因为风险总是与机遇联系在一起的。从某种意义上说,风险有多大,成功的机遇就有多大。

具有过于求稳心理的人常常会失掉一次次发财的机会,那是过度的谨慎束缚住了他们的大脑和手脚,令机遇滑过。不尝试而失败、不战而败如同运动员竞赛时的弃权,是一种令人极端愤慨的行为。

一个成功的人,必须具备坚强的毅力,以及“拼着失败也要试试看”的勇气和胆略。

当然,冒风险也并非铤而走险。敢冒风险的勇气和胆略必须建立在对客观现实的科学分析的基础之上。顺应客观规律,加上主观努力,力争从风险中获得效益,是成功者必备的心理素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有胆有识。

机遇的发现,既依赖于机遇是否出现,也依赖于人们对机遇的认识和体会。对于同一现象的“意外出现”,是否把它视作机遇,怎样估计机遇价值的大小,看法往往会因人而异。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适时地抓住机遇呢?

第一,要有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摆在桌上。只有如此,思考解决问题时,才会有产生捕捉机遇的需要。所谓抓住机遇,就是借助机遇来更好地解决现有问题,创造更好的成绩,若没有问题需要解决,那再好的机遇也毫无作用。

第二,深信不疑地相信,每个人都会碰上机遇,这样有助于我们主动地积极地去关心和注意机遇的来临,从心里对它有一种渴求感。

第三,要有捕捉机遇的强烈欲望,这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精神动力,它会激发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众多现象中随时随地地留意机遇的出现,并保持高度的警觉和敏感。

第四,要做好抓住机遇的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准备。不同的工作与活动,所需的准备是不同的。对于那些转瞬即逝的机遇,只有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不与它失之交臂。

法国著名生物学家巴斯德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机遇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

抓住机遇,除了需要“有准备的头脑”外,目光敏锐,善于观察和勤于思考也非常重要。

机遇常常是在人们意料之外的时间和场合突然出现,同时混杂和隐藏于众多的寻常现象之间。不具有一定的“火眼金睛”,就很难发现它,更谈不上抓住它了。

在对事物的观察上,众多的科学家都遵循这样一个规则:把熟悉的事物看成是陌生的,用新的观点去解释它;另一方面把陌生的事物看成是熟悉的,要用自己的尺度去衡量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