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写给女孩子看的女性故事
30541300000005

第5章 只愿故里浣溪纱---"沉鱼"西施(2)

据说西施有心绞痛,每当病情发作时,手捧心口,紧蹙眉头。夫差见此情景,觉得西施如同带露的鲜花,溅了水珠的芙蓉,娇艳无比,越发惹人怜惜。每次西施心痛一次,夫差更加怜爱,宠爱愈深一层。其他妃嫔见状,以为吴王喜欢人皱眉的样子,于是个个都效仿西施心痛锁眉的样子。每逢吴王驾车到后宫,众人一齐颦眉蹙额。吴王见了她们这种形态,哈哈大笑,说:"西施心绞痛,自然颦眉蹙额,惹人怜惜不已。然而她们故意学她的样子,我看了,反而愈发觉得丑陋。"渐渐地,吴王对西施的宠爱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西施爱吃鲜鱼,御厨做的鱼,西施嫌不新鲜,连筷子也不愿拿。于是吴王命建造一座养鱼城,城通太湖,用活水养鱼,以保持鱼的新鲜。西施喜爱吃鸭,而鸭必须用香料拌米来喂养,于是吴王又筑了一座养鸭城。西施爱吃嫩鸡,鸡必须选肥嫩洁白的,吴王就造鸡陂来养鸡。西施爱喝女贞酒,此酒产于会稽,吴王便命越国每年供奉。可是贡酒远道而来,在江中经风浪颠簸,到吴国时,都已混浊,不堪为美人饮用。吴王又筑酒城,仿女贞酒的做法,酿酒以供西施饮用。

吴王为使西施不受酷暑之苦,征集十万丁壮夫役,挖掘邗沟,连接长江和淮河,在舟船上消暑,在湖上建造避暑宫殿。材料不足,就拆取寺院和民间富户人家的高堂大厦;还是不够,就拆老百姓的房屋。百姓辛苦终日,却没有一方住处,流离死亡,农田都荒废了,百业也消停。

夫差自从有了西施,好色之心得到极大满足。他说:"我得西施,如鱼得水,此生愿终老温柔乡矣。"最后的归宿虽然朝中大臣时常劝谏夫差不要沉迷于女色,但都被夫差训斥,甚至被驱逐、罢官,渐渐地大家谁也不敢提了。夫差依然携同西施一年四季游玩享乐,不理政事。集吴王万千宠爱于一身的西施却时刻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她极力让吴王把心思全放在自己身上,荒其国事,耗其国力。一个弱女子,在异国他乡担负着颠覆一个国家的重责,她是一个真的勇士。

庆幸的是,西施有一个得力的助手---伯。伯是吴王宠信的大臣,为人奸诈贪婪。越国利用他的这一弱点,时常送些金银珠宝和美女给他,因此他总是替勾践说好话,纵容夫差和西施行乐。

当时,越国在范蠡、文种的治理下,国力日益增强,军队也已训练有素。吴王夫差隐隐感到了越国的威胁,想要讨伐越国,却被伯和西施巧言阻挠。

只有老臣伍子胥敢于劝谏,可是吴王也不理会。伍子胥在姑苏台下独自叹息:"现在的吴国,如同夏桀、商纣的末年,怎能不灭亡呢?"吴王一听,大怒。但伍子胥仍坚持进言:"越国是心腹大患,我们应该灭了越国。"一向与伍子胥有矛盾的伯,乘机挑拨吴王和伍子胥之间的矛盾,诽谤说:"伍子胥表面忠厚,实际很残忍,他连自己的父兄都不顾惜,怎么能顾惜君王呢?您不防备他,他一定作乱。"后来,吴王赐给伍子胥一把"属镂"剑,让他自尽。吴王提拔伯为相国,执掌国政大权。同时加封越国,赐以封地,以安抚越国。

伍子胥自刎前老泪纵横,痛心地说:"请把我的两只眼珠挖出来,挂在吴国都城的城门上,我要看着越国的军队攻进吴国的城门!"再说越国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国力大增,伺机复仇。

越王故意派遣使者对吴王说,越国连年受灾,希望可以用银钱来购买吴国的粮食。吴国把粮食卖给越国,结果吴国国库的储备粮大减。勾践把买来的粮食赐给国内的贫民,百姓无不感恩颂德。

第二年,越国粮食丰收,吴国遇到了蝗灾,勾践选择粒大饱满的粮食,煮熟后进贡给吴国。吴王还感动地说:"越王真是忠心啊!"伯说:"这些粮食谷粒饱满,可见越国土地肥沃,种子优良。我们可以用他们的粮食作种子,给我国百姓种植。"于是吴国人都用起了越国的粮食做种子。可是因为种子是蒸熟的,老百姓一整年颗粒无收。结果,吴国又闹起了饥荒,伯对愚昧的夫差说:"这是水土不同的缘故。"吴国因夫差和西施一味享乐,大兴土木,百姓积怨已深;连年征兵,北上与齐、晋等诸侯国争霸,军士疲劳;加上粮食颗粒无收,民怨沸腾。这时越国得知吴国国力已尽,伍子胥已死,于是,越王勾践率十万精兵,乘虚而入,打过边界,直攻吴都姑苏。

