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成才:我为你支招
30435400000009

第9章 家庭和谐是成才的条件(5)

由于全家长期都处在一个极度愉悦和放松的状态,所以儿女们非常容易接受母亲和我灌输的知识和理念。我们畅所欲言,各述见闻,其内容海阔天空,包罗万象。在谈话中,母亲和我适时地进行点评。但是,我们点评任何事物(包括电视节目和电视剧)的基本点,都是依照“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尺度来衡量的。符合这8个字就是标准答案,反之,就是错误答案。母亲说:“现在人们骂人说的‘王八蛋’,其实就是古人说的‘王八蛋’,如果忘记这8个字就不是人。”我没有考证过这句话的渊源,但我认为是正确的。我们把餐桌当成了教育阵地,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下“小毛毛雨”,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巨大作用,才使得儿女这两个“小火车”一直行驶在轨(规)道上,从未脱轨(规),使我保持住我们家这一块净土,并向外辐射着美好的东西。

平日里,每天儿女都有问候电话,而且每一个电话都会使我非常高兴,甚至开怀大笑。孩子们在电话里就是开个玩笑,也体现出一个“孝”字,如:“妈妈,你把自己照顾好,就是对全人类最大的贡献。”孝道已经融入我们的血液中,成为我们的惯性思维和行动。

由于孝道使我们的家庭和睦、幸福,证实了因“孝”而得“福”的道理,所以儿女们在生活中都坚守孝道。我们全家因孝而和睦,因孝而有福,因孝而富足。

以上就是这位老教授讲给我们的故事,希望我们能从中悟出一些道理,并付诸于具体的实践中。

五、帮助孩子克服学习困难的三要素

孩子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家长和老师切不可简单斥责,应细心观察分析,找出确切的原因。如,对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首先应想到他对突如其来的学校生活能否适应。排除这一因素后,再想想会不会是智力方面的问题。如果孩子智力正常,身体健康,学校环境良好,那么,造成其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就是精神卫生偏异。在现实生活中,这一类型的孩子并不鲜见。因此,谈谈如何对有精神卫生偏异的儿童采取综合教育措施,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是十分必要的。

1.掌握儿童心理特点

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常采用加班加点、拼命灌输、打骂惩罚等手段以强化学习。结果,往往适得其反。究其原因,关键是不了解儿童心理的特点。下面列举几个学生学习成绩由差到好的例子,对某些家长或许会有所启迪。

高强的父母每天安排他做作业达3小时之久,往往一吃完晚饭就开始,到晚上11点还不结束。高强也不“争气”,人在书桌前,心在电视机上,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要小便,一小时能做完的功课,花了3小时还不能完成。父母怀疑他有多动症,高强却抱怨说:“反正做快做慢都要熬到11点钟结束,干脆边做边玩。”为什么高强要马拉松似的做作业呢?原来,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一次集中注意力的最长时间仅20分钟左右,超过这个限度,他们就不可能专心致志地连续动脑筋做作业。高强的父母了解了这个特点后,妥善地安排了高强的夜晚自修时间。从此,晚饭后高强除了做作业,还可以休息、玩耍,甚至看电视。虽然做作业的时间短了,但自觉性提高,作业做得又快又好。

杨光平时不愿动脑筋做作业,东抄西凑地向老师交差,父母对此视若无睹。到了临考前两天,父母才硬逼着杨光挑灯夜战。杨光还真聪明,一读就记住,不到10点钟就可以收兵了。谁知考试成绩只有70分。父母长吁短叹,说这孩子忘性大。为什么杨光前一天晚上能背诵如流,第二天考试时却忘了一大半呢?原来,儿童的记忆有个特点,就是记得快,忘得也快,只有通过反复复习才能强化记忆,减少遗忘。杨光的父母得知这个道理后,改变了过去“临时抱佛脚”的做法,注意平时督促杨光学习与复习,杨光的成绩很快达到90分以上。

李玲才上小学二年级,父母就给她开“小灶”,每晚做完作业之后,就认真地教她学英语。父母教得很费劲,李玲却瞌睡得要命,学了一小时还记不住一个单词。是她太笨了吗?不,是因为她对枯燥的字母、单词根本不感兴趣。后来,李玲的父亲改用形象、生动的教育方式,不到一个月,李玲就能用英语和客人作简单的对话了。

秦华上四年级了,平时比较贪玩、任性,成绩不好,常被父母打骂。这次考试前他复习很努力,约束自己,认真温习功课,结果得了85分。老师表扬他,同学们也称赞他。秦华兴冲冲地回到家,希望能得到父母的好评,不料却遭到母亲的冷嘲热讽:“85分有啥稀罕,真没出息!”秦华一气之下,将课本撕得粉碎,生气地说:“为了读这些书,不知挨了多少打,好也不是,坏也不是,干脆撕掉。”后来通过咨询儿童心理专家,秦华的父母懂得了在教育孩子中,表扬和鼓励起着积极作用,而过多地批评指责往往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父母知错而改,秦华的学习积极性也越来越高,成绩节节上升。

