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成才:我为你支招
30435400000038

第38章 名人、“状元”是成才的榜样(1)

爱迪生的成功之路

谈起发明创造,大概没有人不会想起美国的大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他一生中的创造发明多得令人难以置信。据统计,仅在1868~1928年间,他在国内注册的专利就有1091件,在国外注册的有1200多件。仅1882年一年,就注册了107件。像我们熟知的留声机、白炽灯、电车、幻灯、电影等都是他的发明。随着他的巨大成功,一顶顶桂冠纷至沓来,有人称他为“魔术师”,也有人称他为“发明大王”、“天才发明家”,等等。可谁会相信,这位发明大师所接受的学校教育累计起来也不过3个月。在学校里他已被断定为“笨蛋”,将来不会有什么出息。他成才的秘诀何在呢?

1847年,爱迪生出生在美国俄亥俄州米兰镇的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里。同许多杰出人物一样,童年时的爱迪生好奇心极强,而且有个习惯,对一切事物总要追根求源弄明白。5岁的时候,有一天他突然失踪,大人找了一整天,才在一个仓库里发现了他,原来他在一本正经地孵小鸡呢!

上学后,由于他经常提一些“古怪”的问题,老师和同学都认为他是个“笨蛋”,常有人欺负他、嘲笑他。终于有一天,古板的老师把他的妈妈叫了去说:“汤姆斯这孩子真没办法,他自己一点儿也不用功,还老提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来扰乱秩序。昨天,他居然提出2加2为什么等于4的问题。我看这孩子实在太笨,留在学校只会妨害别人,你还是把孩子领回家吧!”

就这样,仅在学校读了3个月的书,小爱迪生就辍学在家,一边跟父亲学木工,一边跟妈妈学知识。“知子莫如母”,当过小学老师的妈妈最了解自己的孩子。她认为,孩子好问、爱思考,正说明他有着与众不同的天赋。于是,在家里,妈妈成了爱迪生最好的老师和知心朋友。妈妈给爱迪生讲童话,教给他地理、历史、科学方面的知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冬天里,他坐在房门前学习,晒着温暖的太阳;夏日里,他在父亲搭起的吊脚楼上学习,沐浴着习习凉风。妈妈传授的知识,谆谆的教诲,化作和风,化作细雨,滋润着爱迪生的心田。一有空儿,爱迪生更喜欢独自到吊脚楼上远望:蓝的天,白的云,绿绿的庄稼,还有渐渐远去的火车……哦,好大好大的火车,是什么力量推动它向前走的呢?那铁路的尽头该是什么样子呢?

爱迪生9岁生日那天,母亲给了他一本物理实验方面的书。爱迪生如获至宝,着了迷似的读了起来。就是这本书,激发了爱迪生对科学的兴趣。他用千方百计省下来的钱,买一些简单的仪器和药品,在家里的地窖里做起实验来。11岁时,因家庭经济困难,爱迪生不得不在外奔波,挣钱养家。起初,他给别人赶马车,后来到火车上当报童,每天早上6点钟起床,晚上11点才休息。当时美国南北战争刚刚开始,报纸销路很好,他赚了些钱,除交给家里一部分外,其余全部买了实验药品和仪器。他想利用空余时间在火车上做实验,得到车长允许后,他把家里的一部分实验用品搬到火车上,在行李车内的吸烟室里设立了一个小小的实验室。在火车的颠簸之中,他全神贯注地做一些科学实验。为了探求知识,他每天早晨10点钟到达底特律车站后,先到报馆批发报纸,然后就一头扎到底特律青年协会图书馆,贪婪地阅读各种书籍,常常一坐就是几个钟头,直到下午6点半钟才返回列车上继续卖报。

爱迪生15岁那年,一天,因火车震动太大,把“实验室”里的一瓶黄磷震翻了,引起火灾。幸亏大家及时赶到,才算把大火扑灭了,没有闯下大祸。车长盛怒之下,把他的仪器和药品全部扔下了车。祸不单行,不久,由于车上出了一次事故,他的耳朵受到严重损伤,导致耳聋。但这一切并未动摇爱迪生搞实验的决心,他更加积极地刻苦学习,省吃俭用,继续搞实验。

后来,因为他救了车站站长的小儿子,为了感谢他,站长毫无保留地教给了他渴望已久的发报技术。4个月后,爱迪生就掌握了发电报的全部知识,成为铁路上一名技术精湛的技术员。凭着这一技之长,爱迪生先后辗转到许多电报局工作。他一面踏踏实实地工作,一面专心致志地搞发明,为他以后的专业发明做好了准备。