越兵志在雪耻,百姓自愿出征的就有三万人,越兵以一当百,连战连捷。而吴国的精锐部队还远在晋国,只剩老弱病残守城。越兵攻城略地,愈战愈勇,吴兵节节败退。

夫差无奈,只得派他最信任的伯去向越王勾践请求投降。然而勾践有前车之鉴,不接受吴国的投降。伯见势不妙,收拾金银珠宝,逃跑了。

夫差自知大势已去,仰天长叹道:"我不杀勾践,忘了父仇,是不孝之子,这是天要亡吴啊!我杀了忠臣伍子胥,现在果然亡国了。我死后,又有何面目去地下见老相国呢?"随后用黑罗纱裹住自己的脸,自刎而死。

勾践灭吴后,声威大震,在徐州(今山东藤县)大会诸侯,成为春秋一大霸主。

据说勾践灭吴后,便把西施掳回了越国。第一天晚上,勾践让西施侍寝:"夫差能够与你同床共枕,我为什么与你不能?"越国的王后大发醋劲,妒而生恨,她以担心勾践重蹈夫差女色亡国的覆辙为由,说:"此乃祸水,岂可久留?"于是派人骗出西施,装进袋子,绑上石头,沉入大海。

后人有诗感叹道:"玉盘珍馐若粪土,华宇广厦难为家;何日范郎旌旗举,得回故里浣溪纱?"另一种说法是西施被吴人所杀。传说吴王自刎而死时,吴人把一腔怒火都发泄在西施身上,用皮袋子把她包住,沉入扬子江心,这个结局记载在《墨子》里。吴人对西施是恨之入骨,再加上吴国被灭,吴人更是恨上加恨,都想把西施杀掉。勾践灭吴后要安抚吴国百姓的民心,因为他们以后也是越国的子民了,而安抚的最好方法就是顺应民意,把西施交给他们处理,这无疑是一个绝妙的好方法。

而民间传说较多的是一个美丽的故事。吴国灭亡后,范蠡携西施乘一叶扁舟,漂泊而去。从此他们隐姓埋名,泛舟五湖,过着相亲相爱的逍遥生活。据说,归隐后西施每天早上对着青铜镜梳妆,随手将脂粉水倒入湖中,以致湖中生长的螺都变成了五色螺。后来,齐国出现了一位大富翁,叫陶朱公,有万贯家财,妻子美艳如花,这位陶朱公就是范蠡,他的妻子就是西施。

这种传说,或许是后人不忍心这位以身许国的绝代佳人有一个悲剧结局,于是编织出一个英雄美人的佳话,来寄托对她的同情。其实,范蠡与西施泛舟五湖只是民间传说,事实上,范蠡隐退时已经68岁高龄,而西施要比范蠡小得多。对于西施的结局,史学界至今也没有得出统一的结论。让我们姑且相信这个美丽的传说,向这位勇敢的美女间谍致敬。

后世评价西施的"红颜祸水"广为世人诟病。后人对西施的指责,常常是说她以美色媚惑了吴王。夫差之所以败于勾践,是因为受了西施的腐蚀;吴国的战败是因为西施"一双笑靥才回面,十万精兵尽倒戈";夫差的英名霸业付诸流水,吴国惨遭灭国,沦为越国的附属,这都是因为她"红颜祸水"。

西施身在吴国心在越,以身许国,完成使命,帮助越国灭亡了吴国。对越国来说,她是功臣,而对吴人来说,她是间谍,是卧底,是红颜祸水。

其实,说她是间谍、卧底,似乎有些牵强,最多也只是"美人计"的一个棋子而已。西施并没有刺探吴国的机密情报,也没有意图伺机刺杀吴王夫差。间谍最忌动情,如果说她是间谍,她的武器也只有温柔刀。在当时的男权社会,女性的地位非常低下,对政治基本上起不到任何的实际作用。即使宠幸如西施,也不过是吴王夫差的一个高级玩物而已。

正史上没有记载有关西施的任何文字,更没有西施亡吴的故事,可以看出,西施并不是导致吴国最终走向灭亡的元凶。正如唐代诗人崔道融在《西施滩》中所说:"宰亡吴国,西施陷恶名。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西施被扣上这些令人不寒而栗的罪名,几千年后仍然让人为她鸣冤喊屈。

也许有人会认为,吴国的灭亡,是因为夫差当年没有杀掉勾践所致。其实,夫差是一代霸主,已先后打败了楚国、越国、齐国等,正欲北进中原,图谋霸业。他清楚地知道,要想成为霸主,征服列国,不仅需要武力,更需要用心去彻底征服。夫差就是想用大仁之心征服勾践,使他成为别国的榜样,让别国心甘情愿地臣服,不战而降。即使勾践有不仁之心,他相信自己也有能力擒纵自如。

但是西施的出现,使一切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北进中原的策略被搁置,大兴土木,荒淫无度,奸佞得宠,良相被害,劳军伤民,国力耗空。

唐代罗隐在《西施》诗中说得很确切:"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如果吴王夫差是一位明君,别说是一个西施,再来十个西施,又能怎样?如果说西施是颠覆吴国的罪魁祸首,那么,越王并不宠幸女色,后来越国的灭亡又能怪罪于谁呢?

也许,西施真正想要的,并不是吴王的万千宠爱,更不是成为越国的大功臣。如果能和她自己所爱的人隐姓埋名,泛舟五湖,哪怕只是在苎萝山的小溪边静静地浣纱,不是娇艳红颜又如何?!