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实际上,家长一旦掌握了儿童学习的心理特点,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帮助、辅导孩子的学习,就能取得良好效果。

2.矫正精神卫生偏异

学习差的儿童中,还有不少是他们本身存在精神卫生问题。如有的对学习缺乏兴趣,有的情绪忧郁,有的是行为问题,有的是性格脾气不好,等等。对这些孩子,需要请专科医生进行个别心理咨询,随着精神卫生问题的解决,他们的学习困难也就迎刃而解。

例如,王钢的性格脾气不好,经常与同学争吵打架,不遵守课堂纪律,不听老师的话,学习成绩也很差。我们对他进行个别咨询,先三言两语向他说明一个好儿童应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接着请他看两个录像片,一个是好孩子的故事,一个是坏脾气儿童的故事。看完,我们和他一起讨论分析,哪个儿童好,好在哪儿;哪个儿童不好,不好在哪里。当然,我们的意见他是不易接受的。然后我们再把录像片拿到许多学生中去放映,验证结果。当同学们看到录像片中的坏脾气孩子的一些行为而哄堂大笑时,王钢感到非常羞愧;听到别人称赞录像片中的好孩子时,他感到很激动。最后他接受了我们的意见,在家长帮助下,努力克服了自己的坏脾气,学习成绩也明显提高了。

对有些多动症儿童和长期以来不肯专心听课、做作业,并已养成某些坏习惯的儿童,单靠教育辅导常难以奏效。因此,在综合治理的初期,有必要加上药物治疗,以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3.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还有一些儿童,智力良好,也未患多动症,纯粹是缺乏学习兴趣。怎样帮助这些儿童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呢?

某小学组织一些富有经验的老师,举办了一个特殊的培养学习兴趣的“兴趣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些老师深知儿童教育心理,责任心强,教学方式生动活泼,深受孩子们的欢迎和家长的信任。该校三年级的小明以前不肯听课、不肯做作业,连考试也不愿参加,每次都由父亲“赶”着去考场,父亲还要站在教室外怒目监视。参加“兴趣班”后,才3个月,小明就发生了神奇的变化。虽时至严冬腊月,他星期天也不愿睡懒觉,自觉早起准时来上课。他学会了怎样温习功课,怎样思考问题,怎样参加考试。期中考试中,小明语文、算术都得了90多分。他的父母激动地说:“‘兴趣’班使小明开了窍。”

为什么“兴趣班”会有这样好的效果呢?请听同学们是怎样说的:“这里的老师待我们好,没有看不起我们,也请我们发言。”还有的学生说:“我们常常受到老师的表扬,老师讲课清楚,听起来有劲,老师从来不训我们,也不到家里去‘告状’。”在老师们的辛勤培育下,学生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不爱读书变为自觉读书,几乎所有学生的成绩都突飞猛进,平均分数提高30~40分,个别同学还得了双百分,他们终于脱掉了“差生”的帽子。

孩子的学习和接受的教育,关系到他们今后的人生道路,不容忽视。当然,帮助孩子克服学习困难也非易事,需要老师、家长、学生密切配合,共同努力。只要采取正确的帮教措施,就一定会见成效。

六、正确对待老师的“告状”

下面是一个家长的亲身经历,他的做法使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很好的启发。

屹屹5岁时,转入一所新的幼儿园。入园不到一个月,我就发觉事情有些不妙。老师多次向我抱怨,说这孩子吃饭太慢啦,这孩子中午不睡觉啦,这孩子爱哭啦,诸如此类,不一而足。我想,老师一旦对孩子产生了不好的印象,这孩子便被“贴上了标签”,他的成长一定会受到影响。经过深思,我采取了以下做法:

首先,客观地分析孩子是真的犯了错,还是与其他孩子相比存在某些差异性。屹屹性格文静,胆小,但有些急躁,一着急就会流眼泪。吃饭慢、中午不睡觉是自幼就养成的习惯。这本来不算什么错误,但确实给老师的管理和教育带来了不便。

然后,换位思考,设身处地感受老师的辛劳,感谢老师的付出,使教师感到从事这项职业很崇高。幼儿园老师不仅担负着教育孩子的责任,还担负着照顾孩子的责任。从早到晚,教孩子们唱歌、跳舞、画画、讲故事,照顾孩子们吃喝拉撒,处理孩子们的各种纠纷,其间的辛劳是可想而知的。屹屹爱哭的特点、慢腾腾吃饭及从不睡午觉的习惯,更增添了老师的辛劳。对老师的付出,我真诚地表示抱歉和感谢。结果老师反而不好意思起来,同时感到自己从事这项工作很光荣。