爱迪生走向发明创造道路后的步履是相当艰难的。他因做实验挨过打,被解雇数次,在实验中烧毁了衣服,甚至差点弄伤了眼睛……这一切并没有把他吓倒。他克服了重重困难,顽强地探索着,终于在22岁时发明了一架经过改进的自动收报机,获得了一笔资金。于是,他辞去了工作,创办了自己的工厂和实验室。从此,他可以集中全部精力搞发明了。他说:“我的人生哲学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奥秘,并以此为人类造福。我们在短暂一生中,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比这种服务更好。”

爱迪生从小养成了专心致志干一件事、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性格。他的这种性格正是打开成功奥秘的钥匙。众所周知,在他发明电灯的过程中,他经受了重重挫折。当时,为了解决电力照明的实用化问题,他阅读了大量有关煤气工程的图书资料,光笔记就记了4万多页,试验了六七千种材料。为了寻找一种材料,他常常接连工作二三十个小时,实在累了,就枕着图书在试验台上睡上一会儿。有一次,他和助手们竟熬了5个昼夜。在试制“爱迪生电池”(即镍铁碱电池)时,爱迪生实验过几千种物质,做过4万多次实验,经过了1460天的苦战才获得成功。

电脑奇才王珂成长的秘诀

王珂是南京市金陵中学高二学生。14岁时,他通过考试,获得了由比尔·盖茨签名的MCP国际认证证书,成为当时国内最年轻的微软件认证专家。从初三开始,他在国内知名刊物《计算机世界》上陆续发表了8篇文章,其中多篇文章被多家互联网转载。高一时,他设计了“Phoninc”——《英语语音辨析系统》软件,用于英语学习者的口语和听力训练。该软件经互联网推介后,得到国内外多家软件公司的青睐。以色列某软件公司多次表示愿出巨资与其合作开发软件。该项软件在江苏省中学生OEH软件创作比赛中获得一等奖。高二时,他又完成了“AWNW”—《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软件,计150万行代码,受到了清华大学一些著名教授的高度赞扬。在江苏省中学生科技创造发明大奖赛中,他获得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的一等奖,并被选拔参加由教育部、香港周凯旋基金会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承办、中科院院士担任评委的“明天小小科学家竞赛”,获得了一等奖,受到了教育部韦钰副部长的亲切接见。还是个中学生的王珂已接到美国加州大学计算机工程学院的破格录取通知书,并享受全额奖学金;香港周凯旋基金会也向其表示,愿意出资由他主持开发《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软件,并送其到国内外最好的大学深造。

下面,我们通过记者王庆云对这位电脑奇才少年及其父母、老师的采访,探索他的成长秘诀。

靠悟性聪明,更靠引导培养王坷的父亲王振远,在南京某研究所工作,母亲黄金陵现为某公司会计师。孩子出生后,父母也没有想到要他将来怎么样,当时只想到不要娇惯他,不要轻易抱他,让他睡在床上,听听音乐,使他不吵不闹。由于妈妈要到上海财大学习,孩子9个月时,就被送到山东老家由爷爷奶奶抚养,直到两岁才回南京。刚回南京,妈妈看他每天趴在窗口观察马路上来来往往的小汽车,便给他买了一本汽车汇集画册,一连看了几天,他就能够准确辨认马路上奔跑的各种车辆。父母发现他很专心,且观察力强,于是,又为他买了一本折纸画册,不久他就能够对照画册上标示的实线和虚线,折叠出各式各样的纸鹤。父母发现他的理解能力、空间概念和动手能力都很强,就让他玩变形金刚,他很快就能熟练地将玩具变成各种形状,大人都玩不过他。父母有意识地让他看动画片、听录音机,他津津有味地听了《非凡的公主—希瑞》、《星球大战》、《尼罗河公主》等故事,不仅能牢牢记住,而且能在幼儿园讲给小朋友们听,得到了老师的夸奖,表现了他很好的记忆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此后,父母就放手让他自己一个人拆装闹钟和电子表,拨弄家中电器。每当家里添置一样新的电器,他都会对照说明书上的图示把它调到最佳状态。小学一年级时,他第一次在别人家里接触29英寸电视机和录放机,便帮助其把功能全部调试出来,令在场的老工程师都为之震惊和赞叹。王振远又向孩子提出学点哲学的要求,以便更好地指导他研究电脑技术。王坷的父母就是这样发现他的聪明才智,一步步开发他的智力,引导他成才的。

做好功课后,再让孩子玩王珂上小学后,父母与他商定了一条规矩:“先做好功课,然后随你自己玩。”他父母解释说,学生的任务是搞好学习,打好一生发展的基础,这一条,一点不能动摇;但是,好玩是孩子的特点、权利和自由,又是孩子发展个性特长的空间,所以也不能剥夺。于是,他们商定了这条铁定的而又明智的规矩。这条规矩双方一直遵守得非常好,这是父母与儿子关系融洽的基础,也是王珂得以健康成长的重要原因。

