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心理诊所
30539400000004

第4章 心理诊断(3)

a.严重和长期不负责任,无视社会常规、准则、义务等,如不能维持长久的工作(或学习),经常旷工(或旷课),多次无计划地变换工作;有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且这些行为已构成拘捕的理由(不管拘捕与否);b.行动无计划或有冲动性,如进行事先未计划的旅行;c.不尊重事实,如经常撒谎、欺骗他人,以获得个人利益;d.对他人漠不关心,如经常不承担经济义务,拖欠债务,不赡养子女或父母;e.不能维持与他人的长久关系,如不能维持长久的(一年以上)夫妻关系;f.很容易责怪他人,或对其与社会相冲突的行为进行无理辩解;g.对挫折的耐受性低,微小刺激便可引起冲动,甚至暴力行为;h.易激惹,并有暴力行为,如反复斗殴或攻击别人,包括无故殴打配偶或子女;i.危害别人时缺少内疚感,不能从经验,特别是在受到惩罚的经验中获益;②在十八岁前有品行障碍的证据,并至少有下列三项:

a.反复违反家规或校规;

b.反复说谎(不是为了躲避体罚);

c.惯性吸烟,喝酒;

d.虐待动物或弱小同伴;

e.反复偷窃;

f.经常逃学;

g.至少有两次未向家人说明外出过夜;

h.过早发生性行为;

i.多次参与破坏公共财物活动;

j.反复挑起或参与斗殴;

k.被学校开除过,或因行为不轨而至少停学一次;l.被拘留或被公安机关管教过。

【案例】赵某,男,二十五岁。出生后父母离异,十岁前由祖母带大,家庭经济优越,从小被溺爱,性格固执而顽劣,喜欢恶作剧。入小学后成绩不错,但有打架、欺负同学、辱骂老师的行为,甚至在课桌上剖杀麻雀,当众在墨水瓶里小便。以后学习成绩逐渐下降,常搅乱课堂秩序,同学稍有异议就拳打脚踢。小学毕业补考,初一留级,被勒令退学。不听继父管教,有时对打。常随身携带匕首,打架滋事,多次与人盗窃财物,曾被收审。释放后想洗心革面,参加工作后又不守纪律,多次旷工,引朋友在家吃喝、赌博,并结交一些不三不四的女朋友。后因为偷盗抢劫被判刑,在押期间曾逃脱并伤害他人,在逃期间又犯下重案,被捕后被判死刑。

本案中当事人明显符合第一类的a、g、h等项,十八岁前有品行障碍,符合第二类的a、d、e、j、k、i等项目,所以可以认定为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4.4F60.3冲动型人格障碍(攻击型人格障碍)以情感爆发、伴随明显的冲动行为为特征,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诊断标准】

①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②以情感爆发和明显的冲动行为作为主要表现,并至少有下列三项:

a.易与他人发生争吵和冲突,特别在冲动行为受阻或受到批评时;b.有突发的愤怒和暴力倾向,对导致的冲动行为不能自控;c.对事物的计划和预见能力明显受损;d.不能坚持任何没有即刻奖励的行为;e.不稳定的和反复无常的心境;f.自我形象、目的,及内在偏好(包括性欲望)的紊乱和不确定;g.容易产生人际关系的紧张或不稳定,时常导致情感危机;h.经常出现自杀、自伤行为。

【案例】

刘某,男,十五岁,高一学生。据老师反映,他个头大,爱惹事,对同学特别凶;情绪极端不稳定,极易兴奋和冲动;做事鲁莽,自控力差,常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对人大打出手。容易被人教唆、怂恿,与别人玩命,而打得头破血流。

本例中,刘某符合以上诊断标准第二类的a、b、g几点,可以推断为冲动性人格障碍。4.5F60.4表演型(癔症型)人格障碍以过分的感情用事或夸张言行吸引他人的注意为特点。

【诊断标准】

①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②以过分的感情用事或夸张言行吸引他人的注意为特点,并至少有下列三项:

a.富于自我表演性、戏剧性、夸张性地表达情感;b.肤浅和易变的情感;

c.自我中心,自我放纵和不为他人着想;d.追求刺激和以自己为注意中心的活动;e.不断渴望受到赞赏,情感易受伤害;f.过分关心躯体的性感,以满足自己的需要;

g.暗示性高,易受他人影响。

【案例】周某,男,二十七岁,在读硕士。从小被骄纵溺爱,动不动就发脾气,哭闹无常。自幼就是典型的“人来疯”,非常喜欢在各种热闹场合抛头露面、耍小聪明,来博得客人的夸奖。人越多越夸,他越来劲。在读期间,表现较好,但好吹捧自己的毛病仍旧未改,总是有意无意地标榜自己。恋爱期间,吹嘘很多女同学是怎样欣赏他、追求他。常大放厥词,为了引人注意、哗众取宠而不顾尊严。常常在公共场合,特别是会议期间,向业内的著名学者发难,用各种古怪的问题刁难,一旦看到有人被问住,在座学生哗然讨论,就满脸自得。行事自我中心,高调,总是有意无意发出较大响声。好为人师,喜欢高谈阔论,教育别人,以反驳他人为乐。性格喜怒无常,高兴时劲头十足,稍有不顺,即大声吵闹,和朋友及同学关系很紧张。同事不爱与之交往,敷衍他,但他仍我行我素。