接下来主动和老师沟通,全面客观地认识孩子。家长和老师很好地配合,就能更好地教育孩子。家长和老师交流,双方都可以全面而正确地了解孩子,进而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在交流中,老师对屹屹作出了这样的评价:屹屹聪明、专注,以后在学业上发展没有问题,但人际交往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较差,需要加强引导。直到屹屹10多岁时,我仍然能在他身上看到这些特点。可见,和老师交流是多么重要。

最后,用孩子其他方面的优势,弥补某些方面的不足,使孩子得到老师、同学的喜爱与赞赏,在良好的环境中更好地成长。屹屹确实在生活方面给老师带来了一些麻烦,但是,他聪明、好学,学什么东西学得又快又好,因而博得了老师的喜爱,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他很快便喜欢上了这个令他快乐的新环境。

可见,当老师“告状”时,家长一定要冷静,既不能一味地责怪孩子,使孩子从小就在批评、指责中生存,感到自己一无是处;也不能袒护孩子,那样会使他不辨是非,觉得老师小题大做。要尽量想办法,让事情良性发展。因为孩子的成长,确实离不开良好的教育环境。

七、掌握一些鼓励幼儿的技巧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该掌握一些鼓励幼儿的技巧,使孩子逐渐树立自信、自尊、自强的信心。孩子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每一点进步,家长都要及时地予以鼓励,如:“我看见你自觉地做作业,而且克服了困难,完成了20道题目,你真棒!”如果你想夸奖孩子,直接赞扬他所做的事,如:“我看见你拿了礼物后,向奶奶道谢,你想得真周到,真有礼貌!”“我注意到你把饼干分给弟弟吃,你真大方!”“我知道你不喜欢收拾房间,但是今天你收拾了。所以,我决定带你去看电影。”无论你想教孩子什么,都应该先示范一下,并且说一些指导的话,让他们知道你所期望的目标并且不让他感到有压力。如孩子玩积木时你可以这样说:“现在应该送积木宝宝回家了,把它们放到蓝色的盒子里。我们一起来吧。”当事情做好了,你应该说:“谢谢你帮我的忙。”当你看到你的孩子学会上厕所,你应该是很开心的。但是,如果他偶尔一次尿湿了衣裤,你千万不能让他产生一种印象—你不爱他了。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当看到孩子成绩报告单上是A,你肯定很高兴,感到自豪,但是,如果他从来没有得到过一个A,你也不应该就此冷淡他、疏远他,因为他能感受到你对他的态度。

名人家庭教育故事

一、鲁迅怜子,望其成才

1929年9月,许光平生下一个男孩。鲁迅夫妇感到非常高兴,为孩子取名海婴,意为“大海的儿子”。海婴生性活泼,经常纠缠父亲。鲁迅喜欢靠在藤躺椅上,把零食放在桌边,一边慢慢地吃,一边悠闲地看书。海婴往往从藤躺椅下钻出来,毫不客气地抢父亲的糖果、饼干。鲁迅只是微笑地看看儿子,从不指责。海婴从来不怕父亲,有时还会挤在他的身边,轻轻揪他的胡子玩,更喜欢像骑马一般骑在他的身上。有时亲昵地伏在父亲胸前,小嘴说出一个又一个天真的问题。由于鲁迅对自己幼年时所接受的封建教育十分不满,不愿让海婴重走他的童年之路,因而他喜欢孩子“敢说、敢笑、敢骂、敢打”的天性,希望他做一个活泼而真诚的人。一次,鲁迅告诉来访的朋友说:“这小孩淘气,有时弄得我头昏,他竟问我:‘爸爸可不可以吃的?’我答:‘要吃也可以,自然是不吃得好。’”友人听了发笑,说孩子正在幻想旺盛时期,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笑话,鲁迅点头称是。后来,他作了一首《答客俏》的诗,写出了他对孩子的一片爱怜之情: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于菟。

楚人称虎为于菟。鲁迅爱怜其子,意在期望他成为虎虎有生气的国家人才。不料海婴刚满7岁,鲁迅便离开了人间,鲁迅在去世前嘱咐家人:“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学家。”

二、林则徐教子成才

林则徐以禁烟抗英的壮举而震撼世界,也因治家严谨、教子有方而被人称道。

封建社会把读书看得很重,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林则徐却不然。他一方面教育子女要“敬师勤读”,另一方面向儿子灌输“农民为世间第一等最高之人”的思想,督促他们“黎明即起,勤学稼穑”,可谓用心良苦。

古时,读书人多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林则徐强调“读书贵在用世”,即读书的目的在于为社会作出贡献。他告诫儿子既不能“只读死书而全无阅历”,也不可“阅历深,而才学薄”,而要做到读书和实践并重,指望儿子既有真才实学,又能为社会多做贡献。

林则徐要求子女像自己一样,为官刚正不阿、清正廉洁,不为功名利禄所累,决不要在俸禄之外妄取民间或下属一文一毫。正如他留在家中的一副对联所述:“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林则徐这种身体力行的家庭教育,对于今天渴望子女成才的父母来说,也许不无借鉴意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