王珂从小学一年级起,上课总是高度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敏捷地回答老师的问题,经常得到老师表扬。下午放学后,就抓紧时间认真完成作业,然后就专心致志地玩自己所要玩的东西。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他特别喜欢玩游戏机。他玩游戏时,总是全身心地投入,眼睛一眨也不眨。再难的游戏,他也要从头打到尾,方肯罢休。他一年级玩游戏机的水平,超过了三四年级同学。小学三年级,父母给他买了一台“小霸王学习机”,让他学习英语和打字,他很快学会了。于是,他开始学习编程。他选了《八五后问题》的数学排列难题,居然编辑成功了。他非常高兴。就在他玩“学习机”一个多月后,母亲单位购置了电脑。他一接触电脑,就觉得电脑比学习机好得多,不论文字还是图形,清晰度高,分辨性强,非常漂亮又能储存文件,他一下子被电脑的神奇功能迷住了。从此,中午放学,他宁可不回离校很近的家中吃饭,也要跑两站路,到妈妈单位,爬上五楼,便一头扎进计算机房,学习操作计算机。王珂对电脑的热爱,简直可以用“痴迷”两个字来形容。他迅速学会了电脑的基本操作方法,学会了打字、中文编辑和绘制图表,并尝试着边学习BASIC语言,边按照书中介绍编辑一些小程序。小学四年级时,他学完了中文版的BASIC语言,领悟到掌握计算机语言对计算机功能开发的重要性。从那时起,王坷的目标不再是掌握计算机打字、制表等简单技术,而是希望能够掌握一种功能强大的语言,真正驾驭计算机,使它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家里为他订阅了《电脑报》、《个人电脑》。从小学五年级起,王珂确定了学习“C++”语言的目标。小学六年级寒假,是王珂最开心的日子,家里装修完房子,为他布置了一间属于他的房间,并为他买了一台奔腾586电脑。他每天以最快的速度做好作业后,便全神贯注地学习计算机。在此期间,他不仅对计算机的内部结构有了较全面的了解,而且通过大量实验,对“C++”语言开始逐渐入门,对过去学习的简单语言能够得心应手地运用。

不强迫孩子,让他自己选择

王珂父亲爱好乐器,并有一定演奏水平。他认为孩子学习一两种乐器,有利于开发大脑,提高智力,他就要求王珂学习乐器。可是,他怎么也不肯学,说不感兴趣,于是父亲就作罢了。上学前班时,父母让他参加英语口语班学习,他学得很好,但一学期后,他不肯学了,说是占用了他玩的时间,父母也就没勉强他再学下去。谁知,他爱上电脑后,特别需要英语知识,便主动地翻看英语书,听英语磁带和英语广播,自学完外语学校的广播教材。现在他已经能顺利地阅读英文版计算机书籍,用英语写计算机论文。他一次性地通过了“托福”考试。这个典型事例生动有力地说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引导王珂学习电脑;切身需要是学习最大的动力,它引导王珂由不愿学习英语到自觉学好英语。

要全面发展,又要注意个性特长

金陵中学的领导和教师以及王珂的家长一致认为,现代人才必须素质全面,又有个性特长。王珂爸爸说:“一个人一生只能做好一件事,这件事就是他的特长。这样,他就能对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自己也能好好地生活一辈子。”王珂的独立意识较强,家里也有意识地培养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他便能够自己下面条、煎荷包蛋、煮饺子等。他至今仍然保持着每天饭后洗碗的习惯。父母要求他学习好、品德好、身体好,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担任一定社会工作,他都一一做到了。无论学校规定的哪一门课程,他都会尽力学好。小学期间,他两次被评为地区“三好”学生,并以优异成绩考入金陵中学。初中阶段,他的学习成绩始终保持班级前两名,毕业时,被保送进金陵中学高中。他4次获得奖学金,还先后获得少年夏令营英语口语比赛一等奖,南京市中学生数学竞赛二、三等奖。他爱好音乐和羽毛球,积极参加运动会、环湖长跑、校内刊物比赛、网络知识大赛、社会调查等活动。他为人随和,在同学中人缘好。同学找他帮忙,他总是不厌其烦,倾心帮助。每天晚上,有打电话问作业的,有请教计算机的,王珂总是有问必答。他还经常帮助学校老师改进一些教学课件。素质的全面提高,为王珂发展技术特长,成为现代化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靠学校宽松条件,更靠自己刻苦学习

金陵中学领导和教师为他的成长创造了宽松的环境,让他免修计算机课,允许他自由到学校网吧上网。中考复习期间,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允许他免做复习题,专心钻研电脑;在他准备“托福”考试期间,允许他不上英语课。学校还通过在美国的校友郭法琨博士,推荐他到加州大学深造,专门派人陪同他到北京参加比赛。这些个别化的教育安排,给了他超常发展以很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