本例中,周某符合诊断标准第二类的a、b、c、d等项,可以确认为表演型人格障碍。4.6F60.5强迫型人格障碍以过分的谨小慎微、严格要求、完美主义及内心的不安全感为特征。患此症的男性比女性多两倍,约70%强迫症病人有强迫型人格障碍。

【诊断标准】

①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②以过分的谨小慎微、严格要求、完美主义,及内心的不安全感为特征,并至少有下列三项:

a.因个人内心深处的不安全感导致优柔寡断、怀疑及过分谨慎;b.需在很早以前就对所有的活动作出计划并不厌其烦;c.凡事需反复核对,因对细节的过分注意,以致忽视全局;d.经常被讨厌的思想或冲动所困扰,但尚未达到强迫症的程度;e.过分谨慎多虑,过分专注于工作成效而不顾个人消遣及人际关系;f.刻板和固执,要求别人按其规矩办事;

g.因循守旧,缺乏表达温情的能力。

【案例】李某,男,二十八岁。自幼学习认真,一丝不苟,从不迟到、早退,成绩好,经常受到老师表扬。在家主动做家务,爱清洁,物品摆放井然,不允许别人乱放,否则心里不“畅”,并立即纠正。放学后不与同学一起玩耍,一直被邻居视为乖孩子。做作业不允许自己写一个错别字,若写错了,即重新抄写,通常作业深夜才得以完成。大学毕业后工作认真,严格要求自己,过分克制,不允许自己犯错误。不久被提拔为部门负责人,做事精益求精,有固定方式和先后顺序,且对下属也要求按他的方式去工作,甚至求全责备,不接纳他人的工作方式,处理问题时墨守成规,优柔寡断,所以同事关系很紧张。在生活中办事常犹豫不决,买一双皮鞋跑好几个商场仍拿不定主意。

本例中,李某符合诊断标准第二类的a、e、f等项,属于强迫型人格障碍。

4.7F60.6焦虑型人格障碍以一贯感到紧张、提心吊胆、不安全及自卑为特征,总是需要被人喜欢和接纳,对拒绝和批评过分敏感,因习惯性地夸大日常处境中的潜在危险,而有回避某些活动的倾向。

【诊断标准】

①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②以持久和广泛的内心紧张及忧虑体验为特征,并至少有下列三项:

a.一贯的自我敏感、不安全感及自卑感;

b.对遭排斥和批评过分敏感;

c.不断追求被人接受和受到欢迎;

d.除非得到保证被他人所接受和不会受到批评,否则拒绝与他人建立人际关系;e.惯于夸大生活中潜在的危险因素,达到回避某种活动的程度,但无恐惧性回避;f.因“稳定”和“安全”的需要,生活方式受到限制。

【案例】王某,女,二十六岁,在读硕士。小时候由于误服激素类药物,突然发胖并且一直没有恢复,所以对自己的身材一直很自卑。对“猪”、“胖”、“肥”等字眼特别敏感,旁人提及就认为与自己有关从而内心反感。在学期间一直表现良好,成绩优秀,特别期待他人的赞扬和夸奖。不能接受他人的批评,别人一说自己哪里做得不好,心情就特别低落。为了得到导师的认同和同学的赞誉,在学业上努力向上,反倒不是基于对知识的渴求。长期心情焦虑紧张,同时有两件以上的事情需要考虑处理,就会产生急躁烦闷心理,希望摆脱。生活中,交友不是很广泛,生活方式也非常简单无趣,对新事物没有尝试的兴趣。“没劲”、“无聊”常挂在嘴边。遇到困难常常夸大困难程度,认为自己不能做到,常常想办法逃避,不愿正视面对。

本案中,当事人符合诊断标准第二类的a、b、c、e等项,可以认为属于焦虑型人格障碍。

4.8F60.7依赖型人格障碍

【诊断标准】

①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②以过分依赖为特征,并至少有下列三项:

a.要求或让他人为自己生活的重要方面承担责任;b.将自己的需要附属于所依赖的人,过分地服从他人的意志;c.不愿意对所依赖的人提出即使是合理的要求;d.感到自己无助、无能或缺乏精力;

e.沉湎于被遗忘的恐惧之中,不断要求别人对此提出保证,独处时感到很难受;f.当与他人的亲密关系结束时,有被毁灭和无助的体验;g.经常把责任推给别人,以应对逆境。

【案例】齐某,女,二十四岁。小时候不愿上幼儿园,父母送她去时,每每哭闹。后来到异地上大学,大一时极不适应新环境,不能安排好自己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每天熄灯后躲在床上哭泣,同寝室同学多方劝说和安慰无效。在校园中听到本地口音,就会非常难过,勾起自己的思乡之情,觉得自己是被抛弃的游子,后来由于恋家严重而无法住读,转入家乡的本地大学才得以继续学业。生活中她凡事都依赖家人,缺乏独立性,不能自己单独做任何决定,都依赖父母做决定。去年报考研究生时,因找不到具体考位而慌张着急,乘车返家向远离学校十余里的父母求救,因而延误考试时间四十多分钟,被监考老师取消考试资格。

本例中,齐某符合诊断标准第二类的a、d、f等项,是比较典型的依赖型人格障碍。

F60.8,F60.9其他或待分类的人格障碍包括被动攻击型人格障碍、抑郁型人格障碍和自恋型人格障碍。

附:心理健康症状自评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